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
10736000000006

第6章 积极适应新环境

我们知道,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都是在不断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成长的。达尔文不是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吗?这一法则虽然是针对生物界而言的,但对我们人类而言,同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因为人本身就是生物的一种,是高度进化了的生物。说起适应,有些人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适应不就是使自己顺应客观的环境吗?然而,依照心理学的观点,适应包含着顺应但不等于顺应,适应更重要的还在于个体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作出判定,发挥出积极的能动作用,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变某些客观条件。由此可见,适应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更应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面对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我们应怎样去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呢?

■ 怎样适应大学的生活

1.努力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案例”

高才生为什么拒绝出国深造

某大学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才生,因成绩优秀,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大学深造。可该大学生一口回绝,原因是他不会洗衣服、不会买东西、不会烧饭、不会与人交往,也就是说他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学四年,他的衣服铺盖都是他的妈妈定期到学校取回清洗。

这位大学生失去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就在于其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因此,必要的生活自立能力不仅是适应环境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大学新生一定要从买饭、洗衣、叠被、提水等一些小事做起,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积累生活经验,独立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锻炼生活能力,为踏上社会做好准备。

现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在家过惯了依赖父母、长辈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会做家务、不会收拾房间、不会洗衣服、不会邮寄东西的大有人在。新生报到时,很多家长都陪送孩子到学校,代孩子做好一切。家长们长期的悉心照料,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致使许多新生到校很久,仍料理不好日常生活,一遇到大事小情,就向父母写信、打电话求助。因此,摆脱依赖心理,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应是新生入学后最重要的一课。

独立生活能力还体现在理财上。我们很多新生不会合理支配自己的钱财。有的新生刚一开学就把父母给的几个月的生活费统统花掉,超前消费;还有的新生,每月收到父母汇款后,上旬执行“市场经济”;中旬执行“计划经济”;下旬开始解决“温饱问题”。新生经费超支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有些是出于家庭经济困难,更多的是由于不会理财、不会计划消费造成的。

要学会理财,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起制约作用的计划:首先要明确开支中哪些是必须的和基本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其次还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经济来源的可能性来安排开支。消费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要建立在对这些情况基本把握的基础之上。

2.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代表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它直接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关资料也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死亡率谱中,排在前十位,特别是前三位的(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其致病的主要原因与生活方式有着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

我们到了大学,离开父母以后,一切生活均由自己支配,在感受到周围环境不适的同时可能也会有一种“解放”或“自由”的感觉。没有了父母的控制、老师的监督,部分新生开始放任自流,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没有规律,作息没有保证,娱乐没有节制,这都会严重地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身心健康是确保我们能够顺利走完大学历程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应从一进入大学时起,就重视这个问题,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要制订严格的作息计划,按时起床、锻炼、学习、休息和睡眠。生活的规律性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其次,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学生中患胃病者较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饮食不规律。有的学生早晨喜欢睡懒觉,来不及吃早饭便要匆忙赶着去上课;有的索性不吃早饭,而以零食充饥。二是暴饮暴食。赶不上吃饭就饿着或随便吃点东西对付,等下一顿时大吃大喝;个别同学还有嗜酒的不良习惯。这样不良的饮食习惯怎么会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呢?常言道:“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外,坚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对身体健康也非常重要。

最后,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健康的体魄是我们学习和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大学中常有因病休学、退学而致学业被迫中断的,这种情形的发生多与不注意身体锻炼有关。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学习的本钱。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我们也应该坚持锻炼身体。

3.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人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我们要做新生活的主人,首先就要学做时间的主人。

中学时代,我们每天的时间都被老师或家长安排得满满的。上课、补习、早自习、晚自习……我们被动地按照老师或家长安排的时间表走。到了大学,课程表上的课余时间多了,我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多了。有些学生开始利用这些时间玩乐,如上网聊天、玩游戏,或者谈情说爱,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有些学生被大学里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所吸引,每天忙于参加各种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会、文体活动、社交活动等,占用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还有的学生每天埋头学习,专心苦读,不注意安排娱乐、休息和锻炼的时间,致使生活中的紧张和疲惫得不到有效的调节。以上几种现象都与没有合理地安排时间有关。

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时间呢?

