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环境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10753500000007

第7章

通常列入环境标志的产品的类型为:节水节能型、可再生利用型、清洁工艺型、低污染型、可生物降解型、低能耗型等。

环保服装

环保服装是指原料采用天然纤维,印染使用无害于人体的化学剂、色素,严格控制甲醛残留、卤化染色载体等有害物质,杜绝使用22种致癌中间体和相应的100余种染料助剂、涂料,以及10多种有害重金属而生产的服装。有些发达国家规定,环保服装须有经过毒物测试的相应标志。选择环保服饰,已成为消费者的理性需求。天然纤维,无论是棉、麻,还是丝绸,都以其无毒、无害、无副作用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21世纪的消费热点。传统的棉毛料服装也因此而大受欢迎,因为这种服装被丢弃两三年后,会自动分解腐烂,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环境模拟

环境模拟是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建立环境系统的理论或实体模型,在人为控制条件下,通过改变特定的参数来观察模型的响应,预测真实环境条件下实际系统的行为和特点,是环境预测的重要手段,包括数学模拟、物理模拟、化学模拟、生物模拟及计算机仿真模拟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模拟得到广泛应用,如罗马俱乐部的“世界模型”对人类的未来进行了预测。环境模拟的步骤是:

(1)确定模拟对象;

(2)确定系统结构;

(3)建立系统模型;

(4)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5)分析系统的灵敏度;

(6)模拟和运用建立的系统模型。

近年来,风洞模拟、水团追踪、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生物微宇宙技术等环境模拟手段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环境预测的可靠性。

环境容量

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与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该环境的容量。环境容量分为总容量(即绝对容量)与年容量。前者是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达到绝对容量没有时间限制,即与年限无关。环境绝对容量由环境标准值和环境背景值所决定。年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最大负荷量。年容量的大小,除了与环境标准值和环境背景值有关外,还同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有关。

环保设备、仪器标准

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对比性和准确性,并保证污染防治设备的质量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称为环保设备、仪器标准。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危害也各不相同。

环境限制

限制,就是限制污染源。从19世纪中叶开始,近代工业迅速发展,于是产生了环境污染。当时,人们往往是在污染发生后对污染源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限制。结果比较被动,民众怨声载道,反公害的斗争此起彼伏。

环境治理

治理,指的是治理污染。到20世纪60年代,不少国家不断发生公害,治理环境污染成为迫切的任务。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环保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并采取政治、经济手段,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治理不是治本的办法,只是应急措施。

环境规划

规划,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和协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把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到建设“第三代环境”上来。所谓“第三代环境”建设,就是追求人类工作、生产、生活环境的舒适性。这些国家制定了经济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长远政策,强调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纵观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我国政府把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把“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和“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作为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在防治工业污染,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仍然存在,任务十分艰巨。

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它既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和载体,又为人类活动提供资源并容纳废弃物。对于人类活动来说,环境系统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活动的需要提供支持。由于环境系统的组成物质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所以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今存在的种种环境问题,大多是人类活动与环境承载力之间出现冲突的表现。当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了环境所能支持的极限,即外界的“刺激”超过了环境系统维护其动态平衡与抗干扰的能力,也就是人类社会行为对环境的作用力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因此,人们用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的标尺。

环境移民

环境移民指由于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原因包括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因洪涝、干旱、泥石流、滑坡和地震等灾害性环境事件导致的环境移民称为“环境灾害移民”;因沙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退化引起的环境移民可称为“生态移民”;因环境污染事件导致的环境移民可称为“环境污染移民”。环境移民的主要因素有三:

(1)人口总数超出人口环境容量的超负荷区域,这是导致环境移民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为因粮食和水资源不足、卫生条件差而生活贫困等;

(2)人口环境容量大而人口不饱和区域,这使环境移民成为可能;

(3)移民的意愿(包括通过强制性手段而被迫实现的意思),这使环境移民得以实现。

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是人类意识中与环境和环境问题有关部分,包括人们对自身和人类生存环境及行为取向和社会心理等,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们的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心理过程和观念形态的反映。环境意识的内容随时代不同而不同,主要包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情况、环境知识水平、环境法律意识、环境道德意识、环境行为取向、对政府环保工作的看法与评价、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方针的认识、对个人环境权利和义务的觉悟等。

环境自净能力

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对污染物有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通过这些作用,降低了污染物的浓度,减小甚至消除了污染物的毒性,这种能力就叫环境自净能力。不过,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叫环境容量。它的定义是: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生态平衡不受到危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能够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异常的效应

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正在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在急剧膨胀,城市大气污染问题虽然经过努力治理,但问题依旧十分严重,及时掌握空气污染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期望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对环境空气进行监测,并向公众进行预报,让人们了解空气质量,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件事,也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周报,为21世纪的空气污染预报的开展打好基础,在取得经验后,将逐步在省会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工作。

