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
10780300000031

第31章 前言

随着现代化的整体快速推进,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是不可遏制的大势所趋,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瞩目。“中国模式”一词因乔舒亚·库伯·雷默的《北京共识》而广为流行,在许多接受了“华盛顿共识”的国家并没有实现经济发展转机的情况下,“中国模式”所呈现出的生机与活力则显示出了无穷的魅力。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斯蒂格利茨充分肯定了这一点,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他国家也分享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说,中国依靠独特模式实现发展的有益经验的确值得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借鉴。可以认为,“中国模式”的提出,是西方学者对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发展普遍不景气而中国社会却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安详景象的重新审视,与一度甚嚣尘上的“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相比,“中国模式”的提出,显得格外显眼。

然而,究竟什么是“中国模式”,学界并无统一定义。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认识,一般仅仅基于经济层面。事实上,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变迁。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中国模式”仅仅理解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它实际上就是中国在现代化探索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动态特征,或者说中国的现代化模式。狭义地说,现代化理论就是发展理论。因此,要理解中国模式,就必须理解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大致包括发展内涵、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