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练党性的熔炉
10772400000029

第29章 教学改革、创新和管理工作

2004年以来,校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后勤为保障、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教学、科研、咨询三位一体的工作布局,抓住重点,整体推进,形成办好校院的合力,提高培训工作的能力。坚持把校院教育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轮训的主渠道,紧紧围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中心,着重搞好“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教育课程,坚持和完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特别是2007年底,原武乡县县委书记阎建书走马上任担任常务副校长之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明确提出“巩固阵地、完善设施、办出特色、创出名牌,打造三晋一流干部教育基地”的战略目标,积极推动校院工作从素质培训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培训转变,在不断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下工夫。从此,开始了全面推进培训、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形成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追求成效的工作共识:出名师、创名课、办名校,为长治市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和思想理论建设服好务。

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目标,阎建书同志到任伊始,马不停蹄地带领校院委一班人开始了运筹部署,三大举措拉开了校院建设的崭新篇章:一是完善设施,打好硬件基础。从2007年一到任,他就积极运作筹建现代化信息化综合教学楼,到2010年12月31日,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校院工作汇报,考虑到校院占地和布局的实际,以及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实际需要,市委常委会确定先投资1500万元,建设学员新餐厅,以缓解学员就餐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并拨付500万元综合楼前期费用,并在2011年初以市委常委会纪要〔2011〕年第14号加以确认。可以预计,学员新餐厅和信息化综合教学楼的建成,将彻底改善校院的整体布局和功能,为打造三晋一流干部教育基地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二是立足长远,争取经费支撑。随着函授等学历班次进入全面收尾阶段,校院委高瞻远瞩,积极考虑学历教学班停办以后,校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从2007年底到2011年初,三年多的时间里,校院委不断以自己的“为”,谋自己的“位”,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在原有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增加科研、办公、公益支出等经费,每年共计450万元财政预算资金,为校院充分发挥“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重要作用,争取到了稳定的财政支撑。三是规整雁阵,健全领导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雁要飞达目的地,必须有一个整齐规范的雁阵,而领头雁又是关键的关键。据此,针对多年以来校院领导班子不健全的问题,经过积极努力,在市委的大力支持下,配齐配强了校院领导班子,除了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务副校长以外,配备了副校院长四名(两名正处级、两名副处级)、教育长一名(副处级)、纪检书记(副处级)一名。这是党校、校院历史上领导机构最健全的一届班子。健全、团结、有为的领导班子的建立,为校院适应形势需要,全面有力地推进校院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央和省委关于党校建设两个10号文件的落实,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在市委和校(院)委的领导、重视下,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特别是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颁布后,主体班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并努力在办出特色上下工夫,为长治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努力做到按需施教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根据需要确立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轮训工作的教学内容,而后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是党校教学工作的一大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努力把握这一特点,积极发挥其最大优势。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与改革建设相适应的新理论新知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学员的需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1.突出党校特色,加强基本理论教育,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设置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是我们自建党以来干部教育培训轮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老祖宗不能丢”,这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各种具体实际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一条红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所以,我们在主体教学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放在首位。坚持在县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等课题;在中青年党员干部培训班以“三基本”为主要内容开设课程;在其他班次中,始终保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题,目的在于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牢牢坚守住党校、行政学院这个干部培训轮训的主阵地。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专题组织干部培训轮训。围绕这些专题,我们不断充实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江泽民文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等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保证了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委的会议精神得到及时有效的传达贯彻。同时还增设长治问题研究专题,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提高干部觉悟,为长治“三三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保障。从2004年到2006年三年间,共组织培训16期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4期县处级领导干部理论进修班、6期中青年党员干部培训班、3期乡镇书记镇长培训班、15期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班,先后与纪检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总工会等20多个部门举行各类培训80多期,培训人数达上万人(次),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

2.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做到按需施教

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要适应新形势下任务的需要,就必须始终站在思想理论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对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方法、科技知识予以传授,从而改善我们干部的思维,使之用新的思想观念、理论知识和方法去研究处理各种问题。这是党校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按需施教,我们在学员中广泛征求意见,将他们在学习中最关心和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来,通过综合提炼,整理出近30个课题,提供给市委领导和任课教师,以期在讲课时给予针对性地讲授和解答,使学员的理论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

同时,根据培养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相结合教学的需要,增设领导干部素质要求、职业道德建设和廉政建设等课程,增加了部分能力课,如行政案例分析、领导讲话艺术、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等。为了增强学员学习的兴趣,还开设了书法欣赏、电子政务、英语、保健知识等讲题,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

