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国养生汤膳精选
10762900000013

第13章 常见病证的汤膳治疗

(一)发热的汤膳治疗

此病证可出现在许多疾病之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因非常复杂,有外感六淫之邪,内脏阴阳失调,食积、痰瘀、情志等诸多原因。

目前,临床上用的治疗发热的比较有效的汤膳主要如下:

(1)菊花菜根汤

[原料]大白菜根3个,菊花15克,白糖适量。

[用法]将菜根洗净切片,与菊花共煎汤加白糖趁热服,盖被出汗,每日1剂,连服3~4日。

[功效]清暑退热,适用于暑湿伤表所致之发热。

(2)莲子甘草汤

[原料]莲子去心60克,生甘草10克,冰糖适量。

[用法]将莲子、生甘草,加水500毫升,小火煎煮,至莲子软熟时,加冰糖;吃莲子喝汤。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尿急、尿频、小便赤浊或兼有虚烦、低热等症。

(3)葱豉黄酒汤

[原料]豆豉15克,葱须30克,黄酒50毫升。

[用法]豆豉入锅加水400毫升,煎煮10分钟,加入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钟,最后加入黄酒即可,趁热喝汤。

[功效]可治感冒风寒,发热、头痛、虚烦、无汗并兼呕吐、腹痛、腹泄等症。

(4)葱豉汤

[原料]葱白30克,淡豆豉、生姜各5克,黄酒30毫升。

[用法]葱白、生姜洗净切片,与淡豆豉同放入500毫升水内煎煮,煮沸后,加黄酒,再稍煮片刻,即服。

[功效]发汗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心烦者。

(5)乌梅红糖汤

[原料]乌梅4个,红糖100克。

[用法]乌梅4个,红糖100克,用水500毫升煮汤。每日2次。

[功效]祛风清热。适用于伤风感冒,发热不退。

(6)凉粉草粉葛汤

[原料]凉粉草60克,粉葛120克。

[用法]上方药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饮用(亦可加白砂糖少许调味)。

[功效]凉粉草粉葛汤,有清凉解毒,除烦止渴的功效。民间常用以治疗小儿痰火核,感冒发热,咽干咽痛,胃火牙痛,颈、背肌肉疼痛等症。

凉粉草,性寒,味甘淡,入胃经。功能清暑,解渴,除热毒。《本草求原》记载它有“清暑热,解藏府结热毒,治酒风”的功用。《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说它“为清凉解渴除暑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认为它能“清热解暑,治中暑,感冒,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粉葛,又称葛根,性味甘辛、平,入脾、胃经。功能解肌清热,除烦止渴。《别录》说它“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本草纲目》记载它有“散郁火”的功用。《药性论》认为它能“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治时疾解热”。

(7)冰糖黄精汤(《闽东本草》)

[原料]黄精30克,冰糖50克。

[用法]黄精先以冷水泡发,加冰糖用小火煎煮一小时。吃黄精渴汤,每日2次。

[功效]可治疗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低热、咯血,以及妇女低热白带等病症。

(8)五神汤(《惠直堂经验方》)

[原料]荆芥、生姜、苏叶各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

[用法]①将荆芥、苏叶、生姜切成粗末,与茶叶一同放入瓷缸内,用开水冲泡,盖严。②将红糖放入另盅或碗内,用开水浸泡的药液,趁热倒入,与红糖拌和,置文火上煮沸,即可趁热饮下。③饮后覆被而卧,取微汗出,即可退热。剩下的药液,煮热当茶饮。

[功效]疏风散寒,发汗解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感冒风寒等。

(9)西瓜白虎汤(据《伤寒论》方加味)

[原料]西瓜汁200克,甘草6克,生石膏30克,粳米50克,知母15克。

[用法]①先将生石膏、知母、甘草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加适量水,在沙锅中煎煮,取药液约1000毫升;②用药液加入粳米,在沙锅中煮成稀粥,盛入碗中晾凉;③选一大熟西瓜,榨取西瓜汁200~1000毫升以上,加入稀粥中,即成白虎西瓜汁;④渴即饮之,不分次数。

[功效]清热生津。适用于气分热炽,津液受伤,出现高热烦渴,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燥,脉洪数等症。

[禁忌]脾胃虚寒及阳虚发热者忌服。

(10)冬瓜汤

[原料]冬瓜200克。

[用法]①将冬瓜洗净去籽瓤,切片,备用;②加水煮汤,当茶饮之。

[功效]清热利尿。适用于温热蕴结的发热、胸闷、呕恶等症。

[禁忌]阴虚舌干者忌服。

(二)咳嗽的汤膳治疗

此为肺部疾患的主要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但《黄帝内经》里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也就是说,咳嗽虽然主要是肺经的病,但与其他脏腑都有关系,其他脏腑的多种因素皆可影响到肺气而发生咳嗽。

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咳嗽的养生汤膳较多,但主要如下:

(1)苏杏汤

[原料]紫苏、杏仁、生姜、红糖各lO克。

[用法]将紫苏与杏仁捣成泥,生姜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入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每日分2~3次饮用。

[功效]散风寒,止咳嗽,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有效。

(2)冰梨陈皮汤

[原料]用极好的秋梨1个,冰糖lO克,陈皮5克。

[用法]加水共煮,以梨熟为度,每日吃1个。

[功效]梨有“百果之宗”的美称,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可以润肺消痰,止咳降火;陈皮即橘皮,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冰糖可以消炎去火。三者炖了吃,味道甘美,特别适合治疗儿童咳嗽病人。也可用梨1个,挖去心,加入贝母2克和冰糖适量,放碗内隔水蒸1小时,吃梨饮汤,每日1个。其中贝母是常用化痰止咳药物。这2个方子经临床应用,都有很好的效果,没有副作用,所用梨、冰糖、陈皮、贝母都不难买到。家有儿童咳嗽时,不妨一用。

(3)白果小排汤

[原料]小排骨500克,白果30克,调料适量。

[用法]将小排骨洗净,加黄酒、姜片,水适量、文火焖1.5小时,白果去壳及红衣,加于汤内,加盐调味再煮15分钟,加味精调匀,并撒上青葱末。

[功效]止咳平喘,适用于痰多咳嗽气喘。

(4)雪耳炖冰糖

[原料]雪耳lO~12克,冰糖适量。

[用法]雪耳洗净后放碗内加冷开水浸,以浸过雪耳为度,泡浸l小时左右,待雪耳发胀后拣去杂物,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与雪耳一起隔水炖2~3小时,食雪耳饮汁。

[功效]雪耳炖冰糖,有滋阴润肺,生津止咳的功效。民间常用以治疗秋冬燥咳,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疮等症;或作体质虚弱者滋补之用。

(5)玉竹猪瘦肉汤

[原料]玉竹30克,猪瘦肉100~150克,调料适量。

[用法]玉竹、猪瘦肉加水适量煎煮至肉熟,用食盐、味精调味,饮汤食猪瘦肉。

[功效]玉竹猪瘦肉汤,有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民间常用以治疗热病伤阴之咽干咳嗽、心烦口渴,秋冬肺燥干咳,肺结核干咳等症。《湖南药物志》记载本疗法能治虚咳。

