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谁说爷爷奶奶不会教孩子
10764100000082

第82章 家教安全行

1.借助于艺术手段,培养孩子的艺术感受和欣赏鉴别能力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方式富有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能够培养孩子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欣赏鉴别能力。因此,爷爷奶奶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审美潜质,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并且借助于艺术的手段,充分发挥孩子的艺术天赋,丰富孩子的生活,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

奶奶经常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煦煦一起看。有一次,奶奶拿了一张名为《春风杨柳》的风景画,让煦煦仔细看看。然后问他:“你在画里看到了什么?”煦煦边指边说:“几棵柳树、许多小燕子、一条小河、小河里流淌的水、绿绿的草。”

奶奶微笑着点了点头,接着问他:

“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煦煦说:“去年,咱们全家去植物园,植物园里的小河和这个样子差不多。”“嗯,是有点像。你觉得画里的什么最重要?”“这几棵柳树。”“为什么呢?”“它们占了一多半的纸。”奶奶笑了,孩子的思维方式果然与评论家的不一样。

奶奶继续问:“这幅画说明了什么?”“春天到了,河里的冰都融化了,小燕子从南方飞了回来,温暖的春风使杨柳的树枝轻轻摇曳。”煦煦像讲故事似的一下子说了出来。“那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春天好美啊!”

奶奶表示赞同:“嗯,春天是很美。你认为画家在画这幅画时有什么样的感觉?”“他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吧。”“那他为什么要画这些柳树、燕子、河水之类的景色?”“这些景色都能体现出春天。”煦煦回答得有理有据。“嗯,假如让你画,你会怎样画?”

煦煦想了想,说:“我要画上我自己,在上面放风筝。”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奶奶引导孩子欣赏风景画,让孩子运用视觉器官进行观察,锻炼出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促进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培养了孩子的艺术素养,提高了孩子的审美感受能力。

2.欣赏、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孩子领略语言美和人性美文学语言与日常生活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文学作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使语言充满着神奇的感染力。因此,爷爷奶奶要让孩子欣赏、阅读文学作品,引导他逐渐学会领略语言美,发展孩子的语言感知能力,让孩子懂得人性中的真善美。

7 岁的瀚瀚上小学二年级了。

有一天,瀚瀚学习了《春晓》这首唐诗,回到家里,他时不时地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奶奶问他:“这首诗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瀚瀚马上说:“当然是春天了。”“嗯,那你把这首诗翻译、描述一遍,让奶奶听听。”瀚瀚说:“这个我会,我们老师教了。春天的早晨,醒来时天不知不觉已经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道花儿落了多少。”奶奶笑着点点头。

家里有许多书,瀚瀚经常拿着书看。有一次,瀚瀚读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读着读着,他叹了声气,说:“太可恨了,太可恨了!”

奶奶问他:“王后真凶恶、狠毒。“是

“怎么了?”瀚瀚告诉奶奶:”奶奶对他说:的,孩子,外表漂亮内心却无比丑恶的皇后是非常令人讨厌的,而相貌不美但勤劳、善良的七个小矮人一直是人们所喜爱的人物。真正的美是言行统一,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善良和真诚。”

爷爷奶奶也可以用富有情感的声调给孩子朗诵文学作品,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加深孩子的印象,促进孩子对语言美的感知。需要注意的是,爷爷奶奶要选择适合孩子欣赏水平的文学作品,如果选择不当,过于简单或复杂,都容易使孩子失去欣赏的兴趣。

3.走向自然,让孩子体验自然中美的景象

大自然是人类的第一课堂。爷爷奶奶可以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科学知识,陶冶美的情操,给孩子带来美的享受,激励孩子对美的追求。

奶奶经常带9 岁的敏敏出去散步、郊游。

星期天,奶奶和敏敏一起去爬山。天气很好,蔚蓝的天空,飘动的白云。来到山脚下,敏敏看到许多花儿都开了,她高兴地指着各种花对奶奶说:“黄色的是迎春花,粉色的是桃花,白色的是樱花。”奶奶看到了一棵开着红色花朵的树,问敏敏那是什么树。敏敏摇了摇头:“不知道。”奶奶告诉她,那是杏树。

之后,她们就沿着石阶慢慢地往上爬,青山,绿树,四周全是美丽的景色。

到了半山腰,敏敏觉得有些累了,便坐下来休息。突然,一阵风刮来,敏敏闻到了一股清淡的幽香。敏敏朝上看去,只见一棵开满白色花朵的树随风微微地摇摆。敏敏情不自禁地说:“好香啊!奶奶,那棵是什么树?”奶奶告诉她:“那是一棵玉兰树。”敏敏点了点头,赶紧让奶奶拿出相机,拍下这开满枝头的玉兰花。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往上爬。终于爬到了山顶,有几棵松树站在山石的边上。敏敏来到一棵松树下,眺望着远处的群山和城市。披着夕阳的余辉,奶奶和敏敏下了山。

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游览,并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观赏,让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映入孩子的眼帘,留在他的心灵深处。必要时,爷爷奶奶还可以适当辅以动情的、充满想象的描述,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加深孩子对自然美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