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温州人不会说的赚钱诀窍
10740400000011

第11章 温州商人的拳头

温州商人的名声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在上世纪80年代,温州以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著称,尤其是当时的乐清县柳市镇是灾区中的“重灾区”。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1990年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技术监督局等六部委“关于温州市乐清县生产和销售无证、伪劣产品的调查情况及处理建议的通知”,即温州人俗称的“29号文件”。

国务院专门针对一个县、一个镇的产品质量问题下发文件,以往从无先例。这个压力让柳市的商人们忧心忡忡:已经戴上了假冒伪劣低压电器的帽子,这个帽子还能摘去吗?柳市的低压电器行业会不会从此以后一蹶不振?

商人们的忧心也是政府的忧心,面对来自中央政府的严厉批评,浙江省、温州市和乐清县、柳市镇各级政府本着发展经济的责任心派出工作组进行行业整顿。温州市提出了“打击、堵截、疏导、扶持”的八字方针,一方面严厉打击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在全市范围内拦车盘查,堵源截流;另一方面,引导、扶持一些基础较好的企业建章立制,技术、管理上档次,生产经营上规模。乐清县政府发动的“质量百里行”、“联手打假”、“产品质量专项整治”、“低压电器行业打假治劣”等专项整治活动一个接一个地进行,针对不同领域存在的不同问题集中进行解决。为了响应市里的号召,乐清进一步提出了“质量立市,名牌兴业”的发展战略,组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质量创优等一系列活动,质量问题开始慢慢成为温州人的一个关注点。

假冒产品盛行时,乐清的业务员到外地推销产品都不敢说自己是乐清人,而要冒充上海人、杭州人,企业家们知道,连自己的家乡都不要了,根本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质量的重要性,从那时起,他们就下决心要把质量当作自己的拳头。

在有的人仍在挖空心思为外地企业贴牌生产时,胡成中借了十几万在家里建起了柳市第一个低压电器产品检测试验室;在有人仍试图钻空子销售无证产品时,胡成中、南存辉等人在努力申请生产许可证;在有的人仍在小打小闹时,德力西、正泰等企业已开始加大投资引进先进技术,高薪聘请人才,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体系……

无论做什么,质量握有最有力的说话权。如今的乐清,再也不见假冒伪劣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等。与当年乐清产品到处遭人白眼的情形相比,今天乐清的低压电器等一批产品已经成为公认的优质产品。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器升空了,远赴酒泉卫星基地亲眼观看“神州五号”发射盛况的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骄傲地看着“神五”缓缓升空。

当初基地装备部为“神舟”工程进行招标时,无意中听说了德力西这个品牌。随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多次派人“微服”到德力西考察,在多方面了解了德力西的生产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之后,才通知企业参加投标。神舟五号是高科技、高技术的结晶,又是国家的重大项目,德力西的产品能用在上面,证明其质量在同行业中是领先的。这一点,不仅给中国的低压电器行业争了脸,更给温州的民营企业争了口气。

更为令人惊喜的是,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后,由于德力西产品质量过硬,特别是德力西为酒泉基地无偿提供了一个低压电器检测中心和一个备件配送中心之后,基地装备部又与德力西签订协议,使该企业在今后5年内成为酒泉基地低压电器产品的唯一供应商。

什么是一个企业的整体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严格的管理,再加上超乎寻常的服务,这就是最强大的实力,“温州制造”这个标志已经成了最有力的证据。

从戴着假冒伪劣的帽子,一直到今天温州产品不断进入高科技、高技术、重大项目领域,这一路走来的艰辛,证明了温州的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温州神话也在不断的创造中。未来是不是能走得更好,温州人比谁都更有信心!