(6)百合鸡蛋汤

[原料]百合60克,鸡蛋2枚。

[用法]2味同煮至蛋熟,去壳连汤服。日服1次。

[功效]补肺和营,适用于肺虚久咳。

(7)五仁地龙汤

[原料]核桃3个(带皮砸碎),桃仁25克,杏仁、苏子各20克,五味子、地龙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润肺,化瘀祛痰,止咳定喘。肺热痰黄咳喘者,加生石膏50克、忍冬藤25克;肾虚肺热咳喘者,重用核桃4个,五味子20克;肾脾两虚痰白咳喘者,重用核桃4个,加茯苓25克,生半夏15克。此方药物全国各地均产,易取价廉,疗效高,尤对慢性“咳喘”能起防止复发之疗效。

(8)猪肺止咳汤

[原料]猪肺、麻黄各适量。

[用法]将猪肺、麻黄洗净,猪肺切片,加水共炖汤服食。

[功效]本药膳功能解表散寒,止咳。适用于外感风寒,久咳不愈。

(9)罗汉果煲猪肺

[原料]罗汉果1个,猪肺24克。

[用法]将成熟的罗汉果切成薄片、猪肺切成小块,挤出泡沫,洗净,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再放入罗汉果片同煮,肺熟后即可食用。

[功效]罗汉果煲猪肺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作用,用于治疗燥热咳嗽。

(10)猪肺猪肚鸭子汤

[原料]。生姜60克,猪肺1具,猪肚1个,肥公鸭1只,北沙参、白术、冬虫草各30克,肉桂3克。

[用法]猪肺、猪肚冲洗干净;公鸭去毛及内脏,洗净,诸药调匀,分别塞人猪肚,猪肺管和鸭腹内。同时下锅,加水,烧沸,文火炖4小时,至熟烂将其分别盛人碗内,慢慢食用。

[功效]补肺止咳,健脾益胃。适用于脾肺俱虚所致之咳嗽。

(11)蜂蜜鸡蛋汤

[原料]蜂蜜35克,鸡蛋1枚。

[用法]蜂蜜加水300毫升煎开,打入鸡蛋微沸。1次服下,早晚空腹服。

[功效]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燥干咳,久咳。

(12)砂糖鸡蛋汤

[原料]鸡蛋2枚,白砂糖30克。

[用法]上二者调匀,用极沸水冲熟,当早点吃。

[功效]补虚久咳,适用于久咳。

(13)荸荠萝卜菊花汤

[原料]荸荠、白萝卜各100克,菊花10克。

[用法]荸荠、萝卜切块。同菊花一起放入水中煮汤。吃荸荠、萝卜,喝汤。每日服食。

[功效]适用于风热犯肺型咳嗽。

(14)冰糖黄精汤

[原料]黄精30克,冰糖50克。

[用法]先将黄精洗净,用冷水泡发3~4小时;黄精放入锅内,再放冰糖屑、清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煨熬,直至黄精炖烂为止。每日2次,吃黄精喝汤。

[功效]具有补虚止咳,滋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脾阴虚所致的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咯血,食少等症。

(15)白果圆子羹

[原料]糯米小圆子30个,苹果1/4只,白果90克,白糖90克,香蕉1只,红枣30克,橘子1只,菠萝蜜适量,生梨半只,桂花适量。

[用法]①将白果用刀切成粒;将香蕉等水果也切成粒(即小丁)。②将糯米洗净,放人容器中,加入冷水浸泡至糯米能用手指搓捻成粉时,然后带水放人石磨中研成细腻的米浆,以白布袋盛浆,磨完后,将布袋袋口扎牢,放在木架上,上压一定重量的石块,将水压出,也可将布袋吊起,沥掉其中大部分水,待米浆成块状即可。然后攥透,攥至不粘手和台板为止。取一团,搓成圆长条形,揪成小段,揉成凹形,放入馅,包拢搓圆、光,即像一个小乒乓球样的圆子,一般称为汤圆(馅心可用炒熟研细的芝麻、白糖、生板油,或玫瑰酱、白果末、红枣泥,攥透成馅)。③将锅洗净,放人1大碗水,武火烧沸,加入白糖,滚开后,下糯米圆子,煮至圆子浮在水面上时,再放入白果(蜜饯)、香蕉、梨、苹果、桂花,烧滚后,分几次洒下湿淀粉,用手勺推匀,成半厚芡即可出锅食用。

[功效]润肺止咳,生津解渴。适用于肺阴虚的干咳,胃阴虚的口渴、便干结;尚可解酒,助消化。

(16)萝卜汤

[原料]白萝卜500克,发好香菇25克,豌豆苗25克,料酒、精盐、味精、黄豆芽汤。

[用法]将白萝卜削去皮冲洗干净后切成细丝,下开水锅内煮至八成烂时捞出放入大碗内。豌豆苗择洗干净下开水稍焯捞出。坐锅烧热倒入黄豆芽汤,加入料酒、精盐、味精烧开后撇净浮沫,下入白萝卜丝略烫一下捞出放入大汤碗内,香菇丝也烫一下捞出放入碗内,汤继续烧开撒上豌豆苗起勺浇在汤碗内即成。

[功效]萝卜古称“芦菔”、“莱菔”。《本草纲目》中赞之为“乃蔬菜中最有利益者”。具有消食,顺气,醒酒,化痰,治喘,止渴,利五脏,散瘀血,补虚的作用。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胀满,咳嗽痰多,胸闷气喘,消渴等病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此物中还含有抗癌物质,可防止肠癌的发生。

(17)姜醋煮鲤鱼(《食医心镜》)

[原料]鲤鱼1条,生姜、醋、食盐、素油各适量。

[用法]鲤鱼去鳞及内脏,冲洗干净备用,素油倒入炒锅,烧热,放入鲤鱼,生姜,略煸后加清水、黄酒,煮至将熟时,再加食盐、醋,略煮即成。

[功效]本品有下气止咳功效,适用于气逆咳嗽,胸膈满闷。

本方出自《食医心镜》,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上气咳嗽,胸膈妨满气喘”,为治疗气逆咳嗽方。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则见咳嗽,法宜下气止咳,方中以鲤鱼为主,主下气以止咳嗽气逆;以生姜、醋为辅佐。生姜温肺下气以助止咳,醋收敛肺气以助止咳。兼以调味,诸料合用。共成下气止咳之方。本品也可去姜、醋,加大蒜同用。

(18)人参胡桃汤(《济生方》)

[原料]人参10克,胡桃肉5个,生姜5片。

[用法]人参切片备用,胡桃肉洗净备用,人参、胡桃肉放入沙锅中,加生姜、水,煮约半小时即成。

[功效]本品有补气温肺,定喘止咳功效。适用于虚寒喘咳,肺虚久咳。

本方出自《济生方》,原方用于“胸满喘急,不能睡卧”。为补气温肺,定喘止咳的常用方。肺气虚寒,不能温煦。气失所主,则见喘咳,法宜补气温肺,定喘止咳。方中以人参、胡桃肉为主。人参补益肺气,胡桃肉温肺定喘咳;以生姜为辅佐,温肺止咳。三者合用。共成补气温肺,定喘止咳之方。本品补益之力较强,治疗以肺虚久咳久喘为主。

