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给大忙人读的心理书
10756500000103

第103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富以德行”。这四个字不仅包含着在经商时要“见利思义”,而且还要求我们在收入丰裕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忧民之所忧,乐施天下。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记载了范蠡“三致千金”后,不忘亲朋好友与乡亲,把钱财分发给穷苦的朋友,因而善名远播,信誉日增,不久又积累了财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因而获得了“富而好行其德”的好名声。所以,后人以他居住地为名尊之为“陶朱公”,这就是由于他“以德经商,富以德行”而赢得了后人的尊敬,成为了商人的楷模。

中国台湾富商蔡万霖在事业稳定之后,热心于慈善事业,赞助方面不遗余力。他认为,自己的财富与事业都是来自广大的社会,自然应该“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但为善何必要人知,他默默地行善,却从不宣扬,即使社会舆论指责他财富增值的速度远大于热心公益的程度,他也从不辩解。他对自己的期许是“成为台湾第一等的慈善家”。

蔡万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由一个沿街卖菜的小童,成长为如今台湾实力派的大企业家,而且,其财富已跻身于排名第五的世界十大富豪行列。正因为蔡万霖经历了漫长岁月的人生挑战,才体会到贫困、穷苦,对在坎坷崎岖的生命旅程中力争上游的人来说,奋斗不懈迈向成功是不易的。因而,在他的事业逐渐稳定而大展宏图时,遂积极于从事赞助慈善事业。

除蔡万霖外,早年追随乃兄的蔡万春也致力于事业的经营,蔡氏昆仲对于慈善事业及社会公益就不落人后。他们在台北市汀州街故居设立福安育幼院,收容社会上无依无靠的孤儿,将他们抚育成人,以纪念和报答父亲的辛劳。对于故乡竹南,他们也非常的予以关爱,除了在当地捐建一座“万春图书馆”外,并为母校捐建了教室,另外还创办了国泰塑公司竹南工厂,增加了当地居民就业的机会。此外,为推进教育,他们成立了十信商工职业学校,为台湾造就了不少人才。蔡万霖在担任该校董事长时,致力于提高师资,扩充设备,使之成为全台最好的职业学校之一,为此获得颁奖表扬。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他们还成立了国泰企业社会福利基金会,专事社会救济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他们的成就不但使他们自己感到努力没有白费,而且也间接地恩惠了社会大众。

国泰集团分家后,蔡万霖在其“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理念下,随着他的财富直线上升,更是热心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对推进社会福利尽心尽力。如先后成立财团法人国泰人寿慈善基金会、财团法人国泰建设文化教育基金会及设立教育助学金,捐赠创办图书馆,为家境清寒的子弟提供学习机会,捐赠救护车及清洁车,在台湾全省巡回为贫苦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等。此外,他还十分热心台湾的文化体育事业。

1980年8月,霖园关系企业集团出资1000万元新台币成立国泰人寿慈善基金会,从事各项捐助或举办各种慈善公益事业。自成立以来已捐赠数亿元新台币,成效颇为显著,受到台湾岛内的普遍赞扬。

由于蔡万霖长期赞助公益,支持慈善事业,获得了一系列嘉奖或荣誉。例如,颁赠“益群奖章”以表彰其热心公益,赠“金信奖杯”嘉奖其对社会的经济贡献,为表彰他对社会的捐赠及贡献特颁奖状2帧表扬,为表彰他热心赞助“1981年身心残障国民自强活动”颁发感谢状,为表彰他多次捐赠救护车、清洁车特颁感谢状等。另外,1980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鉴于蔡万霖白手起家,在企业经营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以及对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促进岛内福祉有重大贡献,特由该校校长卡希尔亲自颁赠名誉商学博士学位。这对自幼家境清寒、刻苦奋斗,终于成功的蔡万霖而言,是实至名归的荣誉。

长期疏财解囊、救济贫穷、赞助文化、发展体育、支持慈善活动,蔡万霖的目的旨在鼓励社会大众,大家要重视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人在世界上离开群体无法独立生存,每一个人要珍惜社会上各阶层存在的意义,不仅一个人好,要人人都好,社会才有进步。其长期赞助天主教兰阳舞蹈团即为一例,因为该团经常巡回世界各地表演,真正致力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确实是很有意义的活动,所以他长期赞助该团。

据台湾报纸报道,数十年来,蔡万霖用于回馈社会的金额已达十几亿新台币。

1991年,我国大陆南方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为华东地区赈灾时,蔡万霖曾捐赠新台币1000万元,以表达他对祖国灾区同胞的关爱之情。为此,1993年大陆红十字会代表赴台访问时,特向其回赠字画一幅,以示谢意。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内外报刊连续评选他为世界巨富、华人首富和台湾首富,蔡万霖对财富的看法却是:金钱为身外之物。因此,随着他财富累积的急剧增加,其回馈社会的金额也不断增加,只是蔡万霖都是默默而为,鲜为人知罢了。

“有钱人不挡没钱人的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是近年来蔡万霖常挂在嘴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