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10761000000014

第14章 倾听计——认真了解孩子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声,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去倾听,才能够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才能对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问题、变化做出及时而细致的处理。有了这样的基础,亲子之间才能良好沟通,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1.不要打断孩子的诉说

一些父母在听孩子说时总是不够耐心,有的甚至不愿意听孩子讲话,总是打断孩子的倾诉。他们可能觉得这样做没什么,然而这样做给亲子关系带来的负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孩子也会因此而不愿与家长沟通,有的孩子甚至会变得抑郁内向。

在一期家庭互动电视节目上,主持人把一位可爱的小朋友请上台,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认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大西洋上空,这时飞机的燃油用完了,你会怎么样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让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这答案使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主持人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观众的大笑使孩子撅起了小嘴,眼睛里也有了泪水,这才使得主持人发觉这孩子似乎有无限的委屈。于是主持人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一定要回来!”

这是一个关于倾听的经典故事,如果主持人不耐心地听小家伙把话说完,他又怎么能体会到孩子的真挚和善良呢?如果主持人打断孩子的话,并说:“好了,好了,你这个小家伙!把乘客留在飞机上,自己先逃跑真是个‘了不起’的主意啊!?”那么,孩子会觉得多么委屈啊!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在孩子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大人的经验大加评论和指教,结果曲解了孩子的意思。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A。孩子:妈妈,我看见小偷偷钱,被警察叔叔追着跑,可小偷用一根棒子把警察叔叔打伤了。

妈妈:胡说八道!有空儿写作业去,我没功夫听你胡说!

B。孩子:妈妈,我看见小偷偷钱,被警察叔叔追着跑,可小偷用一根棒子把警察叔叔打伤了。

妈妈:是吗?那多危险啊!

孩子:不要紧。警察叔叔带着伤继续追小偷,后来把小偷抓住了。

妈妈:真好!你在哪看到的?

孩子:卡通片里!老师说这叫“邪恶打不过正义”。

这真是鲜明的对比,A情景中妈妈粗暴地打断了孩子的话,可以想像孩子必定是委屈地离去,根本弄不懂妈妈为什么要指责他“胡说八道”。而B情景中,妈妈耐心地听完了孩子的话,理解了孩子的意思,这样孩子以后一定还会乐于和妈妈交流。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的倾诉欲通常都比较强烈,他们喜欢说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儿来引起家长的关注。而家长却往往没耐心,没有兴趣听孩子的诉说,随随便便就打断孩子的倾诉,结果孩子就逐渐失去了向家长倾诉的热情,一些孩子还容易因此形成孤僻的性格。

东东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东东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细心的了解,才知道了东东不爱说话的原因。

东东以前是个很活泼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可东东的父亲是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东东身上,希望东东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东东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东东说这些话都没用,简直是浪费时间,因此东东兴高采烈地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整天只会说这些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东东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让你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东东一个字也不敢说,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慢慢地,东东在家里话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父亲也不让他出去玩,渐渐地他的性格也就变了。

如果家长总是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不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这样下去,家长也就听不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听不到孩子的心声。了解不到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家长也不会知道,问题也就不会得到及时地解决,孩子的心理必然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

一个13岁的女孩离家出走了,她的母亲后悔地说:“我不该去打断她的话头,不管她如何滔滔不绝。这样当她长成十几岁的大姑娘时,有事就会和我商量了。”

还有一个孩子说:“妈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只有您肯听我讲,我才能向您学习去听别人讲。”您是否能听得出这番话里隐藏的委屈和挫折?

