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四十
10752800000056

第56章 心境不宁就无法活得舒畅

人到中年,你会发现总有那么多事情让你心浮气躁,让你烦恼,不要再抱怨生活太混乱,乱的其实是你的心,只要你保持住宁静从容的心境,那么不论周围环境多恶劣,你就都能做到心境平和,临危不乱。

每天,当我们打开电视和报纸,都会看到许多令人不安的新闻。欧洲又发现了一例“疯牛病”,你情不自禁地会想:我今天吃的牛肉汉堡可别有“疯牛病”……股市又下跌了,你开始担心自己买的股票……

医生说,坐便马桶不卫生,会传染性病。你忽然紧张起来,因为你白天刚刚使用了开会的大楼里的公共卫生间……

在家中,在单位,甚至走在大街上,你也会遇到许多烦心的事:单位领导莫名其妙地冲你发火,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足批评了你一个小时;路上,一人嫌你挡了他的道,骂骂咧咧没个完……

正如古人所说,人面对着外界的这些混乱干扰,心情怎么能够承受得了?

那么,该如何办?保持心情的宁静。只要稍微宁静下来,你眼前的一切就会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让我们试着用平和宁静的心情来看待那些曾让我们心烦意乱的外界干扰。

世界就是这样,每天都会有很多坏消息、坏事报道出来了,说明人们已经有了警觉。如果自己无力改变,相信会有人去改变,自己以后当心一点儿就是了。孩子让你操心,但最终要靠他自己努力,你尽到责任就可以了,不必为此闹心。领导可能是有烦心事,不过是拿你当出气筒,不要太在意,受点儿委屈,也就过去了。

魏晋时有一个人,特别容易着急发怒,这人叫王蓝田。一次他吃煮鸡蛋,用筷子夹,夹不住,于是就大怒,拿起鸡蛋扔到地上。鸡蛋未破,在地上打转。王蓝田更生气了,干脆用穿的木屐去碾鸡蛋,鸡蛋又滚到一边去了。这位老兄简直要气死了,眼睛都瞪炸了,他一把捡起鸡蛋,放到嘴里狠狠咬破了,又吐出来。

这可能是个极端的事例,但我们在平日里不也经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破坏了我们平静的心情和平静的生活吗?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打乱我们的心境,会影响我们身心的快乐,也会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

不要因外界的纷纷扰扰而自坏阵脚,乱了自己生活的步子,更不要心生烦躁、忧虑、焦灼,要保持你心情的宁静。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作诗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居住在嘈杂的人间,却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嚣。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心是宁静的,身在闹市也如在偏僻的地方一样。

而要保持平静心态,就要学会去注意我们的感觉,注意我们生命的质量,注意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快乐、健康、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我们停止担忧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衣服不太合身,交通又堵塞了,有人好像对自己不友好,这次提升又没有我,别人买了汽车而自己还没有,等等。我们还要学会不要昧于事理,让生活失去了平衡,就是说,不要让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美国《读者文摘》有篇文章讲了这么几个事例:布鲁斯是一名医生,他的病人都是患了心脏病的孩子,其中有些急需移植心脏,却迟迟得不到合适的心脏。他的工作中也有不如意的事,比如病人死了。当他回到家里后,妻子会问问他工作上的事,他会说说。然后,夫妇俩就会去找自己的两个小儿子,给他们讲睡前故事。安娜·威尔德是一个急难者辅导中心的义工,负责接听电话。打电话的人往往扬言要开枪或自杀,接着突然挂断电话。辅导员如果是新手,在以后的几天里多半会拼命翻报纸,很担心看到那个来电话的人自杀的消息。但资深的辅导员一般不会这么做。威尔德如果某天工作不愉快,下班后便回家去精心炮制一顿晚餐。她说:“我切肉,剁肉,晚餐色香味俱全,给我补充体力,让我第二天可以再好好工作。”文章说:“有些人成天都在辅导强奸案受害者、在谋杀案现场调查或潜到水下搜集飞机残骸,却还有精力在星期天下午为高中足球队摇旗呐喊。如此困难的事,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如果问有何诀窍,他们说因为‘明白事理’。”

这个“事理”在我看来,就是世间的事不是我们都能掌握主动权或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的,有许多事我们只能尽到本分,仅此而已,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因遭遇外界的压力和痛苦而使自己变得郁郁寡欢或烦躁不安。对人世间的痛苦我们都会产生同情,这是正常的合乎人性的反应。但我们也要与它保持适当的距离,只有这样,才是处理痛苦的妙方,也是让自己能继续把工作做好的惟一方法。

只要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值得一活的人,人生的危机就不会妨碍你去过充实的生活。如此,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取代焦虑不安,而你也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活下去,把不安之感减低到最低限度。有了这种“安全感”,也就自然会有心灵的平和宁静。

要保持宁静的心态,可以在遇到烦心事时有意识地改变一下想法。比如在乘公共汽车时碰到交通堵塞,一般人会焦躁不安,但你可以想:“这正好使自己有机会看看街道,换换脑子。”如果朋友失约没来找你玩儿,你也不必心生烦闷,你可以想:“不来也没关系,正好自己看看书。”这样转换想法,就可以使烦躁的心境变得平和起来。

古时候,一个书生在屋里坐时,忽有一只苍蝇飞进来。苍蝇嗡嗡叫,书生好不烦躁,竟拿起剑,满屋子追着砍杀苍蝇。

同样是一只苍蝇,是现代的苍蝇,它飞到了一位正在花园里闭目养神的老人的左手上。老人抬抬左手,苍蝇又落到老人的右手上。老人笑了:“它吻了我的左手,又来吻右手了。”

同是外界的干扰,书生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态,做出好笑的举动;老人则以平静的心情对待干扰,苍蝇成了生活愉快的点缀。谁更快乐?

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能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心态的人,是有高度修养的人,他就是一个快乐的人,也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他能冷静地应对世事的千变万化,永远不迷失自己的目标。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个“台”,就是宁静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