本品用胡桃肉不宜去皮,宜连皮使用,以增强定喘止咳作用。又由于本方重在温补肺气,对实证或阴虚喘咳者不宜食用。

(三)胃痛的汤膳治疗

胃疼是指以上腹胃腔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是由于饮食不调,情感刺激,感受外寒,胃失和降所致。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能够治疗胃疼的养生汤膳主要如下:

(1)羊肉桂茴汤

[原料]羊肉500克,肉桂3克,小茴香6克,生姜10克,调料少许。

[用法]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肉桂、茴香、姜、盐,水煮熟后即成。喝汤食肉,每日均食少量。

[功效]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胃痛隐隐者。

(2)大麦汤

[原料]草果5个,羊肉1500克,大麦仁500克,食盐适量。

[用法]将淘净的大麦仁放锅内,加水煮粥,倒出备用;再把洗净的羊肉、草果放锅内,加水熬煮至肉熟;捞出羊肉、草果,倒入麦仁粥,合匀;文火炖熬至沸,加入切成小块的羊肉,调入食盐,温热食。

[功效]温中下气,暖胃除胀。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胃胀、胃疼等症。

(3)胡椒葱汤

[原料]生姜6克,葱白3茎,胡椒粉1克。

[用法]先烧开水,下生姜、葱白,煮沸而成姜葱汤;用热姜葱汤,送服胡椒粉1克,或将胡椒粉放入姜葱汤中,趁热饮下。胃疼时饮下,即可缓解。

[功效]本药膳暖胃行气止痛,适用于寒滞中焦,以胃痛,腹泻为症者。

(4)桂皮山楂汤

[原料]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红糖30克。

[用法]先用水煎山楂,后入桂皮,待山楂煮熟去火,滤汁入红糖,调匀后热饮。

[功效]适用于饮食寒凉,黏滑太过的胃痛。

(5)沙田柚花煲猪肚

[原料]沙田柚花3~5克,猪肚约200克。

[用法]将沙田柚花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肚。

[功效]沙田柚花煲猪肚,有健脾,行气,暖胃的功效。民间用以治疗虚寒性胃痛、口淡、多稀涎、脾虚食欲缺乏、瘦弱等症。

沙田柚花,性味甘辛、温,入肺、胃经。含挥发油。功能行气,止痛,除痰。每于春季柚树开花时采收晒干备用。《广西中药志》记载它有“行气,除痰,镇痛,治胃胸膈间痛”的功用。《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认为它能“顺气,止痛”。

猪肚即猪胃,性味甘、温,入脾、胃经。功能补虚损,健脾胃。《别录》记载它能“补中益气,止渴、利”。《本草图经》说它“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补赢助气”。

(6)豆腐汤

[原料]鲜豆腐500克,红糖30克。

[用法]将豆腐切成小块或条状,水煎后入红糖,日服2次。

[功效]适用于久痛入络,伤及血脉,胃痛时拒按,或见吐血,便黑,舌紫暗,脉涩。

(7)三七豆腐汤

[原料]豆腐2块,三七粉10克,红糖100克。

[用法]豆腐切成小块置于锅中,加水适量,并入三七粉与红糖,煮半小时后即可。趁热空腹服,每食适量,每日2次;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适于瘀血型胃痛病人。

(8)银耳大枣汤

[原料]银耳15克,大枣10枚,冰糖30克。

[用法]将银耳发开、洗净,大枣去核,冰糖捶碎,加水同炖至黏稠状时即可服食。

L功效]可健脾润肺,适用于肺胃阴虚之胃脘隐痛,纳差食少,干咳少痰等。

(9)四和汤(《饮膳正要》)

[原料]白面粉500克,芝麻500克,茴香60克,盐30克。

[用法]以上各昧炒后,共为细末,和匀。每日酌量,空腹,开水调服。盐改为白糖亦可。

(10)生姜橘皮汤方(《养老奉亲书》)

[原料]生姜15克,橘皮15克。

[用法]①将生姜切片,橘皮研末,备用;②将以上二昧放入沙罐,加适量的水,文火煎煮15分钟,视水沸起泡即可;③滤去药渣,空腹服药液,每次30~50毫升,日服3次。

[功效]化浊祛痰,温胃止痛。适用于痰浊中阻或痰滞经络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寒浊留胃之胃脘疼痛等症。

(11)胡椒葱汤

[原料]胡椒粉2克,葱白3茎,生姜6克。

[用法]①先烧开水,下生姜、葱白,煮沸而成姜葱汤;②用热姜葱汤,送服胡椒粉;或将胡椒粉放入姜葱汤中,趁热饮下;③胃疼时饮下,即可缓解。

[功效]暖胃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

[禁忌]胃热疼痛者忌服。

(四)水肿的汤腈治l厅

所谓水肿,是指由于外感风邪水湿,或因内伤饮食劳倦,致使人体气化不利,从而导致体内过多的水液潴留,汪滥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水肿证的主要汤膳如下:

(1)红苋豆腐汤

[原料]红苋(红米苋)250克,豆腐400克,调料适量。

[用法]热油爆香姜末、蒜茸、倒人切碎的苋菜翻炒,水煮沸后,投入豆腐小块,煮沸,淋上麻油,淡食。

[功效]清热利湿,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尿血等症。

(2)车前发菜汤

[原料]车前子、发菜各10克,冰糖适量。

[用法]车前子用纱布包扎,与发菜,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出锅前可捞出纱布包,加冰糖适量。吃发菜,喝汤。

[功效]可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症。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原料]麻黄、生姜、甘草各6克,连翘、杏仁各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0克。

[用法]除赤小豆、大枣外,余药用布包煎,煮取汁液;用药汁与赤小豆、大枣同煮,直至将赤小豆煮烂熟;吃豆枣,喝汤汁,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3日。

[功效]祛风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之水肿。

(4)鲤鱼汤

[原料]荜茇5克,鲜鲤鱼1000克,川椒15克,生姜、香菜、料酒、葱、味精、醋各适量。

[用法]将鲤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切成小块;姜、葱洗净,拍破待用。将荜茇、鲤鱼、葱、生姜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猛火烧开,文火炖熬约40分钟。加入香菜、料酒、味精、醋即成。可单独食用,亦可佐餐。吃鱼肉,饮汤。

