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10769100000120

第120章 孝庄文皇后的传闻轶事

由于孝庄文皇后名气甚高,故关于她的传闻轶事也为数不少,诸如耳闻目详的“庄妃劝畴”、“太后下嫁”等等,不一而足。

所谓“庄妃劝畴”,是说清太宗皇太极为得一率清入关的领路人洪承畴而使了美人计,美人计的主角就是庄妃。庄妃劝畴出自民间传说,其文学色彩浓而历史真实少。从当时的宫闱制度以及以后发生的史实看,这种可能性不大。正史记载是皇太极礼贤下士的诚心感动了洪承畴,才使得他肝脑涂地报答大精。这种说法还比较可信,当然,利益的保障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太后下嫁”指的是身为皇太后布木布泰,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嫁给了掌握实权的摄政王多尔衮。虽然史学界为此争论不休,但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太后下嫁过。至于孝庄文皇后不与太宗文皇帝皇太极合葬而葬在清东陵的风水墙外被说成是太后下嫁的有力证据,是不了解情况所致。排除布木布泰谥号“文”,陵寝称“昭”,既系了太宗的谥,又与清昭陵同一体系的理由,也不提正史中记载的孝庄文皇后生前有要葬在遵化的遗嘱在先,因为她想卑不动尊,让太宗安寝,且十分留恋儿子福临和孙子玄烨。就从昭西陵自身说起,孝庄文皇后崩于康熙年间,此时其子顺治早已安葬在清东陵之孝陵,而孝陵是清东陵的主陵,其子孙帝后陵是以孝陵为中心而左昭右穆排列的,若将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葬在清东陵的风水墙以内,在方位上必卑于其子,孝庄文皇后就成了为其子顺治帝看陵的了,这才是滑天下之大稽呢。这大概也是康熙帝几十年奉祖母于暂安奉殿的原因。而昭西陵位于清东陵之风水墙外,正是为了区别两者属于不同的帝陵体系,也只有这样才使孝庄文皇后之陵既不卑于顺治帝的孝陵,又便于以后诸位皇帝的祭陵。同时昭西陵的许多特点都说明其在清陵中是地位最尊的,如只有昭西陵的大殿是级别最高的庑殿顶,而其他皇帝陵的大殿均是歇山顶,两者相比,帝陵反而降了一格。只有昭西陵的风水墙是两重围墙,而其他皇帝陵的风水墙为单重。其他后陵是与皇帝共同拥有一个神道碑亭的,而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则破例增建了神道碑亭……总之,孝庄文皇后终清一世是备受历代皇帝尊崇的。

其实,今人大可不必为太后是否下嫁而争论不休,因为无论孝庄文皇后下嫁与否,都不能抹杀其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一位丈夫新丧年仅30岁的宫闱女性,要斡旋于王公大臣中间,费尽心机地促成冲龄幼子得继大统。在教诲儿子施以仁政的同时,还要平息统治阶级内部各派势力的纷争,以保证大清的江山不致功败垂成。国事种种已足令孝庄文皇后心力交瘁,可屋漏偏逢连日雨,顺治帝的早逝,使清朝产生了第二位冲龄幼帝,孝庄文皇后不得不再次挑起辅佐皇孙治理国家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讲,康熙帝能除去鳌拜,重掌皇权,平定长达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实是仰仗祖母孝庄文皇后身居幕后为其运筹帷幄,指点江山。作为生长在封建社会后宫中的女性,能做到上述这一切是不容易的,可孝庄文皇后做到了,而且做得成绩斐然。顺治、康熙两朝实行舒缓的统治政策,战乱逐渐平息,生产逐渐恢复,人民生活趋于安定,保持了大清一统江山的稳定发展。总之,作为一位历经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清朝国母,孝庄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代贤妃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