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10786300000023

第23章 全力治病防疫

嘉靖二十四年,在人为的灾祸残酷地折磨广大人民的同时,蕲州又遭遇了一场大的天灾:洪水。

虽然蕲州边年天灾不断,可是这次洪水比以往的水灾都在厉害得多。先是大旱,随后又连续发生特大水灾,江水倒灌入蕲河,滔滔洪水如猛兽般冲决了江堤,江河横流,淹没了方圆几百里的房屋树木,蕲河两岸的千顷良田顿时化作一片汪洋。

山洪暴发吞噬了无数的村庄田园,人民流离失所,衣食无着,到处是一片哭声。

蕲河两岸一片汪洋,无边无际的水面上漂浮着茅草、枯枝、桌椅板凳、死猪、死牛、饿死的人被水泡得胀鼓鼓的,在水中一沉一浮地漂荡着,到处是一片可怕的景象。

好不容易等到大水消退,外出逃荒、讨饭的人陆续返回家园,希望能够在家乡继续生活。

可是由于抛尸荒野的饿殍无人收敛,加上腐烂的残枝败叶,淹死的牲畜在烈日的曝晒下蒸起腥风恶臭,迅速地酿成了传染病,并四处流行开了,病魔开始无情地吞噬着无辜的生命。

灾后可怕的瘟疫大肆流行,许多人相继死亡。双重灾难降临在人民的头上,有病无钱医,尸横遍野而无人掩埋。

官府设立的“惠民局”并不能给予人民任何恩惠。

那个吃粮不管事的惠民药局,还是照着它的样子办事,爱开就开,爱关就关。关门的时候,任凭病人们在门外叫,一概不管。因此,城里城外几个私家医生的担子,也就更重了。

特别是李家的小诊所,由于名气越来越大,来得人更是多,千里之外的病人来求医,都纷纷登的是李氏父子家门。

玄妙观里,从早到晚挤满了病人。李时珍帮着父亲打发了一批又一批,父子俩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李时珍怕父亲过于劳累,总要争着多看几个病人。每天晚上,他还要出去给那些病得不能来的人诊治。

那时候,沿城濠地方,水还没有退尽,进出城都要坐船。下船时,李时珍按照过渡的规矩给摆渡的留下一文钱。

那摆渡早就认识李时珍了,他总是马上把钱拿起来,使劲儿塞还给他,一个劲地埋怨他怎么也给钱啊!

李时珍夜诊归来,摆渡的远远地看见他手里提的那盏白纸灯笼,便马上把船摇过去接他。

招呼了一声后,李时珍坐在船上,静静听着船桨拍水的声音,想起这里街坊人们对他家的情意,想起了自己现在享受的,正是他父亲享受了多年的东西,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感动。

第二天,李时珍又开始为众人治病,就把什么疲劳都忘记了。

可是,随着瘟疫流行,有些重症病人,连玄妙观的丹药也不管用了,李时珍看到这种惨景,心如刀绞。

李时珍决心父亲李言闻一道,及早对瘟疫病人进行治疗,力求不拖成重症。他们父子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治病防疫,经过没日没夜地救护,不知把多少濒临死亡的人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可是对于重症病人,李时珍还是一筹莫展,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李时珍感到心在流血,虽然白天已经累得够呛,他还是夜不成眠了。

于是,李时珍就认真思考瘟疫的症状,然后点上蜡烛,查询医典,希望能找到一些有效地防疫治病方法。

终于,通过对当时流行的瘟疫进行认真地分析,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李时珍发明了一套治疗重症病人的方法。

这样,李时珍帮助父亲救治了许多濒死患者,而且往往都是立见神效,而且不收一文钱,还倒贴出药材,李家比官办的惠民药局还要惠及平民,父子俩因此得到了人们的感激爱戴。

李时珍这种出色的疗法,不久就在蕲州医生间流传开来。有一位和李言闻很要好的医生,跑来向李言闻祝贺说:“我不是因为你有一个好儿子高兴,我是高兴咱们这一行中,又出来一个人才。这孩子胆大心细,将来一定会于出一番大事业来。老兄,恭喜你呀。这都是你培养出来的。”李言闻听了,真是高兴极了。

在高兴的同时,李时珍还是感到了力不从心,因为父亲的诊所天天被病人包围,李言闻从早到晚忙于诊治,弄得精疲力竭。李时珍也天天累得不行,每天一回家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可是病人非但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而且重症患者也在增加,这该怎么办呢?

