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黄土躬耕录
10750400000017

第17章 思辨篇(1)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落实“一把手抓两手”的工作制度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要保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必须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关键是落实“一把手抓两手”的工作制度。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再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告诫全党: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好,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们进一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四大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两手抓”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同志对抓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劲头不足;有的同志甚至认为,抓精神文明建设会分散搞经济建设的精力。产生这些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志的思想深处还有种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把经济搞上去;二是认为经济上去了,再来抓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迟;三是认为精神文明是虚的、空的、软的,可紧可松;四是认为抓精神文明建设花了精力、花了时间、花了钱,一时看不出效果,而抓经济工作,搞城市建设,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成果,等等。针对这些模糊认识,我们及时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县委中心组学习会,认真学习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抓两手”上形成了共识:就经济抓经济,经济建设就缺乏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经济建设难以快速发展;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做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同时抓,两手都要硬。同时,坚持了三个不动摇:在经济建设任务繁重的时候,坚持精神文明上台阶的决心不动摇;在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坚持精神文明的方向不动摇;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同时,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动摇。在统一领导层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县委对各级党政一把手提出了明确要求:两个文明必须一起抓,两个成果必须同时要;一把手必须抓两手,不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是不合格的领导;党政一把手必须对精神文明建设亲自抓、负总责,两手都要硬。随着思想认识的统一,领导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各级党政组织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真正统一起来,做到了工作指导上一起考虑,工作安排上一起部署,发展规划上一起下达,经费预算上一起安排,责任目标上一起签订,领导政绩上一起考核,促进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1996年,我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县,实现了三连冠;通过国家教委考核,命名为“两基”教育先进县。1996年全县有9项工作受到省部级表彰,42项工作受到地厅级表彰,92项工作受到县处级表彰。

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必须把“一把手抓两手”的工作制度落在实处,真正做到工作措施落实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关键在落实。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来抓,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一把手抓两手”的工作制度,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一是健全领导制度。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县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实施重大决策和部署重要工作时,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县委调整充实了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分管副书记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形成了“一把手抓两手,一班人抓两手”的领导机制。各乡镇、各部门和厂矿企业都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确定了人员,健全了制度,形成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保证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目标明确、职责分明的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制度,是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县委先后制定出台了《华亭县文明单位管理办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建设规划》、《关于创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的实施方案》、《关于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安排意见》、《全县精神文明建设量化考核办法》、《华亭人行为规范》等文件,对全县文明单位的标准、评选、命名、表彰、管理、奖惩等做出统一规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工作步骤提出了明确要求,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年度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大部分乡镇都制定、完善了《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建立了能够经常起作用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使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健全督查制度。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必须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整体工作由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组织领导,精神文明建设具体工作由县委宣传部督促落实,各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由秘书科或办公室具体办理,形成了组织严密的督促检查体系。县上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点带面,推动工作。县、乡充分利用行政、社会、舆论、群众等多种渠道,采取行政、经济、通报表扬、电视曝光等多种监督手段,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四是健全保障制度。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支持,必须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全县各级牢固树立了“两个文明要同步发展,就要同步投入”的观念,“各级领导要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负总责”的观念和“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要依靠全社会”的观念,通过加大财政拨款、发动社会赞助等措施,增加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1996年,全县投入资金3960.5万元,用于城乡建设,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投入资金1251万元用于教育事业,使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投入资金148万元用于广播电视和文化建设,使文化设施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投入资金125万元用于科技项目的推广,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五是健全考评制度。建立完善精神文明建设考评制度,让党政一把手承担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责任,是贯彻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县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求各级在总结上一年工作、部署下一年任务时,做到两个文明同规划,同要求,实现认识、工作、措施、资金和人员五到位。在进行工作考核时,坚持“两项”成果同等对待。考察干部,特别是考察“一把手”时,不仅要看是否具有经济管理能力,而且要看抓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功。为了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纵包到底,横包到边,县委在总结过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分农村口、城市经济口、县直党政群部门和金融电力邮电系统四大块,签定了双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年终考核,兑现奖罚,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真正做到目标任务到位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做到经济建设要加快,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把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把握总体要求。按照六中全会、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地委扩大会议精神要求,我们制定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公民,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创业,开拓奋进,推动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奋斗目标是:加速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道德体系,全面提高人的现代文明素质,形成个体文明、群体文明、社会文明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建文明、共促繁荣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工作重点是:全面实施“2345678”系列工程,即创建两条文明长廊,建成三个文明小区,重点解决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切实强化五项建设,不断深化六个教育,广泛开展七项创建活动,认真办好八件实事,努力实现九大目标。

2.围绕中心,抓住根本,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是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我们将在全县进一步掀起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重点抓好各级中心组和科级以上干部的学习,推动全县理论学习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整个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县年内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党员“双学”教育、“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思想教育和“华亭精神”的教育活动。每次教育活动都要做到有安排,有内容,有成效,以思想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推动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各级中心学习组全年集中学习达到12次以上,每个单位中心组成员年内在地级以上刊物发表理论文章2篇以上。年内培训科级干部200人(次),培训村支书、村主任400人(次)。

3.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广泛吸引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见到实效。今年我们在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中开展三个不同层次的大讨论,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一是开展以“华亭人行为道德规范”为主题的讨论,增强群众的社会公德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推动“做文明公民,创文明单位,树文明新风,建文明华亭”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开展以“做人民好公仆”为主题的讨论,对各级干部普遍进行一次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增强公仆意识,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同时,要以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为重点,切实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培养跨世纪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通过不间断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形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声势,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良好氛围,形成讲学习、讲正气、讲文明、讲奉献的浓厚风气。

4.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正确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辩证关系。一是总体目标与阶段性成果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有长远目标和总体规划,又要有分阶段的具体要求。要从全过程着眼,从抓阶段性成果人手,一项一项抓,日积月累,抓出成效。二是全面部署与突出重点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要整体推进,全面抓好,又要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形成气候,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三是治标与治本的关系。要坚持标本兼治,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结合起来,教育和管理都要加强。四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在加强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要注重搞好必要的设施建设。五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力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5.树立典型,激励斗志,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一是经常开展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学习、交流、调研、检查、评比、考核等活动,及时发现典型,总结推广,从相互比较中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二是每年都表彰一批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通过新闻传播、巡回演讲、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先进事迹,弘扬高尚精神,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三是大力培育各类示范点,在各行各业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行业特点的先进典型和排头兵。通过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刊于《甘肃农业》1997年第7期)

整村推进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

今年以来,华亭县全面实施“工贸兴县、农业稳县、建设带县、科教立县”战略,农村工作紧紧围绕粮食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条主线,加快了农村产业化进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初步形成了县有区域规模、乡有支柱产业、村有一品特色、户有致富项目的经济格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开创了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一、基本做法

为了把整村推进战略落到实处,我们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重点在“整村”上做文章,在“整块”上求突破,在“推进”上下功夫,初步走出了七条符合县情、整村推进的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