然而,现在耐心地听孩子讲话的大人越来越少了。一些孩子的父母不是面对孩子主动说话,而是只顾看着报纸或电视随声附和地聊上几句,很少看到父母面对面地耐心地听孩子说话的情景。

但是,生活中,我们又常常听到父母叹息说:“孩子大了,有什么话也不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孩子也抱怨说:“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父母光说自己想说的话,可我想说的话,父母都不听。”这种父子或母子情疏的现象常常为父母、也为孩子所困惑。

用心听,但不急于判断,这是运用倾听计必须注意的一点,然而父母却总对孩子的倾诉缺少耐心,急于判断谁对谁错。但只判断而不用心听,会切断许多心灵沟通的途径。

假如一个孩子放学后很晚才回家,孩子刚要解释,心焦的父母便开口喝道:“我不要听出了什么事!”这种反应破坏了双方的沟通气氛,更严重的是令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你们如何为他操心:“我们又担心又害怕。”然后让他说明一切,也许孩子有可以谅解的理由呢?

我们都渴望有人听自己说话,在大多数的情形下,人与人不能沟通,就是因为只有人说话而没有人听。如果父母们能对孩子的倾诉多一点耐心,不急于打断孩子的话,那么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会乐于向父母倾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

[倾听计妙解]:倾听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家长只有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才能看清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2.倾听孩子的“潜台词。”

孩子并不总是把他的意思表述得清清楚楚,他们也许会采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向父母暗示。因此在运用倾听手段了解孩子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那些孩子没有明说出来的事情。

皮埃尔的父亲是一个法官,每天都要处理很多民事案件。

一天,皮埃尔问他的父亲:“在我们这个地区,每天有多少孩子被抛弃?”听到儿子的问题,父亲感到很高兴,没想到儿子这么小就对社会问题这么感兴趣,于是他就耐心地给儿子讲了这方面的几个案件,然后又去查了数据。但是皮埃尔仍然不满意,继续问同一个问题:“在尼斯市被抛弃的孩子有多少?整个法国呢?全世界呢?”

父亲感到很奇怪,经过一番思索,他终于明白了皮埃尔的意思:儿子关心的是个人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他问这些问题并不是出于对这些孩子的同情,也不是真正想得到这个数据,他其实是在为自己担心,担心自己将来会被父母抛弃。

父亲仔细想了一下,然后对他保证说:“你担心我们会像其他父母那样将你抛弃,我向你保证我们决不会那样做,我们爱你,请你相信我们。”

皮埃尔听到父亲的保证,这才安下心来。

其实,许多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时都不会明显地表示出他的想法或需求,这也许是出于自卑的需要或是别的一些原因。在倾听孩子讲话时,如果你不够细心,那么就会忽略了孩子的“潜台词”。

那么,怎样的倾听方式,才能使你更好地了解孩子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呢?

(1)始终对孩子的一切表示出兴趣

一些父母听孩子说话时总是一付心不在焉的样子,敏感的孩子往往会因此失去诉说的热情。如果父母对孩子以及孩子的活动表现出真实的兴趣,那么孩子就会感到自己是重要的。你对孩子表示关心、照顾,让他们谈论有关自己的事,孩子便会感到与你在一起很亲密。

(2)详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与孩子交谈时,需要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为了使孩子的谈话持续下去,要用一些鼓励的词,如:“嗯”、“真的吗?”也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孩子。在结束谈话之前,让孩子详述某一问题的情景,尽量描述它的细节。

(3)多留出一些与孩子交流的时间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时需要母亲或父亲,特别是母亲在他身边听他讲话。当孩子经历着内心的失败、创伤或有失望情绪时,他们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知道他们的父母在分享他们的好消息时的心情。父母应使孩子感到你不是由于忙或急着做其他的事,而无暇听他们说话。

(4)专注真挚地倾听孩子讲话

父母应当集中注意力,选择一天不忙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听孩子说话。在这段时间,用眼睛注视着孩子,表示是真心在与他接触。作为父母,每天都要为孩子提供与他们单独接触的机会,哪怕只用几分钟。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散会儿步。”或者说:“让我们到你的房间去单独谈谈。”

(5)用身体语言鼓励孩子讲话

身体语言也是父母向孩子传达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许多父母仍然不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表示:“我在听呢,我感兴趣,继续说呀。”有几种主要信号可以表示对孩子的注意:面向孩子,与孩子紧挨着坐,身体竖直或向孩子倾斜,眼睛互相接触,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孩子。此外,应当避免紧张,并表示兴趣,面部表情和声调都是和蔼的。

