书城建筑上塘论健: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实践和思考
10788100000005

第5章 慢病管理的社区实践

第一节 冠心病人的居家健康促进

冠心病是动脉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的疾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119]在欧洲国家极其常见。有资料表明,在我国近几年有增加趋势,其死亡率也在不断增加。可是许多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因此迫切需要关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教育问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丰富患者医疗保健知识,提高自护技术,促进康复、预防复发是一项很重要的社区护理内容。

一、教育形式和方法

1. 口头教育:来站点配药或测血压时反复口头讲解、多次示范,加强记忆。

2. 书面教育: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交给病人阅读或由其家属代为阅读。

3. 点带面教育:把有关知识教给少数病人和家属,再让他们现身说教,将知识传授给病人。

4.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不仅局限在正式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还要利用一切日常护理活动做非正式的教育:实际上社区护士可以通过多种多样方式方法开展群体性和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护士日常护理中可以广泛使用个体化和随机性健康教育活动。例如护士执行输液时,入户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时都可以适时将有关的知识教给病人。或定期上门和电话指导,必要时家访,健康教育要延续到病人的生命全过程。

5. 教育方法:由于老年人感知力下降,动作迟缓,近期记忆力减退。故适宜采用宣传册、宣传栏、通俗易懂的可头讲解、示范训练等健康教育方法。

二、教育内容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致的心脏病。[121]该病往往将伴随患者终生,所以要充分认识到本病治疗的长期性,同时需要患者本人和家庭在心理上要具备一定的承受力,要长期关注。在行动上要学会情绪调节,饮食调节,运动的选择,药物的应用,把冠心病的自我监控,自我护理贯彻始终。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教育、饮食治疗教育、运动疗法教育、用药教育等。

所以,在我们国家提前进入老年化社会时,需要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总结经验如下;

1. 冠心病基础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了解此病的发病病因,及其可能影响病情发展的相关因素,疾病控制的方法以及遭遇特殊情况下的就诊途径。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肌血液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脏病。[122]其发病人群可总结为“四高一低”,即高血压、高血脂、高龄、高血糖。而肥胖、紧张、饮食、遗传等也会是高发人群。健康教育要让人民知道有病早治,同时积极参与预防保健,有疾病先兆时积极配合医生早期治疗。为保证达到长期对冠心病的控制打下良好基础,再次就是对整个社会人群的教育,提高整个社会对此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让患者知道有病早治疗,积极参与预防保健,尽可能控制危险因素,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2. 合理的饮食习惯教育:饮食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它对疾病的发展、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入大量的蛋白和脂肪,影响到人类的健康。我们医护人员要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和具体措施,在饮食方面能够灵活掌握膳食和数量,让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具体是每日四五餐,每餐六七成饱。同时强调饮食的多样化,原则上应选择低盐、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保持营养平衡。中老年男性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另外要忌烟酒,戒掉吸烟酗酒不良恶习。针对体行肥胖的老年人,饮食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肥胖容易导致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加重心脏负但。合理的饮食习惯在客观上可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并延缓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3. 自救知识:由于老年人病情变化快,所以常用药或备用药应放在随手可取处,并学会自我护理。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冷静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同时采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若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外出旅游时要结伴同行,必要时备应急卡:我是一名冠心病人,万一发现我行动异常很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发作,请您尽快从我的上衣口袋内取硝酸甘油一片塞入我的舌下,并尽快送我到就近的医院或向“120”呼救,同时通知我的家人,他们会很快赶到,拜托了,好心人,姓名年龄电话。[120]

