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际沟通中的成功法则(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
10782600000016

第16章 装糊涂也能幽上一默

清代石成金的《笑得好》中有这样一则贪财故事。

有一个富翁储藏大米数仓,巧遇到荒年,农民打算出加倍的利息来借米,而他却嫌利息少不借。有人给他献计,说:“将这些大米熬成粥借给穷人,等到期,好年成一桶还二桶米。逢到好年成,你的子孙又多,近处你可以自已讨,远处让你的子孙讨。”

本来这样的高利贷者是十分可恨的,但由于这个主意竟是如此荒谬,把债主变成讨饭的,因此出这傻主意的人不但一点不可恨,反而变得十分可笑了。

假装糊涂,装痴扮傻的幽默法是表里不一,表面上既痴又傻,实际上高度机智,把过人的智慧隐藏于痴呆木讷的外表下,让对方透过表象,曲折地品味到浓浓的幽默之趣。

假痴假傻的幽默法既要你不动声色,还要你煞有介事、假戏真做,令人大吃一惊,产生疑问,继而加以思考,随之完全领会,最终发出会心的微笑。

应当注意的是,假痴假傻的背后藏着的真实意思,应当使对方略加思考后就能明白。如果对方百思不得其解,那就不能透过傻相领会到幽默之本意,那么幽默也就无法达成。

有个人在镶牙后用假钞支付医疗费,因此被医生告到了法院。在法院审讯时,此人申诉说:“牙科医生给我安装的是假牙,我当然要付假钞。”

此话就是典型的荒谬语:假牙可以代替真牙咀嚼,而假钞却不能代替真钞起流通作用。说这等痴言傻语不过是自欺欺人,想蒙混过关。

某电站外挂着一块告示牌,上面用红色大字醒目地写着:“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告示的最后一句纯属画蛇添足。既然“一触即死”又何须“法办”?

人都不在了,如何去“法办”呢?因此,属于假装糊涂。

装傻装糊涂的幽默法以“奇痴”、“特傻”的言语使人产生新奇鲜明的印象,构成强烈的幽默感,迅速抓住人心,在笑声中传达出某些信息,能使言谈风趣,增强幽默效果。

在人际交往中,故作“糊涂”是高度机智的产物,尽管对方和自己都知道其中的“痴”与“傻”,但客观上会因其“痴言傻语”中的俏皮味而引发幽默诙谐。

一位姓赵的工作人员骑自行车时不小心骑到道路的左边,正巧和迎面骑自行车的青年相撞。那青年大概被撞痛了,火冒三丈,张嘴就嚷:“你学过交通规则没有?骑车为什么不靠右边走?”

面对青年的盛怒,小赵立即借用了一位名人的话笑着答复对方:“如果所有的人都靠右行,那么左边的路不就全空着了嘛!”

这句地地道道的“痴言傻语”引得对方“扑哧”一笑,满肚子的火气似乎都在笑声中消散了。接着小赵又笑着向对方道歉,两个人客客气气地分手了。一场冲突被小赵“假装糊涂”所造成的幽默排解了。

普希金年轻的时候并不出名。有一次,他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庭的舞会时,邀请一位年轻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看了普希金一眼,冷淡地说:“我不能和一个小孩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没有生气,微笑着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躬即而离开了舞厅。

普希金的“糊涂”很巧妙地回击了无礼的贵族小姐,使自己体面地下了台。如果平时我们缺少幽默感,那往往是因为太习惯于直截了当。在上面的故事中,普希金如果直接道歉或反驳,充其量只能使自己难堪。

在某机场的售票厅里,人们正在排队买票,突然,一个人粗暴地挤到售票窗口指责售票员工作效率太低,当人们要他排队时,他又嚷道:“你们叫什么?不知道我是谁?”

对此,售票员平静地问旅客们:“各位,这位绅士有些健忘,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不然,我想他不会做出有失身份的举动来。谁能帮助他回忆一下,他是谁呢?”售票员的话引来人们阵阵笑声,绅士羞得满脸通红,愤愤地走了。

售票员面对他人的不文明,假装不知,实则机智幽默,大智若愚。巧装糊涂是采用拐弯抹角的进攻方式,是曲线型思维的结果。运用此法可以产生强大的嘲讽效果和幽默效果。

这里还有一则故事。

小伙子在三岔路口迷路了,向一位老农漫不经心地问:“喂!到李家庄走哪条路,还有多远?”

老农对小伙子的粗声大气很不满意,好久才说:“走大路一万丈,走小路七八千。”

小伙子感到很奇怪:“怎么这里论丈不论里?”

老农笑着说:“小伙子,原来你也会讲‘里’(礼)?”

小伙子感到了自己的失礼,立即向老农道歉。

老农故作不知,以“丈”论路程,而正是这种貌似愚蠢的话,体现了他过人的智慧。

有时,装糊涂很难在复杂的场合出奇制胜,这就要求在这些场合对自己的糊涂来一个聪明的注脚。

保罗在路上走,忽然窜出一个强盗,用手枪对着他说:“要钱还是要命?”

“你最好还是要我的命吧!”保罗说,“因为我比你更需要钱。”

这里,保罗上半句的回答显得糊涂,遇上歹徒恐怕谁都会保命。其实后半句才道出真义。

装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它只是以一种荒谬的看似糊涂和傻痴的做法、话语,使人产生与现实的距离感,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糊涂一下,或许正体现了你的幽默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