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10778800000016

第16章 不能圆融人我关系,是最大悲哀

星云法师语录: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法则,善恶好坏、吉凶祸福都是其来有自,如能明白因果,知道人生的究竟、本末,便能不怨天尤人,自在生活。反之,不能认清世间实相,不能明白因果道理,不能圆融人我关系,不能了知众生同体,这也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很多人把宗教视为求取荣华的敲门砖,星云法师对此看法很不解:他们以为祭拜神明,就可以高官厚禄、事事顺心,不知道求财有求财的因果,信仰有信仰的因果,不可混淆不清。

星云法师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位年轻人热衷于事业,一心想发大财。他听说王爷很灵验,天刚亮就兴致勃勃地骑着刚买来的摩托车到王爷庙烧香祈愿。顶礼后他匆忙地跨上车,风驰电掣,路上突然出现了一块石墩,躲闪不及,当场毙命了。青年的父亲悲愤交集,怒气冲冲地到了庙宇,指着王爷神像破口大骂:“我的儿子虔诚地祭拜你,你却使他命丧黄泉,今天我非打烂你的神像,拆毁你的神座不可!”

庙祝忙上前劝阻:“老先生,请不要愤慨,王爷感动于令郎的虔诚,也曾想救护他。可是令郎骑着摩托车掉头就走,速度太快了,任凭王爷如何追赶都望尘莫及呀!”

这位年轻人不是不认真,很早就出门了,怕在路上耽误时间,车也骑得很快。但是他的方法不对。为什么?因为他满脑袋都是发财的念头,心思浮躁,结果发生了车祸。

遵循事物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做到因势利导,才能将事情办得顺利、合理、成功,才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同。反之,则是逆规律行事,虽然可能取暂时的“成功”,那也只是假象而已。比如说,疏与堵的问题。疏与堵本身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是来源于大禹和大禹的父亲鲧的故事,这个典故也就是说尊重客观规律与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经验与教训。大家都知道,“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表达,鲧没有看到这个规律,采取了堵的方式治水,最终的结果是到处溃坝,不可收拾,虽是下了许多工夫,浪费了许多财帑,最终仍不能成功,最后也只能落个报憾而已,当然也是留下了一个千古的笑谈。而禹呢,大家都知道,“尧舜禹汤”是圣人,留下千古美名。有了客观规律我们就得尊重,当然,也并不是被动的适应,我们在掌握了客观规律后,重要的是利用客观规律。

当然我们还看到历史上有许多不遵循客观规律的事情。比如,满清王朝的灭亡,就是历史规律,因为它的政策和策略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灭亡也是自然的事情。但是总有些人不想让腐败的王朝灭亡,总是想复辟,总是想着那过时的王朝,结果出来了个张勋的辫子军,搞复辟,最终失败了。还有个袁世凯,袁公不可不谓是一代枭雄,但是因为逆天而动,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只能当了八十三天的“洪宪大皇帝”以驾崩收场。

纪晓岚写过一本《阅微草堂笔记》,其中有他被流放到新疆时在乌鲁木齐碰到的一件真事。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当时有金矿,很多关内去的流民去那里淘金。这事被清朝政府驻乌鲁木齐的大臣知道了,找谋士来商量。有个谋士出了个馊主意,说很简单,通往阿勒泰产金区就一条路,派兵把守住关口,不准粮食进去,里面的人没粮食,只有乖乖地出来。驻乌鲁木齐大臣接受了这个建议,派兵把守路口,不准粮食往里运。这下糟了,里面有好几万人,粮食一短缺就乱了。他们翻山越岭出来后,不少人变成了土匪,到处抢掠。清朝政府派兵去围剿,打了好几年,花费的军饷不知道有多少。这就是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其实只要顺着经济规律,很好办。既然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去,在门口设个关卡,采了金的人要出来,可以,照章纳税。这样,民众有收入,国家也有收入。

要尊重客观规律,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做到不主观,所谓不主观,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万事切不可从主观出发,按自己的想像办事,凡事不调查研究,凡事只从自己的脑袋里出。最终的结果就很可能是失败。比如某些领导者,决策时,拍脑袋,干事时拍胸脯,干砸了,拍屁股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不主观,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凡事不能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甚至可以说是从自己的个人好恶出发,更甚至是带着自己预先的目的而来。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让本来的很客观的东西,变成了凡事从自己的主观出发,带着既定的方针来做事,最终的结果是可想而知。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虽然也可能取得暂时的成功,那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失败。

一日一菩提

懂得分析、综合、判断,重视办事的效率,能合情、合理、合法地为己、为人、为大众,以圆融的态度处世,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不明白因果,不仅容易徒劳无功,而且即便一时有所得,也会留下严重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