首先,应学会权衡,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少可供支配的时间,要合理地安排业余活动时间。对各种讲座、社团活动,要有选择地参加;要有意识地选择那些与本专业和自己发展目标有关的有助于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锻炼能力的活动;要学会自己支配活动时间,而不能让活动时间支配自己。

其次,要学会分配时间,追求时间整体效益。就是要善于兼顾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全力保证学习时间外,还要安排好体育锻炼、业余爱好、娱乐、休息和社交活动等时间。这样既能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又能增长多方面的见识和待人接物的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和谐地发展。

最后,还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效率。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懂得珍惜时间。要善于把握时间的最佳利用时机。人的身体状态、工作效率在不同的时间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比如在一天之中,早晨7点至10点之间和晚上7点至10点之间,是人们头脑比较清醒的时候,用于学习一般效率较高,在这段时间安排学习,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中午12点左右、下午4点前后和夜晚11点左右,身体一般处于低潮,容易疲惫,这段时间可以用于休息、睡眠、娱乐或锻炼。这样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能使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必要的调节。

总之,我们要度过一个理想的大学时代,就必须学会积极地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学会自立、自强、自律,做新生活的主人。

■ 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如前所述,大学的教学体制、教学方法等与中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如何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每一个新生需要注意解决的首要问题。

那么我们应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呢?

1.要尽快熟悉学习环境

大学的校园一般都比较大,教学设施也比较齐全。新生入学后,首先要了解学校的学习环境,学会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在入学之初,要迅速熟悉学校可利用的一切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语音室、电教馆、投影室、多媒体室、实验室、复印室、录音室、打字室等。大学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一般较多,单凭死记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些学生由于缺乏这种意识,对学习环境、教学设施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只注意掌握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以致念了几年大学,还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限制了自己的知识面不说,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2.要树立新的学习观念

关于怎样学习,古今中外的学者大师,谈经论道者不计其数。历史上论学的鸿篇巨制也浩如烟海。但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总是侧重在量上下工夫,认为掌握的知识越多,学问就越大,本领就越高。古人不是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类的说法吗?但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信息的积累越来越快。因此,我们不可能凭借在学校学的这点知识就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适应。

现在许多教育人士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是学习知识技能,还是学习方法?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学校应该教学生如何获取、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即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换言之,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远比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更重要;更新学习观念,比掌握一两种学习方法更重要。

从学习的递进性上看,过去强调重视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过程将不再会随学校学习生活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会伴随着人们的一生。“学习一阵子,够用一辈子”的观念在当今社会已不适用,现代社会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因而在大学学会怎样学习,就会为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学习的范围来看,过去总是强调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即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科学文化知识早已超越书本界限,遍布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则更应强调直接向社会实践学习。

从学习方法上来看,过去主张兼收并蓄式地学习,凡是新知识都涉猎汲取,但这在知识迅猛更新的今天是行不通的。现在全世界每年有80多万种不同新书面世,即使一天读一本,也得花2 000年才能读完,显然,这是根本无法做到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上要讲究科学性,不要盲目学习,要学会有选择地学习,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那些与专业目标一致的,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能提高人文素质的有益知识来学习,并且要学会触类旁通。这样,既可以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又可以有效地培养自己的特长,成为一个学有所用的人。

从学习的自我激励方面来看,自尊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之一。经验表明: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是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而那些自尊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一般也不在乎成绩的好坏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因而对学习的要求较低,成绩自然就不会好。因此,鼓励自己建立起自尊心,让自己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尤为重要。

3.要调整学习方法

大学与中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学习方法的改变。

首先,课程的设置不同。大学的课程种类较多,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而在这些课程的设置中又有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些课程内容的重要性与难度不同,所采用的学习方法自然也不同。

