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简约而不简单的人生
10739100000064

第64章 别让名誉压断飞翔的翅膀

按马斯洛的 “需求层次理论 ”,所谓 “名誉地位 ”之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当一个人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即有饭吃有衣穿生存生活无后顾之忧时,自我表现的需求便应运而生,他希望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名誉地位无疑是实现这种希望的途径和保证。在很多人心目中,只有有了名誉和权力才等于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其实,人生的目的,不在于成名、成家与否,而在于面对现实,去努力而为之,去尽情享受生命,去细心体验生活的美好。

在太平洋布拉特水域,有一种本不太大的 “王鱼 ”。它有一种特别本领,能吸引较小的动物贴附在自己的身上,当然那些较小的动物是在王鱼身体上能够适应的水域动物。然后,王鱼慢慢地将它们吸收为自己身上的一种 “鳞片 ”,继而转化为可以游动的尾巴。其实,那是自欺欺人的把戏,那些附属物贴在它的身上之后对它起了误导的作用,因为那不是 “鳞片 ”,只是一种附属物。王鱼有了这种附属物后,便会比没有 “鳞 ”的王鱼最少要大出四倍的体积。于是,王鱼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再也瞧不起自己的同类。

可怜的是,王鱼到了后半生,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那些贴在它身上的附属物会慢慢脱离它的身体。这时,它虽然也试图做些努力,不让这些附属物离开自己膨胀的身体,但是不行,因为它自己的身体机能越来越老化。最后,附属物脱完,它重新回到原来那个较小的外形。它不能忍受这种由大变小的耻辱,也已经无法适应眼前这个水域世界,最终它只好数次撞击岩石而死去。

一个人的名誉地位到来时,也许会使你比以往 “高大 ”数倍,但犹如附属物不是王鱼的 “鳞片 ”一样,名誉地位也不是你的 “鳞片 ”,它总要脱你而去,使你还原到原来的自我。

其实,真正的好名誉来自两个方面:做了好事而惠泽于人,制止邪恶而帮助于人。所以名誉总是伴随着善行。有些人为了名誉才去做能够获得名誉的事,这种人往往怀有隐秘的个人目的。因为得不到名誉而耿耿于怀,直至对善行产生抵触。而当他们一旦获得名誉,又会到处去张扬,并以此为资本,谋取个人的私利。而最不重视名誉的人,也会因好的声名而欣喜。这种欣喜则是因为人们对他长期所做的善行给予的肯定。总之,强烈的想要得到第一名、赚最多的钱、得到最高的权力,事实上只会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反之,如果你转自私为慈悲,转自我为奉献,所得到的快乐将更丰富而绵长。

其实,名誉并不神秘,更不是高不可攀。任何一个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的人,都有获得好声名的机会。清清白白地做人,这是名誉的底色。在这个底板上,你所做的每一件善行都将被记录下来。开始也许并不被人看重,但当善行不断地积累,你的声名必将鹊起于广大的群众之中。所以,名誉是从点点滴滴中做出来的。

高尚的名誉不会属于刻意追求它的人。有人企图靠吹嘘获得名誉,也有人不惜用假象骗取名誉,这些人可能得逞于一时,但其恶名将长久地留存。相反,只有那些诚实地为他人、为社会默默奉献,脚踏实地,而从不宣扬,甚至淡薄名誉、从不向往名誉的人,名誉才常常会自动走近他们,使他们成为万众瞩目的楷模。

不可否认,世间有许多诱惑:名誉、地位、桂冠、权贵 ……然而,这些无非是身外之物,而只有我们的生命本身才是最美的,心灵的快乐才是最美的。我们想要活得潇洒自在,想要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做到:学会淡薄名利享受、割断权与利的联系,无官不去争,有官不去斗;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这样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否则,太看重权力地位,让一生的快乐都毁在争权夺利中,那就太不值得,也太愚蠢了。学会以淡泊之心看待名誉和权力这些外在的东西,乃是免遭厄运和痛苦的良方,也是得到人生幸福和快乐的智慧所在。

心灵物语

金钱、名誉、地位是人们现实中无法回避的东西,很多人离不开它。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看得过重,就会消解你的意志,使你处于危险的境地;看得过轻,激不起你的斗志,使你失去成功的动力。生活已经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任何方法都需适时而用,用在此处是宝,用在彼处却有可能是草,就像我们有些时候不能把自己看得过重一样。其实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例外,你不可能一开始就得到一切,在你寻求的过程中,你要 “以慈柔用之,以节俭守之,以无为行之 ”,这才是智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