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
10736000000033

第33章 职业的选择与设计

职业是人生的一部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被打上职业的烙印。可以这样说,人生包含了职业,职业又反过来塑造了人生。

选择合适的职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把握自己的职业选择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个性。正是这种不同的个性,构成了千差万别的人。一种职业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对某类人合适的职业,对另一类人则可能不合适。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就要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详细分析与职业相关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设计符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

■ 什么职业适合你

1.性格与择业

“小测试”

对下述问题,请你回答是与否(回答一个“是”,打一个圆圈):

(1)读侦探小说时,你能事先猜到凶手吗?

(2)宁愿听音乐会,也不愿看摇滚乐队演出吗?

(3)你的拼读速度很快吗?

(4)如果画没挂正,你感到别扭吗?

(5)喜欢读杂文而非小说吗?

(6)常能想起读过或听过的东西吗?

(7)认为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将一件事情做好吗?

(8)喜欢玩跳棋而非纸牌吗?

(9)借钱买某些急需的书吗?

(10)想知道机器,如发动机、开关、钟表等的工作原理吗?

(11)喜欢生活中的变化吗?

(12)有空余时间,宁愿参加体育锻炼而不愿读书吗?

(13)算术和数学对你来说很难吗?

(14)喜欢和比自己小的人在一起吗?

(15)能说出你认为是朋友的人的姓名吗?

(16)喜欢节日、联欢会吗?

(17)讨厌要求精细的工作吗?

(18)阅读速度快吗?

(19)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的谚语对吗?

(20)喜欢结交陌生人、见识陌生的地方或东西吗?

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你的回答只是表明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果如下:

数一下前10道题共有多少个圈,再数一下后10道题共有多少个圈。

比较两组数字:

(1)如果前10道题的圆圈比后10道题多,说明你是一个紧张型的人。适合从事要求精细的工作,如医生、律师、科学家、机械师、修理工、技术员、出版家、哲学家、工程师等。

(2)如果后10道题的圆圈比前10道题多,说明你是一个开拓型的人。适合做人事工作。你有主意,但却希望别人将它们付诸实施,如参谋、领班接待员、出租汽车司机、服务员、售货员、广告宣传员等。

(3)如果两组圆圈不相上下的话,则说明你适合做一些需要集中精力、但人际关系好的工作,如护士、教员、秘书、美容师、艺术家、演说家、图书管理员、政治家等。

大学生择业时,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在前面的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人的性格类型可以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具有外倾性格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更适合于从事对内、对外交往性强的工作,如教育、公关、管理性工作等;具有内倾性格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更适合于从事比较沉稳、细致的工作,如财会、医生、技术性工作等。

“资 料”

霍兰德个性测验及择业参考价值

霍兰德是在对人的个性研究方面很有建树的美国科学家,霍兰德个性测验被各国广泛接受并作为职业选择的主要参考。霍兰德根据个性特点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把人划分为六种个性类型,即现实型、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这六种不同个性的人在选择职业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1)现实型(R)

这种类型的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可能在自我表达和向他人表达情感方面会遇到麻烦或感到困难。他们喜欢在户外活动,喜欢使用和操作工具,尤其喜欢操作那些大型机械。他们宁愿与机械和工具打交道,也不愿意与人打交道。他们热衷于通过自己的手来创造出新事物。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能按一定程序进行操作的工作,如机械、建筑、电工技术、野外工作、实验技师、工程安装等。

(2)探索型(I)

这种类型的人有强烈的好奇心,重分析,对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有热情,并表现出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对周围的人并不感兴趣。他们习惯于通过思考在思想中解决所面临的难题,而并不一定实际操作。他们喜欢面对疑问的挑战,不喜欢那些必须遵循许多固定程序的任务,喜欢从事那些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在科学领域中,他们常常具有非传统观念,倾向于创新和怀疑。他们喜欢的职业包括工程设计、生物学、社会科学、实验研究工作、物理学、气象学等。

(3)艺术型(A)

这种类型的人想象力丰富,有理想,易冲动,好独创。他们的兴趣在于艺术性工作,喜欢具有许多自我表现机会的艺术环境。他们不喜欢从事那些粗重的体力活动,对那些高度规范化、程式化的任务不感兴趣。他们与探索型的人类似,喜欢单独一个人活动,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往往对自己过于自信。他们往往情绪变化大,敏感。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自发性、非传统性都较强,他们喜欢从事非系统的、自由的、要求有一定艺术素养的职业,即音乐、美术、文学、影视等与美感直接或间接有关的职业。

(4)社会型(S)

这种类型的人乐于助人,善于交际,易合作,重感情,责任感强,关心社会的公正和正义,具有较强的人道主义倾向,社会适应能力强。他们通常善于表达,善于与周围的人相处,喜欢处于集体的中心地位,喜欢通过与别人讨论来解决存在的难题。他们善于通过调整与他人的关系来解决生存的问题。他们不喜欢身体剧烈运动的工作,不喜欢与机器打交道。他们喜欢从事与他人建立和发展各种关系的职业,如教育、医疗、就业指导等。