看来,现在最重要的是能够抑制住瘟疫的传播蔓延,只有这样,病人才能越来越少,只靠得病以后治疗,是不行的。

李时珍又开始对预防瘟疫进行思考了,他几乎每天晚上都不沾床,实在瞌睡就打个盹,然后天一亮就又出现在诊所。

一天晚上,父亲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回到家中,已是半夜时分,李时珍刚好从外地诊治回来看望父亲。

李时珍兴奋地说:“我在瓦硝坝试行了一套驱逐瘟疫的新方法,很奏效。现在瘟疫在蕲州城南的十五个村庄已经制止住了。明早我陪你去看一看!”

李言闻说:“好,要是真能创造出一套办法控制住瘟疫,百姓们就有救了。”

“现在瘟疫这么厉害,可是当官的都不顾人民死活,不闻不问,他们是依靠不住的。作为良医,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要像良相一样,负起济世救人的职责。”

第二天清晨,父子俩各饮了一杯能避瘟疫的松叶酒,便出门察访去了。

他们离开镇子,来到城南的村子,只见村里被洪水冲坏的房屋,已经有人着手修葺,村子中来往行人也多起来,这是大瘟疫流行以来少见的复苏景象。

父子俩随意走进一座四合院,只见院内弥漫着一缕淡淡的烟雾,飘散着一阵阵烟薰的香味。李时珍告诉父亲,村内家家户户每天都要用苍术熏烟。

父亲点头说:“苍术可以除山岚障气,去鬼邪。”

四合院的主人见熟悉的郎中父子进院,忙迎了出来。这是一对老年夫妇,老汉身体强健,鹤发童颜,老婆婆正在往一口大灶添柴火,灶上的大铁锅中放着一副蒸笼,冒着腾腾热气。

老汉见李言闻诧异,忙笑着说:“蒸笼里蒸的不是馍,是按着贵公子的吩咐,将病人的衣服用蒸笼蒸过,这样,一家人都不会传染疾病了。”

李时珍接着告诉父亲说:“这是我琢磨出来的,古书上没有记载过这种方法,我想为什么一人染病,全家都会传染上呢,不外乎病能够传播。”

“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呢?我以为,一是衣物,二是食物,三是身体。如果能切断这几个途径,瘟疫就传播不起来。”

“于是我就想起来,可以用蒸笼蒸病人衣服,用苍术熏烟避瘟,用兰草烧汤沐浴,将麻子仁、赤小豆置于井水中驱邪,饮松叶酒、淑目酒除瘟病。采用这套办法后,瘟病的传播就逐渐缓慢下来了。”

李言闻听了儿子的话,觉得十分有理,他也认为这种方法非常好,值得推广。

李言闻回去后,把儿子在村子里采取的防治办法在疫区推广,果然瘟疫迅速得到了扑灭,百姓重新安居乐业下来。

李时珍认为,医生给人治病固然重要,但预防疾病更为重要。后来,他在《本草纲目》中,仅“瘟疫”一项,就收集有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中草药达一百三十种之多,并制定既有煮沸消毒,亦有烟熏避疫,汤浴除瘟,又有内服防病等多种多样的预防措施。

在十六世纪中叶,李时珍能够提出蒸气煮沸消毒的方法,这是一个历史的创举。

当官府在瘟疫面前都束手无策时,李时珍作为一个民间医生却领着百姓扑灭了瘟疫,而且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李时珍的名声开始在蕲州一带传播开了。

疫情和灾情过后,李时珍也累得像发过了一次瘟疫,但他的心情是愉快的,他看到了一个能济世救民的医生的价值。

在这次灾难中帮助病人的经历,不仅使李时珍接触到了许多疑难病症,促进他认真钻研医术,精益求精,在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坚定了他一心学医,为了广大人民服务的信念,从科举考试中完全解脱出来了。

次年,仿佛上天要为此报答月池翁的厚德,李言闻补贡成为国子监生员,总算圆了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