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10761000000007

第7章 放手计——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1.别给孩子太多的呵护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喜欢给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把孩子的事情都包办下来,一一为孩子做好。这些父母似乎不知道,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孩子能够适应他自己未来的生活。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当教导他们学会独立地生活,而不要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

7岁的天天要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天天非常兴奋,在家里又跳又叫,然而妈妈却很担心,她觉得这对天天来说太难了!才7岁的孩子就要离开家,在外面和同学老师共同生活五天,孩子吃饭不习惯怎么办?孩子走不动怎么办?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妈妈给天天的班主任老师打了电话,再一次请她路上多照顾天天,又给天天准备了几套衣服,连帽子、手套都带上了,生怕晚上气温低冻坏孩子。除此之外,她又在天天的包里塞了一些高级营养品,叮嘱天天不要饿着自己。在天天临出门时,妈妈又告诉天天要注意安全,要这样、要那样,一副没完没了的样子,弄得天天都有些不耐烦了。天天走后,妈妈还坐在沙发上念叨着:“一个小孩子怎么照顾自己啊!”结果两天后,不放心的妈妈开着车追到夏令营去了……

天天的妈妈是个慈爱的好妈妈,但却不是一个成功的妈妈,她过多的保护、过分的呵护只会阻碍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无法自立自理。孩子终究要独立生活的,为了让孩子能顺利地适应他未来的生活,父母们有必要运用一下放手计,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去照顾自己,不要让他们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呵护里。

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我们当父母的人可以教导孩子从一些简单的工作着手,例如早晨起床自己穿衣、刷牙,等等。这些不仅是日常生活的步骤而已,它更能训练孩子自动地管理自己的行为,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

父母既要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出去,又要保证我们的孩子能够“安全出行”。一方面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训练,另一方面却不是“三分钟热情”能够解决的。比如,培养孩子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习惯,刚开始父母和孩子都会很热心地按计划实行,但是时间一久,一些父母就会又恢复原状了,这种对孩子缺乏长久性和一贯性的培养,反而会在孩子的性格中留下很多负面影响。

与父母过分的叮嘱和过分的呵护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是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发达国家中的父母们,在教孩子独立自强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尤其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与借鉴。

举例来说,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独立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家庭富裕的孩子,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赚!”乡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修整草坪,冬天帮别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在富足的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在中国父母看来似乎难以理解,但瑞士父母却认为大有好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让孩子寻求到独立的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种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种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办法同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等他们熟练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公司、银行或商店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德国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不包办代替。法律甚至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打扫房间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而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而在中国却常常是父母帮孩子背书包。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得自己的学费。

比较一下天天妈妈“孩子太小,只能由我照顾”的教育方式,不知中国父母做何感想呢?父母们都应该明白,你们是无法照顾孩子一辈子的。

一个真正疼爱孩子的母亲应关注的是孩子将来是否能自己应付外面的世界。将一个在慈母庇护下,毫无自我生存能力的青年推入未来的社会是最为残忍的事,也是爱孩子的母亲不忍看到的结局。想使孩子能成功地走入外面的世界,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自立与自信。如果我们替孩子做所有的事,便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在这样的抚养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外表人高马大,内心却是畏畏缩缩,缺乏勇气。这样做使他丧失了自信和勇气,也使他感到不安全,因为安全感是建立在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对付处理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这种自以为无私的行为,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但这恰恰是孩子成长最珍贵的要素。

[放手计妙解]:但凡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就不要替他去做,就好像要让孩子学会走路,你得先放开手一样,当然,一旦决定“放手”了,就要坚持下去,不要看到孩子做不好事情就又去插手。

2.让孩子经经风雨

教育学家认为:爱孩子就要培养他独自面对一切的能力,千万不要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因此,父母们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妨让孩子吃点苦、经经风雨,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有用的人。

瑞克是个活泼的男孩子,他非常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一个周末,瑞克的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郊游,当瑞克赶到学校时,他的老师不让他参加班级的这次活动,因为他忘了带父母签字的同意书。瑞克感到非常气愤,当他回到家时,就对妈妈说:“妈妈,你必须开车送我去41区参加活动,不然我会不开心的。”

“瑞克,我知道你很想去,我也希望能够帮你,但让我开车送你去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有工作要做,而且要去参加郊游是你的事。”妈妈回答说。

“那怎么办呢?”瑞克低着头小声说道。

妈妈看了看儿子,说:“你可以乘公共汽车去呀。”

