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一致,这是政治上的要求,但官与兵在实际上由于职务、身份、地位的不同,官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因此,为了做到官兵一致,除了要求官兵在政治上、人格上平等以外,着重要求官要关心和爱护士兵,具体来说:
为什么要爱兵,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有许多精辟阐述。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有一段经典论述:“我们都有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毛泽东选集》第 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 1005页)罗荣桓元帅说:“带兵就要爱兵,政治上爱,生活上爱,真正的爱,不爱怎么能团结在一起,怎么能战胜敌人?”(王安:《论古今中外军队管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 118页)徐向前元帅说:“身为干部,一定要爱兵。每个干部必须懂得,有了士兵才要干部,不是有了干部才要士兵,在战场上真正冲锋陷阵的,要靠士兵。因此,军队干部要明确树立为兵服务的思想。”(《军队政治工作学习文件》第三辑,战士出版社,1979年版,第 238页)军官爱护士兵,具体来说有三点:首先,是政治上关心。要求军官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士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朱德元帅说:“带兵主要是靠提高战士的阶级觉悟。”战士的觉悟提高了,“兵就带住了,部队就巩固了,这就是政治上的保证 ”(王安:《论古今中外军队管理》,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 118页),“对部下的关心,首先应在政治上注意。举凡有关政治荣誉、政治地位、政治教育机会等问题,切不可熟视无睹,必须认真替部下正确解决”(《军队基层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丛书 ——官兵关系》,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编,解放军政治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 10页)。
年轻的士兵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对他们来说,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是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关系一生幸福的大事。因此,爱战士首先就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为他们的人生指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带着他们走好一生中最重要的几步。
其次,是工作上培养。从红军开始,部队就有大学校之说,带兵干部是战士的兄长、老师。爱战士,不仅应关心他们在部队期间的工作表现,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前途着想,把他们真正培养成才。为此,不仅仅是向他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中心工作,严格要求,在实战中让士兵摔打锻炼。
再次,生活上关心爱护。战士远离家乡和亲人,各级首长和老同志就是他们的亲人,处处关心和照顾他们,便会使战士感到家一样的温暖。毛泽东说:“官长,特别是和士兵接近的连级以上官长,应当随时看视伤病兵,送茶水给他们吃,晚上替他们盖被窝,他们觉得冷,要替他们想办法,如向别人借,增加衣服。以上这些照顾伤病兵的方法,要定为一种制度,大家实行起来,因为这是最能取得群众的方法。”(《毛泽东文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 112页)“干部要时刻关心战士,体贴战士。这是测验每个革命干部有没有群众观点的标准。我们的干部要时刻关心战士的疾苦,解决战士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部队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着阶级友爱,充满着阶级感情的革命大家庭,才会团结得像一个人,成为不可摧毁的力量。”(侯鲁梁:《毛泽东建军思想概论》,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第 247页)。
毛泽东不仅要求各级指挥员关爱战士,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长征路上最艰苦的时段,是过草地的第七天,当时部队的粮食早已吃光,官兵们都饿得头昏眼花。只要有一口粮食,就能挽救一条生命。毛泽东虽然是高层领导,可也只有靠平时吃野菜省下的几小块青稞饼。行军路上,他发现有两个战士倒在路边,便弯下腰,问他们为什么不走了。战士们说,有两天没吃东西了,实在是走不动了。毛泽东默默地掏出仅有的几块青稞饼,送到战士的手上,然后一字一句地对他们说,再走一天就可以出草地了,无论如何也要走出去。随后,他让人牵过马来,扶最虚弱的一位战士骑上去,并让警卫员搀起另一位战士。这就是伟大领袖对普通战士的爱。
