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10750600000047

第47章 近现代外国教育制度(14)

小学开设的课程一般有:语文(阅读、说话、拼写、书法),算术,社会(把历史、地理、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科目综合在一起),科学(主要是自然常识),美术和应用艺术,音乐,体育,卫生和劳作等。

美国小学还特别重视德育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行为规范教育;(2)道德教育;(3)公民教育;(4)纪律教育。

美国小学的教学组织分为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就纵向组织而言,有分级制、多级制和不分级制三种;就横向组织而言,有包班制、科任制、双重进度制和小队教学。

美国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3.中等教育

按照美国学制,中学主要有四年制、六年一贯制和三三制三种。美国的中学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兼施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也有单独设立的普通中学、职业技术学校、特科中学和其他中学。

关于美国中学教育的宗旨,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1)保持身心健康;(2)掌握基本知识技能;(3)成为家庭的有效成员;(4)养成就业知能;(5)胜任公民职责;(6)善于利用闲暇时间;(7)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美国中等教育的实施一般围绕中学的三项任务-教学、指导和服务来进行。

中学的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性科目,如英语、社会学科、理科、数学、外语、人文学科;另一类为非学术性科目,如卫生、体育、家政、音乐、美术、工艺等。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分级制,也采用其他分组办法。

美国中学教学的一个特色是实行学分制和选修制,这可以为学生提供选择的余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另一个特色是在综合中学的高中阶段实行分科制。一般分为:为升学做准备的学术科;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科;为毕业当非熟练工人而设制的普通科等等。

4.高等教育

美国高等学校的突出特点是数量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多。美国现有各类高等院校三千多所,其类型有:

第一类为研究院大学。以基础性、学术性研究着称。设有庞大的研究生院,能授予博士学位。在这些大学的周围,形成一个个集教学、科研、开发和新兴工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使创新思维-科研成果-新产业新产品三者的转换链迅速畅通,高效转化为高经济效益。推动了整个社会产业经济结构更新换代。

第二类为本科大学。包括4年制为主的综合大学及学院,多为州立大学。培养目标为中级科技、学术及专业人才,修满4年授予学士学位。

第三类为社区学院。包括2年制的普及学院和技术专科学院,招收高中毕业生中成绩较低和同等学历的学生,毕业时授予副学士学位。其任务除为社会各行业对口培养专业熟练劳动技工与职员外,还为那些想继续升入本科大学的学生架起一道桥梁,可考入本科大学三年级续读。

第四类为开放大学,也称为“无墙大学”。向社会各阶层、各年龄层次敞开大门,经标准考试及格者均可获得学位。

这四类大学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高教体系,形成了由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构成的完整的四级学位制度。

高等教育的教育宗旨:(1)为每个人以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帮助他们把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2)通过研究及学术成就扩展人类的知识和幸福;(3)通过相应的和适应的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实施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实现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本科教育主要是通才教育,重视基础教育,拓宽知识面,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研究生教育强调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教学方面,强调基础理论宽厚,加强跨学科课程的学习,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严格要求研究生做好科研基本功的训练。

5.职业技术教育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结构复杂,主要有:

(1)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职业高中以职业教育为主,文化课为辅。综合高中则二者并重,学生一般从高中二、三年级开始接受职业教育的训练。

(2)大专阶段的职业教育,也称技术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员。

(3)成人职业教育,主要招收在职人员、失学青年和失业工人。

(4)合作职业教育,由劳工部门和企业部门合作办理,前者提供经费,后者进行技术训练。

(5)职业教育中心,由一个或几个学区共同举办,高中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上文化教育课,

部分时间到职业教育中心上职业教育课。

职业技术教育的宗旨在于把教学与科学原理、技巧和技术训练结合在一起,帮助青年人或成年人找到工作或搞好他们现有的工作;同时给予受教育者以普通教养,使之成为了解经济的、能社交的、热情的、体质好的和文明的公民;还应对受教育者从事相应工作的能力、态度、习惯和判断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