其次,学习成绩考核方法不同。在大学通常采用学分制,每门课程按其重要程度有不同的学分。在所开设的几十门课程中,学校规定了毕业生所要达到的最低学分标准。也就是说学生在课程学习的选择上比中学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分数已不是衡量学生的惟一指标,人们更看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最后,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不同。在大学没有人监督你学习,也很少有人主动指导你,除了上课外很少见到老师的身影。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不排榜……一切都看似轻松、自由,但实际上却充满了紧张和竞争。我们若被表面轻松的学习氛围所迷惑,放任自流,不久就会在许多方面落伍。

综上所述,大学的教学模式与中学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模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因此,能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关系到能否很好地完成大学学业,而且还会影响到毕业后能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能否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检查学习效果;查阅资料、检索文献;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学会批判式学习;不唯上、不唯师、不唯书;培养求知、求真、求实精神,积极探索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及早做好思想准备,就能顺利地度过这一关,少走弯路。

4.要及时确立新的学习目标

在中学时代,考大学是我们惟一追求的目标。老师、家长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排除一切影响;学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也会暂时放弃其他兴趣、爱好,一心努力学习,争取金榜题名。那时,他们的学习动力十足,但一旦考上大学后,往往会突然失去努力的方向,出现“动力真空”,学习感到没劲。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为了考上大学,在中学时代失去了太多的欢乐,上了大学要加倍弥补。所谓“青春不美,老了后悔”,“青春不乐,老了难过”。因此,终日玩乐,不思进取,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的同学习惯了被动学习,一旦失去了教师、家长的监督便不能自律,在看似轻松的大学学习氛围中随波逐流。有的同学因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情绪低落,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还有的同学由于成绩差,失去了自信心与上进心,降低了对学习的要求,认为“分不在高,及格就好”,“学不求深,能过就行”。

上述种种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没能及时确立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专业方向,培养学习兴趣,及时确立学习与奋斗目标。

所谓目标是指行为活动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好的目标会产生强有力的刺激,是促进行为活动的直接动力。但并不是所有目标都能起到激励作用,我们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目标要明确、具体。不明确的目标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使学生了解差距,找到努力的方向,增强信心。目标确立后,还要学会把目标具体化,这样才便于目标的操作和实施。还要注意目标设置的层次性,如把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

第二,目标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目标不会使人产生动力;高不可攀的目标也会令人望而却步。所确定的目标一定要从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出发,切忌盲目,好高骛远。

第三,目标的设置要现实。选择个人学习目标不能离开个体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条件,如所在学校学习条件,所在家庭的经济条件,自身的素质等。目标没有可行性,激励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 怎样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到了大学以后,由于交往范围的扩大,人际关系也会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新生往往由于缺乏交际经验,很容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问题,产生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在大学里,我们要面对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宿舍关系、同乡关系、朋友关系、恋爱关系和家庭关系等。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呢?

1.师生关系的处理

很多新生发现,除了上课,很难见到任课老师,甚至见到班主任或辅导员也颇不容易。在大学,老师只把握大的方向,具体的学习和工作大多由学生自己完成。这让许多在中学依赖惯了老师的新生感到一时难以适应。在处理师生关系上,有两种极端表现值得注意:一种是对老师过度依赖和顺从,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事事等着老师决定、安排,老师没安排的课程不主动学,老师没指定的书不主动读。这类学生以完成基本学分为目的,对自己缺乏更高的要求。另一类学生,从听命于老师的安排、受老师管束的中学生活中解放出来,对大学宽松自由的学习方式不能正确把持,走向另一极端:一切由自己做主,做事不与任何人商量,视老师指导为多余,安排学习随意化,甚至完全凭个人兴趣决定,以致造成偏科、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学业成绩。

能较好适应新的师生关系的学生,就能自己确立好学习和发展目标,制订好学习计划,安排好时间表,能自己检查学习效果,出现问题能主动找老师征询意见,请老师帮助解决困难,能主动定期向老师汇报学习状况,提出计划与老师共同探讨。

