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洋未解之谜
10787000000042

第42章 海洋形成之谜

地球刚诞生的时候,在它的表面既没有水柔浪细的河流,更没有烟波浩渺的海洋。和宇宙万物一样,海洋也有一个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那么,海洋最初是怎样形成的呢?

首先说洋盆的形成。最初的假说是“冷缩说”,它认为地球是从炽热的太阳中分离出来的熔融状态的岩浆火球。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地球表面冷得快而内部冷却慢,于是外部与内部之间形成了愈来愈大的空隙。在地球旋转的过程中,空隙上方的岩体由于重力作用下沉,形成了深陷宽广的凹地。这就是最初的海洋。

还有一种假说是“分离说”。这种假说认为地球处于熔融状态时,由于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作用,一部分岩浆不翼而飞,形成月球,而地球上留下的窟窿便是太平洋洋盆。而且月球刚从地球分离出去时,地球发生强烈的震动,表面出现巨大的裂隙,这就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最初的形成。

不过,这两个假说对其后的研究和发现都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因此进入了“死胡同”,逐渐被人们所抛弃。

到20世纪初,德国气象学家魏格勒在阅读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东西两岸的海岸形状竟然可以像拼七巧板那样拼合起来,像一块完整的大陆,这让他顿有所悟。

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设想地球上原来只有一块完整的大陆——泛大陆,被一片汪洋“泛大洋”所包围。后来,由于天体的引力和地球的自转离心力所致,泛大陆出现裂缝,开始分裂和漂移。结果美洲便脱离非洲和欧洲,中间形成大西洋。非洲有一半脱离亚洲,南端与印巴次大陆分开,由此诞生了印度洋。还有两块较小陆地离开亚洲和非洲大陆,向南漂移,形成了澳洲和南极洲。这个有趣的假说一经问世,立即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大陆漂移的物理机理没有得到解决,轰动一时的假设又很快了无声息。

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在当时的地球物理科学基础上的“海底扩张说”应运而生,它科学地解释了大洋地壳的形成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说”进一步用地球板块的产生、消亡和相互作用来解释地球的构造运动。这两个学说给“大陆漂移说”注入了更科学的新鲜血液,以“板块构造理论”的形式出现,更好地解释了海洋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洋的诞生始于大陆地壳的破裂。地壳由于内部物质上涌产生隆起,在张力作用下向两边拉伸,从而导致局部破裂,形成一系列的裂谷与湖泊。现代东非大裂谷便是例子。后来大陆地壳终于被拉断,岩浆沿裂隙上涌,凝结而成大陆地壳,一个新的大洋便从此诞生。

有了洋盆,没有海水还是成不了海洋。海水又是从何而来呢?然而,直到今天,科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多数的看法认为,大约在50亿~55亿年前,云状宇宙微粒和气态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地球。原始的地球,既无大气,也无海洋,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在地球形成后的最初几亿年里,由于地壳较薄,加上小天体不断轰击地球表面,地幔里的熔融岩浆易于上涌喷出,因此,那时的地球到处是一片火海。随同岩浆喷出的还有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上升到空中并将地球笼罩起来。水蒸气形成云层,产生降雨。经过很长时间的降雨,在原始地壳低洼处,不断积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海水不多,约为今天海水量的1/10.

另外,原始海洋的海水只是略带咸味,后来盐分才逐渐增多。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历史的沧桑巨变,原始的海洋才逐渐形成如今的海洋。这是第一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海水来自冰彗星雨。这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假说。这一理论是根据卫星提供的某些资料而得出的。1987年,科学家从卫星获得高清晰度的照片。在分析这些照片时,发现一些过去从未见到过的黑斑,或者说是“洞穴”。科学家认为,这些“洞穴”是冰彗星造成的。而且初步判断,冰彗星的直径多在20千米。大量的冰彗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可想而知,经过数亿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地球表面将得到非常多的水,于是就形成今天的海洋。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它不足的地方,就是缺乏海洋在地球形成发育的机理过程,而且这方面的证据也很不充分。

或许,只有当太阳系起源问题得到解决了,地球起源问题、地球上的海洋起源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什么是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可以耐受低氧的热带树木或者灌木,根部可以缠满淤泥在海水中存活。红树林的叶子和根部类似陆上生长的树木,不同的是红树林的根部系统是暴露在外,如像把土从树的根部挖掘出来一样。沉淀物在这些杂乱的树根里沉积,当更多的沉淀物聚集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厚厚的一团,最终向朝海的那面生长,红树林(有时候也叫做红树林岛,因为它们形成的样子像树林大陆一样)出现在不受风雨袭击和河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