领袖无私地关爱每一位士兵,士兵也用真心拥戴来回报自己的领袖。1935年,《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审讯被俘红军战士的报道。这位红军战士是这样回答审问者的:“是的,我既知道毛泽东也知道朱德,还知道彭德怀。毛泽东是我们的主要领导人。他领导着政府、党和军队。他是个非常普通而热心的人。他总是用最闭塞的人们也能懂的语言讲演。他的威望和声誉很难用语言转述。在他的号召下,人民愿意跟着他,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关心别人而全然不顾自己。他病得很厉害,不停地咳嗽,脸色苍白,浑身无力。但行军时仍和红军战士一起睡在地上,吃同大家一样的伙食。从库房领来服装和鞋子后,他就把这些东西分给红军战士或者别人。在宁都附近打仗时,我亲眼见过他;他在伏地射击,然后站起来率先冲锋。其他人紧随其后。我们那次打胜了。仗后,他还和卫生员一起救护伤员。俘虏带来后,他同他们谈了几个小时,然后命令将俘虏全部放掉,当官的除外。那次俘虏了 600多人,但走的人超不过 100,剩下的都愿意加入我们的队伍。”这就是当年一位普通战士对毛泽东的印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认识,战士拒绝回答敌人关于红军处境、部署和实力等问题。当审问者扬言要枪毙他时,这位战士平静地说:“那好吧!我听过我们领袖的话。他说害怕为人民事业奋斗而死的人是卑鄙的胆小鬼。而我是共产党员。”
在毛泽东的倡导和感召下,红军各级指挥员都非常关心和爱护士兵。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指挥员“处处先想到战士,而后想到自己”,已成为我军的传统。翻阅朱德、彭德怀等老帅的军事文集,人们会发现,这些叱咤风云的高级将领对普通士兵的关心和爱护,真是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以至于连提醒战士天冷要生火,吃东西要煮熟,不要喝生水,督促战士常洗澡、换衬衣等都想到了。笔者相信,曾经在这支部队里生活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讲出许多这方面的故事。
从生活上关爱战士也包括关心他们的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家中遇到的困难。因为家庭中发生的重大变故,往往对战士思想和情绪影响很大。要想使战士安心服役,努力工作,就需要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贺龙元帅就说过:“我们只关心战士本人还不够,还要解决他们家庭的困难 ……机构连队应该清楚了解每个战士的家庭情况,解决他们的家庭困难。”(王安:《论古今中外军队管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 119页)把爱一直延伸到官兵的家庭,恐怕也是红军乃至人民解放军独有的传统。
总之,我军对士兵的爱是一种阶级友爱。各级干部关爱战士,以情带兵,战士们自然会服从命令听指挥,积极努力干工作,甚至可以以命相报。有一位老将军这样概括自己的带兵之道:“在战争年代,当个连长、指导员,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主要就是这么几条:第一条是打仗不怕死,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怕死就是 ‘狗熊 ’,不用说当领导了,谁都看不起你;第二条是行军时抢着给战士背枪、背背包,尽量减轻战士的负担;第三条是吃饭时宁可自己挨饿,也要千方百计让战士吃饱肚子;第四条是宿营后帮战士烧洗脚水,帮助战士洗脚、挑泡。做到了这几条,官兵关系就亲密无间,生死相依,敌人飞机轰炸或机枪扫射时,战士们就会舍生忘死,用自己的身体去掩护干部的生命。”
从中我们可以悟出,红军力量虽然弱小,但之所以有强大的战斗力,就在于上下团结一心。由此我们联想到现代企业的情况:有的老板或企业管理员与员工矛盾很大,为什么?就在于缺少如红军这样的官兵一致,阶级友爱。有一本书叫《与员工斗法》。在该书前言中,作者开宗明义,将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比作猫鼠关系,提出:“树欲静而风不止。老鼠作恶,可能是老鼠本性过于猖狂,所以,猫必须研究老鼠的习性和规律,当它们作恶之时,果断出击,抓住它们,否则永无安宁之日;而管理者要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也必须首先了解其刁钻员工之陋习,并与他们坚决斗下去。”本着这一思想,作者一口气列出五六十种员工中常见的陋习,如偷懒成性、看钱做事、挑三拣四、眼高手低、化公为私、欲壑难填、呼朋引伴、包藏祸心、狐假虎威、打击异己等,然后条分缕析,一一应对,教老板们如何与员工 “斗心、斗法、斗智、斗勇 ”。
该书将老板与员工视为对立面,教老板与员工斗法,这显然是错误的、荒谬的!
从优秀企业的情况看,显然不是这样。世界三大快递公司之一、美国联合包裹 UPS的亚洲总裁提出,我们要照顾好员工,员工自然就会照顾好客户,进而照顾好我们的利润。星巴克公司也强调:“我们照顾雇员,他们照顾顾客。”海尔公司的张瑞敏说,企业“对员工忠诚,员工反过来就会对你忠诚;对员工负责,员工反过来就会对你负责”。翻翻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文化手册,不难发现,类似论述随处可见。相反,找不出任何一个知名企业,是因老板善于与员工斗法而发展壮大的。
总之,任何企业都存在着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要想处理好这一关系,首先应提高认识,端正态度。通常有两种态度:一是像红军那样,视士兵为军队的基础,提倡官兵一致;二是将员工看作花钱雇来的、会说话的工具,整天琢磨着如何与之斗法。两种态度自然引出完全不同的管理思路,以致形成不同的上下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