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王将相论时事
10750300000032

第32章

有人焉,“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杀其身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夫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资于事父也;杀其身者,无私之极则也。而犹不足以当之,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见,君有无形无声之嗜欲,吾从而视之听之,此宦官、宫妾之心也;君“为己死而为己亡”,吾从而死之、亡之,其此私昵者之事也。是乃臣不臣之辨也。

世之为臣者昧于此义,以谓臣为君而设者也。君分吾以天下而后治之,君授吾以人民而后牧之,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今以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足以危吾君也,不得不讲治之牧之之术。苛无系于社稷之存亡,则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虽有诚臣,亦以为纤芥之疾也。夫古之为臣者,于此乎,于彼乎?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晋、宋、齐、梁之兴亡,无与于治乱者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从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嗟乎!后世骄君自恣,不以天下万民为事。其所求乎草野者,不过欲得奔走服役之人。乃使草野之应于上者,亦不出夫奔走股役,一时免于寒饿,遂感在上之知遇,不复计其礼之备与不备,跻之仆、妾之间而以为当然。万历初,神宗之待张居正,其礼稍优,此于古之师傅未能百一。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而责之反是,何也?是则耳目浸淫于流俗之所谓臣者以为鹄矣!又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矣。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奄宦上

奄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有明之为烈也。汉、唐、宋有干与朝政之奄宦,无奉行奄宦之朝政。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法司。其它无不皆然。则是宰相六部,为奄宦奉行之员而已。人主以天下为家,故以府库之有为己有,环卫之强为己强者,尚然末王之事。今也衣服、饮食、马匹、甲仗、礼乐、货贿、造作,无不取办于禁城数里之内,而外庭所设之衙门,所贡之财赋,亦遂视之为非其有,哓哓而争。使人主之天下不过此禁城数里之内者,皆奄宦为之也。汉、唐、宋之奄宦,乘人主之昏而后可以得志。

有明则格局已定,牵挽相维,以毅宗之哲王,始而疑之,终不能舍之,卒之临死不能与廷臣一见,其祸未有若是之烈也!

且夫人主之有奄宦,奴婢也,其有廷臣,师友也,所求乎奴婢者使令,所求乎师友者道德。故奴婢以伺喜怒为贤,师友而喜怒其喜怒,则为容悦矣;师友以规过失为贤,奴婢而过失其过失,则为悖逆矣,自夫奄人以为内臣,士大夫以为外臣,奄人既以奴婢之道事其主,其主之妄喜妄怒,外臣从而违之者,奄人曰:“夫非尽人之臣与?奈之何其不敬也!”人主亦即以奴婢之道为人臣之道,以其喜怒加之于奄人而受,加之于士大夫而不受,则曰:“夫非尽人之臣与?奈之何有敬有不敬也!盖内臣爱我者也,外臣自爱者也。”于是天下之为人臣者,见夫上之所贤所否者在是,亦遂合其师友之道而相趋于奴颜婢膝之一途。习之既久,小儒不通大义,又从而附会之曰:“君父,天也。”故有明奏疏,吾见其是非甚明也,而不敢明言其是非,或举其小过而遗其大恶,或勉以近事而阙于古则,以为事君之道当然。岂知一世之人心、学术为奴婢之归者,皆奄宦为之也。

祸不若是其烈与!

李渔

李渔(1611-1679),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着作《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器玩”、“饮撰”、“种植”、“颐养”等八部,其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享乐、戏曲欣赏等“闲情”,而实际上对于戏曲的创作、导演、表演等,都有重大的建树,是不可多得的戏曲理论,表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民族化发展。李渔的史论也是非常出色的,表现了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深入情理的分析。

初看起来,似乎荒诞不经;细想起来,却又十分自然,水到渠成。虽缺少史家的厚重和深沉,却不乏机智和轻灵,在正统史观之外,另辟蹊径,引人入胜,令人回味。

清代视朝仪

本朝凡视朝,驾未出,则内阁大学士、学士、翰林、起居注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副佥都御史先入候驾。驾出,先于保和殿升座,内阁、都察院、起居注官行礼毕,先自御路趋往太和殿,内阁立殿门外东,西向;都察院立殿门外西,东向。

然后驾至升座。诸王分东西班鱼贯而入,敷茵于地而坐。起居注班诸王后,东向。其诸王谢恩则拜于台阶之上,毕,然后尚书已下文武官员谢恩,行一跪九叩头礼,毕,然后外国陪臣行礼亦如之。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广西巡抚梁世勋进青驼二,长尾猿二,绿凤、绿鸠各一双。