2.宿舍同学关系的处理

人际关系中问题最多的是同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基本摆脱了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后,生活的主要场所转到宿舍,能否与朝夕相处的同学,尤其是本宿舍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宿舍是我们在校期间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宿舍关系处理得好,可以培养集体观念,锻炼处世能力,改善同学关系。良好的宿舍关系可以使我们愉快地度过大学时代的生活,给未来留下美好的回忆。但由于一个宿舍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个性特征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也容易产生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宿舍关系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紧张型。宿舍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勾心斗角,气氛沉闷,时有冲突发生。第二,相容型。宿舍成员之间虽不十分密切,但能遵守集体生活原则,成员之间无大的冲突。第三,亲密型。宿舍同学之间,关系密切,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自觉遵守宿舍规范和值日制度,生活有规律、配合默契、心理相容。

关系紧张的宿舍有的是由于拉帮结派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个别同学不良品行或习惯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个性或价值观念不同引起的。要改善宿舍关系,彼此和睦相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相互理解,学会宽容

要理解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如果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要连同他的生活方式一同接受,适应彼此的生活习惯。一个宿舍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有的人喜欢安静,有的人喜欢热闹;有的人非常懒散,有的人非常勤奋;有的人喜欢早睡早起,有的人喜欢晚睡晚起;有的人喜欢洁净,铺位收拾的井井有条,有的人不拘小节,大大咧咧。这些习惯都是长期生活养成的,一时难以改变,因此大家要学会相互理解,相互适应。但适应并不等于放弃原则,否则,就是消极适应。有的人委曲求全,处处忍让,一味迁就别人,看起来与世无争,其实是心存畏惧、压抑的表现。当然,要想处理好同学关系,必须动脑筋,讲究方法技巧。比如,同宿舍的人喜欢卧床谈心,自己不习惯又无法改变,那么就要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计划:或推迟睡觉时间,或听英语磁带、看看书。要注意避免当众给别人提意见,因为这关系到当事人的面子问题。

对自己而言,要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他人要学会宽容。有的人,过分看重自我,以自我为中心,言谈举止不考虑别人的利益,缺少宽容。这种人在群体中往往不受欢迎,容易成为群体孤立的对象。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学会宽容是我们处理宿舍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当然,宽容是有原则的,对于不良品行和不良习惯就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是纵容。如有的人习惯深夜看电视,或酗酒、吵闹,或随便占用别人的东西,就不能置之不理,要委婉地提出意见,或进行适当的自我调整。

(2)求同存异,善于沟通

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争执、矛盾,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学会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或积累矛盾。我们都是青年人,都有着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共同特点,在出现矛盾时,要善于从分歧中找到共同点,学会求同存异,加强沟通,彼此开诚布公,切忌相互猜疑,心存芥蒂。

(3)互助互爱,彼此尊重

宿舍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庭,在这里大家要共同度过几年的时光,彼此之间如同兄弟姐妹,应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尤其是当其他同学遇到学习困难、经济困难或出现情感问题与身体不适等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同学相处是一种缘分,走到一起不容易,要注意彼此尊重,互助互爱,友好相处。

(4)要尽快转变角色

上大学之前,许多学生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备受关爱,一些独生子女尤其如此。长此以往养成了只知索取与接受、不懂奉献和给予的毛病,与他人相处,总是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争强好胜,颐指气使,本该自己做的事情,如值日、打饭、打水等,总是指望别人代劳。殊不知大家同样都是家中的宠儿,一样受父母疼爱,别人也有同自己一样的权力,自己也有与别人一样的义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没能及时转变角色。人的一生要担当许多角色,如家庭角色、组织角色、社会角色等。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拿大学生来讲,在家庭中的角色是父母、长辈眼中的宝贝女儿、儿子或孙子、孙女,在家过惯娇宠的生活,说一不二,一旦到了学校,其角色就是学生,在宿舍中不能还扮演家庭角色,而要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同学之间关系应是平等的,没有等级差别,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和平友好地相处,为顺利度过大学时代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种角色的转变,除了自觉之外,还应制定制度加以调整。如制定相应的宿舍规范约束各人的日常行为,对实现角色转变、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畅 异性同学之间关系的处理

