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10748700000022

第22章 课外阅读影响学习吗

王佳和周乐是同班同学,而且他们的妈妈也在一起工作。所以她俩从小便形影不离。在对待孩子阅读的问题上,王佳的妈妈认为早期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她认为应该让孩子每天抽出一个小时来阅读课外书籍,为此她经常会给孩子买作文书、科幻书,有时还鼓励王佳去读《三国演义》等名著。然而周乐的妈妈却不这样认为,她觉得那纯粹是在浪费时间,与其让孩子花一个小时来瞎看,还不如让她做一份数学试卷。所以她一直反对让自己的孩子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可是周乐却十分喜欢阅读,她会经常背着妈妈找王佳去借书,什么《十万个为什么》等等。有的时候,为了防止妈妈发现,她会把借来的书藏在自己被子下面。

有一天,王佳把从周乐那里借来的《故事会》藏在自己的书包里。当她写完作业正在津津有味阅读的时候,没想到被进屋拖地的妈妈发现了。在妈妈的眼中,这些《故事会》都是和学习无关的闲书,对学习根本无益。她发现后十分生气,叫道:“我辛辛苦苦赚钱供你上学,你却读这些没用的书?你觉得有用吗?你太让我失望了。”

王佳反驳道:“我已经写完作业了,所以想轻松一下。”

“写完作业就完了吗?你检查了吗?预习明天的功课了吗?”

“还没有。”王佳的脸红了。

“那你还不赶快去做。即使你都做完,也要复习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不要以为写完作业就完成任务了,学习是为你自己的,不是给我做样子的。”

说完妈妈便生气地走了,而且还把《故事会》没收了。

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孩子只要把课本读好,取得好成绩就可以了。而与课本无关的书籍都应是“禁书”。所以课外阅读只能是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重视孩子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长一方面希望提高自己孩子的写作能力,给他们报作文辅导班;另一方面却忽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的甚至认为阅读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对孩子提高成绩见效不快,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觉得如果让自己的孩子多做一道数学题,说不准将来考试出同类型的题,孩子会遇到,可以得分。而阅读的范围广了,让孩子花费时间去读,一时之间觉得浪费时间而又难以提高成绩,所以家长会觉得阅读是无用的。对于家长,他们衡量书籍好坏的标准是是否对提高成绩有利。如果孩子去读什么辅导书之类的,他们举双手赞成;可是如果去读什么《读者》等杂志,他们认为与学习无关,禁止孩子去读。

课外阅读真的影响孩子的学习吗?这是很多家长的疑虑。的确,课外书籍琳琅满目、鱼目混珠,有的书籍还会侵蚀孩子的思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是从中挑选一些经典书籍,比如《平凡的世界》等名著之类的,也会有利于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缺乏阅读能力,会阻碍和抑制大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实现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因此,良好的阅读能力能促进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有的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可是他们到了少年,学习成绩便开始下降,头脑也不再灵活。这是很多家长心中的疑问。归根到底,那是因为这些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阅读,孩子会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之中开阔他的视野,有利于他写作水平提高。家长既然想让自己孩子提高作文水平,那就应该从鼓励孩子阅读开始。

有的家长还有一种困惑,那就是自己提倡孩子阅读,可是自己的孩子根本不喜欢阅读。要想让孩子提高语文能力,首先要让他对语文感兴趣。如果孩子无兴趣,大人空着急,那也只能是徒劳无功。专家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想让孩子接受一种事物,就要学会“诱惑”他,让他产生兴趣。要想写出好文章,绝非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提高的。它需要多积累、多观察、多阅读。只有孩子自己喜欢语文,爱写作文,不用家长的监督与催促,他自己就会主动去学习。