财富镜子

胡成中:不安分的小裁缝

2002年4月,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低压电器供应招投标中,经过层层筛选,德力西在二十多家企业参加的竞争中以最高分中标。胡成中这个从小裁缝成长起来的财富的创造者,霎时间成了全国上下关注的对象。

胡成中的成长过程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是一路伴随着艰难走来的。童年时期,胡成中的家里非常穷,没有勤劳的母亲,他也许也坚持不到现在。那个时代的贫穷是我们现代的人所难以想象的,没有粮食、没有菜吃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在母亲的带领下,没有粮食,小胡成中就和家里人一起去捡落在地里的番薯吃;没有菜,母亲就捡菜梗腌起来吃;做饭没有柴,胡成中就与哥哥弟弟拿着铁丝沿着路边走,把飘落的黄树叶子串起来,或者把干树皮刮下来,回去给母亲烧火做饭。

艰难困苦中的小胡成中求知欲非常强,学习非常刻苦。一天刚从学校放学回来后,父亲郑重地把小胡成中叫到跟前,告诉他家里无力供养他继续上学了,并且为他做出了一个选择:跟父亲学裁缝。此时的胡成中刚刚14岁。

但是深知父母不易的胡成中没有任何怨言,他顺从地成为父亲手下的又一个小徒弟,虽然做裁缝并不是他的志向。

初中辍学的胡成中看到昔日的同学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他的心里羡慕之余又有一些难过,同时又感到很难为情,但是这飞扬的思绪很快又回到缝纫机前,因为他知道,以自己的家庭条件,再上学是不可能的,他也不愿意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以免增加父母的负担,与其在那里空想上学,不如好好学习裁缝手艺,用手里的技术来回报父母。而且视技术为生命,做活精益求精的父亲也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不放过他任何一点疏漏。

那时候,有些人家会要求裁缝去家里做活,做一天的工钱是两块钱。手艺初成的胡成中常常天不亮就起来,饿着肚子,挑着沉重的缝纫机去别人家干活。每天看着那初升的太阳,胡成中心里常常在想,这辈子难道就这样过下去了?

就在胡成中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迷茫的时候,柳市掀起了男女老少到全国各地跑供销,推销电器的热潮。

此时,在家里踩着缝纫机的胡成中,开始暗暗憧憬自己走南闯北跑供销的场景,憧憬得多了,他的这种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于是,他跟父亲提了自己的想法。家里人对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胡成中跑供销,怎么都不放心,也就没有答应他。然而,胡成中用自己执著的精神最终说服了父亲。

第一次出远门时,胡成中的姐姐悄悄地递给他200元钱,“好好干,姐姐支持你。”

刚满16岁的胡成中带着自己的梦想和姐姐的期望踏上了未知之旅。

1978年岁末,在潮湿阴冷的湖南长沙郊区的一条乡村土路上,背着一袋子的样品在泥泞中艰难跋涉着的胡成中看到从远处公路上驶来一辆拖拉机,为了搭上这辆车载他到下一个推销地点,他拼命追赶,但车子还是驶了过去。他只好在泥泞中耐心等待搭乘下一辆车。

在这条泥路与乡间公路的结合处,胡成中等待的不光是能载他的车子,也在等待着自己人生境遇的某种改变,因为他为这种改变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为了推销低压电器,他在长沙郊区85个村子的抽水站之间已连续跑了十几天。

就在这一天,他从早上跑到傍晚,终于谈成了1000多元钱的业务。在初冬的寒风中,他虽然又饿又累,但他的心情却十分激动:我的第一桶金就相当于父亲一两年的裁缝工钱。

手里拿着刚刚谈成的业务单,胡成中笑得合不拢嘴。此时,他仿佛已经忘了从金华挤上火车后没座位,便睡到别人脚下的地板上;在抽水站往返时吃不上像样的饭菜,冷面饼就开水便是一顿饱餐。

就这样,4个小时后,胡成中在又累又饿又幸福的等待中终于等到了一辆运煤车。

风吹雨打地在外面跑了几年供销后,胡成中感到卖别人产品也不是个长久之策,于是,在1984年,胡成中与弟弟及友人南存辉等人共同办起了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当时的柳市电器市场假冒伪劣成风,中央甚至专门针对柳市的假冒伪劣产品下发了文件。在外多年跑供销的经验告诉胡成中,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要想做大做好,就必须打出质量牌,而技术是控制质量的关键。当时还只是家庭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在技术上根本无从谈起,胡成中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到上海请专家。

