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际沟通中的成功法则(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
10782600000067

第67章 知己知彼,后发制人

幽默而智慧的谈判者,一般不主动先开价,而总是笑着请对方先开价。因为,“后发制人”才有回旋的余地。如果对方开价合乎自己的意愿,不要喜形于色,要先略为沉吟思考一番,再落落大方地表示可以考虑。

如果对方坚持非要你先开价或对方先开出的价不合你意时,切记不要随便出价,而要尽可能幽默而又隐蔽地进行铺垫和引申,一旦他的思路进入你的“范围”,你再提出自己的想法,他会觉得你开的价有一定的可比性,至少做到了“知己知彼”。

下面是生活中一个幽默的谈判故事。

小王是农村来的大学生,室友小郑则是城里人,因此小郑常讥笑小王不如自己聪明,并说自己无论哪一方面都比小王强,同学们都故意说不信。

“不信,我敢和他打赌!我们相互提问,要是有一方不知答案,就付他50元钱。”小郑有些急了,沉不住气地大叫道。

小王则说:“既然你们城里人比我们乡下人聪明,这样赌我要吃亏。

要是我问你不知道,你输给我50元钱。你问了我不知道,我输给你25元钱。你看怎么样?”

“就这样吧!”小郑自恃见识广,爽快地答应了。

小王问道:“什么东西有三条腿在天上飞?”

小郑答不上来,输了50元钱。随后,他也向小王提出了这个问题。

“我也不知道。”小王老实承认,“这25元钱给你。”

小王让对方先开价,然后巧妙地把对方引入圈套,再按照小郑的所谓城里人比乡下人聪明的言论进行推论,反过来证明了小郑的愚蠢。这之中还隐藏着一种以退为进的战术。同样一个问题,大家都答不上来,而结果则不一样。小郑聪明反被聪明误,被小王的“也不知道”砸了自己的脚,输了钱而又不得推辞,虽叫苦不迭,却又无可奈何。

在谈判中,当你对对手的情况不太了解或者当你不能预测对手会采取什么谈判策略时,最好“请对方先开价”,即先让对方阐述利益要求,然后大体了解对方的策略和意图,再以此基础上审慎、幽默地表达己方的意见,提出己方的要求。这种后发制人的方式,常常能收到奇效。

在生活中,当难以与他人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你不必与其针锋相对,而是要隐藏锋芒,用幽默的语言巧妙地反驳对方。这样既能保持自己的风度,又能争取到后发制人的主动。

在某公司的月总结会上,销售经理对销售数额非常不满意。销售经理讲了一段话后,开始训斥销售员:“我已经领教了你们拙劣的工作水平。

如果你们觉得不适合这项工作,我将找人替代你们。”销售员们默不作声。之后,销售经理指着一名新雇员,一名刚刚退役的足球运动员说道:

“如果一支足球队总在输球,结局会是什么样呢?队员们都得被换掉,不是吗?”这名队员马上回答道:“不是的,经理,如果整个队都是这样的话,我们通常只是换个新教练。”

高明的幽默在于即使到了针锋相对时,也不会怒火中烧,而是仍然保持冷静,以幽默的言语反驳对方,从而获得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效果。

一个和尚被人骗进考场,考官见和尚也来考试,心中不满,便用略带挑衅的口气说:“孔圣人三千弟子下场去。”和尚忙答道:“如来佛五百罗汉上西天。”考官又说:“子曰:克己复礼。”和尚又答道:“佛道:

回头是岸。”考官一听,很着急,忙喝道:“旗鼓。”和尚也快速地高声答道:“木鱼。”考官再也忍耐不住了,生气地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和尚以为考完试了,忙答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考官大声喊道:“快走,快走。”和尚连忙谢道:“善哉,善哉。”

在这则故事中,和尚用自己熟悉的词语对儒家经典,见招拆招,虽然看起来是考官主动出招,其实发现招招被人所制。谈判中有时候如果气氛太僵,可能会发生一些言语的冲突,这时,在面对他人的挑衅时,就可以巧妙地运用幽默予以回击。

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一位议员在竞选总统拉票时曾到农村进行演讲。他的演讲刚进行到一半就遭到了反对派的反对,他们鼓动农民们向他投来烂西红柿以及其他农产品。议员面对反对派的挑衅,神色自若,他一边掸掉身上的东西,一边对农民们说:“我也许不知道你们现在的困境,但是如果你们能支持我当总统,我肯定有办法解决农产品过剩的问题!”

正面对抗或者回避问题,往往会引起怨恨或者使沟通和交流发生中断,而采取幽默的语言却能巧妙地面对对方的挑战,化解谈判中遇到的难题。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思考问题,能够启示对方并与对方更好地沟通,赢得对方的理解和信赖,从而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共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