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给大忙人读的心理书
10756500000030

第30章 在得与失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生活中,有些人在得失之间不停地徘徊,一生都处于苦恼之中。他们对取舍犹豫不决。对于一些本来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却又想方设法地想留住。为了这些无关紧要的事而终日烦恼,长此下去有损身心健康。与其担忧会失去,倒不如让它失去好了,换来了心情的轻松和愉悦,不是更好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每天上午9点,一辆豪华轿车总会穿过纽约市的中央公园。车里除了司机,还有一位无人不晓的百万富翁。百万富翁注意到:每天上午都有位衣着破烂的人坐在街对面的椅子上死死地盯着他住的旅馆。

那个人怪异的行为引起了百万富翁极大的兴趣,他要求司机停下车并径直走到那人的面前说:“对不起,我真的不明白你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旅馆看。”

“先生,”这人答道,“我没钱,没家,什么也没有,只得睡在这长凳上。不过,每天晚上我都梦到住进了那所旅馆,那干净的大床舒服极了。”

百万富翁听了以后,对他说:“今晚你一定能好梦成真。我将为你在旅馆租一间最豪华的房间,并付一月房费。”

几日后,百万富翁路过这个人的房间,想打听一下他是否对此感到满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人已搬出旅馆,重新回到了街边的凳子上。

于是,百万富翁找到这人,问为何要这样做时,他回答道:“当我睡在凳子上,我就梦见我睡在那所豪华的旅馆里,舒服的不得了,这种好梦让我一觉到天亮;但当我睡在旅馆里,我就梦见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这梦真是可怕极了,以至于完全影响了我的睡眠!”

任何一种生活都有它的得与失,正如人们所说:“醒着有得有失,睡下,有失有得。”因此,人们应正确认识人生的得与失,要知道世间的一切本来就是来去无常,所以得到时要懂得珍惜,失去时也不必无所适从。不肯舍弃他人都有的,便得不到他人都没有的,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只要这样一想,你就会有一种释然顿悟的感觉。

其实,得到固然令人欣喜,失去却也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得到时,渴望就不再是渴望了,于是得到了满足,却失去了期盼;失去时,拥有就不再是拥有了,于是失去了所有,却得到了怀念。得与失本身就是无法分离的,得中有失,失中又有得。

一天楚王出游去打猎,不小心遗失了他的弓,随从要去找,楚王说:“算了,我掉的弓,我的臣民会捡到,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去找呢?”孔子得知此事后,感慨地说:“遗憾的是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啊!为何不讲人掉了弓,自然有人捡得,又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一般常情来说,人们在得到一些利益时,大都喜不自胜,得意之色溢于言表;而在失去一些利益时,自然会沮丧懊恼,心中愤愤不平,失意之色流露于外。但是对于那些志趣高雅的人而言,他们在生活中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不把个人的得失记在心上。他们面对得失心平气和、冷静以待。如晋代的陶渊明在官场摸爬滚打十多年之后,认为官场是污浊的、肮脏的,他置身其中总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于是,他毅然决然辞官还乡,他失去了功名利禄,失去了工作,没有了养家糊口的凭借,但是却毫无遗憾和留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精神上的这种得意和轻松,是任何物质的东西都难以取代的,陶渊明不被世俗所束缚,舍弃物质利益,放飞心灵的伟大壮举,千百年来,令多少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当我们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的时候,只要还有抉择的权利,那么,我们就应当以自己的心灵是否能得到安宁为原则。只要我们能在得失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被世俗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