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10769100000131

第131章 画如其人

名人档案:

何香凝(1878年—1972年),号双清楼主。原籍广东南海,生于香港富商之家。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1902年赴日本,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攻读博物科,后改学绘画。1905年加入同盟会,为最早的女会员。1916年随孙中山、廖仲恺回国,在粤沪奔走革命。1924年参加改组国民党的“一大”,会后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翌年,孙中山逝世时是遗嘱见证人。此后作为左派领袖,积极主张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7年,国民党当局反共后愤然与之决裂,长期居住南洋和德国。“九一八事变”后赶回国内鼓动团结抗日。1937年上海失陷后移居香港,1942年初由港脱险后,居住于广西农村,拒不去重庆任职。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于1948年初在香港参加组建“民革”。1949年赴北京参加新政协,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等职。1972年以93岁高龄去世。

生平大事记:

1897年与廖仲凯结婚。

1902年东渡日本,1908年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并得帝室画师田中赖章指导。此间,与廖仲凯随同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为革命起义部绘制和刺绣军旗、符号、告示和军用票图案等。

1910年毕业归国,之后辗转于港、穗、沪及日本之间,为革命奔波,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妇女部长、中央委员等职。1928年辞去一切职务,专心作画。

1929年,由上海出国,先到菲律宾、新加坡、锡兰等国举办义卖画展,后抵法国巴黎,又到比利时、英国、瑞士、德国等地。

1931年,闻“九·一八”事变,于12月归国。抵沪后,主办救济国难书画展览。此间,与柳亚子、经享颐、陈树人等结寒之友社。

1937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理事、执行委员,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主席。

1938年后,迁居香港,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并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香港沦陷后到桂林,以卖画为生。光复后回香港,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擅长中国画。作品有《狮》、《梅花》、《高松图》等。

1979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何香凝中国画遗作展览。

1982年廖仲凯何香凝纪念馆于广州建立。出版有《何香凝画集》、《何香凝诗画辑》、《双清诗画集》等。

何香凝多年以卖画换得“买米钱”,她署名“双清楼主”的作品名扬海内外。她在日本美术学校时便得名师辅导,后来又长年潜心于水墨丹青,还常与国内大师切磋,尤擅长画虎和松、梅。1949年春,她从香港赴北平前,感到应送毛泽东一幅画,便请张大千挥毫。张大千忙说“您便是国画大师,何必找我”,何香凝却坚持要张下笔,随后将画献给毛泽东。直至八十多岁,她在家中仍不时作画,且功力不减。1960年,继齐白石之后,德高望重的何香凝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开创由女画家执掌画坛“帅印”之先河。

何香凝初学画时,就读于日本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大革命失败后,与经亨颐和陈树人共同组织“寒之友社”,以岁寒三友共勉。其画风颇受岭南画派影响,有深厚的传统素养,格调高雅,又善于吸收西方绘画技法,注重写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何香凝长于写意,善山水、花鸟,尤精梅花,曾作一幅《霜菊寒梅》赠李济深,李在画上题诗云:“丹青正可征胸涛,霜菊寒梅节更高,不让南楼称独步,画师还是女中豪。”高度赞扬了她的人品和艺术成就。此外,陈毅、于右任、赵朴初等也常为其画题诗、题款,作品传世不多,收藏价值颇高。

《设色山水图》作于1950年。款题“泽东主席教正”,钤“何香凝”及“双清楼主”篆文朱印各一方。这是画家的一幅精心之作,以仰视取景,写山川早春的意韵:危岩耸立,巨峰如屏;积雪消融,山泉欢腾;傲然挺立于乱石间的两棵高大乔木,焕发出勃勃生机。

何香凝的画,多描绘有象征意义的题材,并赋予其新的生命。这是她70余年艺术生涯的最大特点。“画树重高洁,画花喜独步”,不同的艺术形象,皆取其神韵,又有所寄托。此图以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色变化,寓意新旧交替,表达画家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真挚情感和赤诚之心。画中的山石草木,寓意严冬无法抵挡春天的脚步;一个崭新的中国将不畏艰难险阻,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西融会是另一个显着的艺术特色。作品取势雄奇,构图新颖,意境高远,技法上不拘绳墨,不落俗套,又能掺入西画表现手法,色彩雅逸、鲜明,意境生动。写树木的不同姿态,远近对比,左右顾盼;树干的转折交错,以直线为主,表现出一种铮铮铁骨、奋发向上之势;树叶既有用双勾画法,以青黄相间敷色,又有以浓墨与淡青重迭点染,展现其苍郁繁茂。画山石,以淡墨勾出轮廓,焦墨点染,枯笔皴擦,再以淡赭着色,将山体之雄浑、滋润表现得淋漓尽致。绘积雪消融,令观者犹可见雪下春色涌动。此外,近景处石壁缝里的几株兰草和灌木,与乔木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既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又为画面增添更多情趣韵味,真可谓大师无闲笔,草木皆生情。

画如其人,人如其画。当年何香凝倾情打造的这幅山水画,形象地记录了她向毛主席坦露的心声。这是一个爱国民主人士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历史见证,也是女画家高尚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它将随着艺术的永恒,流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