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0741200000052

第52章 51 语言伤害是软暴力——别用过激的语言伤害孩子

什么是语言暴力?百度百科里是这么解释的: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而低龄语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

在家庭教育中,一些80后父母总爱用过激的语言伤害孩子,父母对孩子说过激语言就是对孩子实施软暴力,这种语言伤害有时比痛打孩子一顿更严重、更可怕。但是,很多家长并不能认识到它的严重性,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孩子实施语言软暴力。

现实生活中,语言伤害造成孩子走向极端的事例屡有发生。很多情况下,孩子就是被父母的话逼得走投无路了才走上绝路的。比如,在孩子与家长之间存在分歧时,家长为了让孩子屈服,就利用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的弱点,动不动就说:“滚得越远越好!”“你真有本事就别回这个家!”当孩子考试不理想时,家长会说:“才考这么几分,我要是你我就从窗户上跳下去死了算了,就不知道丢人现眼。”家长说出这些话无非有两种用途:一是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二是让孩子知道耻辱而更加奋发图强,给自己争口气。第一个目的显然家长是轻松达到了,而第二个目的恐怕往往是要落空的,孩子是要给自己争口气不假,但不是奋发图强,而是像个英雄一样走了,再不回头,即便是跳楼也不会向父母低头。

家长对孩子实施语言软暴力会造成什么后果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一个名叫赵亮的孩子刚上初中一年级,可能由于不适应新环境,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他的母亲怕孩子一直跟不上,就给孩子找了一位家庭教师。母亲想,一是可以给孩子赶快补上落下的功课,二是孩子从初一就开始有家庭教师补习功课,等到了中考时,成绩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说不定还有惊喜给自己呢。就因为母亲过于乐观的理想,赵亮每到周六周日就得在家里补习功课,就得做家庭教师布置的海量的作业。当其他孩子都在楼下玩耍的时候,赵亮的作业做的还不足三分之一呢。就连平时晚上,赵亮也不能早点休息。就这样,作业好像永远也做不完。赵亮也知道妈妈是为自己好,也很配合地埋头用功。

一天,赵亮的一个好同学国栋过生日,赵亮很想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晚会,可是这天晚上正好家庭老师要来给他补习数学。赵亮想了想就去找母亲商量,希望母亲能同意自己请一晚上假。可母亲听完孩子的请求后,非常生气地说道:“你怎么还是光知道玩呢,给你说过多少次了要好好学习,你知道妈妈请人家来给你上这一次课得多少钱吗?”

“我不知道,但是我就去玩一个晚上,我不是每天都在学习吗?再说,你整天就知道让我学习,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都快学成傻子了。今天是我好朋友的生日,一年就这一次,难道我就不能放松一下吗?”赵亮都快急哭了。

“你哪来那么多废话,说不行就是不行,没有什么条件可讲的。你要是今天敢去,就不要再回这个家门了。”

赵亮听了母亲的话也非常生气:“不回就不回!你以为我愿意回来啊?”

“行,长本事了,你想去哪就去哪,只要不回来就行。看你有多大能耐!”

赵亮没等母亲说完就摔门走了,这一去就是三天三夜没有音讯。这可把他的母亲急坏了,实在没有办法就报了警。

一周后,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母亲在另一个城市的火车站候车室找到了赵亮,当时孩子已经晕倒了。赵亮的妈妈后悔地流下了眼泪。决定再也不会说让孩子“走”的话了。

在我们身边,像这样被父母用过激的语言伤害而离家出走的孩子真是太多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在孩子身上,是孩子不想面对学习,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这样想好像真是这么回事。其实不然,很多情况下,孩子就是受不了家长的语言软暴力才离家出走的。孩子不离家出走好像就不能够表达自己心中对父母的不满情绪。上面这个例子中,孩子和家长在发生激烈的争论后,家长为了让孩子屈服于自己就用语言暴力来吓唬孩子,虽然家长在说这些话时只是一时气急,并不是真心的,但这话让孩子怎么面对?向你低头是不可能的,孩子更愿意选择离家出走这条路。虽然自己吃苦但也要比向父母低头强多了,孩子也会想到这次低头以后就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因此,不要动不动就用过激的语言来对付孩子,这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是非常大的。不管你的孩子是多么淘气捣蛋,都不要对孩子施以语言软暴力。因为你的这些过激的语言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更会伤害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一旦孩子觉得自己失去了亲情,孩子就有可能走向极端——离家出走。孩子流浪在外,一旦被坏人盯上,引诱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家长后悔也来不及了。不要总是在事后才发现自己的理智,如果发现自己的语言有点过了,请及时给孩子说声对不起吧,这样你还能赢得孩子的尊重。既然孩子已经有点自己的思想了,有什么话都是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的,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