国内外历史上所发生的空气污染事件,都与不利的气象条件有关。因此,只要把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找出规律,就可以对空气污染状况进行预报了。

未来的空气质量预报,就像今天的天气预报一样,及时、准确地让大家了解空气质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

环境生物效应

环境生物效应是环境诸要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化的效果。这种效应的许多例子是大家所熟悉的,如现代大型水利工程,使鱼、虾、蟹等水生生物的繁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和海洋,也会使鱼贝类水生生物受到严重危害。还有,对森林的滥砍滥伐,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增加干旱、风沙等灾害,从而使农业减产、城市受害,而且还会使鸟类的栖息场所缩减,影响鸟类繁衍,增多虫害,等等。

环境化学效应

环境化学效应是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环境化学效应也有大家比较了解的例子,如环境的酸化和环境的盐碱化等。环境酸化主要是酸雨造成的地面的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增大,使农业和渔业减产。环境盐碱化主要是由于大量的可溶性盐、碱类物质在水体和土壤中长期积累而造成的,这种效应能使农作物因生长受阻而造成减产,还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质量降低。

环境物理效应

环境物理效应是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如噪声、振动、地面下沉等。噪声与振动主要是由工矿企业的机器和交通道路上的车辆造成的。噪声与振动不仅会干扰人的思维活动和工作休息,而且还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另外,地处平原的大城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就会引起地面下沉。

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运用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以及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选择经济的、自然能承受的物质变换方式,以便用最小的社会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并为人类创造清洁、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新兴学科。

环境经济学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综合学科。在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在不断总结环境经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了环境经济学以及污染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等各具特色的学科,并在发展中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研究领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把环境经济学定为一个总的名称,而把污染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作为它的三个分支学科。

环境与发展会议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了联合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深远的一次国际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的文件,以及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签署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两个公约。

在这次大会上,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和时代的强音,并被具体体现在这次会议发表的上述五个重要文件中。人类理智地选择了持续发展,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是人类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持续发展的最广泛的定义是“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

持续发展的涵义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点:一是强调人类享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但这应该是和坚持与自然相和谐方式的统一,而不应当是凭借着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利的实现;二是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相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一味地、片面地、自私地为了追求今世的发展与消费,而毫不留情地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的发展与消费机会。

在会上,《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公约》有135个国家签署,未签署的国家有巴拿马、科威特、马来西亚、土耳其等。签署《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有148个国家,未签署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越南等。未在两项公约签署的国家有伊拉克、伊朗、南非、利比亚、捷克斯洛伐克等。

环境保护的监测哨兵

在有人类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环境监环境监测员的足迹。如在嘈杂的闹市区,我们看到不断显示出“dB”的屏幕,它就是用来对城市重要污染因素——噪声进行监测的,及时准确地告诉我们噪声污染强度。环境监测还有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农副产品监测以及食品监测等。

环境监测要经过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常是监测人员在一些重要的监测点对一些监测对象,例如大气、水、土壤等采样,然后在实验室内进行分析测试,查出监测地区污染物的种类及污染强度,从而推断出这些地区的污染状况。当然,仅仅用这种方法还不能对环境采取有效的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监测技术朝着快速、灵敏、连续、自动的遥测方向发展。如激光探测,是用来监测大气中重要污染物——飘尘的一种先进仪器。我们从监测站向大气发出一系列激光束,当它遇到空气中的飘尘时,就被反射回来,然后由一个检测装置接收下来,通过对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的分析就能知道大气中飘尘的位置和浓度。此外,像红外线、雷达、电子计算机等在环境监测中都有用武之地。美国还专门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用来监测大气中的臭氧变化。

生物在环境监测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在动物世界里,鸟类就是经常活跃在环境监测领域里的“监测员”。有些鸟对一些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当这些气体超过正常浓度时,可从鸟的不适症状上反应出来。多种植物也是监测污染的“指示器”。如云杉的针叶受到二氧化硫污染时,就会形成一层蜡,蜡的厚度随着二氧化硫含量的增多而加厚。日本培育出一种秋海棠,对城市烟雾特别敏感,只要城市出现初步烟雾的迹象,海棠叶子就会出现斑点;当空气污染进一步恶化,斑点就膨胀起来,最后叶子上出现窟窿。此外,紫苜蓿、红松、大麦、菠菜等都可用来监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葡萄、杏树、李树等可检验出氟化物的存在。

河流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与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河流生态系统水的持续流动性,使其中溶解氧比较充足,层次分化不明显。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具纵向成带现象,但物种的纵向替换并不是均匀的连续变化,特殊种群可以在整个河流中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