4. 用药指导:老年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年轻人高3~7倍,因此,做好用药方面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首先要让患者知道,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硝酸甘油可引起头胀、头痛、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阿斯匹林可引起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胃出血,尤其对胃溃疡。如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出院后应继续服用地高辛,应向病人作详细介绍服药的注意事项,严格按医嘱服用,随意改变或增加药物剂量可以引起严重的药物中毒反应。让病人或家属学会在无医护人员在场时如何监测脉搏,在每次服药前脉搏不应低于60次/m in,如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原有疾病加重应及时到院就诊。倍他乐克服后病人可出现心动过缓等等。另外,抗心绞痛药很不稳定,应保存在避光的金属盒内,半年内更换,同时让患者知道正确服药剂量,勿自行添加或停药。

5. 冠心病运动疗法教育:作为冠心病基本治疗的另一方面,运动疗法的作用不容忽视,运动可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增强心肺功能,这样相对减少心脏负担,提高病人身体综合素质,达到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状态的目的。运动方式:常用的有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气功等,其中步行安全简便,患者容易接受,能持之以恒。可根据身体状态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要遵循个体化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如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运动时间:每日30~60min,每天1次或每周4~5次,另外,外出活动后应注意安全,随身携带保健药盒,以免发生意外。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丰富了医疗保健知识,掌握了自护技术,大大减少了复发次数,促进了康复。另一方面密切了护患关系,体现了社区护士自身价值,也提高了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项建美 倪建霞 徐文华)

第二节 慢病家庭病床的褥疮预防

如今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家庭病床也逐步地进入了社区家庭中。家庭病床的开发多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需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其中老年患者褥疮的预防护理更是家庭病床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褥疮的认识

褥疮是指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所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害。其好发原因是受压、潮湿、营养不良、摩擦、水肿等,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老年病人由于特殊的生理条件发生褥疮的机会更多,尤其常见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因其皮肤弹性下降、血管硬化、营养不良或伴有肢体神经功能敏感性下降等原因使褥疮发生率高,且很难处理,一旦发生褥疮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就会迅速发展,不仅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造成身体不适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痛苦,而且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褥疮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褥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家庭病床的病人,由于主要是由家属或保姆照料、以致预防和治疗褥疮比较困难,关键在于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指导、定期协助患者和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123 -125]。

1. 指导家属和保姆协助患者予正确的翻身

主要是定期翻身,减压,强调体位及翻身。每2h翻身一次,夜晚可延长至3h翻身一次。要求操作者指甲要剪短并拿下戒指等易划伤皮肤佩戴物,以防擦伤患者的皮肤。如患者较肥胖,最好俩人一起协助,翻身时一人抬起颈部和背部,另一人抬起臀部和下肢,同时用力将患者轻轻抬起,缓慢置舒适体位。翻身忌推、拖、拉等硬动作,防止擦伤皮肤。每次翻身时要仔细观察受压部位皮肤颜色及受压破损情况。嘱家属和保姆要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每天擦身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

2. 予按摩促血液循环

指导每次翻身后,用手掌内外侧轻轻按揉患者的受压部位,可用50%酒精、白酒、10%红花乙醇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如骶尾骨、髋部、枕部、肩胛部、肘部,足跟等,按摩时自上而下,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每次10———15分钟左右,勿按摩骨突出处脆弱及已破损的皮肤。酒精过敏者,可用热毛巾热敷后再用润滑剂替代按摩。每日早晚2次予温水擦身,并给适度的肢体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皮肤清洁后可涂适量的润肤霜滋润皮肤防干燥。

3. 保持床铺干燥、清洁

要保持患者的被褥柔软、干燥、清洁、平整。要常洗常晒患者的衣服及床单位。被大小便及呕吐物污染后应立即给予更换。患者在床上解大便,放便盆时动作要轻,防止损伤其皮肤。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尾骨底部容易受潮,在肛门周围的皮肤上涂擦皮肤保护剂。局部以清水清洗,涂油或凡士林保护皮肤,对瘫痪的肢体部位禁忌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用时不可用力擦拭,防止损伤皮肤。对易出汗的皮肤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处,可使用爽身粉或垫上薄棉布吸汗。严禁在破损的皮肤上涂抹爽身粉。避免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者塑料布上。

