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哲理大智慧:打开心灵的锁
10738400000022

第22章 精神家园(1)

面对复杂的生存状态,每个人只有保持自己的本色才不会迷失方向。

1不安只在心中

莫尼卡·狄更斯二十几岁时虽然已是有作品出版的作家,可是仍然举止笨拙,常感自卑。她有点胖,不过并不痴肥,她觉得衣服穿在别人身上总是比较好看。她在赴宴会之前要打扮好个几小时,可是一走进宴会厅就会感到自己一团糟,总觉得人人都在对她评头论足,在心里耻笑她。有个晚上,莫尼卡忐忑不安地去赴一个不大认识的人的宴会,在门外碰见另一位年轻女士。

“你也是要进去的吗?”

“大概是吧,”她扮了个鬼脸,“我一直在附近徘徊,想鼓起勇气进去,可是我很害怕。我总是这样子的。”

为什么?莫尼卡在灯光照映的门阶上看看她,觉得她很好看,比自己好得多。“我也害怕得很,”莫尼卡坦言,她们都笑了,不再那么紧张。她们走向前面人声嘈杂、情况不可预知的地方。莫尼卡的保护心理油然而生。

“你没事吧?”她悄悄问道。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心不在自己而在另一个人身上。这对她自己也有帮助,她们开始和别人谈话,莫尼卡开始觉得自己是这群人的一员,不再是个局外人。

穿上大衣回家时,莫尼卡和她的新朋友谈起各自的感受。

“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比先前好。”莫尼卡说。

“我也如此,因为我们并不孤独。”

莫尼卡想:这句话说得真对!我以前觉得孤立,认为世界上的人都自信十足,可是如今遇到了一个和我同样自卑的人,迄今为止,我因为让不安全感吞噬了,根本不会去想别的,现在我得到了另一启示:会不会有很多人看来谈笑风生,但实际上心中也忐忑不安?

莫尼卡常去的一家本地报馆,有位编辑对她似乎粗鲁无礼,莫尼卡觉得他的目光永不和自己接触。她总觉得他不喜欢自己,现在,莫尼卡怀疑会不会是他怕自己不喜欢他?

第二天去报馆时,莫尼卡深吸一口气,对那位编辑说:“你好,安德森先生,见到你真高兴!”

莫尼卡微笑抬头。以前,她习惯一面把稿子丢在他桌上,一面低声说道:“我想你不会喜欢它。”这一次莫尼卡改口道:“我真希望你喜欢这篇稿,大家都写得不好的时候,你的工作一定非常吃力。”

“的确吃力。”那位编辑叹了口气。莫尼卡没有像往常那样匆匆离去,她坐了下来。他们互相看看。莫尼卡发现他不是个咄咄逼人的特稿编辑,而是个头发半秃、其貌不扬、头大肩窄的男人,办公桌上摆着他妻儿的照片。莫尼卡问起他们,那位编辑露出了微笑,严峻而带点悲伤的嘴变得柔和起来。莫尼卡感到他们二人都觉得自在了。

后来,莫尼卡的写作生涯因战争而中断。她去接受护士训练,再次因感觉到医院里的人个个称职惟自己不然而心中生畏,她觉得自己手脚笨拙,学得慢,穿上制服看来仍一无是处,引来许多病人抱怨。“她怎么会到这儿来的?”莫尼卡猜他们一定会这样想。

工作繁忙加上疲劳,使莫尼卡不再胡思乱想,也不再继续发胖。她开始感觉到与大家打成一片的喜悦,她是团队的一分子,大家需要她。她看到别人忍受痛苦,遭遇不幸,觉得他们的生命比自己还重要。

“你做得不坏。”护士长有一天对莫尼卡说。莫尼卡暗喜:她原来在称赞我!他们认为我一切没问题。莫尼卡忽然惊觉几星期来根本没有时间为自己是否称职而发愁担忧。

如今,事过多年,莫尼卡仍对人群、事业成功的人、粗鲁无礼的店员怀有畏怯之心,也仍害怕处身于似不相属的那种环境中。她告诉自己必记住:别想你自己,过去和那个独自站在街头紧张不安的女人谈谈。

当你自卑的时候,请记住,别人也许和你一样,自卑使心灵犹如受潮的火柴,燃不起奋进的火焰。

2里特佛恩的病

一天,里特佛恩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医学手册,看该怎样治自己的病。他一口气读了许多内容,还不满足,又继续读了下去。

当他读完介绍霍乱的内容时,方才明白,自己患霍乱已经几个月了。他被吓住了,呆痴痴地坐了好几分钟。

后来,里特佛恩很想知道自己还患有什么,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这下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外,自己身上什么病都有!