[功效]具有消肿、利水之功效。

(5)乌鱼药汤

[原料]乌鱼1条(500克以上),冬瓜30克。

[用法]取乌鱼一条切块,先放人油锅内炒片刻,然后加入水,调料煮至七成熟时,再下冬瓜皮,煮至鱼熟即止,喝汤吃鱼肉。

[功效]乌鱼的性味为凉、甘,具有利水渗湿,补脾的功效。《本草纲目》说它是“益脾除水之要药”。可治疗面部水肿,下肢水肿等症。

(6)赤小豆冬瓜生鱼汤

[原料]新鲜生鱼1条,冬瓜(连皮)500克,赤小豆60克,葱头5个。

[用法]将新鲜生鱼去鳞和内脏,与冬瓜、赤小豆、葱头同放人锅内炖,不加盐,熟烂即可。温热饮汤食鱼肉,每日1~2次,单食或佐餐,1日内食完。10日为1个疗程。

(7)泥鳅豆腐

[原料]活泥鳅250克,豆腐1000克,料酒、精盐、葱末、姜末、熟猪油。

[用法]①将泥鳅放在清水盆养多日(多次换水),吐净肚中泥沙,洗净。

②将豆腐、料酒、盐、葱、姜、猪油放人锅中,将泥鳅放人锅中,因加热泥鳅在豆腐中乱钻。注入适量清水,盖上锅盖,炖至鳅鱼内熟即成。

[功效]此汤菜用温中益气,解毒利湿的强壮之品泥鳅配清热生津、解毒降浊、补中宽肠的豆腐经调制而成。其功效重在补中益气,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少乏力、体弱等症。亦可用于消渴或水肿等病症。

(8)补肾羹(《圣济总录》)

[原料]羊肾1对,葱白、生姜各10克,冬葵子500克。

[用法]羊肾去筋膜切细,加葱白生姜、水适量煮熟,调入盐、味精,加炒香的冬葵子。

[功效]补肾利水。适用于肾气不充之癃闭。面色咣白,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本方是以脏补脏之法。肾阳不足,命火式微,不能温煦膀胱,气化无权而致小便不利。羊肾甘温,可补肾气而益精髓,佐以生姜葱白散寒通窍,冬葵子淡渗利水,方药熨贴,当有良效。

(9)豇豆蕹菜炖鸡肉(《四川中药志》)

[原料]豇豆、蕹菜各150克,鸡1只(250~500克)。

[用法]鸡宰杀洗净,切块,与豇豆,蕹菜同炖,加盐、葱等调料,食肉吃菜。

[功效]健脾补肾利水。适用于脾肾气虚,小便白浊,伴见头晕腰酸,神疲乏力,食欲缺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本方中豇豆性味甘平,功长健脾补肾,古籍载其功效为:“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本草纲目》)“补心泻肾,渗水,利小便,降浊升清”(《医林纂要》)蕹菜性味甘寒,善于利水而治淋浊。二味相合,可收脾肾并补之效,通淋利水之功,再以鸡肉甘温滋补,大益脾胃,则诸证无由生矣。

(10)鲤鱼赤小豆汤(《外台秘要》)

[原料]鲜鲤鱼1条,赤小豆150克。

[用法]鲤鱼去鳞及内脏,再去除头、尾及骨,冲洗干净备用。赤小豆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半熟时。加鲤鱼。煮至熟烂即成,不加调料淡食。

[功效]本品有利水消肿功效,适用于水肿、脚气。

本品出自《外台秘要》、《食疗本草》等。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水病身肿”。“脚气及大腹水肿”。为利水消肿常用方。三焦气化失常,水湿泛溢肌肤,则见水肿。法宜利水消肿。方中鲤鱼、赤小豆皆能利水消肿,两者合用,更增强利水消肿之效,用治水肿,疗效显著。本方可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腹水。

(11)冬瓜瓤汤(《圣济总录》)

[原料]鲜冬瓜瓤250克。

[用法]冬瓜瓤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汤淡饮,不拘用量。

[功效]本品有利水消肿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出自《圣济总录》,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水肿烦渴,小便少者”,为利水消肿方。本品重用鲜冬瓜瓤一味,煮汤代茶频饮,能利水消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利水消肿,瓤不及皮肉,可用于水肿轻症。

(12)酱汁牛肉汤

[原料]牛肉500克,冬瓜120克,葱白l把,豆豉、素油、黄酱、酱油、精盐各少许。

[用法]将牛肉切成核桃大块,放锅内加水烧开,撇去血沫。另取铁炒锅烧热,加素油烧冒烟,放入黄酱,改用微火炒至酱熟,倒入煮肉锅内,加酱油、豆豉煮至肉近烂,加入洗净切成块的冬瓜及葱白段,煮至冬瓜熟,加盐再烧一开即可。空腹食用。

[功效]小便涩少,尿闭闷。

(五)血便的汤膳治疗

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色鲜红、暗红或柏油样,称之为便血。便血而伴有呕血多为上消化道出血、便血量较多,则为下消化道出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血便的养生汤膳主要如下:

(1)荷蒂汤(《中医营养学》)

[原料]鲜荷蒂(即荷叶中心部分)去茎5个,冰糖少许。

[用法]将鲜荷蒂洗净,剪碎,加水适量,煎煮l小时,取汤,酌加冰糖少许,温饮,每日2~3次。

[功效]清利湿热,和血止血。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便血,临床症状主要是:下血鲜红,或先血后便,肛门坠痛灼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数。

(2)丝瓜猪瘦肉汤

[原料]丝瓜250克,猪瘦肉200克,调料适量。

[用法]将丝瓜切块,猪瘦肉切片,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调味,佐膳。

[功效]丝瓜猪瘦肉汤,有清热利肠,解署除烦的功效,对夏天暑热烦渴,初期内痔便血等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丝瓜,性味甘、凉,入肝、胃经。功能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热病身热烦渴,肠风痔漏。《医学入门》说它“治男妇一切恶疮”。《本草纲目》记载它“煮食除热利肠”,“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陆川本草》认为它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治热病口渴、身热烦躁”的功用。猪瘦肉,性味甘咸、平,入脾、胃、肾经。功能滋阴润燥。

(3)白头翁解毒汤

[原料]白头翁50克,银花、木槿花、白糖各30克。

[用法]前3味煎取浓汁200毫升,入白糖溶后温服。每日3次。

[功效]本药膳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适用于疫毒型菌痢所致便血。

(4)西红柿叶汤

[原料]西红柿茎、枝、叶500克。

[用法]将西红柿茎、枝、叶洗净,加水1000~2000毫升,煮3小时,纱布过滤,压出汁液,每次服60~80毫升,每日6~10次,日夜连服。

[功效]本药膳清热解毒治痢,适用于菌痢所致便血。

(5)猪蹄茜草汤

[原料]猪蹄1只,茜草50克,大枣10枚。

[用法]先煮猪蹄至八成熟,下茜草及枣共煮,每日饮汤2次。

[功效]本方补气养血,适用于便血。

(6)鸡冠花蛋汤

[原料]白鸡冠花30克,鸡蛋2个,白糖适量。

[用法]白鸡冠花加水500毫升,煎到300毫升去渣,将鸡蛋打入煮成荷包蛋,加白糖适量,每日1次,连服5~6次。

[功效]鸡冠花性味甘凉,功能凉血止血;鸡蛋滋阴养血,此方治便血有良效。

(7)蕹菜汤(《岭南采药录》)

[原料]蕹菜250克,冰糖适量。

[用法]蕹菜择洗干净,切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汤,调以冰糖(或蜂蜜)进食。

[功效]本品有止血功效,适用于鼻血、尿血、便血。

本品出自《岭南采药录》,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鼻血不止”为止血方。络脉损伤。血不循径,则见出血,法宜止血。方中以蕹菜为主,能制止出血;以冰糖为辅佐,补肺胃以助止血,兼可调味,合用而为止血之方。本品偏于寒凉,用治出血,以偏于热性出血者为宜。

