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华实用养生宝典
10775800000032

第32章 使用养生药物须注意的问题

1.补不得当,花钱买罪受

一位慢性肝炎病人,长期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两肋胀痛。为了使身体能强壮一些,进补了阿胶。谁知吃了以后,体力未见增强,反而不如以前了。这是怎么回事?经过医生诊断,原来这位病人不仅不应大补,而且还要泻。

身体虚弱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根本的原因是邪气所致,当外来或内生邪气危及人体,正不胜邪时,就会使人体阴阳失调,气血阴阳不足,表现出身体虚弱。其又有虚证、实证和虚中挟实之分。

若是虚证,就应该用补法。慢性病病人中,虚证者较多,如气虚当补气,血虚当补血,阴虚当补阴,阳虚当补阳,这就是《黄帝内经》所云:“虚者补之。”

而实证引起的虚弱,常指由外来邪气侵袭人体,邪气盛,损伤正气所致,对此必须以祛邪为主。如何驱除邪气呢?《黄帝内经》认为“实者泻之”,即采取泻法将病邪排出体外,然后气血津液才有可能恢复、充实。如肠梗阻或阑尾炎患者,用通里攻下法治疗,方可获效。但是,绝对的“实证之虚”并不多见,最常见的是虚中挟实的情况。如宿食、胀满、痰症、便秘、气滞血淤等症及老年人的常见病,往往是虚中挟实。对于他们,单纯用补虚之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同时采用泻实的办法,如通大便,活血祛淤等“以通为补”的方法。文前提到的那位肝炎病人,虽有肝阴虚、肝血虚之虚证,但根本是由肝火灼伤肝阴引起。正确的治疗方法应以泻肝火为主。如用龟板、鳖甲、旱莲草等药,既能清肝泻火,亦能补灼伤的肝阴。

读到这里,有些人也许会问:“泻法”会不会伤身?若是病情并非实证而用泻法,药不对症,当然会伤身体;但若是实证,药对了症,也就不会伤身了。是虚是实一定要常去医院看病,看看是否实证已经祛除了,否则邪气早已除去,还在不断地泻,就会有害于身了。

食用补药和补品一定要辨证合理,补不得当,就会花钱买罪受。

2.关于感冒后能否服补药的问题

常常有这种情形,正在进补阶段的病人偶然得了伤风感冒,医生在开了治疗感冒的药后还嘱咐病人,在治疗感冒的这一段时间内,先暂时停止进补,等感冒完全治愈再继续服补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中医学认为,感冒的病邪是通过皮肤毛孔进入到人体来的“表邪”,在治疗时用汗法可以使邪气从毛孔随汗液一起排出体外。如果在外邪还在体内或者还未排尽的情况下就贸然采用补法,就堵塞了邪气外排的道路,中医学称之为“闭门留寇”。邪气不能外排则常常积于体内,加重病情,出现高烧不退,头痛加重,口渴欲饮,大便于结等症状。因此感冒对服用补药是一大禁忌。

但是有些体质原来就很差的病人,他们得了感冒一般表现似乎比较轻,几乎很少发烧,但感冒次数多,比身体健康的人易于患病。这是因为他们身体太弱,“正不胜邪”造成的。对于这类“虚人感冒”,是可以在驱邪的同时,配合一些补药的。如气虚体质的人要加益气的党参、白术、黄芪等;阳虚体质的人要加助阳的附子、干姜等;血虚体质的人要加补血的当归、熟地、白芍等;阴虚体质的人要加养阴的麦冬、玉竹、沙参等。这种方法是汗法与补法的结合,叫做“扶正祛邪”,调动人体正气以驱邪外出。

临床医生大都见过有些病人,总是感冒,反反复复,经久不愈。尤其是高龄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他们除~般轻微的感冒症状外,多有明显的倦怠乏力,气短,甚至懒于言谈。这多半是气虚感冒。对于这类病人除了在罹患感冒时予以益气解表的治疗原则治疗外,平时就要经常给服一些益气的药,这样加强了体质,还可以预防感冒的发生。常用的处方有玉屏风散,就是取建起一道屏风抵挡外邪侵入的意思,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党参、白术等。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试验,黄芪无论对动物还是人群都有很好的感冒预防作用。在感冒流行季节,口服黄芪可使感冒发生率平均降低41.2%-67.7%。即使患了感冒,它的病程也可以缩短。党参、白术、黄芪都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现代医学也肯定补气药物对预防感冒的作用。而中医论治则把它称为“益气固表”。

补药和补法在感冒过程中既为禁忌,在一定情况下又变为必须。读者切不可马虎从事,以免贻害身体。

3.药膳进补也得悠着点

一般来说,可作为食疗药膳的药物有三类。一类如生姜、桂皮、茴香、花椒、甘草等,这些既是药物,又是传统的食物调料;另一类是莲子、百合、藕节、薏苡仁、赤小豆、红枣、龙眼肉、山药、黑芝麻、马齿苋、荠菜、白茅根等,这些是药物,也可作为食物充饥;还有一类是动物脏器,如鸡肝、猪肾、虎鞭、阿胶、鹿茸等,根据中医“以脏补脏”的原理,这些食物兼具药物功效。而作为食疗药膳的药物则有严格的数量和剂量限制,不能一味地贪多、求大(处方)。然而,目前许多酒店、餐馆推出的药膳菜谱,不仅已远远超出了上述药物范围,而且有的餐馆老板既不懂医,又不懂药,任意加大某些壮阳药的剂量,以达到其赚钱的目的。

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其性味、归经、主治、用量和禁忌。如果不究阴盛阳衰,不讲寒热虚实,也不辨身体胖瘦、体质强弱,更不测血压高低,是否有急慢性疾病,对任何药膳一概食之,岂非自寻不测?尤其是在某些药膳宴上,各种药物混杂,药量又无严格掌握,若来者不拒,实在是得不偿失。

4.怎样服用中成药

中成药的服用法也有学问,一般均用白开水送服,但有时为了提高其治疗效果,也采用一些特殊服用法,现介绍如下。

①黄酒送服法酒性辛辣,具有通经活血、散寒的作用。凡是治疗跌打损伤、风寒湿痹、腰腿肩臂疼痛、气滞血淤、中风手足不遂以及步履艰难等疾病的中成药,如跌打丸、七厘散、大活络丸、醒消丸等,都可用温黄酒送服。常用量约15.20毫升,可视患者性别、年龄、酒量而定,勿使之醉为度。

②淡盐汤送服能引药人肾,用于治疗肾虚,及下焦疾病的成药。如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健步虎潜丸等,宜用淡汤送服,一般盐量1.5克,加开水半杯溶化即可。

③生姜汤送服生姜有散寒,温胃,止呕等作用,凡是治疗风寒表证,肺寒,脾胃虚寒,呃逆等虚证的中成药,皆可用姜汤送服。一般用量10克左右,水煎取汁。

④米汤送服米汤富有营养,具有维护胃的作用,养肠胃、健脾、利膈、止渴、利小便等中成药,均可用之。如更衣丸,四神丸等,均可选用米汤送下。另外,尚有用藕汁,葱白等汁送服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