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10748700000044

第44章 孩子需要的是平等

现在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容易走两种极端:一种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疏于教育;另一种则是对孩子严加管教,过于严格。众所周知,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很多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当孩子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的时候,家长总是不以为然,从来不去表扬孩子。在孩子的眼里,他十分期盼爸爸妈妈能够表扬他,可是总是难以得到。时间一长,难免会打击孩子的进取心,有的孩子会编造谎言来赢得父母的赞誉,有的则丧志信心不思进取。最让人痛心的是这种教育方式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心灵的隔膜,父母会觉得儿女不争气,儿女则抱怨父母不人性。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尊重现实,符合孩子的能力,不能超出他的能力所及。只有父母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交流,才会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

田琪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母是重点院校毕业生,在工作上也是单位的骨干,深受领导的器重。别的同学都十分羡慕她,羡慕她有那么出色的父母。可是田琪并不这样认为,她反而觉得其他同学的家庭挺好的,因为他们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是很严,上兴趣班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

田琪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考上清华北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他们要求田琪的成绩必须是全年级第一名,如果她得了第二名父母都会不满意。在他们的眼中,第一才是胜利,其他名次都意味着失败。他的妈妈经常这样讲,中考、高考的关键时刻,一分往往会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所以在学习上一定要分分必争,平时不加注意,等到考试失利的时候后悔万分也是无济于事。

有一次,田琪在全区的统考中以两分的差距屈居第二名。而她是因最后一道数学题忘记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被扣分的,她是完全有实力做对这道题的。等到她回到家,妈妈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指着她批评道:“我考试前叮嘱你的注意事项你怎么都当做耳旁风了?我告诉你不能马虎,要认真做好每一道题,要是你稍微认真一下,这道题就不会扣分,你自然也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了。”

田琪辩解道:“我原本想写出来的,可是最后的时间实在不够用了,所以我只能草草了事,没有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

“那一定是你在时间安排上出问题了,平时你在时间上不是很充足的吗?为什么这一回很紧张?”田琪的妈妈说道。

“是的,由于我前面的一道选择题花了太多的时间,所以后面时间显得有点紧。”田琪只好说明真相。

“为了让你牢记教训,你要把这道错题重新改一遍,写明错误的原因。另外还要写出这次考试失利的心得。”妈妈给她开出了罚单。

很多时候,父母眼中更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与名次,而不是孩子犯错误之后的原因。即使孩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是不能令家长满意。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女成为最优秀的,所以当孩子进步后,他们还是希望孩子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不需要家长永无止境的要求,而是要父母真诚的鼓励与理解。父母一心想让他们出人头地,可是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感受。不管孩子多么努力,也不会令家长中意。这只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家长不必要求孩子最优秀,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杨迪喜欢美术,因此妈妈给他报了绘画班。每到周末,他都要去上课。他学得很认真,妈妈也很高兴。可由于工作忙,别的孩子都是家长接送,而杨迪却是自己一人去上课。有一天,杨迪向妈妈抱怨道:“别的同学都有爸妈陪着练习画画,而我却是孤单一人。连老师都问我为什么你的爸爸妈妈不陪着你来学画呀。”

妈妈一听,马上知道孩子想要获得鼓励。于是妈妈欣然答应了他,以后只要有时间,妈妈一定会陪着他练习画画。

一个周末的下午,妈妈和杨迪一起去美术班。老师当天让学生画的是一个杯子。可是不管杨迪如何用心,总是达不到老师要求的惟妙惟肖的效果。于是妈妈说道:“你画的为什么老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呢?你看老师画的多么好呀!”

杨迪听后有点不乐意,埋怨道:“你也不想想,老师练了很长时间了,而我却是刚刚学习,我哪能有那么高的水平?”

妈妈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点高了,她安慰儿子:“妈妈相信只要你不断努力,勤加训练,一定会达到老师那样的水平的。”

后来,妈妈发现杨迪经过努力,画技在一天天长进。看着儿子的进步,她也十分惬意。妈妈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孩子一点点进步,时间一长,连自己都会惊叹孩子的变化。

杨迪的妈妈很聪明,她善于发现自己教育中的失误,并且不断改正。她懂得欣赏孩子,可以看到孩子的细小进步。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时,家长一句赞扬的话语是令他们再接再厉的动力。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很优秀,他需要父母后天的栽培。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的不足之处,家长所要做的是加以引导,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孩子的进步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只要每天不断进步,日积月累,将会取得令父母惊叹的变化。当孩子遇到成长的困难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宽容,只要家长一句安慰的话语就会呵护他们受伤的内心,让他们感到父母的关爱。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那么就要放下父母的架子,和孩子成为朋友,和孩子平等相处,这样孩子才会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长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看法,不能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

李曼是一个高中生,最近在和他的父母闹别扭。因为在报考文理分科的问题上,她和自己的父母产生了分歧。父母觉得上理科出路大,将来选择工作的余地宽。为了说服儿子,妈妈便给他拿自己的邻居举例:“你看邻居张大妈家的儿子,人家学的是理科,上的是北京的重点学校,毕业后到了外企,月薪上万。学理科实在是很有前途的呀!”

可是李曼反驳道:“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自己。别人是学理工的料,而我一见数理化就犯愁,那你说我能学理化吗?而且我喜欢历史和地理,所以我要报文科。”

可是妈妈还是不甘心,说道:“难道你不知道文科生的就业前景不如理科好吗?网上就业最难的往往都是那些学文科的,学文科没有出路!”

“我不相信,难道学文科的都找不到工作吗?我相信我凭自己的能力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到时候不用你操心,我自己找工作。”

“我不管你了,随你自己的便!”妈妈答复道。

父母和子女之所以形成代沟,有人认为是时代的原因。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人,这有一定的道理。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不能宽容子女,子女难以理解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天底下没有哪一位父母不是为子女费尽心血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为社会效力,做出一定的成就。所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来为孩子规划未来。可是自己的意愿并不能代表孩子的想法,他们会把自己当年的梦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帮助父母圆梦。可是孩子毕竟是一个个体,有自己的个人喜好。尤其是现代社会,倡导的是平等与自由。孩子是根本不会满意父母强加给自己的要求的。

在美国,家长会把孩子当做是家中的小主人,不论家中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看法和意见。他们会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氛围,让孩子自由发展。即使孩子犯错后,家长从来不会用责备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他会用平和的语气和孩子聊天,让孩子意识自己的错误,让他自己亲自在实践中纠正错误。

美国家长十分注重对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养。只要不是特别严肃的活动,他们都会带着孩子去参加。如果大人在宴会上跳舞的话,也会让孩子来一起跳。在中国,家长一般是不愿意带着孩子参加各种酒席活动的,他们害怕这些社交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作为父母,没必要要求孩子最优秀,而是要给孩子创造平等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发展。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赞赏和鼓励。有了这样的环境,孩子才会和父母消除代沟,真诚交流,父母才会和孩子成为朋友,无话不谈。这样才会有和睦的家庭,孩子才会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