(8)红糖荸荠汤(《常见药用食物》)

[原料]鲜荸荠500克,红糖90克。

[用法]将鲜荸荠洗净去皮切成片后,放入锅内加红糖及水烧开,改用小火煮1小时,喝汤。

[功效]适用于痔疮出血。

(六)积聚的汤膳治疗

积聚,是指以腹内积块,或形迹明显而推之不移,或形迹不显而聚散不定为主要特征。同时多伴有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聚是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乃为腑病。积聚的发生,多因情志郁结,饮食所伤,寒邪外袭以及病后体虚,或黄疸,疟疾等经久不愈,以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或兼痰湿凝滞,而成积聚。

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积聚的主要汤膳如下:

(1)蘑菇瘦肉汤

[原料]鲜蘑菇、猪瘦肉各100克,食盐少许。

[用法]每次用鲜蘑菇、猪瘦肉,加水适量煮汤,用盐调味佐餐。

[功效]积证适用。

(2)豆芽汤

[原料]海虾米50克,黄豆芽250克,味精、精盐、葱、姜、麻油各适量。

[用法]①将黄豆芽去掉根须洗净,再将海米用开水泡约20分钟,将泡海米的水沉淀一下,去掉下面的沉沙和杂质;②将泡海米的水倒人沙锅内,放人豆芽、海米、葱、姜、精盐烧沸,见汤呈白色再加味精,出锅装碗,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豆芽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与大豆一样,而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常可治疗胃气积结,胃中积热,水肿疼痛,湿痹、筋挛、膝痛,并能破妇女恶血等症。

(3)金钩豆芽汤

[原料]虾干50克,黄豆芽250克,细盐4克,味精2克,葱姜片3克,香油5克。

[用法]①将黄豆芽掐去根须洗净,用开水将虾干浸泡15分钟左右,洗净待用;②将浸泡虾干的水(沉净泥沙与杂质),倒处沙锅内,放人虾干、葱姜片、细盐、豆芽用中火烧开,见汤呈白色,再加入味精,起锅盛人汤碗内,淋人香油即成。

[特点]汤鲜味香。

(4)正虚瘀结汤

[原料]生姜、白术、白芍各9克,当归、茯苓各12克,甘草6克,川芎、人参、熟地各10克,大枣3枚。

[用法]诸药人锅中水煎,喝汤,每日1剂,分2次喝完。

[功效]大补气血,活血化瘀。适用于正虚瘀结所致的积证。

(七)淋证的汤膳治疗

所谓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欲出不尽,滴沥刺痛,或痛引腰腹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究其原因,不外三条:一是湿热蕴结下焦;二是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热移下焦;三是脾肾亏虚,劳倦伤脾致脾虚下陷,房劳伤肾致胃不摄精。

目前,治疗淋证的比较有效的汤膳主要如下:

(1)阳桃蜜汤

[原料]阳桃3~5枚,蜜30克。

[用法]将阳桃和蜜煎汤,代茶饮。

[功效]本方清热,利水,润燥。适用于石淋,所谓石淋,是以小便混浊,刺痛不移。时夹砂石为特征。

(2)猪小肚汤

[原料]玉米须30克,灯心草、车前子各10克,猪小肚1个。

[用法]把玉米须、灯心草、车前子先用沙锅加水煎煮,取汁煮猪小肚(切小块),加食盐少许调味;喝汤食猪小肚,连服3~5日。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适用于热淋。

(3)茭白白菜汤

[原料]茭白、白菜各250克,调料适量。

[用法]切碎,加水适量煮汤,煮至菜刚熟,加脂麻油、盐、酱油等调味;饮汤吃菜。

[功效]清热除烦,止渴,利尿。适用于热病烦渴,小便不利等症。

(4)蒲公英玉米须汤

[原料]鲜蒲公英、玉米须各60克,白糖适量。

[用法]将此两物洗净后入锅中,加水浓煎去渣取汁1碗,加入白糖稍炖即可,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尿通淋。适用于热淋诸证,小便频数,涩痛而不畅,尿时有灼热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葵菜羹(《饮食正要》)

[原料]葵菜叶100克,食盐、湿淀粉各适量。

[用法]葵菜叶择洗干净,细切,放入锅中,加清水、食盐、煮熟,湿淀欠芡,汤汁稠浓即成。

[功效]本品有通利小便功效,适用于小便不通。

本品出自《饮膳正要》,原方用于“小便癃闭不通”,为治疗小便不通方。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畅,则见小便不通,法宜通利小便,本品单用葵菜叶一味,性寒滑利,滑可利窍,故能通利小便,治疗小便不通。本品性寒清热,对于小便不通偏于热结者尤为适宜。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淋病。

本品性寒滑利,对于肾虚火衰所致小便不通不宜食用。

(6)冬葵汤(《药性论》)

[原料]冬葵叶(又名冬苋菜)200克。

[用法]煮汤食。

[功效]利水通淋,适用于湿热淋证,小便不利,尿频数而急,淋漓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数。

(7)牛肉冬瓜汤

[原料]水牛肉500克(切片),冬瓜250克(切片),葱白100克(切段),豆豉50克。

[用法]加水共煮,牛肉熟后蘸盐和醋,早晚空腹服食。

[功效]本汤膳适用于因肾盂肾炎所致的尿急,腰酸背疼之淋证。

(八)头痛的汤膳治疗

头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有些头痛,随疾病的好转而减轻或消失。如急性发热性疾病,常伴有头痛。发热等症状消失,头痛亦随之消失。头痛也可以为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现,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头痛有时是某些特殊情况的信号,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病者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提示脑血管意外的可能。

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头痛的养生汤膳主要如下:

(1)活血川芎白芷鱼头汤

[原料]川芎15克,白芷12克,红枣10枚,大鱼头1个,生姜2片。

[用法]将川芎、白芷、红枣和生姜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大鱼头洗净,洗去血污,切块。将材料放入炖盅,加适量水,盖上盖,放入锅内,隔水炖约4小时后,加入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能]此汤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日常用此汤佐膳,可以活血、预防头痛、头晕、妇女月经和骨痛不适等。身体虚弱的妇女洗头之后头痛,都可用此汤佐膳作食疗。如身体燥热的人,不宜多食。

(2)黄酒核桃泥汤(《本草纲目》)

[原料]核桃仁5个,白糖50克,黄酒50毫升。

[用法]将核桃仁、白糖、放在蒜罐或瓷碗中,用擀面杖捣碎成泥,再放入锅中,加黄酒,用小火煎煮10分钟。每日食用2次。

[功效]可治疗神经衰弱,头痛、失眠、健忘,和久喘、腰痛,以及习惯性,老年性便秘等病症。

(3)葱豉黄酒汤(《食疗本草》)