3.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增强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干部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为了使党校的教学更加符合实际,长期以来,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从2004年到2006年间,我们请专家、学者及市委市政府领导讲课达30多次,授课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反腐败形势报告、人事制度改革、保密工作、反邪教工作、工会理论与知识、国防教育、领导干部的素质与能力等关系到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等焦点热点问题。同时坚持在每一期培训中都要组织学员进行社会考察、市情考察、鼓励学员和教师走出去,学习兄弟地市的经验,也深入到个县区、乡镇、村庄了解实际情况,研究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

在县处级党员干部进修班的教学中,我们采取了面授、考察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时间安排上各占三分之一。在精选讲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课题研讨时间,增加社会考察的示范性、指导性、实效性。组织近30个研讨参考题目,全体教师分批参加学员小组讨论,指导学员集体讨论写作论文,每一小组在学习结束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一篇4000字左右较有分量的集体研讨论文,进行大会交流,经学术委员会评定成绩后,质量较高的论文送交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在主体教学内容安排上分四个部门,即必修课、讲座课、“菜单”课选题,远程网络教学及影像资料课。坚持把读书、思考、听课、社会考察和研讨相结合,把必修课与学员自主“菜单”选课相结合,通过互动教学达到教学相长,通过“菜单”选课和典型案例剖析,提高学员的兴趣,激发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干部教育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干部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为了能适应干部教育的需要,我们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动向,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改进教学方法,使整体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加大教学研究力度

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是党校教学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教学研究力度,坚持民主教学,强化教研室功能,推进科研工作出成果,有效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坚持教学民主,在每个学期末,我们都要按照市委和校(院)委的意图,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进行研究,确定下学期的教学计划。在每一轮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召开之前,我们都要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和任课教师会,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大家共同研究,集体备课,解决了长期以来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单兵作战”问题,变“单兵作战”为“集体作战”,有效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强化教研室功能。针对有些教研室人员少,长期“研”不起来的问题,我们将现有的十二个教研室按相近学科划分为四个教学片:基本理论片、行政管理片、市情研究片、基础知识片,各教研室主任担任组长。每周三下午以教学片为单位开展教学研究,针对各自的学科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和课题研究,交流最新的理论信息,集体备课,新课试讲,面对面互相点评,指出讲课中的缺点和不足,很好地达到了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教学带动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教学、科研、咨询”三位一体的科研工作实现形式,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出台了《科研管理办法》,使教学与科研实现了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近三年来,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国家级论文9篇,省、市级论文113篇,为教学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进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搭建了更好的平台,近几年来,我们努力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内容,得到了如下启示。

首先,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互适应。基本理论课倡导教师发挥教学的优势,通过文字、图表、图片、动画等课件的应用,图解理论疑难问题,使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形象。目前,在主体班教学中所有的教师使用了课件上课。同时,讲座课和“菜单”课的开始也改变了一味满堂灌输的单一教学方法,进而转向研究式教学、远程网络教学、互动研讨式教学,加大了授课信息。

其次,教学方法的使用要与教师本人的素质相适应,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采取新的方法授课,包括开拓新的教学领域,如经济管理教研室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课题讲授中开展的互动研讨式授课,提前将研讨题目告知学员并进行酝酿,在课堂上由教师出题目,学员发言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经济学教研室开展的“明清时期晋商的崛起与衰落”、“‘老子’的智慧”等课题的讲授和讨论,增加了学员学习兴趣,调动了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达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

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体现出条理性和生动性,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工作是干部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近几年来,我们狠抓了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从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入手,进行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剖析和讨论,使全体教师明确任务,感受责任,树立使命感。

其次,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近几年来。随着大量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员领导干部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对教师的授课水平、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从2004年开始,在校(院)委的支持和重视下,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和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赴清华大学学习班等各类培训班100多人次。鼓励教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省委党校、山西大学等校院的研究生学习。目前,我校已有6名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水平。

第三,倡导教师接触实际。为解决党校教师联系实际不足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教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规定,要求教师每年下乡调研不得少于10天。2006年在校(院)委的努力下,经市委批准,市委组织部专门下文,推荐了四名教师下乡挂职锻炼,其中三名教师挂职县(市、区)长助理,一名教师挂职乡镇长助理。我们还派出一名教师参加了出国考察。三年间,我们与市纪委共同合作,经调查研究,起草了《长治市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与市城建局、规划局共同进行了“长治市城镇特色化”的课题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教师们还参加了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市情调研、论文评审、下乡宣讲、扶贫工作等重大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使党校贴近了社会,社会了解了党校。