(6)用语言帮助孩子表达情感

孩子在表述自己的感情时,常需要家长的引导。家长应用语言帮助孩子反映他们的感受,特别是年幼的孩子,不会说出他们的感受,不能像成人那样表达自己的感情。当父母认为孩子的感情是正常的、合理的,你可以帮助他承认而不是否认这种感情。当消极的感情得到承认和表达后,将会摆脱其强烈性,为更积极的情绪和建设性的解决方法开辟道路。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应做出有意识的努力。

(7)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倾听别人讲话时,最重要的技巧是摆脱自己对问题的思想和感情,设身处地想他人在经历着什么。有了这种技巧就能感觉到孩子情绪的波动,并将自己符合实际的看法告诉孩子。

[倾听计妙解]:孩子的潜台词里,往往有着孩子最在意的事。因此,对于孩子说的每一句话,父母都要细心揣摩,也许一个不经意的忽略,就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创伤。

3.做多听少说的家长

一些家长渐渐意识到,倾听是亲子沟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了解孩子、拉近彼此关系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倾听过程中,家长还是容易犯一些错误,比如说的太多,听的太少,这样往往会影响了沟通的效果。

让孩子有表达他们心声的发言权多听少说,是倾听孩子讲话的重要原则之一,家长应该尽量多给孩子一些倾诉机会,自己则不要随便插嘴、说教。

薇薇安从学校回到家中,看到父亲正坐在沙发上看足球报,于是她把书包扔在桌上,坐到父亲身旁,生气地说:“我今天被茱丽小姐叫到办公室去了。”

“噢,是吗?”父亲把报纸折好放在一边,转身面向女儿。

“茱丽小姐说我上课总溜号,不是一个好孩子。”

“是这样。”

父亲同情地点点头。

“我特别讨厌这个老师,她总是喜欢挑别人的错误。”

“是吗?”

“我讨厌上她的课,所以上她的课总是精神不集中,她真是让人讨厌。”

父亲没有说话。

“我真希望学校能给我们换个老师。”

父亲耸耸肩膀。

“不过我还得想办法适应她,学校不会因为我不喜欢她就换掉这个老师,如果再这么下去,我的成绩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做不大聪明,是吗?”

“是啊!好孩子,你说的对!”

“我觉得轻松多了!”薇薇安拿起书包回房间了。

孩子在发泄怨气时,他只需要一个听众,一个听他诉说烦恼的听众。而父母在此时,完全不必对孩子说教,只要认真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就好,即使他说的是错误的。这不仅是尊重孩子的表现,也是在为进一步沟通打基础。比如在这个故事里,如果薇薇安一直没想通的话,父亲就可以在她发完怨气、心情平静后,再找她谈一谈,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恢复了理智,很容易接受正确的观点。

因此,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首先要了解真相。方法之一,就是积极聆听,以同情与认同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尽情倾诉,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加插自己的意见与批评。否则,对孩子而言,也没有多大作用。专心倾听是父母的主要责任,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抒发后,烦恼自然会消失一大半。

另外,在倾听孩子讲话时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当孩子需要你倾听时,即使很忙碌,也不要对孩子说:“我现在没空,以后再说!”倾听孩子的诉说,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因此,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

因此,当孩子有话要说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立即与他交谈,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就会更多地把心里话告诉我们。

二是倾听不是在摆姿态。如果我们将这种态度当作一个技巧采用,只是用此来骗取孩子的信任,一边做出倾听的样子,一边想着驳回的理由和转变他的想法的途径,完全不考虑孩子所述观点中的可取之处,只要不符合自己的看法就一概否定,内心深处还是认为以孩子的经验与认识又能懂得多少?如此反复几次,孩子便有上当的感觉,也就不会再接受你的倾听了。

[倾听计妙解]:大耳朵小嘴巴是最受孩子欢迎的父母,你不必刻意向孩子说教。父母作为倾听者给予孩子关注、尊重和时间,才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