4. 给老人放垫圈

在家庭条件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垫和圈,如尿垫、棉垫、棉圈、海绵圈、软枕头等。如有条件可预备橡皮气圈、气垫床。用海绵垫、海绵圈、气圈时,外层要套上一层软的棉布或毛巾。气圈充2/3气就可用。用这些垫或圈给病人垫有肢体接触处及骨骼隆起易受压处,避免受压。但对水肿及肥胖者不宜用气圈。

5. 心理护理

老年人因长期患病、自理能力下降、褥疮的困扰易产生自卑、焦虑的心理情绪。加至原发慢性病得损害,易情绪低落,消极悲观以致丧失治疗的信心。应配合家属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耐心解释、讲解、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告之家属:家庭和睦,子女孝顺给老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使其感到被关心、重视是老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持。

6. 增加患者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

褥疮发生的内因之一是营养不良,良好的膳食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因此,评估好患者每日所需摄取的总热量很有必要。若无疾病的限制饮食要求,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矿物质饮食,并合理的安排每餐量。不能自行进食者为保证正氮平衡,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可用肠道外营养补给法、鼻饲法及静脉点滴补充。还需增加各种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的补充。

7. 健康宣教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宣教,解释褥疮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树立康复的信心。

褥疮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尤其是长期卧床的偏瘫截瘫、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的老年病人。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如在家庭中护理更加不易。并非以严厉的规定就可杜绝的简单问题。只有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科学的制定预防及治疗措施,并积极干预,在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下让患者和陪护共同积极参与配合,努力坚持才可能取得良好的康复。

(童菁华 竺芸)

第三节 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社区居民的慢性疾病。在我国却对该病存在许多误区。它具有病程长,危害大,致残死亡率高,却知晓率低,病人依从性差等特点。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就是通过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高血压危险因素,预防新发高血压;对于已经患高血压的患者,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和依从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实现对患者和高危对象的心理保健和行为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防治的各个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

一、健康教育目的

1. 了解教育对象的危险因素特点及导致其不健康行为的原因。

2. 正对其存在的并发症和自身的客观条件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方案。

二、健康教育形式

1. 门诊教育

(1)口头教育:对患者及家属面对面的进行宣教,解答提问。

(2)宣传材料:在门诊内张贴宣传材料,出黑板报,发放宣传小册子等,进行高血压相关的各种宣传教育。

(3)健康讲座。在社区内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高血压知识讲座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指导。

2. 社区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

社区全科医生应利用一切合适的机会对社区一般人群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形式要多样,内容常更新。利用社区资源参与其中。

(1)利用家庭防视,入户调查的机会对社区居民进行口头宣教和发放宣传资料。

(2)通过社区宣传栏、广播进行高血压防治的宣传活动。

(3)定期在社区举办健康讲座。

三、健康教育内容

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

1. 正常人群: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危害,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检测血压。

2. 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危害,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检测血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行为纠正和生活方式指导。

3. 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危害,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检测血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行为纠正和生活方式指导;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概念和意义;非药物治疗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及坚持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正确认识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诸锦春 王秀芳)

第四节 糖尿病伴高血压社区治疗

高血压研究(HDS)发现,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0%糖尿病伴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更上升至60%,U K PDS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38%合并高血压。

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被称为双重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同降糖治疗一样重要,其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危险性的疗效甚至超过了严格的血糖控制。

大关南苑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管辖的社区居民中老年人较多,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我们在日常门诊病人中随机抽取了一百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这一百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生活干预,药物调整,比较全面的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塘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等),通过门诊随访的方式跟踪一年,发现这一百个病人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回顾分析后形成以下认识。

一、治疗原则

1. 综合干预

基本措施为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除降糖治疗外,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接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戒烟、降压、调脂治疗在内的多因素干预;同时,要规范化治疗并存的心、脑、肾等器官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2. 全面血糖控制

