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寻常禅
10766100000068

第68章 学佛就要永远不去看别人的过错

学佛第一个观念,就是永远不去看别人的过错,你看别人的过错,你永远污染自己,根本不可能修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才是至高境界。

在江边,一个船夫正将沙滩上的渡船推向江里,准备载客渡江。有一位居士在江边散步,看到这一情景若有所思。

这时刚好有一位禅师路过,居士于是快步向前,作礼请示道:“请问禅师,刚才船夫将船推入江时,将江滩上的螃蟹、虾、螺等压死不少。请问这是乘客的罪过,还是船夫的罪过?”

禅师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既不是乘客的罪过,也不是船夫的罪过。”

居士不解地问道:“乘客和船夫都没有罪过,那么是谁的罪过呢?”

禅师两眼圆睁,大声道:“是你的罪过!”

佛教虽然讲六道众生,但是以人为本,站在人本的立场,真理不能说破,真相有时也不能说破。船夫为了生活赚钱,乘客为了事务搭船,虾蟹为了藏身被压,这是谁的罪过?“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无。”无心怎能造罪?纵有罪,也是无心之罪。而这位居士无中生有,妄自分别,难怪禅师要毫不客气地呵斥他“这是你的罪过”。

不必去刻意寻找别人的过错,过分地挑剔是自身狭隘的表现。宽厚的人是不会刻意去看他人的过错,他们会懂得包容,会理解别人,也会原谅别人。宽容的人是幸福的,它不仅可以给自身一份宁静的心灵空间,也会给他人一个安逸的氛围。

一个小学校长在他的校园里巡视,当他走到教学楼后面一条正在铺筑水泥的小路前时,他发现还没有完全凝固的水泥面上有两只玻璃球。他绕过去,尽量靠近那两只玻璃球。他想,一定是孩子们在课间玩耍时一不留神儿把玻璃球弹到了这里,如果现在不赶快把它们抠出来,等水泥完全凝固了,那玻璃球就成了永远的镶嵌物。他弯下腰,准备伸手去抠玻璃球。

突然,有两个男孩嗤嗤地笑着,手拉手从他身边飞快跑过,跑出几十米后,又警觉地回头,似乎是担心会遭到校长的批评。校长愣了一下,猛地意识到了什么,他摆摆手,示意那两个男孩过来。

男孩吐着舌头不情愿地走过来,手紧紧捂着口袋。校长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能不能借给我一样东西?俩人齐声问:什么东西?校长说:你们口袋里的东西——玻璃球。两个男孩惊讶万分,低着头,不敢迎视校长的目光。口袋里一阵脆响之后,十多只玻璃球交到了校长手里。

校长俯下身子,像个淘气的孩子,把玻璃球一只一只按到水泥路面上。两个男孩连忙向校长认错,承认原先那两只玻璃球是他俩按进去的,并表决心说“再也不敢了”,校长听了爽声大笑起来。他说:“为什么要认错呢?我表扬你们两个还怕来不及呢!你们看,水泥路面原本多么灰暗、多么单调,但是,镶上了几个玻璃球就显得多么精神、多么漂亮,告诉你们的同学,让大家把玩过的玻璃球、小贝壳、彩石子都拿来,砌出你们自己喜欢的图案:心形、圆形、三角形,什么图形都可以,咱们要把这条路铺成一条五彩路!”

多少年过去,当年的孩子又有了孩子。当他们满怀信任地将自己的孩子再度送进自己的母校时,总忘不了牵着孩子的手,带他们来走一走这条五彩的石子路。那些美丽自由的图案附着少年花样的梦想,被一条缎带般的道路阐释得很具体很透彻。当年的孩子虽已不再年少,但他们的心一踏上这条石子路便依然觉得澎湃并且激荡。石子路的下面铺起的是一份包容与睿智,它被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们分享传递,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领略生活的美好,一次又一次地从中吸取了奋进的力量。

做人道理

居士刻意寻找他人的过错而损害了自己的修行,小学校长对年少者的宽宥与谅解成全了生活的美丽。世间许多的事情,并不需要恪尽职责,一查到底,伤人累己。学会包容,学会大智若愚,学会“难得糊涂”不看众生的过错,拥有宽大的胸怀,才是修行者正确的态度。当你原谅了别人的过错,当你容纳了别人的不完美,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在缺陷中已经变得更真实而完满了。

第九章 小事成就大事,伟业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