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文化常识
10774100000045

第45章 《公孙龙子》

《公孙龙子》是战国(公元前 475—公元前 221年)后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的著作。公孙龙,相传字子秉,魏国(今河南省北部)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 320年至公元前 250年间。他的生平事迹已经无从详知。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

《汉书·艺文志》中收录了《公孙龙子》十四篇,但现在只保存下来了六篇。第一篇《迹府》也是后人搜集的有关他的事迹,其他五篇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公孙龙所作。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他以“白马非马 ”论和 “离坚白 ”

而著名,他的这些思想分别见于《白马非马论》和《坚白论》中,这是公孙龙名辨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公孙龙子》一书中,公孙龙主要研究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所具有的内在矛盾,他的特点就是夸大这种矛盾,并否认两者的统一,所以最后得出违背常理的结论。即白马不是普通所说的马,颜色中的白色和质地的坚硬他也人为地分裂开来论述。

另外,在《指物论》中他还着重论述了指与物的关系。 “指”即事物的概念或名称, “物”是具体的事物,它们的关系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通变论》则论述了对运动变化的看法,《名实论》讨论名与实的关系。上述的五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说体系。

《公孙龙子》的注释本,有宋朝人谢希深的注本,以及清朝陈澧的《公孙龙子注》,近代陈柱的《公孙龙子集解》,王启湘的《公孙龙子校诠》也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