古改官制官名者三次

古来改官制、官名者有三,皆乱朝也。一王莽,二周天元,三武曌。莽世尽改郡、县名,尤无谓。

钱泳

钱泳(1759-1844),名鹤,字立群,号台仙,又号梅溪,江苏金匮(今无锡)人。着述颇多,尤工书法,有《梅溪诗抄》、《履园金石目》等行世。钱泳长期为幕僚,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交往也很丰富,所以,他的《展园丛话》内容也很丰富,包括人物、水利、诗词、书法、园林、古迹、神怪等,颇能反映清代笔记驳杂的特点。

安顿穷人

治国之道,第一要务在安顿穷人。昔陈文恭公宏谋抚吴,禁妇女入寺烧香,三春游屐寥寥,舆夫、舟子、肩挑之辈,无以谋生,物议哗然,由是弛禁。胡公文伯为苏藩,禁开戏馆,怨声载道。金阊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酒馆凡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此原非犯法事,禁之何益于治?昔苏子瞻治杭,以工代赈,今则以风俗之所甚便,而阻之不得行,其害有不可言者。由此推之,苏郡五方杂处,如寺院、戏馆、游船、青楼、蟋蟀、鹌鹑等局,皆穷人之大养济院。一旦令其改业,则必至流为游棍,为乞丐,为盗贼,害无底止,不如听之。潘榕皋农部《游虎邱冶坊浜诗》云:“人言荡子销金窟,我道贫民觅食乡。”

真仁者之言也。

赵翼

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常州阳湖县(今江苏武进县)人,清代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主要着作有《二十二史札记》、《瓯北诗抄》、《瓯北诗话》

等。赵翼早年贫寒,以教书为生。乾隆十五年中举,二十二年任内阁中书,次年任军机章京,乾隆三十一年赴广西任职,乾隆三十七年致仕。赵翼社会阅历丰富,故其《檐曝杂记》内容也很丰富。作者记录清廷军机处的设立及工作程式,木兰围场清廷与蒙古等西北少数民族上层的交往,以及广西云南等地的风俗习惯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檐曝杂记》收入《瓯北全集》,多次印刷。

军机处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康熙中,谕旨或有令南书房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也。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庭,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先是世宗宪皇帝时,皆桐城张文和公廷玉为之。今上初年,文和以汪文端公由敦长于文学,特荐入以代其劳。乾隆十二、三年间金川用兵,皆文端笔也。国书则有舒文襄赫德及大司马班公第,蒙古文则有理藩院纳公延泰,皆任属草之役。迨傅文忠公恒领揆席,满司员欲藉为见才营进地,文忠始稍假之,其始不过短幅片纸,后则无一非司员所拟矣。文端见满司员如此,而汉文犹必自己出,嫌于揽持,乃亦听司员代拟。相沿日久,遂为军机司员之专职,虽上亦知司员所为。其司员亦不必皆由内阁入,凡部院之能事者皆得进焉,而员数且数倍于昔。此军机前后不同之故事也。

按出纳诏命,魏以来皆属中书,故六朝时中书令极贵,必以重臣为之。而中书令官尊,不常亲奏事,多令中书舍人入奏,于是中书舍人亦最为权要地。

唐初犹然。高宗时始分其职于北门学士,玄宗时又移于翰林学士,于是中书门下之权稍轻。迨唐中叶以后,宦者操国柄,设为枢密使之职,生杀予夺皆由此出,而学士及中书俱承其下流,是以枢密一官极为权要。昭宗时大诛宦官,宫中无复奄寺,始命蒋玄晖为之,此枢密移于朝臣之始。地居要津,人所竞羡,故宣徽使孔循欲得其处,辄谮玄晖于朱全忠而杀之。朱梁改为崇政院,以敬翔为使。后唐复名枢密,以郭崇韬为使。明宗时安重诲为使。晋高祖以枢密使刘处尚不称职,乃废此职,归其印于中书,而枢密院学士亦废。出帝时桑维翰复之,再为枢密使。周世宗时王朴为之。是五代时之枢密院,即六朝之中书,其于唐则国初之中书、中叶之学士、末季之枢密合而为一者也。至宋、金则枢密使专掌兵事,与宰相分职,当时谓之两府,而他机务不与焉。元时军国事皆归中书省。明太祖诛胡惟庸后,废中书省不设,令六部各奏事,由是事权尽归宸断。然一日万机,登记撰录,不能不设官掌其事,故永乐中遂有内阁之设,批答本章,撰拟谕旨,渐复中书省之旧。其后天子与阁臣不常见,有所谕,则命内监先写事目,付阁撰文。于是宫内有所谓秉笔太监者,其权遂在内阁之上,与唐之枢密院无异矣。本朝则宦寺不得与政。世祖章皇帝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康熙中虽有南书房拟旨之例,而机事仍属内阁。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按五代、宋、金枢密院,皆有学士供草制。今军机司员,亦犹是时之枢密院学士。