他非常紧张,在屋子里来回踱步。里特佛恩想:“医学院的学生们用不着去医院实习了,我这个人就是一个各种病例都齐备的医院,他们只要对我进行诊断治疗,然后就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了。”

里特佛恩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于是,就搞了一次自诊断:先动手找脉搏。一开始他怀疑自己连脉搏也没有了,后来才突然发现,一分钟跳140次!接着,又去找自己的心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感到万分恐惧……

里特佛恩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医生家的。一进门,他就说:

“医生,我不给你讲我有哪些病,只说一下,我的命不会长了!我只是没有害膝盖积水症。”

医生给他作了诊断,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了他。他顾不上看处方,就塞进口袋,立刻取药。赶到药店,他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药剂师看了一眼,就笑着退给他说:“这是药店,不是饭店。”

里特佛息很惊奇地望了药剂师一眼,拿回处方一看,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

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6小时一次。

10英里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悟出:我们一定要保持心态的平和,尽量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不要没病找病。

人的心理很脆弱,容易人云亦云,杯弓蛇影,其实这样都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无中生有,所以为人心态要保持平衡,遇事则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3太完美

美国商业巨子摩根是一个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藏名人签名。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他的办公室,向他介绍说,自己有一份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的签名。摩根说:“好。我要。多少钱?”

“100美元。”

“现金吗?”

“现金是90美元,摩根先生。”

摩根立即数出90美元,交给那年轻人。

“谢谢您,摩根先生。”年轻人接过钱,轻轻地退出办公室走了。

年轻人退出办公室之后,摩根的秘书说:“先生,您不怕那签名是假的吗?”

“不怕。我看得出,这年轻人是一个诚实的人。”

管理大师杜拉克在他的回忆录里边,写到这样一件事:

他在伦敦弗里德伯格银行里做事的时候,有两个年轻人来这里推销他们的一套计划,他们的计划很完善,如果加入的话,不出几个月,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银行里的内行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这些提问都能获得完满的解释。他们的说辞,让一干人怦然心动。但弗里德伯格就是不同意投资,他说:“不行。这两人是骗子。”

过了不久,果然传出那两人失踪的消息。许多有名望的大银行都在此次事件中受到损失。同事们都非常佩服弗里德伯格,问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弗里德伯格回答说:“很简单。他们的回答太完美了。诚实的人不是那样子的。诚实的人也不需要那样。”

的确,诚实的人不会为自己辩解,辩解是虚伪的装饰,诚实则不需要。

4找话题

乔·吉拉德是世界上卖出汽车最多的业务员,对那些看上去有一些腼腆的看车人,他往往会主动对他们说:

“我有一项特殊的本领,我能看出一个人从事的职业。”

这时候,看车人会感到有兴趣,当看车人看吉拉德时,有时候,并不会开口说话,吉拉德就接着说;“哦,我敢打赌,您是一位医生。”

在美国,医生不但是收入比较高的职业,还是令人尊敬的职业。当然,美国没有那么多医生。这位看车人并不恰好就是医生,但这么说就算是错了,看车人也不会生气,因为他觉得,在你眼里,他是受人尊敬的人物。

“不,不是。”看车人说。

“那么,您在哪里高就呢?”

“你不会相信的,乔,我在史丹肉类公司做事,”这时,看车人脸上会露出一丝羞涩,“我的工作是宰牛。”

“哇,太棒了!”乔热切地说,整个人看起来相当兴奋,“长期以来,我都在想,我们吃的牛肉到底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我能去你那里看看吗?”

乔说的时候,是真的想去看,并不是敷衍客户。

于是他们热烈地讨论起参观杀牛的事情,20分钟后,看车人完全被吉拉德感染,顺利地买下了车子。

吉拉德挑了一个不忙的时间,去参观宰牛工厂。在那里,吉拉德见到了那位客户许多的同事,那位客户不断地向他的同事热情地介绍:“这就是卖给我车子的人。”吉拉德又认识了许许多多可能买车的人。

当吉拉德下一次碰见肉类公司的看车人时,他就会说,我有一个朋友在史丹肉类公司,这样他们又找到了共同话题。

找一个谈话的结合点,这不仅仅是一个业务员要会做的,在生活中,人与人就是由这许多的共同点,连在一起,互相依靠,共同生活。

5峰回路转

一个坐落在山坳里的村庄,老是遭受火灾,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仍然改观不大。一天,一位智者来到村庄,众人向他讨教普渡众生的办法。他说,你们何不换个地方去住?何苦一定要在原地“与天奋斗”,听了他的话,村庄乔迁了,付出同样的劳动,却过上了完全不同的日子。

一则寓言说,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我要建立自己的解结规则。”于是,他拔出利剑,将结劈为两半,他找到了解结的新路子,因此成了亚洲王。

哥伦布把鸡蛋打碎,鸡蛋就稳如泰山,一条路不顺畅,可另辟新径,往往使人豁然开朗。

6寻找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到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了水,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学生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快乐寓于追求奋斗之中,有人成天快乐,是因为善于寻找快乐,而人只有在收获用自己汗水浇灌出的果实时才是最快乐的。

7让心情随缘

有一天,鲁宾斯刚走出办公室,就拦了一辆出租车。一上车便感觉到司机是个很快活的人。他吹着口哨,一会儿是电影《窈窕淑女》中的插曲,一会儿是国歌。看他乐不可支的样子,鲁宾斯便搭腔说:“看来你今天心情不错!”