在课程设置上,文化课与职业课的比例,理论课与实验实习课的比例,视职业要求和学校类型而定。普遍重视实际训练,把培养实践技能放在首位。

6.师范教育

教育机构:美国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任务由文理学院、综合大学和师范学院承担。其数量约占高等院校总数的80%。承担培养师资任务的文理学院和综合大学,均设有教育学院或教育系。凡师资培养机构的创立和师范课程的开设,须经有关部门承认,否则其毕业生就不能取得本州教育行政机关颁发的教师许可证。

教育宗旨:美国师范教育的宗旨,在于使中小学师资具有:(1)广博扎实的文理基础知识,较高的文化修养;(2)深刻的学科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3)高尚的道德品质、理智的行为和坚定的专业信念;(4)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实际教学能力;(5)健全的体魄。有些院校还把了解和热爱儿童,善于和乐于与他人合作和交往、具有民主观念和献身精神、行为文明和举止端庄以及有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包括在宗旨之中。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实施师范教育的中心环节。师范教育四年制本科课程有:(1)普通教育课程,包括英语、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等;(2)任教专门科目课程,是按照师范生毕业后任教学科而设置的;(3)教育专业课程,包括基础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方法与技能课程以及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习在教育专业课程中地位突出,其学分占这类课程学分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职进修是师范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同样的重视。由高等学校和专门的教师进修机构共同实施。

在近代资本主义各国中,美国是个后起的、年轻的国家。但正是这样一个国家在短短的一二百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回顾美国社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导致其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很多,但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这些值得我们借鉴,

七、当今美国教育制度的改革

(一)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工业生产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渐转向以知识密集型为主。所有这些都要求工人受到高中以上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水平,以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同时,在国际竞争中,美国面临着来自日本、联邦德国等盟国的挑战。美国朝野人士认为,竞争的实力来自科技发展,而科技发展又依赖教育。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指出“我们国家正处于危机之中。我国在商业、工业、科学和技术发明上一度处于无与匹敌的领先地位,现在被全世界竞争者超越”,这种危机的根源在于“经过训练的能力在全球范围的再分配”,而美国的教育明显地落后于它的竞争对手。美国教育被越来越严重的成绩平庸所困扰,表现为功能性文盲大量增生,教育质量持续下降,学校纪律混乱,学生犯罪率上升,报告认为这种教育成绩平庸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过程本身所存在的缺陷造成的,如课程设置庞杂,中学毕业要求低,学习时间短,师资水平差、数量短缺,教育经费不足,管理不善等,因此,必须全面改革美国教育。这份报告的发表引起全体美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由此拉开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

(二)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1.改进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改进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有:(1)调整课程结构,提高毕业标准。(2)增加学习日,延长学习时间。(3)加强道德教育,整顿校纪校风。(4)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2.师范教育改革

美国人认为,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是关键。1983年以后的教育报告,都关注了教师发展的问题。1986年5月,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公布了经过长时间研究的《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报告,报告建议提高教师素质,重建教师队伍,同时建议:

(1)建立全国性教师资格审查机构,以制定全国统一的、高质量的教师资格标准。

(2)要求所有教师必须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培训。

(3)培养一批优秀的、富有经验的教师,负责重新建设学校和指导教师的工作。

(4)建立教育成绩奖励制度,奖金的发放以学生的成绩为准。

(5)把教师工资提高到与律师、医生、工程师相同的水平。

(6)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教师。

(7)调整学校结构,以创造合适的环境。

(8)把取得文理学士作为任教的专业条件。

1987年5月,美国正式成立全国教师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保证教师的质量。

3.高等教育的改革

中小学教育改革必然引起高等教育的改革。1984年10月,美国提出了《主动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报告,报告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之后,建议:

(1)重新审定各级学位标准,这些标准应以社会和大学对课程学术水平的认定为基础。

(2)大力提高课程质量,提高对能力和技能的要求。

(3)加强管理,使学生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有效地用于学习,并致力于达到标准。