异性之间的交往是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我们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是由两性构成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与异性交往或处理不好与异性之间的关系,其交际能力就是不全面的。同学之间异性交往可以增进相互了解,获得异性的信赖和友谊,还能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促进男女情感世界的稳定。与异性交往也是青年学生获得真挚爱情的必要前提。

有人不相信男女之间会产生纯洁的友谊,只要一看见男女生在一起,就认为是在谈恋爱,或关系不正常。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异性友谊不等于爱情,爱情与异性友谊是有区别的。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把握好友情与爱情之间的界限尺度。

调查表明,多数同学希望与异性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担心与异性交往会招致非议,表现拘谨;有的同学与异性交往时,感到脸红、心跳、手心出汗、不自在。从心理健康角度讲,如果缺乏和不善于与异性交往,常常会造成无名的烦恼,导致心理适应不良,引发“异性交往恐怖症”,甚至会妨碍今后的恋爱与婚姻。

大学生应如何处理好与异性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应端正交往动机。以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基础,发展健康、文明的异性关系。

其次,广泛交友,以获得更多的友谊。要多参加男女同学共同参与的活动,与不同的异性交往,可以从不同人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再次,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注意把握分寸。异性之间的友谊发展有两种可能:一是发展为爱情关系;一是继续保持朋友关系。如果不想发展为爱情关系,则要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以免让对方误解,错把友谊当爱情。

最后,异性交往不要有过多的单独活动,即使客观上需要,也要选择适当的环境与场所。

遵循上述原则,就会有健康的异性交往,就会在异性之间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范围很广,除了我们所谈到的这些内容外,还有同乡关系、朋友关系、恋爱关系、社会关系等,处理好这些关系,同样非常重要。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以后的篇章中涉及。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掌握这门学问的关键,在于我们对人性的了解和把握,了解自己的长处与局限,并不断充实自己,我们便可以坦然地与他人相处,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

“案 例”

如何消除流言蜚语引起的怨恨

孔某,女,19岁,某高职学院二年级学生。前一段时间,其所在的宿舍曾出现丢东西现象,另外两个女同学对其指桑骂槐。孔某感到非常气愤,欲制造事端。这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班主任建议孔某进行心理咨询。

一个周末的下午,孔某推开心理咨询室的门,问:“老师,您有空吗?能不能找您谈谈?”

“有空,请坐下来慢慢谈。”咨询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她,并简单介绍了咨询的原则和性质。

“老师,我最近特别生气,真想好好整治一下那两个人!”

“哪两个?”

“我们宿舍那两个‘家伙’。”

“看来,你和她们很不友好。你们发生了什么矛盾呢?”

“前一段时间我们宿舍有人丢了东西,她们俩也说丢了饭票,但我什么东西也没丢。因为我住在上铺,自己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重要的东西都锁在柜子里,所以我没丢过东西。我没丢东西不等于我偷东西,可那两个人老是嘀嘀咕咕,指桑骂槐,言下之意是我偷了她们的东西。指桑骂槐谁还听不出来?我就质问她们说谁?她们说:‘说谁谁自己知道,谁偷了别人的东西我们就说谁!’我特别气愤,就和她们吵了起来,后来隔壁宿舍的同学过来把我叫了出来,她们才算罢休。但我气愤不过,总想找个茬儿出这口恶气。我曾想,要不找我哥的同学来揍她们一顿,但我哥不同意。后来,我就想,如果她们再欺侮我,我就豁出去了,宰了她们,我再自杀,一个换俩也够本了!”

“你真的这么想吗?”

“还没下最后的决心。气头上真想这么干,气消了以后冷静想想也不值得。何必为她们而毁了自己呢?我这话是和隔壁宿舍同学说的,后来传到老师耳朵里,老师说学校有咨询室,让我来咨询一下。”

“你和那两个同学在别的问题上有没有矛盾?”

“刚入学时还行。大家住在一个宿舍,在一起有说有笑,关系都还可以。我的性格很开朗,爱说爱笑,爱唱歌,见了男同学也不拘束;有时周末或节假日,男同学也常到我们宿舍来一起下棋或打打扑克。”

“那两个同学也和你们一起玩吗?”