良好的血糖控制包括空腹及餐后血糖全面达标,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与心血管病(CVD)的关系更为密切,空腹/餐前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7.5mmol/L。早期强化降糖治疗,可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的风险相对下降9%。早期、全面干预和控制血糖才能获得长期临床受益。

3. 预防低血糖

V AD T研究显示,低血糖是心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可能诱发严重心血管事件,甚至使患者致死,由此可能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全部益处。

4. 降糖药物治疗原则

原则为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血糖的控制需要强化治疗,但并不是强化降糖越低越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7%可能更合适,适度降糖最安全的。单纯关注 HbA1c还不够,更需关注空腹血糖不要过低,餐后血糖不要过高,24小时血糖波动不要过大。

二、合理选择糖尿病治疗药物

1. 磺酰脲类药物

2008年公布的 U K PDS试验结果显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30年(后继监测10年),磺脲类 -胰岛素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发生率达24%,心肌梗死风险性降低15%,全因病死率降低13%。

2. 双胍类(二甲双胍)药物

目前认为,二甲双胍除降糖作用外,还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降压作用。二甲双胍不引起低血糖,不增加体重,还可以使体重轻度降低,可能与其轻微降低食欲的作用有关。

3. 阿卡波糖

CTOPPNIDDM 即阿卡波糖预防2型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异常人群进行干预,可使糖耐量异常人群新诊断高血压发病率下降34%,心肌梗死危险下降91%,任一心血管事件发病率下降49%。

4. 调脂治疗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他汀类对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减慢致糖尿病肾病的微血管疾病的进展。

5. 阿司匹林

高血压最适研究(HOT)结果显示,服用阿士匹林3.8年,可使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心肌梗死风险下降36%,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15%,且未见中枢神经出血和严重出血事件明显增加。

6. 替米沙坦

糖尿病患者应常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是为了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心血管重构和保护肾功能。替米沙坦除了具有ACEI或其他ARB制剂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心血管重构、降压和保护肾功能作用以外,还是A RB制剂中唯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部分激活剂,此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动物实验研究均证实,替米沙坦可使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血胰岛素水平呈下降趋势。临床研究证实,替米沙坦可使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线时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也较基线时显著改善;并且可明显降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和2 型糖尿病患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三、降压治疗注意事项

1. 早期治疗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要尽早开始治疗,建议对所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

2. 改变生活方式

如戒烟、饮食控制,减少盐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肥胖程度,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高血压的基础疗法,应长期坚持下去。

3. 药物选择

ACEI、ARB或CCB是治疗糖尿病伴高血压的首选药物;这三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而且具有保护肾脏、减少蛋白尿的作用。ACEI、ARB能防止心血管重构,减少心血管病事件,所以,只要无禁忌症或患者不能耐受,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应常规给予ACEI或ARB。

β受体阻断剂有增加胰岛素抵抗和掩盖低血糖症状的不良作用,所以,β受体阻断剂不是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但若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则使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获益明显高于未使用β受体阻断剂。

利尿剂有加重胰岛素抵抗和增加新发糖尿病的倾向,这种不良药理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血容量后肌肉等组织供血减少有关,也可能与低血钾有关。所以,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无使用利尿剂的强适应症,则不首选利尿剂治疗。

4. 血压要达标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130/80 m m H g或以下,所以患者要常规使用ACEI或ARB。

5. 血脂要达标

调脂治疗的基本目标是LDL -C<100mg/dl。

(舒思亮 谢杰敏 徐文华)

第五节 高脂血症的社区干预

改革开放30几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高脂血症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高血脂症是指血清中总胆固醇(T 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过低。当 TC >5.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64mmol/L,HDL -C< 0.9lmmloI/L,TG>1.70mmol/L均为血脂异常。当发生血脂升高时,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高脂血症及其相关伴发因素将会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系列高危因素。但是人们对控制高血脂的重要性仍不明确,尚有相当部分人群对高血脂的正确控制缺乏了解,对高血脂者应采取的降脂措施回答正确率只在38%左右(126)。