那时候,温州的交通不像现在这样这么发达,很闭塞,每次到上海只能走水路,而且要坐24小时的船。胡成中去了三次,才找到了上海人民电器厂的退休工程师王中江。由于当时的柳市电器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国家的政策又远不如现在那么好,工程师都不愿来,王中江也不例外。胡成中非常着急,怎样才能打动工程师跟自己去柳市呢?恰好,快要退休的王中江一家都是工薪层、上班族,孩子在家没人带,胡成中灵机一动,主动要求帮他家带孩子,擦地板,晚上住不起旅馆,就睡在王中江家里的地板上。一连好几天,他的真诚终于感动了老工程师。

就这样,有了王中江工程师当“高参”的求精开关厂迅速的发展。1986年,根据王中江的提议,胡成中向亲戚朋友借高利30万元,办起了当时国内民营企业第一家热继电器检测室,在温州地区率先领取了原机械工业部颁发的全国工业品生产许可证。由于胡成中非常注重质量,他的产品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并占据了一定的份额,求精开关厂迅速发展壮大。之后,胡成中把企业取名为德力西,立志“赶超德国西门子”。

好多人问胡成中,你经营企业究竟有什么诀窍?他说,“除了诚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就是——量体裁衣,这是我在父亲那里学来的。”胡成中认为,做企业没有一个制度是永远不变的,它本身就是动态的。好像小孩穿衣服,7岁能穿的衣服10岁就该换了。你的企业规模1个亿是这个制度,2个亿是这个制度,10个亿还是这个制度就肯定不行,你要与时俱进,一定要量“体”裁“衣”。胡成中的父亲是裁缝,在胡成中决定要做企业的时候,他传给了胡成中三件宝:百行德为首,一要讲诚信,二要精工细做,三要量体裁衣。胡成中不仅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裁剪,而且从父亲独特的裁缝思维中获取了营养。

胡成中说:“回顾我们德力西创业二十多年,正是在演绎这种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裁缝思维中发展壮大的。1984年,我和弟弟胡成国及一位友人三人合伙,只有5万元起家,创办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凭着能吃苦中苦的意志和毅力,我经过几年的打拼,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这时,我认识到企业要有新发展,家庭作坊已经不适宜,就向原有的三缘(血缘、亲缘、地缘)管理模式提出挑战。1991年,我在乐清同行中率先进行企业联合兼并,组建德力西股份有限公司。又过了3年,德力西的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到这时,我又觉得应该给自己长大的‘孩子’做一件更大的衣服。于是,我在更大范围内兼并、控股同行企业,组建浙江德力西集团。从此,德力西一发不可收,越来越红火。”。胡成中的这种气魄、眼光以及诚恳为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德力西真正名扬天下是在2002年4月。这个月的某一天,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低压电器供应招投标中,经过层层筛选,德力西在二十多家企业参加的竞标中以最高分中标。当时德力西的经销商只是把它当作一次普通投标试试看而已。胡成中对这个消息感到很吃惊的同时也感到必然:中国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当然也能上天!从这一天后,胡成中倍感责任重大——我们的产品要上天了!要给国家和人民争脸!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对产品质量要求极其严格。面对严格得近乎苛刻的要求,是采用国际知名公司的组件,还是自己研制?胡成中暗自下定决心:纵有千难万险,也要研制自己的产品,实现产业报国的梦想。酒泉的昼夜温差大,在超低温下运行,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等产品的润滑油可能会凝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胡成中果断决定采用飞机上专用的航空润滑油代替普通润滑油,这一改进,使电气承受温度变化的范围扩大到了零下40摄氏度到200摄氏度,但是这样一来,每台电器的成本就增加了不少。此时,胡成中心中的天平偏向了祖国与人民利益的一方:“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面前,公司利益、员工利益都显得微不足道。”为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胡成中率公司领导与生产单位签下了“生死军令状”,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终于将这批特殊的产品运送发射基地,为“神五”载人飞行立下一功。

更为令人惊喜的是,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后,由于德力西产品质量过硬,特别是德力西为酒泉基地无偿提供了一个低压电器检测中心和一个备件配送中心之后,基地装备部又与德力西签订协议,使该企业在今后5年内成为酒泉基地低压电器产品的唯一供应商。

第三章 温州人的造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