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际沟通中的成功法则(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
10782600000054

第54章 适时、适当地添加幽默

演讲的种类繁多,要根据其性质来决定幽默的施加量。演讲按内容上来分类有调查分析,有文件传达,有访问介绍,有学术报告,有专题报告,有逗乐,有漫谈……但依演讲听众的心理动力形式而分,主要有鼓动性演讲、说理性演讲和陈述性演讲三种。

鼓动性演讲是一种用鼓动性话语或者讲经历、讲故事的办法震撼人、折服人的演讲。过去惯用的“忆苦思甜”就属于这种演讲,它要在唤起人们泪水的同时引起人们听讲的兴致,而且“忆苦思甜”的重点在于“思甜”。这当然不能不施加幽默,否则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某中学请一位不识字的老贫农做忆苦思甜报告。这位老人很幽默,常使用俏皮话、歇后语,当他说到那一年全家挨饿时说:“我们全家老小都胖了”,听众愕然,他马上接着说:“眼珠子胖了!”大家都忍不住笑出声来。说到现在的生活好,他又说:“现在好了,我每天是猪八戒吃窖糠——酒足饭饱,晚上还能去钻《地道战》,看《白毛女》。”惹得全场大笑,“忆苦”的气氛被冲淡了,思甜的气氛变浓了。

这类演说对听众心灵的撞击较猛烈,多在鼓舞信心或在讽刺邪恶时稍加幽默。由于鼓动性演说分量重,严肃、庄重,所以不宜过多地施加幽默,否则就有可能破坏其固有的庄重氛围。

说理性演讲是一种以谈形势做传达的政治报告和学术报告的演讲。这类演讲着重于通过说理来折服人。说理过程要求生动、形象,这就使幽默的施加分量可适当增加。

有一次,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在演讲时,讽刺有些人过于赶时髦,自诩为“米丘林学派”,打击“摩尔根学派”。谈教授幽默地说:

“有人喜欢贴标签,自己不好意思贴,还请别人贴。一提摩尔根学派就大骂‘主观’、‘唯心’,用心好苦啊!”话说到这里,那些搞学术一言堂的人都羞得红着脸低下了头。

这就是说理性演讲的幽默效果。

陈述性演讲是一种漫谈式的,无特定主题的即兴、随意演说,是轻型演说,有人称之为“无标题音乐”。因为演讲本身内容自由,幽默也无拘束,可以通篇幽默。

郭沫若1955年重返日本九州大学做一次演讲,那是郭老的母校,他说:“在这里我要向我以前的老师表白,我作为一个医科大学生,事实上不是一个‘好学生’。福冈的自然太美了,千代松原真是非常的美丽。由于天天都接近这样好的自然,我在学生时代就不用功,对于医学没有认真地研究,而跑到别的路上去。”

他幽默地说:“当时我在教室里听先生讲课时,就一个人偷偷地在课本上做诗。”这些话,使场内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掌声。

当然,幽默不一定都是你自己的原创话语,在演讲中适当、适时地加入幽默故事,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下面报告中教授穿插的歇后语就是这样一个典范。

有一次,一位教授在给学生做报告时,接到一张纸条,学生问:“有人认为思想工作者是五官科——摆官架子,口腔科——耍嘴皮子,小儿科——骗小孩子,您认为恰如其分吗?”这个问题颇有锋芒。教授妙语解答,说:“今天的思想工作者,我认为是理疗科——以理服人,潜移默化,增进健康。”

在演讲中插入风趣、幽默的谈笑,还有一个语速问题,速度太匆忙和太缓慢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要掌握好速度,把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

如果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演讲者还可以就地取材活说幽默,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富有特点的人或事里注入幽默的因素,使之成为推进演讲时得心应手的材料,以博得听众一笑。

丘吉尔某次登台时声称:“只有两件事比餐后的演讲更困难:一件是爬向一堵倒向你这一边的墙;另一件是吻一个倒向另一边的女孩。”

还有一个故事。

哈罗德·杜怀特在宴会上发表了一场非常成功的演讲。他依次谈到围坐餐桌的每个人。说起初开课时,他是如何讲话的,现在进步了多少。他一一回忆同学们做过的讲演,模仿其中一些同学,夸大他们的特点,逗得大家开怀大笑、皆大欢喜。

可见,适时地穿插幽默故事和笑话能够让你的演讲增色不少,但是穿插故事时要注意:穿插的内容一定要同话题有关,起到说明、交代、补充的作用;穿插的内容务必要适度,不可过多泛滥,造成喧宾夺主、中心旁移;内容之间的衔接务必自然得当,切不可让人觉得勉强或节外生枝。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增色的效果,反而会使你的演讲让人感觉内容混乱、文不对题,这样就会直接导致演讲的失败。

有人说,幽默是语言中的盐。语言表达需要幽默,尤其是当众发表的,带有鼓动性、说服性、抒情性和表演性的演讲,更需要演讲者以幽默的心态进行表达。这样的演讲才能动人心弦,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