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影响您健康长寿的12个关键
10739800000025

第25章 行为方式与人群健康

近年来,由于社会行为方式导致疾病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使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因此,加强行为医学的研究,探讨行为方式与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是社会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1.行为方式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

人的行为是思想、情绪、需要和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行为总是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的。需要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人体对客观事物的需求。现代行为科学认为“社会人”有各种需要,可分为5个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心理需要;⑤自我成就的需要。前2个层次为低级需要,后3个层次为高级需要。高级需要的追求是以低级需要的满足为前提的,只有满足了高级需要,才能使人产生幸福感和丰富感。人的行为方式与人群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的行为方式能损害人体健康,引起疾病,合理的行为方式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对治疗疾病起辅助作用,从而增进人群健康。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进化和发展,正常和异常行为的特征以及预防和矫正异常行为的科学。它综合运用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流行病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行为医学综合运用行为科学和生物医学科学知识,研究人类行为方式和对疾病的影响,分析产生异常行为的原因,制定预防和矫正异常行为的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群健康。行为医学具有交叉性学科的特点,它一方面运用行为科学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运用生物医学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神经解剖学、药理学、免疫学、内分泌学等知识,从不同角度对健康和疾病问题进行研究,提供解决方法,防治疾病,增进人群健康。

2.不良的行为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不良的行为方式是心脏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等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著名的医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诺勒斯指出:“99%的人生来就是健康的,但由于种种社会环境条件和个人的不良行为而使人患病。”人们已经从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方面的研究中初步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在心理活动或行为反应转化为病理生理变化导致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紧张的环境刺激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会影响下丘脑的释放活动和调节内分泌功能,进而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机体为了应付紧张刺激,某些器官,甚至整个器官系统都会产生过度活动,久而久之使其功能失调,最后导致疾病。例如,人体在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作用下,需要动员体内的能量来对付外来的刺激,一方面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另一方面交感节前神经支配的肾上腺髓质的儿茶酚的分泌也大量增加。此时,人体的心脏活动增加,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糖原酵解加速,使血糖升高,为骨骼肌和心肌提供了更多的能源,以应付外来刺激。持久的这类反应使肌体内能量耗竭给人体带来损害,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我国和美国在脑血管病、心血管、动脉硬化的死因中,由行为方式致病的约占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