第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校院合并后,年轻教师数量增多,校(院)委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视,出台了“老带新,新促老”的帮教合作协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使年轻教师有较多的锻炼机会,我们还有目的的让年轻教师为全体教职工进行整治学习辅导,并在主体班的讲坛上大胆使用年轻教师,为年轻教师锻炼搭建平台,提供机会。

通过各种学术研讨、培训、社会调研等各种渠道的学习以及各方面的实际锻炼,教师们拓展了思维空间,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教学任务高质量地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注重发挥监督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们在学员对任课教师进行期末考评的基础上,加大了督导的工作力度。2004年3月,校(院)委做出决定,在原党校视导委的基础上,成立了校(院)督导组,主要任务是对全校(院)各种主体班次及函授学区所有班次的教学与管理进行全程的督察与指导,主要形式是听课,教学讲评,教学与管理的研究等,督导组成立三年来,除不定期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督察外,每个学期都要召开由全体专兼职教师、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参加的大型教学讲评会,在会上督学们针对每位教师的授课情况“面对面”地进行点评,教师之间也互相评议,这样做,对每位教师的触动很大。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全体教师经受住了考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整体质量的提高。督导组的评议结果公开、公平、有效,充实和完善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机制。

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确保党的干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管理出效益。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的同时,积极健全和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1.强化教学管理

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加大了制度的执行力度。首先在党校、行政学院的讲台上,坚持政治纪律的原则,要求教师做党校人,要学“党”、讲“党”,绝不允许资产阶级自由化论调在党校讲坛上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其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计划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第三,严格执行教学质量考评规定,按照四级考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第四,对违反教学制度的行为,坚决执行处罚规定。正是认真执行了校(院)教学的各项制度,才得以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了教学秩序的井然有序。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2005年我们对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综合整理,编成一套近三万字的《教学管理规定》。2006年在校(院)委的主持下,经起草、讨论,制定了《教师教研业务量化考核办法》、《教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有关规定》、《教师培训工作管理规定》、《聘任客座教授的有关规定》等规章制度,这不仅充实了教学管理办法,更为以后的工作有章可循创造了条件。

2.严格学员管理

2005年开始,按照校(院)主体班次的办班原则,在教学和管理中我们坚持“三从严”,即从严治学、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健全了规章制度,严格学员管理。一是建立学员学习培训档案制度。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并将学员在校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二是实行逐日考勤和旷课公示制度。要求学员在校期间不准迟到早退,不准无故缺课,确实有事必须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学习和讨论时实行签到制,支部书记跟班听课。学员处每天查课两次,对于严重违反纪律的学员逐日公示并做出相应处理。这些措施的采用,使学员增强了纪律观念,保证了到课率。绝大多数学员都能够认真听课,自觉自学,主动探讨问题,也保证了学习效果。加强了学员管理,既提高了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又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使选调来党校参加脱产培训的干部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今后,我们将努力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根据各类干部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和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坚持突出重点。进一步把提高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能力培训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三是要坚持质量第一。逐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教学管理力度,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与学的共同提高。四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优化师资队伍,推动干部培训轮训教学方面的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开创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轮训工作新局面。

四、适应形势、狠抓教改、围绕领导干部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争创名牌

2007年底,原武乡县县委书记阎建书走马上任担任常务副校长之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十分注重教学工作。阎建书校长始终强调,教学是校院的中心工作,校院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学工作一定要与干部的需要相衔接,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前沿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要让干部学到真本领,适应新形势。具体来说,就是要让领导干部通过党校培训实现“三提高”,即强化基础理论,提高政治素质;转变从政理念,提高服务意识;贴近现实需求,提高执政能力。因此,他强调,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实践为舞台,围绕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把理论优势转化为在时代潮流中的先导作用,以课堂为起点,以课堂为基地,以课堂为舞台,让新思想、新观念在课堂上萌芽,让新思路、新举措在教学中产生,让新知识、新方法在学员中传播,让新理论、新成果在研讨中转化。

