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给大忙人读的心理书
10756500000088

第88章 退却是进攻的第一步

从处理事务的步骤来看,退却是进攻的第一步。现实中常会见到这样的事,双方争斗,各不相让。最后小事变为大事,大事转为祸事,这样往往导致问题不能解决,反而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其实,如果采取较为温和的处理方法。先退却一步,使自己处于比较有理有利的地位。待时机成熟,便可以退为进,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何为退呢?即当形势对我军不利时,如果全力攻击也可能不奏效时,就应采取退却的方法。军事家指出学会退却的统帅是最优秀的统帅,战而不利,不如早退,退却是为了更有力的进攻。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突厥兵时常来犯,突厥兵能征善战,李渊与之交战,败多胜少,于是视突厥为不共戴天之敌。一次,突厥兵又来犯,部属都以为李渊这次会与突厥决一死战,可李渊却是另有打算,他早就欲起兵反隋,可太原虽是军事重镇,却不是号令天下之地,而又不能离了这个根据地。如果离太原西进,则不免将一个孤城留给突厥。经过这番思考,李渊派刘文静为使臣,向突厥称臣,书中写道:“欲大举义兵,远迎圣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发兵相应,助我南行,幸勿侵虐百姓,若但欲和亲,坐受金帛,亦惟大汗是命。”

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不仅接受了李渊的妥协,还为李渊送去了不少马匹及士兵,增强了李渊的战斗力。而李渊只留下了第三子李元吉固守太原,由于没有受到突厥的侵袭,李渊得以不断从太原得到给养。终于战胜了隋炀帝杨广,建立了大唐王朝。而唐朝兴盛之后,突厥不得不向唐朝乞和称臣。

唐高祖李渊以退为进,为自己的雄心大志赢得了时间。如果不采取这种妥协方法,李渊外不能敌突厥之犯,内不能脱失守行宫之责,其境险矣,妥协一时而成了大业。

从人生的态度来看,退却有时也是一种进攻的策略。现代社会中,“以退为进”表现自我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有时候,表面的退让只是一种随机应变的策略,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做出一些退让是作为善于变通之人的成熟表现。

在一定条件下,窄就是宽,低就是高,退就是进。掌握了这一点,就能使得心灵及其行为达到更高层次的自由。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采取一种宁折不弯的做法,一味地承受工作和生活带给他们的种种压力和烦恼,却不能用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将之化解掉。若是那样,人生也只能活在无限的迷茫和痛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