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科技万事通(时尚生活指南)
10754300000084

第84章 天文学精英

◆星系天文学的奠基人——哈勃

哈勃(1889~1953)是美国天文学家,星系天文学的奠基人。自1919年起,他一直在威尔逊天文台工作。哈勃首先利用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关系,确认仙女座大星云是位于银河系外并和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提出了红移一距离哈勃关系和星系的哈勃分类法。他著有《星云世界》、《用观测手段探索宇宙学问题》等。

◆黑体研究大师——钱德拉塞卡

钱德拉塞卡(1910~1995),印度裔天文学家,1930年毕业于印度马德拉斯普雷斯顿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期间,他就提出著名的“钱德拉塞卡极限”,即一个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4倍以上时,当其氢核燃尽,将不可能变成白矮星,而会继续坍塌收缩,变成体积比白矮星更小,密度比白矮星更大的星体,甚至于会坍塌成一个点。他于1933年获博士学位,1962年获皇家学会金质奖章。1967年由美国总统授予国家科学奖。1983年由于“对黑体的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的理论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射电天文学的先驱——克里斯琴森

克里斯琴森是澳大利亚天文学家,1996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二战后“新一代射电天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早期率先发展观测手段,与美国天文学家各自探测到至关重要的宇宙21厘米波长氢谱线,这是天文学实测上的一个历史性贡献。他发展了“克里斯琴森十字”(组合天线阵射电望远镜),成为今日占重要地位的组合望远镜原形。20世纪50年代初,他发展了“综合孔径”的理论和方法,依靠手摇计算机完成对太阳综合图像的实验观测,这比诺贝尔奖成果——“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实验先行近十年。克里斯琴森所著的《射电望远镜》一书,成为当今天文技术方法的一部经典著作。

◆现代天文学大师——程茂兰

程茂兰(1905~1978)是我国现代天文学家,1939年获法国里昂大学数理博士学位,曾任法国上普罗旺斯天文台副台长、北京天文台台长,中国天文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他否定了光速和波长有关的理论,对极光、夜天光、恒星和星云光谱、变星、共生星等均有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程茂兰主持筹建了北京天文台。

◆20世纪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沙普利

沙普利(1885~1972),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美国天文学会会长。

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幼年家境贫寒,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16岁就参加了工作。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沙普利自学成才,由短训班,至预科班,最终进入大学,并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沙普利在天文学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球状星团和造父变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推出太阳系不在银河系中心,而是处于银河系边缘,银河系的中心在人马座方向。他的研究为人们认识银河系奠定了基础。

◆大爆炸理论的提出者——勒梅特

勒梅特(1894~1966)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他的理论认为宇宙起始于一个小的原始“超原子”的灾变性爆炸。1923~1924年间在剑桥大学太阳物理实验室学习,后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了解了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发现和沙普利有关宇宙膨胀的研究。在1927年任卢万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时,他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用这一理论,星系的退行可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框架内得到解释。虽然宇宙膨胀模型早已有人提出过,但经伽莫夫修改过的勒梅特理论在宇宙论中已居于主导地位。勒梅特还研究过宇宙射线和三体问题。三体问题是用数学方法描述三个互相吸引的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勒梅特的主要著作有《论宇宙演化》(1933)和《原始原子假说》(1946)。

◆小行星研究的拓究拓荒者——张钰哲

张钰哲(1902~1986)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福建闽侯人。192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系,1929年获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天文学博士学位。1928年发现1125号小行星,命名为“中华”。三十多年来,他拍摄和领导拍摄到7000多次小行星和彗星的精确位置,发现800多颗小行星和三颗命名为“紫金山”的新彗星。1957年初应用天体力学基础理论对人造卫星轨道问题做了开创性研究。他开创并领导了天文学多个领域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天文学史研究、天文仪器研制、天文科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自然与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