瑞克摇了摇头:“不行,那样太麻烦了,因为我必须换乘好几趟车。”

“哦,你是说你已经决定不乘公共汽车了,对吗?”妈妈平静地问道。

瑞克接着又发了几分钟牢骚,诉说他的不幸,然后就走出了房间。当他再次回来的时候,他兴奋地对妈妈说:“我已经找到了一辆直达山区的公共汽车,根本就不需要转车。”

就这样,妈妈开车把他送到了公共汽车站。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瑞克在赶上郊游队伍之后该有多么高兴,因为他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而在这件事情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妈妈也是非常令人佩服的。在了解儿子的困难后,她本可以开车把儿子送到山区,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坚持让儿子自己坐车去山区,锻炼了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该放手时就放手,自强自立向前走生活中我们常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决。哪怕你完成得没有别人好,那也是你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一次也许会做的不好,但下一次就会好一点,经过这样一次次的努力,最后才能做得完美。如果总是依赖别人,那么你的一生将始终与贫穷和低声下气为伴。孩子有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后,与家人和社会的沟通才会变得更容易,才更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现代家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泡在“蜜罐子”里的一代,许多事情都由大人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就会失去自己的独立性,这无疑会对孩子以后参与社会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从小就开始鼓励孩子独自去完成一些事情,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们应该成长为一棵独立支撑、独当一面的大树,而不是靠大树遮风挡雨、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脆弱小草。

戴维·布瑞纳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当他中学毕业时,许多同学的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一份厚重的毕业礼物,有的是新服装,有的是旱冰鞋,有的甚至得到了新轿车。当戴维兴奋地问父亲自己可以得到什么礼物时,父亲却慎重地递给他1美元,并语重心长地说:“用它去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在分类广告栏目,找一份工作。自己去闯一闯吧,它现在已经属于你了!”

“什么?!这怎么可……”戴维的神情中有着明显的失望,还有对自己能力的担忧。

“儿子,你已经中学毕业了,爸爸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能靠自己的双手赢得你该得到的。”戴维的父亲鼓励儿子道。

父亲的信任与鼓励,让小戴维终于鼓起了勇气,在那个假期里他赚到了第一份工资。从那以后,他学着不再依赖父母,自己独立处理遇到的事情。也正是这份独立意识加上不断的努力,让戴维成为了美国最著名的喜剧演员之一。

成名之后,戴维对朋友感慨地说:“我一直以为这是父亲跟我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几年后,我去部队服役,当我坐在伞兵坑道里认真回忆我的家庭和我的生活时,才意识到父亲给了我一种什么样的礼物。我的那些朋友得到的只不过是轿车或者新衣服,但是父亲给予我的却是整个世界。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表面看来戴维的父母对孩子似乎有点残酷,然而这种“残酷”里却藏着父亲对儿子用心良苦的爱和深深的期望,因为他知道在孩子年少时培养他处理问题的自立能力、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这才能为孩子日后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的一生就像在攀登无数台阶的山峰,对于孩子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的台阶——学习、工作和生活,父母的做法不尽相同,有的牵着手、搀扶着上,有的抱着上……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做法。但是结果很明显,被家长牵着、搀扶着的孩子,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被家长抱着上台阶、揽在襁褓里的孩子,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更难立足于社会,更别说大有作为。只有那些在父母鼓励下,独立攀登的孩子,最终才能攀上光辉的顶点。

在美国,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校园里拾垃圾,把草坪和人行道上的报纸、冷饮罐收集起来,向学校换取一些报酬。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反而为自己能挣钱而感到自豪。有的家庭经济很富裕,但在孩子八九岁时便鼓励他们去打工、送报,挣零花钱,目的是培养孩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习惯。美国富豪洛克菲勒就是其中之一。洛克菲勒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平时清晨他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还帮着母亲挤牛奶。为此,他专门有一个用于记账的小本子,将自己的工作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然后再与父亲结算。他做这件事做得很认真,因为他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而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也都严格照此方法教育孩子,而且还要定期检查他们做事的效果,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零花钱。

洛克菲勒家族让孩子这样做当然不是因为吝于给孩子零花钱,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并培养孩子艰苦自立的品格和勤劳节俭的美德。那小账本上记载的不仅仅是孩子打工的流水账,更是孩子接受考验和磨炼的经历!

