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给大忙人读的心理书
10756500000053

第53章 把挫折的压力变为人生的动力

人生无坦途,在漫长的道路上,谁都难免要遇上厄运和不幸。

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失败,情感上的、生意上的、学习上的,失败是不断伴随着我们的。人们遇到失败时,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态度。综合起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对失败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即理智的态度,这时的失败激励人追求成功;另一种是采取消极防范的办法即非理智的态度,这时的失败使人放弃目标,甚至造成伤害。

很多成功的人在尝试之初都要遭受一定的失败,这是毫无疑问的,毕竟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那么,同样是失败的尝试,为什么有的人最终成功了呢?原因很简单,那些成功的人在尝试失败之后挺住了,挺住了失败带给他们的苦难,把挫折的压力变为人生的动力,所以最终才能品尝到成功的甘甜,才能感悟到成功带给他们的喜悦之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上小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嘲笑他是个笨蛋。有一天,老师在手工课上从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中翻出一个做得歪七扭八的、非常难看的小木板凳来,气愤地叫道:“你们有谁见过如此糟糕的板凳?我想,这个世界绝对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

这时爱因斯坦站起来说:“有的。”然后他从书包里拿出两只更糟糕的小木凳来说:“这个是我第一次做的,另一个是我第二次做的。现在老师手里拿着的那个是第三次做的,它看起来并不怎么完美,但总比这两只好些吧!”

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在初出茅庐的一次指挥演出中,曾被中途“轰”下台,紧接着又被解聘。

为什么厄运没有摧垮他们?因为在他们眼里始终把荣辱看作是人生的轨迹,是人生的一种磨炼,假如他们对当时的厄运和耻笑,不能泰然处之,也许就没有日后绚丽多彩的人生。

失败是存在于失败者心中的一种感觉,是他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由于行动上受到阻碍而产生的一种悲观情绪。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使我们的工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它可能会随时抛弃我们而选择更加出色的人。这种竞争的残酷性也在一点一点地剥蚀着我们的自信,所以有的人就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破罐子破摔,沉沦下去,从此一蹶不振。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就叫“破罐效应”。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我们从中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哪怕是一点点的收获!总结经验,然后我们就要再重整军马,从零开始,继续前进,万万不可从此永无斗志地沉没下去!“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单纯的失败并成为不了成功之母,只知失败,不知总结,那我们就永远只有失败,只有失败-总结-实践,这样失败才能成为成功的母亲。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敢面对失败、害怕失败,遇到困难就放弃。只要把每一次的失败都看作新的起点,看作新的动力,坚持不懈、加倍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越遇到失败越要振作,越要拼搏。其实,失败只是短暂的,只要鼓起勇气,去战胜新的困难,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