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激发青少年物理兴趣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10752300000102

第102章 核试验是否泄密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政府宣布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政府的新闻公报发布之前,世界各主要通讯社就抢先发布了这次爆炸的头条新闻。他们的消息来自何方?当然,这不是由于我们失密造成的,而是设在世界各地的次声监听站收到了核爆炸所发出的强烈次声波,从而得知中国进行了核爆炸。

次声为何能将核爆炸信息传到千里之外?我们知道,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最低频率约为20赫,低于20赫的声波人耳听不到,被称为“次声”。由于次声波在传播时的能量损失很少,因此它可以传得很远。大型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有时可以绕地球转上几圈。通过次声监听站的检测,人们不仅可以测出核爆炸的地点和时间,还可以测出核爆炸的当量和所采用的方式是地上还是地下核爆炸。由于火箭升空时高速喷出白炽的火焰与大量气体,引起空气和地面的振动,因而产生各种声波,当然也包含次声波,所以导弹的发射也逃不过次声监听站的“耳朵”。

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等大自然现象,则是天然的次声源。研究天然次声波的发声机制、传播特性,可以提供地震之类自然灾害的预报手段,还可以通过对自然界次声所携带信息的研究,了解地层变化等自然现象。例如,智利大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曾激发了地球的固有振动,其周期为1小时。知道了地球的固有振动频率,就为研究地球的结构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实行“海狼”计划,派出大批潜艇实施水下攻击,使美、英等同盟国运输船只损失大半。潜艇崭露头角,使人们对怎样探测到这种水下战舰产生了兴趣。几经周折之后,人们才发现对付潜艇的最好方法,是使用由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发明的“声呐”(sonar,英文“声波导航和测距”的字头缩写)。为什么只能依靠声波来探测在水下游弋的潜艇呢?

在水下能用望远镜看见远处的潜艇吗?不能,即使用现代的光学仪器,假定海水也较洁净,在水下最多只能看到几十米远的地方。那么,在水下能用雷达来探测具有金属外壳的潜艇吗?更不行。因为电磁波在海水中的衰减太大。即使是波长为104米的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每传播3米,其振幅就衰减成原来的十分之一;如果采用高频(波长为几十厘米)电磁波,在海水每传播1米,其强度就衰减为原来的一千万分之一!然而,海水对声波的吸收远比光波和电磁波小。如果用10千赫的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每经过1千米,它的强度只衰减为原来的十分之八。若用005千赫的次声波,每传播1千米它的强度只衰减为原来的百分之九十八。因此,声波(特别是低频声波)因其在水下传播时衰减很小,可以用作水下传递信号的载体。

声呐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大类:(1)主动声呐。这种声呐能主动向水中发射各种形式的声信号,碰到目标后就产生反射回波,接收回波信号再进行分析处理,就能得出目标所在方位和距离。(2)被动声呐。它本身不发射声波,只是被动接收目标所发射的声波(潜艇航行时,其发动机总有噪声发出),再进行分析处理,也可以显示出目标的方位距离。被动声呐具有保密性好,定向距离远等优点,但它在测距时较困难。

现在还发展了机载声呐,它比军舰的搜索速度快。从直升飞机上向巡逻海区投下一系列主动声呐浮标,它们在水面上向水下各处发射声波,找到目标后会自动用无线电波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