放手计的精髓就是在吃苦耐劳、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长才干、长能力以及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方面,要大胆地放。这种“放”就是放手让他们独立地活动或行动。家长不能总是把孩子关在自家的大门之内,像老母鸡那样,时时刻刻都把孩子拢在自己的身边。那样,他们就永远学不会独立活动,独立生活和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应当打开家庭“城堡”的大门,把孩子放到社会生活中去,以社会为“课堂”,以社会生活为“教材”,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开扩眼界,经受磨炼,增长才干,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放手计妙解]:“不经一番严霜苦,哪有梅花扑鼻香”,真正爱孩子就要放手让孩子独立闯荡,这样孩子才能在风雨磨炼中成为有用的人才。

3.望子成龙从培养孩子主动性开始

其实,孩子们有一种天生的主动性,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有干一些事情的欲望,可是生活中太多的父母却都放不开手,担心孩子做不好、会伤害自己,结果他们的“好心”压制了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变得懒惰无能,处处依赖父母。

父母们应该知道,孩子们从一降生到这个世上起,就充满了强烈的参与欲望,希望能加入到这个社会中,同别人一样能够做许多事,这是孩子寻求自立的重要过程。这种欲望便是学习的动力,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

我们应不断地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自主能力。我们应当在他们一出生时就开始这样做,并持续到他们成人为止。生育一个孩子是十月怀胎的事,而培养一个孩子将会用一生的精力。我们相信自己的孩子会茁壮成长,我们应当用这种态度去解决和处理孩子成长时期的每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需要鼓励,需要我们尽全力帮助他们发展和保持这种勇气。

有一天,妈妈发现2岁的鲁尼正试着把妈妈掉在地板上的长裙塞到整理箱里,于是她开心地把鲁尼抱了起来,并决定让鲁尼做自己的助手。

“宝宝,地上有一张纸,帮妈妈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去。”

“宝宝,妈妈现在很忙,你自己学习把玩具整理好,好不好?”

鲁尼上完小学后,妈妈分配给鲁尼的任务就多了许多,也不再是简单的工作。“鲁尼,你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去超市买两桶油吧!”

鲁尼中学毕业后,到纽约上大学去了,妈妈在电话里问他:“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吗?妈妈可以帮你做什么呢?”

鲁尼在电话中回答:“除了想妈妈之外,没有什么不习惯的,我会照顾好自己!”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内心真是幸福无比。

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说孩子独立能力太差。比如“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言外之意,孩子不仅不如当年的父母,长到这么大还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处处需要父母照顾的孩子!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缺乏这样的一些孩子。有的孩子上了高中,甚至考入了大学,仍然缺乏应有的独立能力,报纸甚至报导过一个大学生因为无法独立生活而退学的事。

同样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行为果敢,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而有的孩子则遇事犹豫不决呢?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关。

教育学家指出,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随着孩子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增强,开始出现独立意识的萌芽,这时候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尝试和参与成人的活动,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在日常小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自信心,这样在以后遇到更大的挑战的时候不至于不知所措。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交给孩子一些易完成的任务,通过劳动使其懂得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渐形成义务感、责任心,并且在独立完成家长交给的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有一位妈妈,在带3岁女儿乘车的时候,一定要把买票的钱交给女儿,让女儿帮她买票。这位妈妈的做法相当不错,买票只是很简单的事,但却会提高孩子做事的信心,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当然,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既需要父母的慈爱之心,也缺少不了严格的独立生活能力训练。对孩子的培养要从小做起。当然一开始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但生活的自理能力却是非要独立不可的。这是为孩子制定成长目标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长打算、短安排。孩子被送到幼儿园,半托或全托,孩子可能会哭闹不休,备感委屈,无论怎样,父母都要忍下来,没别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接受锻炼。其次,父母要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训练。一两岁的孩子,就可以让他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图书;到三四岁时,就要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系鞋带等。孩子上学后,父母要教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教孩子怎样上闹钟,怎样准备早点,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另外,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从事一些为家庭和班集体服务的劳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训练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要多鼓励孩子,决不要因为出了点问题而中断训练。家长应积极支持孩子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不要怕孩子干得慢、效果差,也不要因为怕麻烦而剥夺孩子从小动手的机会,为了达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目的,应该让孩子经受一定的挫折体验。总之,孩子的独立能力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和训练。

[放手计妙解]:希望孩子在自主活动中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父母应当“狠”下心来,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只有富于自立精神的孩子才能成长为使自己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