[原料]葱30克,黄酒50克,淡豆豉15克。

[用法]①先将淡豆豉放人锅(沙锅或沙罐)内加水1碗,煎煮15分钟;②将葱(连茎叶带头须)切段放人,继续煮5分钟;③将黄酒冲人,立即起锅,趁热服下;取微汗即停服。

[功效]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无汗、一身不适等证。

[禁忌]风热感冒者不宜服用。

(九)呃逆的汤膳治疗

呃逆,又称呃,打嗝,指气逆上冲,出于咽喉,呃呃作声,声短而频,连连不断,有声无物,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呃逆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这些因素引发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呃逆。

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呃逆的汤膳主要如下:

(1)萝卜马兰汤

[原料]白萝卜250克,马兰100克,食盐少许。

[用法]将萝卜,马兰同煎煮汤,萝卜熟后即可。佐餐,食萝卜,喝汤。

(2)花椒火腿汤

[原料]花椒3克,火腿肉100~150克。

[用法]火腿肉切片,加入花椒,加水适量煮汤,撇去汤面浮油,调味服食。

[功效]花椒,又称川椒、蜀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壳,性温味辛,人脾、胃经。含有挥发油、山椒素甲、乙等。功能温中,止痛,散寒,逐湿。《本草经》记载它“主风邪气,温中”,“主邪气咳逆”。《别录》说它能治“吐逆”,“除六腑寒冷”。《药性论》认为它能“疗腹中冷痛”。

火腿,用猪腿腌制成,性味甘咸、温,人脾、胃经。功能健脾开胃,生津益血。《药性考》说它能“开胃宽膈”。《纲目拾遗》认为它能“和中益肾,养胃气,补虚劳”。《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它有“补脾开胃,滋肾生津,益气血,充精髓”的功用。

花椒火腿汤,有温中止痛,健脾开胃的功效。可用以治疗胃寒呃逆、恶心呕吐,虚寒性胃痛等症。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火腿肉煎汤,人真川椒在内,撇去上面浮油,乘热饮汤”,“下气,疗噎、腹痛,或三四日不止”。

(3)刀豆炖猪腰

[原料]刀豆10粒,猪。肾1个,料酒、精盐、姜片、胡椒粉、猪油、肉汤。

[用法]①将刀豆洗净。将猪肾剖开洗净,切去白色肾盂,多次水洗去掉尿臊味,下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洗净切片;②烧热锅加入猪油,待锅中油烧热加入姜片,猪肾片煸炒片刻,再加盐、料酒、胡椒粉、肉汤、刀豆,文火炖至猪肾、刀豆熟透,盛入汤碗即成。

[功效]刀豆有温中下气、益肾补元功效,可治疗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中药材手册》说刀豆能:“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猪腰善治肾虚腰痛,和刀豆同用,对腰膝酸软、遗精等肾阴虚患者。

(4)豆腐白汤

[原料]豆腐2块,盐适量及味精少许。

[用法]水开后下料,煮20分钟食饮。

[功效]凉胃,上呃。用治饭后腹胀不舒,口苦发黏,苔厚,食无味或反酸嗳气,以及水土不服而引起的恶心呃逆等症。

(5)白胡椒汤

[原料]白胡椒、生姜、紫苏各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胃止呃,用于食劳腥食不消引起的呃逆及腹痛症。

(十)黄疸的汤膳治疗

黄疸是指皮肤、巩膜与黏膜因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黄染。如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临床上未发现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

目前,临床上治疗黄疸证比较有效的养生汤膳主要如下:

(1)荸荠汤(《泉州本草》)

[原料]荸荠6枚。

[用法]荸荠去皮洗净,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汤代茶饮。

[功效]本品有清利湿热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本方出自《泉州本草》,原方用于“黄疸湿热,小便不利”,为治疗湿热黄疸方。湿热郁蒸,肝胆疏泄功能失常,胆汁外溢肌肤,则见黄疸,法宜清利湿热。本品单用荸荠一味,清利湿热,兼可通利肠腑,以使湿热下泄。湿热得清,胆汁归于常道,则黄疸自除。此外,本品清利湿热,对于酒客肺胃湿热者亦可适用。

本品对于虚寒黄疸者不宜食用。

(2)栀子花根煨肉汤

[原料]栀子花根鲜品500克或干品250克,猪前腿夹心肉500克,黄酒1匙。

[用法]①新鲜栀子花根洗净后,滤干,切成小块。或用干品洗净后,切成厚片。②夹心肉必须剔去肥肉,洗净后,也切成小块。③将栀子花根与夹心肉倒入沙锅内,再加冷水浸没。用中火烧开后,加黄酒1匙,改用小火慢炖1.5~2小时,离火。每日喝淡汤2次,每次一小碗,热饮。将猪肉拣出,略加酱油,佐膳食。

[功效]此方是祖传治疗黄疸病有效的食疗方剂。栀子花根与夹心肉相配,一补一泻,功能补肝虚,清肝热,利胆降压,利水解毒。宜于黄疸性肝炎慢性期食用。

(3)茵陈蛇肉汤

[原料]茵陈30克,蛇肉100~150克。

[用法]将上2味煎汤饮用。

[功效]消炎退黄,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4)谷糠鸡蛋蜂蜜汤

[原料]谷糠100克,鸡蛋2只,蜂蜜50克。

[用法]用水2碗煮谷糠至1碗水,去渣留汤,将鸡蛋去壳搅匀,加入蜂蜜,再煮熟吃。每日吃1次。

[功效]利尿退黄,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5)鸡肾萝I-陈皮生姜汤

[原料]鲜鸡肾(连肾衣)1个,萝卜1个,陈皮1个,生姜2片。

[用法]将鸡肾、萝I-等放在一起用水煮,汤渣一起服食。

[功效]利尿,消炎,退黄。适用于慢性黄疸型肝炎、肝区疼痛。

(十一)眩晕的汤膳治疗

病者自觉自身或外物有旋转或摇动的感觉。眩晕常伴有客观平衡障碍,如姿势不稳定或躯体向一侧倾跌。

1.周围性眩晕(耳源性)

(1)梅尼埃病:眩晕突然发作,伴有耳鸣、听力减退、眼球震颤、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

(2)迷路炎:多由中耳炎并发,眩晕呈阵发性,伴有恶心、呕吐等。

(3)链霉素及其同类药物中毒: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可致内耳中毒,引起眩晕,伴耳鸣、耳聋等。

2.中枢性眩晕(脑性)

(1)肿瘤:眩晕发病较慢,持续时间长、呈进行性、眩晕程度与体征不成比例。

(2)血管性病变:眩晕为骤发性、症状严重,常可产生共济失调。

3.全身性疾病 很多全身性疾病可引起眩晕,但不伴有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耳鸣亦不多见。如:严重贫血、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过缓)、胃肠道疾病、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等。

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眩晕证的养生汤膳主要如下:

(1)豆腐煮鲫鱼

[原料]鲫鱼2条,豆腐250克,食盐、生姜、胡椒、蒜头、葱花、香油适量。

[用法]先将鲫鱼去鳃及内脏洗净人锅加清水适量,放生姜、胡椒、蒜头、食盐,用旺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熟,再加入切成小块的豆腐,继续炖30分钟至汤成乳白色加味精、香油、葱花调味,趁热喝汤吃豆腐和鱼,连服3日。

