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自然发现大百科(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
10784000000023

第23章 动物惊人的记忆力之谜

动物是否有记忆力?这是长期以来颇具争议的问题。

按照传统的医学生理常识,记忆的基础是高级思维,记忆不仅是储存信息,而且是整理信息,以便能输出信息,为此人们将记忆视为人类的特有功能。然而,一系列的事实又证明某些动物确实有惊人的记忆力,且不说较高等的动物海豚、黑猩猩等,即使是较低等的动物老鼠、螃蟹、海龟、蟾蜍、乌鸦、沼泽山雀也都具有记忆力。比如,老鼠能走出迷宫;海龟、蟹群、蟾蜍能准确无误地重复前辈的路线去产卵;而具有贮藏食物本能的沼泽山雀和乌鸦,总能准确地找回自己很久以前埋藏的食物。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是先天的本能还是后天的记忆? 是参照了环境的特点,还是根据气味信息?

很显然,单用“本能行为”或“条件反射”的含糊解释,是不能完全回答上述问题的。动物中确实存在记忆力的问题,只是有些动物的记忆基础还未完全认识清楚。为了揭示这其中的奥秘,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已找到了某些动物的记忆基础。如海龟的记忆基础是气味;蟹群的记忆基础是行星与地磁的位置;而乌鸦的记忆力是借助于贮藏区的地貌特点。然而,仍有一些动物的记忆基础令人迷惑不解。

例如蟾蜍,为了繁殖,在冬眠以后会集体向池塘进发,有时这一征途竟有几百米之远。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果蟾蜍在进发途中遇到了其他池塘,那蟾蜍并不会就近跳入这些池塘中产卵繁殖下一代,它们会向特定的池塘艰难爬去。事实证明,蟾蜍进发的产卵之途,恰恰是它们前辈的产卵之途,而且这些池塘也是临产蟾蜍的出生之地。最初人们推测,蟾蜍的记忆基础也与气味或行星和地磁有关。然而日本早稻田大学石居进教授的实验却否定了这一推测,石居进将临产蟾蜍放在繁殖池塘对面稍远的地方,则蟾蜍再也不会返身向此池塘行进,它们会迷失方向。这是为何? 至今还是个谜,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为了揭开英国沼泽山雀记忆的奥秘,人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在一座大房子里放置了12 株树枝,每株树枝上都钻了一些大小正好容纳1 颗大麻籽的小洞,总数为100 个。每个洞上塞着一块小布团,鸟儿为了贮藏或者寻找大麻籽,必须首先起走塞着的布团。

第一个实验是让一只沼泽山雀从房间中央地板上的一个碗内,叼了12 颗大麻籽去贮藏。由于受洞大小的限制,每颗种子都必须藏在不同的洞中。等大麻籽藏好,就把山雀关到房外,过了2.5 小时,再放进来,让它寻找贮藏着的大麻籽。大家清楚,如果这种寻找完全是盲目的话,那么就需要大约搜索8 个洞才能找到l 颗种子。而实际上,沼泽山雀只探查24 个洞,便找到了其中的10 颗种子,即平均2.4 次就有一次命中的机会。可见这远非机遇类假设所能解释的。

有人推测,这可能与气味有关,于是又设计了第二个实验。

这一次在同样的树枝上,首先让沼泽山雀把13 颗种子贮藏起来。随后又人为地把贮藏好的种子转移到别的洞中,然后让沼泽山雀进来寻找。在它探索的24 个洞穴中,其中11 个是原先用来贮藏种子的( 现在已成为空洞),和第一次实验的成绩不相上下。

如果以实际找到的种子而论,这一次总共只有4 颗,即平均每搜寻6 个洞才得到1 颗,和机遇的概率颇为接近,可见沼泽山雀的确不是依气味探寻贮藏物。为了进一步验证鸟类是凭记忆力贮藏食物,人们又设计了第三个实验。

这一次首先让沼泽山雀贮藏好第一批种子,然后相隔两个小时,再放进房间里,让它贮藏第二批种子。如果沼泽山雀记住了哪些洞里已经装有种子,那么在贮藏第二批时,就会避开那些已经装着路线去产卵种子的洞穴。如果记忆不起作用,而仅仅凭偏爱或随机地寻找洞穴,那么就会出现重复事故。

可是鸟儿在贮藏第二批种子时,几乎从不去探寻已经贮藏着种子的树洞。它的确记忆了哪些洞是已经藏有食物的,哪些洞是还没有利用的。

然而,沼泽山雀的记忆基础是什么,还有待于进一步探寻。

目前,动物的记忆力已成为各国科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对象也扩大到蜘蛛、章鱼、马、银粉蛇、蜜蜂、乌鸦等等。

科学家们发现,动物的记性,与存在于脑中的核糖核酸、乙酰乙酯等物质有关。这种核糖核酸可以抽取注射,因此动物的记忆力也可以转移。世界著名的神经化学家乔治· 昂加尔认为:动物的记忆力是一种具有化学物质的特性,由细小的蛋白质分子有序排列组合而成。他通过训练大白鼠受电击时发生的恐怖情绪使之产生记忆力,然后把这种恐怖记忆物质抽取出来,又注射到另一只大白鼠身上,它不经电击就产生出那种恐怖的情绪,说明前者的记忆力已被后者继承了。

综上所述,有关动物记忆力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于我们去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