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黄土躬耕录
10750400000012

第12章 理论篇(11)

在加强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中,各级党委通过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抓重点求突破,提高了党员素质,加强了基层组织,服务了人民群众,促进了各项工作。

1.“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得到较好落实。各级党委着眼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坚持推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普遍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中,在全党形成了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党委常委人人抓、组织部门全力抓、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一齐抓、县乡领导干部联村帮户具体抓的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抓党建、促发展、奔小康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2.基层班子科学决策、领导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各级党组织坚持把班子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转变用人观念,大胆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干部进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有效增强了基层班子的活力。特别是各级党组织紧紧抓住大力培养选拔“乡土能人”进入村班子这个关键和重点,下工夫对“怕担责任的软班子、创业无能的弱班子、无所作为的涣班子、闹不团结的散班子”进行了整顿调整,大胆选拔有本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能人担任村干部。一些地方采取从私营企业主、农业产业化带头人中选任村支书(村主任)、从县乡机关选派年轻科级后备干部到村任职挂职等办法,使乡村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如革命老区甘肃省庆阳市,目前村干部中40岁以下的占到50%以上,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70%以上,致富带头人占到50%以上,分别比三年前提高了30个、40个和38个百分点。

3.基层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围绕实施“万名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各级党组织紧密联系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实际,不断加强干部培训基地和培训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党员干部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利用农广校、农函大、党员电化教育网络等教育资源,采取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短期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相结合、函授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等方式,全面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了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4.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各级党组织结合项目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以建设村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目标,把加强村级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采取财政资金拨一点、包村部门帮一点、乡镇政府筹一点、集体积累提一点、建设单位垫一点、党员群众捐一点等办法,加大投入力度,较好地解决了部分村级组织无办公场所的问题。同时,通过村部与集贸市场并建、建立村干部值班制度、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网络作用、延伸乡镇党校和农业科技教育网络、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实用技术培训、完善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各项工作制度、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提供服务等形式,村级活动阵地的作用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近三年来,庆阳市多渠道投入近6000万元,新修改造村级活动阵地1236个,实现了村村有活动阵地的目标,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中心。

5.基层组织的集体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在“有钱办事”方面遇到的新问题,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办法和途径,形成了“依托区位优势,走资源开发的路子;依托致富能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依托产业优势,走服务增收的路子;依托优惠政策,走项目带动的路子;着眼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走合作经营的路子”等各具特色、切合实际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逐步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打牢了为群众办实事的物质基础。

6.落实抓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双培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和实践有特色、有创新、有利于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的载体和抓手,普遍通过实行党员目标管理、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技术骨干台或按照党员特长设置党小组等方式,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

1.农村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普遍偏弱。主要表现为领导方式、工作方法滞后。调查反映,目前有相当一些乡村班子及其成员,不熟悉市场经济知识和运作规律,对如何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发展市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思路窄、点子少;在谋发展、抓经济上,习惯于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老办法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问题,不善于研究和应用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有的工作方式方法简单,习惯于搞强迫命令、行政催促和经济处罚,不会或不愿意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带动、政策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开展工作;有的不注重抓落实,搞形式主义,把好事没有办实、实事没有办好;有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淡薄,违规行政,违法办事,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2.一些基层党组织不重视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关心党员的组织生活及实际困难。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坚持经常开展党组织活动,不能发扬党内民主,重大事项决策不能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普通无职党员缺乏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不少乡村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流于形式,放任自流,对党员的困难漠不关心,存在党组织不管党员的现象。一些党组织不能创设发挥党员作用的有效载体,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过问、不激励,致使一些党员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丧失了党员的先进性。

3.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作用急需研究加强。主要是一些地方农村党组织设置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要求。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经济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完全按照建制村设置的党组织已很难组织和领导这些新兴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调整了部分组织设置,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但在某些领域和地方党组织出现“空白”的问题依然存在,急需研究加强。

4.农村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不健全。在农村基层党建目标管理任务的设置上,普遍存在软指标多、硬任务少,考核上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对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办法,致使一些党组织存在抓经济、抓党建“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工作缺乏创新和特色,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影响了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

第一,年龄偏大、结构失衡、知识低下。老龄化现象严重、文化程度偏低、妇女党员偏少是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庆阳市63265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的占42.6%,35岁以下仅占13.5%;农村党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1.5%;女性农民党员只占农民党员总数的9.3%。

第二,一些党员不能履行党员义务。少数党员放松了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退坡严重,甚至产生了“党员不党员、只差两毛钱”的消极认识,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群众;有的党员不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执行基层党组织作出的决议,个别的甚至鼓动落后势力和党组织、村干部搞“对抗”;个别党员忘记了入党誓词,只要求保障党员权利,不履行党员义务,组织纪律观念差,长期不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

第三,部分党员丧失了先进性。突出表现为不重视学习,观念守旧,思想僵化,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比较浓,接受新事物慢,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先进性意识薄弱,技能低下,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不能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不能带头致富,更谈不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有的甚至成为贫困户,无力发挥带头作用。

第四,农村基层发展党员缓慢。目前,农村党员队伍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政治思想滑坡,不愿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申请入党人员逐年减少。加之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使发展党员的对象受到影响,致使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根据对庆阳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发现一些村级党组织一年最多发展一、两名党员,个别村甚至连续几年不发展党员,造成党员队伍严重老化甚至断档。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对策措施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全党和各级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基于多年来对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我认为,重点要从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实施“六化”工程,夯实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组织基础

近年来,庆阳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五个好”的目标要求,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大力实施以“领导班子优良化、农村发展小康化、阵地建设标准化、乡村管理民主化、党员教育经常化、管理考核科学化”为主要内容的“六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路子。

1.树立导向,选贤任能,推进领导班子优良化。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实践证明,凡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党的建设搞得好的村,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班子,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党委应以增强乡村班子抓发展的能力为目标,牢固树立围绕发展选人用人的观念,认真做好乡村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教育管理工作。把加强乡村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工作、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措施来抓,从县乡科级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党员中,选用一批“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增强村级班子的活力;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减员增薪等方式提高村干部报酬,通过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和村干部离职基金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根据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新形势,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积极探索“支部+协会”、“党支部联建”和在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等设置模式,不断扩大党组织在农村工作的覆盖面。

2.顺应市场,服务引导,推进农村发展小康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落实发展第一要务,奠定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党组织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劳务输出两大富民产业,实现农村经济实力增强、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把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首要任务,面向市场,因地制宜,把工作职能和重点转移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上,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加快发展带来的实惠。

3.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推进阵地建设标准化。村级活动阵地是村级组织履行工作职责、服务农民群众、塑造外在形象的重要平台。要把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同“双培双带”工程、项目建设、机关单位帮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村级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面积适度、功能配套、制度规范、标准较高的要求,硬件建设以有村部、有配套组织活动室、有文化卫生等服务场所“三有”为目标,配套设施以有办公桌椅、有工作制度、有学习资料、有电教设备、有村级档案资料、有室外公开栏的“六有”为目标,抓好村级活动阵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发挥村级活动阵地作用的有效途径,以村部为基地,组建村级科技协会、养殖协会、种植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拓宽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村部的作用,使村级活动阵地真正成为多功能的服务中心。

4.改进方式,健全制度,推进乡村管理民主化。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实行民主管理,依法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乡村管理民主化,对于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治村,正确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全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村,自觉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思想教育的综合手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用全程服务、典型示范和分类指导的方法推动工作。认真落实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着力构建以规范化和民主化为内容的农村事务管理体系。特别是对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矛盾最集中的事项,坚持定期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健全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和决策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