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0741200000046

第46章 45 失信于人难得信任——不要失信于孩子

我们每天都在讲诚信,就是因为诚信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根本,诚信是人类最宝贵的一种品德,这种品德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孩子能有诚实守信的习惯往往是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及父母的影响下通过生活实践慢慢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必须诚实守信,即使在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也要成为孩子诚实守信的榜样。

下面我们看看思想家曾子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他的妻子出远门去买东西,他的孩子哭闹着非常想要跟着妈妈一块去,可是由于路途太远,加上当时都是徒步,因此不方便带孩子一起去。于是,他的妻子就哄孩子说:“你在家好好等妈妈回来,让爸爸给你杀猪吃。”曾子的妻子回到家后,真的听到了杀猪的声音,跑过去就和曾子说:“我这是骗孩子的话,你怎么也能当真了呢?”曾子就对妻子说:“对孩子说的话更应该说到就要做到,不然,这就是在教育孩子学着父母去撒谎,如果大人说话都可以不算数,那以后就再没有办法教育孩子了。”

这只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教育孩子不失信于人的一个小故事,但这其中却诠释着非常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做人要讲诚信,教育孩子更要讲诚信,给孩子说过的话就是对孩子的承诺,就应该竭尽全力做到。如果父母言而无信,只会失信于孩子,让孩子从此不再信任父母。这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因为要孩子养成坏习惯很简单,但想改掉坏习惯就很困难了。

其实,家长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小孩子,骗一下也没什么关系,反正他们很快就会忘记的。可是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认为只是孩子的孩子,却有着他们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孩子同样也有自尊心,也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理论,只不过往往被家长忽视罢了。童年时期是孩子学习模仿最快的时期,大人的每一次欺骗或者谎言,都会被孩子深深地记在心里,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觉得,欺骗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造成了孩子以后也开始失信于人。

作为孩子的衣食父母,家长们不仅要为孩子的生活和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也意味着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权威。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态度就是最终的裁决,家长的这种权威是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随之产生的,如果家长维护得当,这种权威将陪伴孩子的一生,就算有一天家长都老去了,家长的话也是孩子为人处事的标准,这是谁都抹不去的。但家长经常失信于孩子,总是不能兑现自己的诺言时,那家长的这种权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会随之不断下降。

一个孩子这样和自己的老师诉苦:我的爸爸妈妈说话从来都不算数。有一次,我爸爸对我说,只要我考进全班前五名,他就陪我去游乐园玩。可当我拿着第五名的成绩单给爸爸看时,他却说他很忙没时间,等下次吧。我妈妈也是一样的,她说我只要写完作业了就可以到楼下找小伙伴玩耍,可是在我写完作业时她又让我弹一个小时的钢琴。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电影里的小麦兜,麦兜的妈妈让他吃药,说只要吃了药麦兜的病就会好了,病好了妈妈就带他去马尔代夫。结果麦兜按照妈妈的意思吃了药,病的确也好了,而妈妈却再也不提去马尔代夫游玩的事了。麦兜一再追问,妈妈就和他说,等妈妈发了财再说吧。我现在很理解麦兜,觉得他和我都非常可怜。以后再听到爸爸妈妈给我承诺什么,我都没有心情听了,因为我明明知道他们又会失信。在骗我还一定要我相信,做孩子也不容易啊!

讲故事的小家伙挺幽默、挺聪明的,看得出孩子很不满意父母失信于他的做法。可见,失信于孩子将很难获取孩子的信任。孩子不傻,一旦发觉你一直在欺骗他,那你们之间的感情就会受到影响。虽然解决这样的问题有点困难,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却很简单,那就是不要失信于你的孩子。教育孩子不仅仅只有“骗人”这一种方法,转换一下思维方式,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估计你会有新的发现,你会觉得豁然开朗。

一般来说,对孩子说话不算数的父母,很少用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因为他们都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但是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他们就改变了方式,觉得承诺兑不兑现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不明摆着在“哄孩子”吗?

总之,父母对孩子言而无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父母没有摆正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没有平等地看待孩子,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就不会觉得公平。在这种不公平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会觉得和父母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加上父母经常不守信用,孩子甚至会不尊重自己的父母,这不是危言耸听,谁都知道尊重是相互的,孩子也有同样的理由。你失信于孩子就是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首先孩子就会觉得你说话不算数,那我说的话也不用当真,我说要考好,可我也得有那能力,还是玩会儿吧,反正父母也不知道。多么合理的理由,这不就是父母教会孩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