周园的妈妈是一位大学老师,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便让他开始接触小说。由于小说没有插图,这让一个小孩读起来会感觉十分吃力。所以妈妈选了故事性较强的小说。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等。哪部小说悬念性强,妈妈自己先阅读一遍,然后在周园面前赞叹那本书实在不错,引人入胜。有时候妈妈还会给他讲一些故事情节,吸引他的注意力。就这样,周园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于是他自己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虽然有的字词他并不认识,但是他只要能够理解故事的大概意思即可。

很多老师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上功利性很强,在老师眼中,分数是最关键的,因此,课外阅读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因为考试中主观性试题的比重越来越大,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让课外阅读的目的发生了改变,这会让很多孩子十分无奈,他们的肩上背负着很多压力,这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自由的思想,降低了他们阅读的热情,从而深刻影响了阅读的效果。当阅读成为了分数的工具,那么阅读的乐趣便会荡然无存。没有了心灵自由的阅读犹如戴着镣铐跳舞,学生就会丧失阅读的主动性,不会去品味作者文字背后蕴藏着的精神,很难获得文字美的体验。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经过一定过程的。

只有让学生喜欢上阅读,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他们才会把阅读当成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积极主动地进入阅读状态,并把阅读当成是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情。只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从阅读中有所收获。相反,老师与家长强加的阅读只会让阅读本身成为一件苦差事,从中不能体会到快乐与美的享受,而是忍受煎熬与折磨。因此,家长与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让孩子自己主动阅读,建立兴趣。

作家赵丽宏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曾经担心现在的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范围越来越窄,能用于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人已经丧失了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而其他与课程和考试无关的书籍,他们更是难有机会涉猎。这是一个令人担忧、也多少使人感到悲哀的现象。”

现在的书籍多如牛毛,学生的课外阅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多种方式来教育孩子,让他们提升对阅读的品位。作为教师,首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通过自己的精彩讲解充分挖掘课文背后的内涵,让孩子在体验经典作品的艺术美之余,深深被作者的文字所吸引。

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和课文风格相近、内容相关的经典文章,通过比较加深孩子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可以起到趁热打铁、水到渠成的妙处。文学大师鲁迅有一篇短篇小说名叫《少年闰土》,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了小学课本中。文章突出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的人物形象——闰土。当教师讲授完这篇文章后,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鲁迅的另外一篇小说《故乡》。因为文中再次刻画了中年闰土的境况。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孩子一定会深深体会到封建礼教给闰土成长中带来的巨大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一些经典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或者一些短小优美的诗歌散文,这样就能以读促写,教给学生阅读、赏析、评价作品的方法,并及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课外书籍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感受作品之美,巩固阅读所得。

等到寒暑假期的时候,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去阅读《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名著。这给他们提供了独立理解、感受、欣赏并评价名著的机会。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争取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一位作家在文章中这样向学生呼吁:“拥有400万,你的知识储备才能勉强达到‘小康’,要想成为知识的‘富翁’,你还得不断扩大阅读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了大量的阅读,孩子就会奠定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通过阅读,学生还会见多识广,通过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外,阅读还可以让孩子多学习许多美词佳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自己的写作增添色彩。

著名的新闻评论家邹韬奋这样来形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我所看到的书当然不能都背诵得出,看过了就好像和它分手,彼此好像都忘掉,但是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只要用得着任何文句或故事,它竟会突然出现于我的脑际,效驰于我的腕下。我所以觉得奇怪的是:我用不着它的时候,它在我的脑子里毫无踪影,一到用得着它的时候,它好像自己就跑了出来……我在当时暗中发现了这个事实,对于课外阅读格外感觉到兴奋,因为我知道不是白读白看的,知道这在事实上的确是有益于我的写作技术的。”由此可见,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好自己的读书笔记。因为知识只有真正经过消化才会成为自己知识宝库的一部分,好的词句只有亲自应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才说明自己已经掌握了。有的孩子阅读犹如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起不到阅读的真正效果。孩子在阅读之余,要多思考,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结合作者的行文风格,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另外,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能贪多,因为欲速则不达,只有循序渐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