军机不与外臣交接

往时,军机大臣罕有与督抚外吏相接者。前辈尝言张文和公在雍正年间最承宠眷,然门无竿牍,馈礼有价值百金者辄却之。讷公亲当今上初年,亦最蒙眷遇。然其人虽苛刻,而门庭峻绝,无有能干以私者。余入军机,已不及见二公。时傅文忠为首揆,颇和易近情矣,然外吏莫能登其门,督抚皆平交,不恃为奥援也。余在汪文端第,凡书牍多为作答,见湖抚陈文恭伴函不过僮锦二端。闽抚潘敏惠,公同年也,馈节亦不过葛纱而已。至军机司员,更莫有过而问者。闽督杨某被劾入京,人各送币毳数事,值三十余金。顾北墅云入直,诧为异事,谓:“生平未尝见此重馈也。”王漱田日杏所识外吏稍多,扈从南巡,途次间有赠遗,归装剩百金,过端午节充然有余,辄沾沾夸于同列。是时风气如此。

军机非特不与外吏接也,即在京部院官亦少往还。余初入时,见前辈马少京兆璟尝正襟危坐,有部院官立阶前,辄拒之曰:“此机密地,非公等所宜至也。”同直中有与部院官交语者,更面斥不少假,被斥者不敢置一词云。

圣躬勤政

上每晨起必以卯刻,长夏时天已向明,至冬月才五更尽也。时同直军机者十余人,每夕留一人宿直舍。又恐诘朝猝有事,非一人所了,则每日轮一人早入相助,谓之早班,率以五鼓入。平时不知圣躬起居,自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上自寝宫出,每过一门必鸣爆竹一声。余辈在直舍,遥闻爆竹声自远渐近,则知圣驾已至乾清宫,计是时,尚须燃烛寸许始天明也。余辈十余人,阅五、六日轮一早班,已觉劳苦,孰知上日日如此,然此犹寻常无事时耳。当西陲用兵,有军报至,虽夜半亦必亲览,趣召军机大臣指示机宜,动千百言。余时撰拟,自起草至作楷进呈或需一、二时,上犹披衣待也。

庆典

皇太后寿辰在十一月二十五日。乾隆十六年届六十慈寿,中外臣僚纷集京师,举行大庆。自西华门至西直门外之高梁桥,十余里中,各有分地,张设灯彩,结撰楼阁。天街本广阔,两旁遂不见市廛。锦绣山河,金银宫阙,剪彩为花,铺锦为屋,九华之灯,七宝之座,丹碧相映,不可名状。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侲童妙伎,歌扇舞衫,后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顾方惊,右盼复眩,游者如入蓬莱仙岛,在琼楼玉宇中,听《霓裳曲》观《羽衣舞》也。其景物之工,亦有巧于点缀而不甚费者。或以色绢为山岳形,锡箔为波涛纹,甚至一蟠桃大数间屋,此皆粗略不足道。至如广东所构翡翠亭,广二、三丈,全以孔雀尾作屋瓦,一亭不啻万眼。楚省之黄鹤楼,重檐三层,墙壁皆用坡璃高七、八尺者。浙省出湖镜,则为广榭,中以大圆镜嵌藻井之上,四旁则小镜数万,鳞砌成墙,人一入其中,即一身化千百亿身,如左慈之无处不在,真天下之奇观也。时街衢惟听妇女乘舆,士民则骑而过,否则步行。绣毂雕鞍,填溢终日。

余凡两游焉。此等胜会,千百年不可一遇,而余得亲身见之,岂非厚幸哉!京师长至月已多风雪,寒侵肌骨,而是年自初十日至二十五日,无一阵风,无一丝雨,晴和喧暖,如春三月光景,谓非天心协应,助此庆会乎?二十四日,皇太后銮舆自郊园进城,上亲骑而导,金根所过,纤尘不兴。文武千官以至大臣命妇、京师士女,簪缨冠帔,跪伏满途。皇太后见景色巨丽,殊嫌繁费,甫入宫即命撤去。以是,辛巳岁皇太后七十万寿仪物稍减。后皇太后八十万寿、皇上八十万寿,闻京师巨典繁盛,均不减辛未,而余已出京不及见矣。

大臣身后邀恩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