1.突出特色办学,打造一流教学品牌

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市委党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转化为教学新专题,突出办学特色,完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将模块教学、菜单教学、延伸教学、自主选学等教学模式逐步引进全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研讨式和现场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已成为主要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教学中,坚持结合实际开辟了各具特色的学员论坛、解放思想论坛、专家论坛。推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仅丰富了学习形式和内容,促进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而且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为了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和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要求,在教、学、管等各个环节努力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和方式。

在教学体系的安排上,力求“四个突出”,即突出研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指导性;突出“三基本”内容的一脉相承性;突出“三基本”与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互贯通性;突出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研究分析长治实际,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

在教学管理方式上,始终狠抓“三个环节”,促进“三个提高”,即狠抓备课环节,提高讲稿质量;狠抓授课环节,提高讲课水平;狠抓研讨环节,提高研讨质量。并采取教学专题竞争上岗、学员自主选听教学专题、次品课淘汰制度等措施,加大竞争激励力度。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渠道上,始终把调查研究列为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增强“教”与“学”的现实针对性。在教学模式上,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针对参训干部的特点,加大自学、研讨、答疑、考察的分量,既注重课堂讲授,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远程网、多媒体教学工具,实现电教化教学。同时借助于发达地区的培训基地,组织学员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异地培训,针对性地开展延伸教学,达到了“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培训效果。加大了聘请党政领导干部、成功企业家、专家学者、优秀专业人士和基层一线优秀干部进党校、行政学院授课的力度,从而使培训更加贴近干部的实际。常务副校长阎建书多次走进课堂和学员们进行互动,得到很好的效果,起到了示范作用。

2.强调主导作用,培养一流教学队伍

在党校所有的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的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办好党校,关键在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市委党校牢固树立以人才为本的观念,以提升队伍素质为目标,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专家教授的“传、帮、带”作用,高度重视中青年教师和科研骨干的培养,全面提升了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的素质和履职本领。

2008年,长治市委党校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4月22日,在中共长治市委常委会上,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阎建书具体阐述了“关于2008年公开考录党校教师工作的计划”,经市委常委会充分研究讨论,同意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聘20名党校教师。经过长达四个月公开、公正、公平的严格科学的重重考核,包括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经济学、法学、计算机、英语、体育等专业课20名教师被录用。面向社会一次性大规模公开招聘20名党校教师,这一步开创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新局面,这一步迈上了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台阶,这一步必将成为中共长治市委党校历史上的辉煌一笔。目前,这支队伍已经活跃在校院各种班次的讲台上,为党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打造三晋一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新生力量。

同时,校院采取“走出去”的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到北大等院校培训,以开阔视野、增强能力,这已经成为一项制度。与此同时加大了“请进来”的力度,先后请来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民,江西省委党校党建教研室主任、教授吴晓敏以及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教授前来讲课,并聘请他们为“客座教授”。此外,还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当地名流来党校传经送宝,如全国人大代表、璐宝集团董事长韩长安,长治县县委书记常光明,平顺县委书记陈鹏飞都曾在党校登台授课。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真正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受到了学员的热烈欢迎,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3.狠抓基础环节,注重提升科研质量

名著育名校,一流的党校必须以一流的科研做基础。

改革的实践呼唤改革的理论,实践的创新迫切需要理论的创新。市委党校坚持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的方针,着力实施“精品工程”,推出了一批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是党校的思路,他们注重加强教师在应用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上的研究力度,注重实践,创新思路,大力推进科研出精品、上档次、入教案工作,较好地实现了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良性互动。

两年来,成功召开了多次理论研讨和学术会议。在研讨会论文评选过程中,他们加大了应用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论文所占分值的比例,注重对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从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从目前全市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实政研究,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理论解释、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特别是针对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有价值、可参考、可操作的高质量科研成果,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2007年以来,党校教师共发表论文、调研报告174篇,其中国家级18篇,省级103篇,地市级53篇。校、院委积极组织参加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2008年已结项课题1个,2009年报送的《安全管理理论在长治市本质安全型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基层党校改革发展可行模式的比较研究》两个课题全部获得立项,实现了校院参与省级课题申报立项的新跨越。同时,积极参加全省党校系统第五届科研基金优秀科研成果报送工作。其中,《在两性和谐社会视角下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等三篇论文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在全市庆祝国庆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上,校院报送的《关于长治市“城中村”综合改造的调研报告》等10篇论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07年以来编辑出版《山西党校报》长治版20多期,近50万字,刊登论文、调研报告60多篇,编辑出版了近50万字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一本。

2007年以来,市委党校共开办各类主体班次43期(次),培训轮训党员干部3986人(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我市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