(5)企业型(E)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善于辞令,尤其适合做推销工作和领导工作。他们通常精力充沛、自信、热情洋溢、富于冒险精神、支配欲强。他们喜欢担负有领导责任的社会工作。他们喜欢与人争辩,总是力求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他们缺乏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不喜欢那些长期需要智力劳动的工作。他们喜欢的工作包括经理、推销员、电影电视节目制作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房地产经纪人。

(6)常规型(C)

这种类型的人易顺从,能自我抑制,想象力差,喜欢从事稳定、高度有秩序的工作,包括那些在言语方面和数量方面都有较强的规范性的工作。他们具有办公室工作和数字方面的能力,可以很满意地在大型机构中从事一般性工作,并不寻求担任领导职务。他们习惯于服从使命,愿意执行上级命令,而不习惯于自己对事情作出判断和决策。他们不喜欢那些模棱两可的指示,希望能精确地了解到底要求自己做什么。这类人尽职尽责,忠实可靠,有自我控制能力。他们不喜欢从事笨重的体力劳动,也不喜欢在工作中与别人形成过于紧密的联系,在职业选择上,他们愿意从事办公室、会计、银行审计员、银行出纳、图书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税务员、统计员、交通管理员等工作。

霍兰德将这六种类型排列成一个六边形。在这个六边形中,邻近的类型比较相似,处于对角的双方的特点最不相似。例如,艺术型与常规型处于相对位置,这两种类型的人就相差很大。艺术型与社会型和探求型位置相邻,艺术型与这二者之间的差别则不是很大。很少有人属于单一的某一种类型。多数人都属于几种类型的复合型。通过职业选择测验,可以得到受测者在这六个方面的分数。多数人几种类型的得分都很高,属于几种类型的复合型。霍兰德认为,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复合型。他以得分最高的三个方面来标记一个人的个性类型模式。

应该说,通过一定的人格个性测验,对于大学生增加自我认识,明确个体信息,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也应该看到,心理测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应用的工具和手段,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都有不完善之处,不同程度地带有主观的因素,因此,必须积极而客观地看待心理测验。

2.量“质”为“用”———气质与择业

大学生在择业时,应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去选择职业,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工作。气质的类型及其与择业的关系如下:

多血质型。多血质型的人工作能力强,容易适应新环境,适应面较广,适合做政府及企事业管理工作、外事工作、公关工作、驾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新闻工作者、演员、公安侦察员和服务员等。多血质型的人不适合做过细的工作,单调机械的工作他们也难以胜任。

胆汁质型。胆汁质型的人适合做导游、勘探工作者、推销员、节目主持人、外事接待人员、演员等。他们适合于热闹、繁杂的工作环境,而对要求长时间集中精力的细致工作很难胜任。

黏黏液质型。黏液质型的人适合做外科医生、法官、财会人员、统计工作者、播音员等。

抑郁质型。抑郁质型的人可以较好地胜任胆汁质型的人难以胜任的工作。比如人事、机要秘书、编辑、档案、化验、保管等工作。也适合从事技术工作和艺术造型工作等。抑郁质型的人适合单独做困难较小、且容易看出成绩的工作。

以上我们分析了气质类型与大学生择业的关系。每一种气质类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生活中单纯属于一种气质类型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的气质都具有“混合型”和“交叉型”的特点,相应地,择业也不会单纯只有一个方向。

3.能力与择业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家把人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大类:一般能力是指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特殊能力是指在特殊领域内发生作用的能力。

创造力强的人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如一个具有创造性政治见解的人可能成为卓越的政治家;一个有创造力的商人可能成为企业家;一个有创造力的教师可能成为教育家;一个有创造力的演员可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一个有创造力的技师可能成为革新和技术能手。

“案 例”

不同的表现

某一流大公司,刊出了招聘职员的广告,声明应征人必须穿着外套。

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刘七闻讯前来应聘。当他们接到通知,前往该公司面试时,他们先被引入一间办公室。当时负责面试的高级职员忙着办公,只对他们说了一句话:“把外套挂在衣帽架上,请坐。”说完又继续办公了。可是,这间办公室里并没有衣帽架和椅子。五人同时被置于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时间表现各异:

张三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一直等到招聘者办完事。(1)

李四很有礼貌地向面试者说:“对不起,先生,这里并没有衣帽架和椅子。”(2)

王五先回答“好的”,然后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3)

赵六平常就敢说话,此时也没太矜持。“虽是这么说,可这里并没有衣帽架,也没有椅子。”他大胆地把心里想的话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4)

刘七则走出办公室,搬了一把椅子进来。(5)