“当然喽!为何要心情不好呢?我最近悟出一个道理,情绪暴躁和消沉都没好处,因为事情随时都会发生转机。”接着,他便给鲁宾斯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那天一早,他开车出去,想趁上班高峰期多赚点钱。那天天真冷,好像用手一摸铁皮,马上就会被粘住似的。不幸的是,他才开出去没多久,车胎便爆了。他也快气炸了!他拿出工具来,边换轮胎,边嘟囔着。可是天气太冷,只要工作一会儿,便得动动身子,暖暖手指头。就在这时,一辆卡车停了下来,司机跳下车。使他更惊讶的是,卡车司机居然开始动手帮忙。轮胎修好之后,他一再道谢,但是卡车司机却挥挥手,不以为然地跳上车走了。

那位司机接着说:“因为这件事,我整天情绪都很好。看来事情总是有好有坏,人不会永远倒霉的。起初因为轮胎爆了我很气,后来因为卡车司机帮忙心情就变好了,好运似乎也跟着来了。那天早上忙得不得了,客人一个接一个,所以口袋里进的钱也多了。先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要因为事情不如意就心烦,事情随时会有转机的。”

遇到好事就要开心,遇到坏事就要烦恼,开心也好,烦恼也罢,都不要让它影响自己的下一个计划,把它当作一个偶尔放掉吧!

8平凡就是不简单

许多人都想做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并时时为目前微不足道的处境苦恼。

但我们却忘记了这个事实:不平凡是在平凡的事中孕育的,如果能像野田圣子一样,对自己工作的精细程度信任到敢喝洗厕水,就已经很不凡了。

搜狐总裁张朝阳就是一个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人。

小时候,张朝阳很贪玩。但他爱幻想,总憧憬长大干出点事情来。

1981年,张朝阳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李政道奖学金,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9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1998年创办了中国最大的中文网站——搜狐网站。同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计算机数字化领域的五十名风云人物”,排名第45位,成为世界级知名人物。

这对许多梦想成为不平凡的人,却为每天只能从事平凡的小事而烦恼的人来说,应是一种启迪。

当你每天必须从事平凡的工作时,你不必烦恼,因为那是不平凡的一部分,有了这每天的平凡,最终才能成就不平凡。

9隔篱饭香

“为什么我不可以像其他人那样镇定?你看,别人临危不乱,我却绝对不是那回事,别以为我外表镇定,其实我的心差不多要跳出来,喉咙好像哽住了似的呢!”

我说:“你试想想,从外表看,别人会认为你的表现如何呢?”

他忽然微笑着说:“噢!我明白了,人家可能会以为我很镇定,其实我紧张极了,我以为人家十分镇定,说不定他们也心如鹿撞呢!”

上述的一段对话,正好说明了“隔篱饭香”这个现象,坐在自己家中,闻到隔壁邻居传来阵阵饭香时,便会觉得人家的饭远胜于自己家所煮的。问题未必是人家的东西真的比自己所拥有的好,只不过是我们习惯了自己的饭,开始感到有点平淡无奇,更因我们明了自己手上东西的弱点而开始忽略它的好处,但对人家手上的东西却只看见强处而不见缺点。

人类的注意力是选择性的。我们对身旁的事情是否留意,主要取决于喜恶,而喜恶亦可以使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更易。例如:你憎恨某人,你便会觉得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令人发指;你喜欢某人,便会情人眼里出西施。

因为你选择性地只看现实的一半,只看这个人的一个面孔,或者一个片断,于是越看他的美好便越喜欢他,越专注地看他的缺点便越觉他可憎。

我们看自己、检讨自己时,大多数能看见自己正反两面和内外的表现,若我们能以这种多面的角度看四周的人,便会发觉你可能是最幸福顺利的人呢!

当你羡慕别人的成就时,就要珍惜自己平凡的工作,因为在你的背后也有人在羡慕你。

10自己的家园

有一位书生准备进京去赶考,赶了好几天的路,觉得非常累,于是就在树下睡着了。

书生睡了好几个时辰之后,醒来时还是觉得头昏脑胀,整个人沉甸甸的,所以决定到附近的河边洗把脸,让自己清醒一些、更有精神,以便能再继续赶路。

到了河边,刚好遇到一位渔夫钓到了一条大鱼。

书生:“哇,好大的鱼啊!”

渔夫看了书生一眼,得意地笑了一下。

书生:“你是怎么钓到这么大的一条鱼的?”

渔夫:“这当然需要一些技巧!”

书生:“能说来听听吗?”

渔夫:“其实我也是尝试了好几次才成功的。”

书生:“哦,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