1986年11月,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发表《美国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的报告,建议:

(1)密切大学和中学的联系。

(2)新生入学后应进行考核,凡基础课程不合格的必须补课。

(3)明确办学思想,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而不是科研。

(4)加强本科阶段的综合化核心课程的学习。

(5)所有大学应建立与“科研名教授”同等的“教学名教授”称号,给予教学效果显着的教师以特殊地位和待遇。

(6)评定学业成绩应有一定的标准。

(三)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效果

1988年公布的《改革中的美国教育》报告认为,自1983年公布《国家处于危机中》报告的5年来,美国教育取得了进步,开始恢复到合理的水平,学生们学习了更多的基础课,但是,各个层次的改革进展都相当缓慢。

(四)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

1.《2061计划》

《2061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于1989年提出,是一份关于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目标的研究报告。这份长达200页的总体报告和其他5份专题报告,详细地论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体系的设想、步骤、目标和科学依据。

这份计划认为,改革的重点不是放在天才学生或哪门特定的科学科目上,而是为使所有青少年儿童都得到基本的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使他们生活得多姿多彩并富有成果。这种教育应该适应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急剧增长。其办法是一改传统的按照不同科目分别教学的做法,围绕不同的“课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个计划将每个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13年教育中应获得的基本科学知识浓缩为12大类课题:科学、数学、技术的本质,属总论;后9类是自然界构成、生态环境、人体机能、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学世界、科学史观、共同主题和思维习惯。

这个改革方案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4年内完成计划的拟定,列举学生到高中毕业时所应掌握的全部科学和自然知识;第二阶段:用4年时间进行试点;第三阶段:1993年开始在10年左右时间内予以推广。

2.《美国2000:教育战略》

1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签发了由教育部长亚历山大负责起草的全美教育改革文件——《美国2000:教育战略》。这份“雄心勃勃、影响深远的革命性纲要”受到了美国各界的赞同。其宗旨是:彻底改革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不拘一格地创办全球第一流的中小学,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使美国在21世纪保持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这份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为了在本世纪末极大地改善美国现有的11万所公立和私立的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必须在1996年办成至少535所“新型美国学校”。为帮助地方政府创办这些具有样板意义的学校,联邦政府将要求美国企业界捐款1.5亿至2亿美元,以建立一个“新型美国学校开发公司”,并要求国会向每一所样板学校拨款100万美元。到世纪末,所有中小学校都应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新型学校。

(2)确定全国性的教育大纲,建立全国统考制度,统考对象是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二年级,统考科目是英语、历史、地理、数学和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天文)。这种考试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但是联邦政府将要求大学和雇主在招生和雇工时考虑学生的统考成绩。

(3)建立“学校报告卡”制度,即由学校定期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校落实全国教育目标的进度等。

(4)改变划地区就近上学的政策,允许家长自行选择学校,公立、私立、教会学校皆可,政府仍将按原来的做法对学生提供资助。

(5)对教育和学习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颁发总统奖金,对优秀教师和在条件恶劣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高薪政策,对先进学校实行奖励办法。

(6)为扩大优秀教师和校长来源,允许并且从物质上帮助非教育专业毕业但热心教育事业的各类人才转入学校工作。

3.《2000年目标》

1994年克林顿总统提请美国国会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它提出了一个全国性的教育改革计划,包括四大部分:(1)国家教育目标;(2)全国教育的领导、标准和评价;(3)州和地方教育体系的改进;(4)国家技能标准委员会及其成员、经费和职责。

《2000年目标》的主要内容是:

(1)将“国家教育目标”正式完成立法程序。

(2)面向全体学生,编订供各地自愿采用的课程标准,明确在每一个学科领域里,什么是所有学生必须知道的和可能做的,还要建立更好的评估体系。这项任务由“国家教育标准和改进理事会”领导。

(3)编订“学习机会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机会,使教与学所必需的条件一致,以保证所有的学生有机会去达到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