“有时候一起玩,但她们见了男同学比较拘谨,不像我这样自然大方。而我却比较随便,和男同学也敢开玩笑,在学习上有了问题也常找男同学讨论,所以班上男同学和我的接触也较多。她们对我有点妒忌和看不惯,所以慢慢地就和我疏远起来。后来她们俩接触较多,经常在一起嘀嘀咕咕议论同学,在宿舍搞起了‘小团体’。”

“你们宿舍其他同学和你相处得怎样?”

“我们一共六个人。除我和她们两人外,其他三人中,两人保持中立,另一个同学独来独往,她家在本市,经常回家住。”

“你和其他宿舍同学的关系怎样?”

“还不错,她们很同情我。认为那两个人是因为妒忌我和男同学大大方方地接触才和我作对。我不喜欢在自己宿舍呆着,上完课以后常到别的宿舍坐一会儿。我和老师提出来想调换一下宿舍,但别的宿舍同学也不愿到我们宿舍来住。我在这个宿舍,少不了还要和她们吵架。我这个人性格直爽,脾气不好,惹急了,我没准控制不住自己,干出什么事来。”

“老师,还有些事没告诉您。”孔某接着说。“我爸是党员,经常嘱咐我要靠近组织,要求进步,这学期初我还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那两个人为这事也私底下议论,说‘就她那样,还能入党?’总之,她们处处和我作对。不过最不能容忍的是竟然污蔑我偷东西。这口气我实在是咽不下去!”

咨询老师对她进行了指导帮助,帮她稳定情绪,分析处理面临的问题,并约定了下次咨询的时间。

分析诊断与指导:

从咨询谈话中可以看出,小孔是个性格外向、开朗直爽的姑娘。经气质测验,她是较为典型的胆汁质气质类型。其气质特点是热情、直爽、精力充沛、易激动、心境变换剧烈、不善忍耐。小孔咨询以后,班主任老师又主动与咨询室取得了联系。从班主任处了解到,小孔热情外向,爱说爱笑,但事发当时不能听从劝告,过后冷静下来才能听进老师同学的意见。她还有乐于助人的优点,同学有了困难也肯热情相助。但遇到不平、不顺心的事易冲动、不冷静。

为防意外事件发生,大家决定分头进行帮助。班主任老师负责找小孔宿舍另外两个同学谈话,看她们说小孔“偷”东西有无事实根据,如果确有证据应与保卫部门联系,进行处理;如没有事实根据,不能捕风捉影、背后议论和诬陷。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则负责在咨询过程中对小孔进行指导帮助。

在第二次咨询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首先,帮助来咨询者对自己的个性进行分析,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第二天咨询谈话,咨询员首先肯定了小孔为人热情、直爽、坦诚等优点,并转告了班主任老师对她热情助人等优点的肯定。小孔听了很高兴。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请她分析一下自己个性中还不够完善的方面。小孔认为,自己脾气不好,在宿舍也爱发小脾气,惹同学生气。自己爱说、爱笑、爱唱,高兴起来就不顾周围同学的学习和休息,也容易引起周围同学的反感。心理咨询老师对她的自我分析进行了鼓励。

“遇到误解时该怎么办?”

“人在社会中生活,会遇到各种人和事,有时也免不了产生误解,甚至受到冤屈或某种不公正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感到气愤是自然的,但不能凭一时的冲动鲁莽行事,这样于人于己都很不利,而且也不利于澄清事实。就拿这次遭到诬陷后企图‘宰了她们’的想法来说,这种莽撞的行动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使三个人都受到伤害,这种做法只能出出气而已,但并不能使事实得到澄清,从而证明自己的清白。正确的做法是设法澄清事实,闲言碎语不攻自破。凡事都要学会冷处理而不要热处理,不能意气用事。