[功效]此方有清热凉血、健脾和胃、利水消肿、止咳喘、催乳汁之功效。适用于麻疹出齐后高热不退、咳嗽咽痛、饮食减弱、大便干燥、头晕目赤以及产后缺乳或少乳等症。

(2)天麻枸杞炖猪脑

[原料]猪脑1个,天麻10克,枸杞子15克,精盐、胡椒粉、肉汤。

[用法]洗净猪脑,去掉脑膜。将天麻润透洗净,切片。枸杞子去杂洗净。将天麻、猪脑、枸杞子、盐同人锅内,注入肉汤适量,共煮炖至熟,用胡椒粉调味即可。

[功效]天麻性味甘、平,有熄风、定惊功效,能治眩晕、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小儿惊痫动风等症。《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枸杞,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功效,能治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猪脑善治头风眩晕等症。《四川中药志》:“补骨髓,益虚劳,治神经衰弱,偏正头风及老人头眩。”天麻枸杞炖猪脑对眩晕、腰酸、头痛、肢体麻木、神经衰弱等患者久服有效。

(3)青鸭羹(《饮膳正要》)

[原料]青头鸭1只,赤小豆200克,草果10克,葱白适量。

[用法]①将青头鸭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备用;

②将赤小豆淘洗后,连同草果装入鸭腹内,缝好备用;

③将鸭放人沙锅内,加适量水,先武火煮沸,待鸭炖熟后,加入葱白,即可食用;

④吃时去草果,赤小豆、鸭肉、汤皆可食饮,最好不放盐。

[功效]健脾开胃,化浊利尿。适用于脾虚痰湿证的头晕头重、食少呕恶、全身浮肿、小便短少等症。

[禁忌]胃火重者不宜服用。

(4)驴肉汤(《饮膳正要》)

[原料]黑驴肉500g、豆豇、黄酒、食盐各适量。

[用法]驴肉冲洗干净,切块,放人锅中,加豆豇、黄酒、食盐、清水,旺火烧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熟烂即成。

[功效]本品有补血益气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风眩,心烦。

本品出自《饮膳正要》,原方用于“风狂,忧愁不乐,安心气”,为补血益气方。久病体虚,或劳伤过度,气血耗损,则见劳损;气血不足,不能上荣头目,则见虚风眩晕;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则见心烦,法宜补血益气。方中重用驴肉为主,血肉有情之物,大能补血益气;以豆豇为辅佐,兼清心除烦,合用而为补血益气大方。本品补气血重在补血,用治气血亏虚而以血虚为主。

驴肉以黑驴肉为上品。

(5)杞豆汤

[原料]黑大豆、枸杞各12克。

[用法]①将黑大豆洗净,放人沙锅内,加水适量,煨炖,豆炖熟后放入枸杞子。②继续炖至豆烂熟时,豆、杞子、汤皆可服食。每日晚空腹服1次,连服半月以上。

[功效]滋补肾精,适用于肾精不足的眩晕等证。

[禁忌]舌苔厚腻、食少腹胀者忌服。

(十二)血尿的汤膳治疗

正常尿中偶尔可见非常少量红细胞,若尿中含有较多的红细胞,称为血尿。在显微镜下才发现红细胞者称为“镜下血尿”;肉眼即能见尿呈“洗肉水”色或血样,称为“肉眼血尿”。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血尿的养生汤膳主要如下:

(1)赤小豆芽根汤

[原料]赤小豆lOO克,白茅根50克。

[用法]上二味加水适量,小火煮至豆烂,去茅根,每日数服。

[功效]可清热利水,凉血止血。治疗小便频数不利、尿中带血或血尿者。

(2)荠菜蜜枣汤

[原料]鲜荠菜90克(干品用30克),蜜枣5~6枚。

[用法]上二味加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饮汤。

[功效]荠菜蜜枣汤,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和肝养阴,利尿止血的功效。民间常用以治疗暑热伤食,眼结膜炎,鼻衄,小便短赤及血尿等症。

荠菜,性味甘、平,人心、肝、脾经。功能和脾利水,止血明目。《陆川本草》说它有“消肿解毒,治疮疖、赤眼,的功用。《广西中药志》认为它能“健胃消食,化积滞”。《现代实用中药》记载它能“止血,治肺出血,子宫出血,流产出血,月经过多,头痛,目痛或视网膜出血”。

蜜枣,性味甘、平,人脾、胃经。功能益气生津,补脾和胃。

(3)蕹菜汤(《岭南采药录》、《闽南民间草药》)

[原料]蕹菜500克,冰糖(或蜂蜜)50克。

[用法]蕹菜洗净,切碎,加水适量,将菜煮烂,捞出,菜汤继续煎煮浓缩至一饭碗,加冰糖或蜂蜜50克。晾温顿饮。每日2次。

[功效]可治鼻出血、尿血和便血。

(4)荠菜鸡蛋汤

[原料]鲜荠菜200克,鸡蛋1个。

[用法]鲜荠菜加水400毫升,放沙锅中煮至剩200毫升汁时,打人鸡蛋1个,煮熟,加盐适量,蛋、菜、汤一起吃下。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荠菜性味甘平无毒,有凝血降压作用;鸡蛋滋阴养血;此方治肾结核血尿尤宜。

(5)野苋车前汤

[原料]红色野苋菜(连根)、鲜车前草各50克。

[用法]红色野苋菜(连根)、鲜车前草加水500毫升,煎后加白糖适量,作茶饮,每日数次,连服数日。

[功效]野苋味甘苦性凉,功能收敛止血抗菌消炎;车前草清热利尿、消炎。二味合用治尿道炎引起的血尿尤宜。

[宜忌]非火热症血尿,不宜用。

(十三)腹泻的汤膳治疗

本病亦称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下如水样而言。

1.病因

(1)饮食不当:有的是因多食油腻杂物,也有的是因食不洁或腐败变质食物或有毒动植物。如变质的鱼肉和毒蘑及河豚鱼等。而损伤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引起泄泻。也有的是对某种食物〈如牛奶〉特别过敏而泄泻的。

(2)气候因素:暑夏季节,人受天降之热气与地升之湿气而感受暑湿之邪,损伤脾胃引起泄泻,此外夏天泄泻的人较多也是由于炎炎烈暑,贪吃生冷而消化不良引起。

(3)外感风邪:感受风邪,风邪内陷,入于肠胃,影响脾胃的消化传导功能,引起泄泻,现代医学的胃肠型感冒即属此类。

(4)情志因素:恼怒忧思,精神紧张。怒伤肝,思伤脾,肝气郁结,最易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引起泄泻。

(5)脾胃虚弱:平素脾胃虚弱。或久病损伤脾胃,脾虚则不能分利清浊,运化失常。因而时常发生泄泻。

(6)。肾阳不足:年老体衰,阳气不足及大病、久病损伤了-肾阳。由于肾阳不足。影响了脾胃功能,引起经常或反复发作的泄泻。由此可见,泄泻的原因相当多,“饮食”“六淫”“七情,等都可以是它的原因。

2.泄泻的表现类型

(1)热泻:腹痛泄泻,痛一阵泻一阵,粪便呈黄褐色,稠黏而奇臭,肛门口有灼热感,有时恶心呕吐,病人常常有发热的情况面赤口渴,唇干齿燥。心烦,小便时尿道有烧灼痛,脉滑数,舌苔黄腻。