根据近年来各方面文章的荟萃分析提示,全世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国内的冠心病患者中近55%罹患有高脂血症,心肌梗塞型冠心病患者的高脂血症罹患率更高达85%-95%(127)。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的高脂血症发生率也近35%-40%。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大力加强针对高脂血症的干预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但是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大部分高脂血症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差,不了解预后,不重视饮食控制,贻误治疗,导致血脂控制不理想。所以,作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在针对高脂血症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增强患者早期预防意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实际的意义。

本中心针对高脂血症干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一、针对不同人群建立或完善健康档案

本中心承担这辖区内20多万人口的健康管理任务,其中有大部分企业退休职工平均两年参加一次由政府出资的健康体检。针对这部分人群在完成体检的同时就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档案。从中筛选出血脂异常患者进行跟踪及随访,包括每月至少上门或电话联系1次,联系过程中对其进行口头健康教育、身体复检(免费测量血压和身高体重等),发放自制的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内容涵盖高脂血症的易患人群、诊断标准、远期危害及其防治知识等,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还附带进行其它慢性病的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慢性病的相互关系,掌握自我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从根本上调动患者的治疗欲望。

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分别设置。有的与随访跟踪,上门服务时一并完成,有的则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由专业人员召开病友座谈会,予以集中授课,届时专家可以和病友们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发放有单位统一制作的宣传资料,健康手册等,重点以高脂血症的形成,及其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调整情绪、戒烟限酒等重要性,使病友掌握自我防治的相关知识,同样进行起码每月一次的电话跟踪。[128]

三、饮食干预

饮食治疗针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所有治疗的基础。高脂血症与饮食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体多余脂肪的堆积主要来自饮食,所以我们很强调合理膳食的必要性。包括食物的营养配比,不良饮食习惯改正,鼓励病友三餐定时定量,尽可能做到戒烟,不酗酒。严格控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摄入,提倡富含植物蛋白和维生素,清淡的饮食结构,其中每日摄入量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蛋白质占总热量10%~20%,碳水化合物则占总热量的50%左右,同样进行电话跟踪监督、了解病友的遵医行为。

四、生活方式的干预

高脂血症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预后是有决定性意义的。首先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强调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可消耗和改善脂质代谢,防止血脂集聚增多。单纯运动有时就可使部分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完全降至正常水平,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使人体内一种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明显提高,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脏的侧支循环,起到防治冠心病的协同作用。针对运动耐受性良好的病友,则多鼓励进行有氧运动,常见有长跑、骑自行车、游泳、打乒乓球、门球以及爬山等。但是对于部分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的病友,他们的运动耐受性相对较差,则不宜开展上述锻炼,常需要进行运动耐受性评估后,在专业人员的悉心指导下进行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比如散步,太极拳等。另外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同时避免情绪紧张,都可以使血脂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29]

五、心理干预

大部分高脂血症患者都有多种并发症,他们长期受疾病的缠身,情绪往往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常有抑郁、焦虑的状态合并。本中心有近15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与病友交谈,了解其思想动态后,采取自愿原则,可以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分别进行心理疏导。在做好健康教育的同时,使病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他们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减少紧张情绪,达到解除心理压力,保持健康心态的目的。

实施上述针对血脂的单项管理后,本辖区内广大高脂血症患者对该疾病及其合并症有了全面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所以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且方式多样,大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内容深入浅出,简明易懂,言简意赅,图文并茂,深得老年人欢迎,易接受,易理解,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

总之,高脂血症是一种当今社会里发病率高,难控制,容易有并发症的慢性疾病,归属代谢综合症范畴。作为长期服务与一线的基层卫生人员非常有必要对高脂血症进行干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意识到长期高血脂的危害,有病治病,未病防病。主动调整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饮食控制,配合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运动,保持积极的生活心态,按时服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定期复查各项检测指标,使血脂等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改善老年人的身体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傅 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