其次,要学会和自己脾气秉性不同的人相处。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会遇到各种不同个性的人,要想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就要学会与不同观点、不同性格的人交往,求同存异。在集体生活中更要彼此关心照顾,不要因自己的行动影响了别人的学习和休息。要处处关心别人,与人为善。

最后,‘谅解是友谊的阳光,嫉恨是友谊的冰霜’。同学们在一起生活难免会产生一些分歧或矛盾,当发现别人错了的时候,不能‘得理不让人’,而应‘得饶人时且饶人’。宽容和谅解是人的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与人相处,学会尊重、宽容、谅解,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心胸狭窄、嫉妒心重的人,很难有真正的朋友。”

效果与点评:

小孔同学对咨询老师的分析表示赞同,愿意以宽容大度取代“以牙还牙”。班主任老师也作了宿舍其他两位同学的工作,她们认识到没有真凭实据的猜忌是对同学的伤害。在三人都有了认识的基础上,班主任老师把她们找到一起进行了和解性的交谈,各自作了自我批评,小孔表示了对她们的谅解。

事后的调查证明,宿舍丢东西的问题,确实与小孔无关。问题得到了澄清,小孔也没有“得理不让人”。宿舍人际关系融洽了许多。

青年人涉世不深,在生活中更不能忍受不公正的议论,特别是那些性格急躁、脾气火暴的人,在头脑发热的情况下,很可能引发一些恶性事件。因此,在心理咨询或思想教育中应重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引导。如果遇到可能引发的不良事件,则应与班主任老师配合进行工作,但一般则应力求在咨询范围内解决。

“问题讨论”

1畅 有人说,“与人共处”是大学生主要的能力标志之一,你认为对吗?

2畅 结合实际谈谈同寝室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

■ 有了经济压力怎么办

大学生是高消费群体,有资料表明,近年来,大学生受教育费用日趋攀高,平均每个学生一年需支出15 000元左右。我们几乎都感受过高额教育费用给自己带来的经济压力吧?尤其是新生,从未理过财,开学伊始,交完学费、住宿费、上机费、书费、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钱转眼间所剩无几,一想到每月数百元的生活费,就会产生负担和压力。对那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来讲,压力更大。很多贫困生、特困生靠父母借钱上大学,其经济压力更是可想而知了。

经济基础是生活与学习的物质保证,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问题,整天背着沉重的经济负担,会给我们的大学生活蒙上一层阴影。经济压力过大,还会引发身心问题,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为了有效地解决和缓解经济压力,我们可考虑尝试以下做法:

1.合理消费,节约开支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消费支出越来越大,受市场经济、社会消费观念的影响,高校也流行追时尚、赶时髦之风,手机、上网、旅游、谈恋爱号称大学生四大消费时尚。这些消费支出的金额往往会超过基本生活费用。此外,用于人际交往的费用也较大:同学过生日、朋友们一起聚餐都需要花钱。通常我们老是抱怨钱不够花,其实,有些支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同学之间没有必要盲目攀比,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合理开支;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也没必要摆阔,我们毕竟是在花父母的钱,没有可值得炫耀的资本。只要我们合理消费,注意节约开支,多数同学就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当然,也不能为了省钱节衣缩食。像有的贫困生那样,一天吃两餐,吃饭的时候不买菜,结果造成营养不良,损坏了身体,将来怎么能报效社会、回报父母、成就事业呢?

2.申请助学贷款和特困补助

为了解决贫困生、特困生的经济困难,国家对这些学生建立了贷款制度,允许其贷款学习,贷款可以等大学毕业后偿还。另外,国家对特困生也有一定的困难补助,通过申请、批准后,即可领取。

3.争取获得国家奖学金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国家奖学金制度,对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家庭生活贫困的大学生按比例发放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6 000元,二等奖学金4 000元,这给了那些品学兼优的特困生以莫大的希望和鼓舞。只要我们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就有机会获得这笔奖学金。

4.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或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以解决上学经费不足的一种劳动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会占用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能增加个人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又可以锻炼个人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办法。

