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给大忙人读的心理书
10756500000081

第81章 能让人处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

谁都想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能够做得比较周全,有一个相对轻松和谐的环境,与别人友好地相处,那么容人是不可缺的。我国古来就有“君子宽以待人”的处世方法。

所谓能宽以待人,就是指对他人的要求不可过分,不强求于人,而是以宽容为怀,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

太阳还未升起前,庙前山门外凝满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师傅,请原谅我。”

他是城中最风流的浪子,十年前,却是庙里的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其毕生所学全数传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但他却在一夜间动了凡心,偷下山门,五光十色的都市迷乱了他的双眼。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夜夜都是春,却夜夜不是春。十年后的一个深夜,他陡然惊醒,窗外月色如水,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深深忏悔,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

“师傅,你肯宽恕我,再收我做弟子吗?”

方丈痛恨他的辜负,也深深厌恶他的放荡,只是摇头:“不,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供桌,“连桌子也会开花。”

浪子失望地离开。第二天早上,当方丈踏进佛堂的时候,惊呆了:一夜之间,供桌上开满鲜艳的花朵,红的、白的,每一朵都芳香逼人。

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他连忙下山寻找浪子,却已经来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又恢复了他原来的荒唐生活。而供桌上开出的那些花朵,也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

生活中,没有人能做到万无一失,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浪子回头金不换”。既然别人给了你一个显示大度能容的机会,你就要去伸手接纳他。佛陀不会嫌弃一个犯了错而知悔改的人。假如我们总是拿着别人的缺点去评三论四,而不从自己身上找缺点,那么,我们便不是一个理智、聪明的人。因为,聪明人往往是那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宽以待人是一个道德水平较高的表现。古谚说:“有容,德乃大。”你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就要肯宽容别人,要将心比心,多给人一些关怀、尊重和理解;对别人的缺点要善意指出,不能幸灾乐祸;对别人的危难应尽力相助,不应袖手旁观,落井下石。即使是自己人生得意马蹄疾时,也不能得意忘形,居功自傲,而是应多想想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恩惠,让三分功给别人。人总是喜欢和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的,正所谓“宽则得众”。宽以待人还要求我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圣人之宽厚,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也就是说,用无原则宽容恶人去换取自己的宽厚名声,或列举别人琐碎小事换取自己精明的名声,都是有失偏颇。圣人的宽容程度是不使小人有所依靠,也不使小人容身。这也是我们所应把握的度。对恶人无原则的宽容无异于助纣为虐,是对善良人们的残忍,孔夫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朱熹也讲:“血气之怒不可有,义理之怒不可无。”我们在懂得宽以待人的同时,也应懂得嫉恶如仇,捍卫正义。只有做到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抑恶扬善,才是真正的宽以待人。

宽以待人,正是以宽广的胸怀、宽容的气度,创造宽松的人际环境,大度豁达难容之事,使别人敬重和倾慕你的人品,并使你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宽以待人会使人人都喜欢与你交往,所以,宽以待人是入世的一个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