(2)寒泻:隐隐腹痛、肠鸣,一日大便多次,泄下稀水或如鸭屎,或大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有的病人恶心,四肢凉感,疲乏无力,口不渴,小便清白,脉沉迟。

(3)湿泻:泄泻如竹筒直泻不止,肠鸣胸闷,食欲缺乏,有时恶心呕吐,口不渴,不欲饮水、身重,舌苔白滑,脉濡缓。

(4)伤食泄:由饮食不当引起,腹部胀满,脐周疼痛,泻时痛疼,泻后痛缓。粪臭如败卵。病人往往呃逆,反酸,不思饮食,脉滑或沉弦。询问病人近日内是否吃不洁和不新鲜食物对诊断很有帮助。

(5)暑泻:在夏季发病、忽然腹痛,暴泻水样便。痛泻交作。病人常心烦胸闷,口渴,或有发热,脉濡或滑数,苦黄腻。

(6)虚泻:表现为泻一个时期,好一个时期或者长久泄泻,久治不愈,平时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病人比较衰弱,而色萎黄,手足不温,脉多微弱或迟缓。这种病人常常有五更定时作泻。称“五更泻”。还伴有腹部发凉,腰腿酸软,脉沉细无力。

(7)气泄:每因精神紧张或恼怒即发生泄泻,有的病人还有烦躁,食少嗳气,胸胁胀满,随着情绪好转,泄泻就停止。脉弦。

3.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诊断方面,要详详询问病人的泄泻次数,大便的性质。是很重要的,对于识别寒热虚实有帮助。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在鉴别诊断上也很有意义。

泄泻应当和痢疾、霍乱区别,泄泻一般没有里急后重,肉眼下便中无脓血。痢疾则有里急后重,便中带脓血。至于上吐下泻,大便如米汤。数小时后就出现脸色苍白,眼眶下陷。有时很快发生虚脱,脉微细,四肢冰凉,而且又在夏季出现者,则很有可能是霍乱。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腹泄的汤膳主要如下:

(1)葱豉黄酒汤

[原料]豆豉15克,葱须30克,黄酒50克。

[用法]豆豉入锅加水300毫升,煎煮10分钟,加入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钟,最后加入黄酒即可。趁热喝汤,可治感冒风寒,发热、头痛、虚烦、无汗并兼呕吐、腹痛、腹泄等症。

(2)火腿羹(《救生苦海》)

[原方]陈火腿脚爪1个,食盐适量。

[用法]陈火腿脚爪放入锅中,加清水、食盐,水火煮约6~8小时,至火腿极烂即成。

[效用]本品有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久泻。

本方出自《救生苦海》,原方用于“久泻”,为治疗脾虚久泻方。脾胃虚弱,运化元权,则见泄泻日久不止,法宜健脾止泻。本品主用火腿一味,大能健脾止泻,故适用于脾虚久泻。制作时可酌加生姜丝等调料。此外,本品并能补益虚劳,故还可用于虚劳怔忡。

本品重在补益健脾以止泻,对于湿热积滞所致泄泻者不宜食用。

(3)翻白草车前草汤(《大众药膳》)

[原料]翻白草(根或全身)、车前草各60克。

[用法]洗净,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适用于腹泻。

(4)乌梅煎汤代茶

[原料]乌梅12克。

[用法]加水适量煎汤,日饮代茶。

[功效]乌梅,性平,味酸、涩,人肝、脾、肺、大肠经,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生津止渴、安蛔止痛等功效。主治久泻、久痢、久咳、烦渴口干、消渴、蚘厥等症。《本草备要》说它“涩肠敛肺”,“治久嗽泻痢”。慢性泄泻不愈,容易形成气散不收,久泻伤阴的病理变化,故李中梓的治泻九法中,有酸收一法,谓“泻下日久,则气散不收,无能统摄,注泄何时而已?酸之一味,能助收肃之权”。(《医宗必读》)文献中亦有“泄利口渴,乌梅煎汤,日饮代茶”的记载。故乌梅煎汤代茶,对于泄泻日久、口渴伤阴的病者适宜。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乌梅煎剂,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常用中药的药理和应用》)但泄泻兼有表邪未解,或湿热内盛者不宜。

(5)藿香黄鳝

[原料]黄鳝150克,鲜藿香嫩叶适量。

[用法]将黄鳝去内脏,如常法烹制后调入鲜藿香碎叶,拌匀服食。

[功效]可化湿和中,治疗暑湿感冒、胸腹胀满、恶心欲呕、大便溏泄等。

(6)羊肉汤

[原料]羊肉500克,干姜12克,黄酒适量。

[用法]取羊肉去筋膜后人沸水中浸泡,去除血水,沥干切块。肉块放火锅内,加水及干姜12克,黄酒适量,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改文火煨炖至烂熟即成。吃肉饮汤,随量佐餐。

[功效]适用于久病腹泻、清晨腹泻、老年腹泻者。内热者忌用。

(7)石榴蜂蜜汤

[原料]番石榴2~3个,蜂蜜少许。

[用法]将番石榴去外表,取果肉,加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楂、加蜜糖少许调味,1日内分2至3次饮用。

[功效]本方适用于消化不良所致腹泻。

(8)骨碎补煲猪肾

[原料]骨碎补9克,猪肾1个。

[用法]先将猪。肾剖开洗净,将其白筋膜除去,加水适量,共炖至熟,去骨碎补,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肾。

[功效]《本草述钩元》载:“久泻垂殆,诸药不效,用猴姜末人猪肾中煨熟食之顿住,盖肾主二便、久泻属肾,虚不可专事脾胃也。”骨碎补煲猪肾,同样具有温肾、补虚、止泻的功效,对于久泻不止,尤其老年肾虚泄泻者适宜。

骨碎补,又称猴姜,性味苦温,人肾、心经,《本草便读》说它“苦能坚肾,温可补虚”。方书说它治“腰痛行痹”、“泄泻”、“遗精脱肛”等证。猪肾补。肾扶正,又可作为引经药,此即温肾法治疗肾虚泄泻的食疗便方,对于肾虚久泻有辅助治疗作用。

(9)二皮汤

[原料]柿子皮9克,升麻6克,冬瓜皮30克,干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

[功效]本方适用于寒湿泻泄。

(10)人参莲肉汤

[原料]白人参10克,莲肉10枚,冰糖30克。

[用法]将人参切片,莲肉放清水适量泡发后,三者同放碗中,加水蒸1小时服食。人参可连续用3次;次日可再加莲肉、冰糖如法服食,连续3次,第3次可同人参一起吃完。

[功效]可补虚健脾,治疗中、老年人病后体虚、气弱、食少纳呆、脘腹满胀、乏力自汗、泄泻等。

(11)绿豆车前子汤

[原料]绿豆60克,车前子30克。

[用法]将绿豆淘洗干净,车前子用细纱布包好,共同放人锅内加水烧开,改用小火煮至豆烂,去车前子即可。

[功效]适用于热泻,粪便臭秽,肛门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