当前,勤工俭学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协助老师搞研究。这是名副其实的“助学”。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和特长来赚取一定的劳务费。这种办法虽好,但机会较少,毕竟我们的科研能力还达不到一定水准。所以,这只是个别学生的一条途径。

(2)做家教。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做法,很多大学生都愿意选择这一方式。因为它风险小,对学习的影响不大,又能学以致用。做家教应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不能误人子弟。一旦做了家教就应尽职尽责,否则,不但影响自己的形象,还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3)临时打工或做兼职。假期里,许多学生到企业或公司打工,集中干一两个月,虽然辛苦,但收入也多些;还有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兼职工作,如导游导购、餐厅服务、市场调查、商品推销、家政服务等。但在社会上打工,要注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社会比学校复杂,由于我们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骗上当,在打工时,要多加小心,并要注意签好用工合同。

(4)经商。有的学生,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和计算机软件设计等专业的学生,自己租门市开办小公司,自己当老板。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往往影响学业,一般不宜大力提倡。

(5)在校内勤工俭学。一般学校都为贫困生提供校内勤工俭学岗位,一般在食堂、图书馆、超市、环卫部门做些辅助性和服务性的工作。这种形式,既不影响学业又较安全。

总之,勤工俭学是解决大学生经济压力的一种好方法,也是一种趋势,但要注意处理好学习与做工的关系,不要因做工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也不要因此而累垮了身体或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误入歧途。

■ 如何调整入学后的不适心理

“案 例”

自卑的女生

这是一位大一女生的自诉: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大学生,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等。我在上高中时,学习成绩总是班上第一,老师经常夸奖我,同学们也很羡慕我。高考过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但是到了大学以后,我发现其他同学的学习成绩都很好,我再也不是班里最好的了,尽管我也很努力地学习,可是总也不能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逐渐地,我开始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后来发展到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在每次考试之前,我都会担心自己不及格;不愿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往,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话;拒绝在文娱和体育活动中扮演角色,因为我害怕自己出丑。有时别人问我话,我甚至会张口结舌,吞吞吐吐。我现在害怕与人打交道,同时也羡慕别人在交往中那种从从容容的姿态。我以前也是一个很自信的学生,可为什么现在却变得如此自卑了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

我们中的许多人,在中学时都曾有过像以上这位女生这样辉煌的历史。可进入大学以后,我们大都从“佼佼者”变成了“普通人”。如何才能在心理上接受这些事实,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呢?

1.要学会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

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调整心理不适的关键。在世间万事万物中,我们最不了解、最难了解的就是我们自己。古希腊有这样一则神话传说:俊美的河流之子克索斯在水中看见一个人的面影,他恋上了那个水中人,并为之而心力交瘁,最终抑郁而死。如果说克索斯不知自己苦恋的水中人正是他自己似乎近于荒诞,那么,我们再看看博学多才的大哲学家叔本华是怎样的呢?一次,叔本华步入园圃,园丁问道:“你是谁?”他回答:“如果你能告诉我我是谁,我将不胜感激。”不仅叔本华在苦苦思考“我是谁”,被誉为智慧化身的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也认为人的最高智慧就是“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虽然不容易,但却是必须的和可能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真理的精华在于人们最终会自己了解自己。”随着我们阅历的增长,自我认识的能力也在日益提高。我们在经历了心理落差之后,应重新审视自我,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重塑自我形象。

2.努力塑造自我

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重新塑造自我。除了完成既定的学业目标外,还应在更广泛的生活领域中,通过各种渠道显示自身的能力与风采。如在社交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高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特长,以求得到同学和社会的认可,进而强化自我设计,用实力证明“我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3.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的茫然、困惑有些是来源于优势地位的丧失,有些是来自于理想的破灭,更多的则是由于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人生奋斗的目标,树立职业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大学生活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都要正视现实,重新给自己定位,站在新的起点上,描绘未来的人生蓝图,谁都可能成功,谁都可能遇到挫折,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坚信:只有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的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只有奋斗于目前,才能收获于未来。

“问题讨论”

面对大学生活新的环境,你是否已经适应了呢?如果不适应,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你将怎样去适应环境?

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皮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