选择(1)或(3)的人:这种人有适应性,不说惊人的言语,领导才能较差,适合做计算、管理等机械性的工作。

选择(2)的人:他的反应方式和一般人不一样。他虽然很认真地指出了对方的不合理处,但他也考虑到了对方“上司”的立场。他属于开拓型的领导人才。

选择(4)的人:适合做业务员或推销员。他有积极的推销才能,性格坚韧,勇于向目标挑战。

选择(5)的人:这种人的反应非常特殊,他的言语行为是走在最前端的,他的猜测力很强,但也常比其他人多事。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准备去应聘前,除了要弄清楚自己期望的职业外,还必须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不但能增加被聘用的可能性,而且一旦被聘用,也容易在这个自己认为理想的岗位上发挥才能,作出成就。

经验表明,一些有特殊能力的人,如果恰巧从事了适合他们的工作,就很容易取得出色的成就。比如,有数字、逻辑才能的人最有可能成为科学家;有语言天才的人最有可能成为作家;善于控制肌肉和身体活动的人最有可能成为舞蹈家;对空间特别敏感的人最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或建筑师;自我感觉能力较强的人适合做演员、艺术家、创作人才;沟通能力强是教师、推销员、政治家、宗教领袖必备的条件,等等。

一般来说,不同的职业对同样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例如:

智力:医生要求具有较高的智力,护士要求具有中等的智力,对护理员的智力要求则更低。

语言能力:教师、服务员、护士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机械工、纺织工对语言能力没有严格要求。

运算能力:会计、统计、建筑行业要求具有较高的运算能力;对导游、理发员的运算能力要求较低。

空间判断能力:图纸、工程建筑、飞行、医生等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空间判断能力,对裁缝的空间判断能力的要求不太高。

形态知觉:对医生、画家的形态知觉能力要求较高。

眼手协调能力:驾驶员、飞行员、牙科医生、外科医生要求具有较强的眼手协调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职业与技术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又不同于一般的技能型人才。“技术应用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也可以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灵魂。从有关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涉及语言信息、智慧能力、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敬业精神五方面的训练,前三种属于认知领域的,第四种属于动作操作领域的,第五种属于情感领域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比其他院校的学生强,这是我们在能力方面的优势所在。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智力不存在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般只存在类型的差异或创造力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大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是很有帮助的。如巴甫洛夫按照人的信号系统的优势情况将人分为“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在智力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在感知方面,“艺术型”的人具有完整性;“思维型”的人注重对现象的分析。在记忆方面,“艺术型”的人记忆图像、颜色、声音等较好;“思维型”的人记忆语义、数字和概念等较好。在思维方面,属于“艺术型”的大学生选择形象性较强的工作更合适些;属于“思维型”的大学生选择抽象性较强的工作更适合些。

4.兴趣与择业

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顺利发展,能否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就,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能否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岗位。对某种职业的兴趣与爱好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总是希望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力求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成就,而兴趣和爱好有助于他们取得成就。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精神状态就不会好,同时还会产生紧张的心理。要知道,紧张不单纯取决于所做事情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做什么工作。如果将工作当作负担,你就会觉得紧张,觉得无聊;如果认为繁忙的工作不仅是责任还是乐趣,那么你就能承受紧张,并从中得到快乐和安慰。

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机会很多,而感兴趣的工作机会却很少。在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是要正视现实,适应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事业的沃土,时势造英雄,顺势成英才。要从分析社会发展的趋势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注重能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和机会,不要计较现状的困难、条件的艰苦,这非但不会妨碍自己才能的发挥,反而会为发展自己的才能提供机遇与挑战。

当然,在走向社会确定自己的位置时,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天赋、素质和兴趣。如果出现学非所用、学用脱节的情况,就很容易窒息人的创造性,伤害人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有主见,要果断,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培养自己的兴趣,热爱你将要从事的职业。其实每个人都必须被动地去做一些他(她)并不想做的事情,表演一些他(她)并不喜欢表演的角色,过一种他(她)不愿过的生活。虽然这样很无奈,但只要专心致志,锲而不舍,那么你就绝不会感到烦躁不安,失落惆怅,反而会感到心安理得。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大学毕业生都是根据国家的统一分配就业的,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从事自己原来可能并不喜欢的工作。后来时间长了,不但培养了他们对新专业的浓厚兴趣,也使得他们在新的专业上作出了成绩。另一方面,也要敢于根据自己的长处,更换职业。与其待在原地无所作为,倒不如勇敢地走向自己该去的地方。

“心理拓展活动设计”

活动题目:我的未来不是梦

活动目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们将踏上的某一个职业岗位,也许正是你的理想,也许和你最初的理想相差甚远。但无论你将来干什么,从现在起,在现实的基础上确立的理想才是真正可行的,有了理想才会有将来的一切。今天的活动,是帮助大家弄清楚自己的职业理想是什么,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目标。

活动过程:

(1)分组以简单动作表演“我的理想职业”,其他同学猜测。

(2)小组讨论:如何培养兴趣、充实自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我们不能从事自己所向往的职业,应该怎么办?

(3)进行理想职业设计:写出自己将来想从事的工作名称、工作要求、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自己的兴趣与专长。

(4)制订计划:为了实现将来的打算,现在需要做的准备。

“问题讨论”

你能说出什么职业适合你的性格特点吗?如果这个职业适合你,你靠什么来驾驭它呢?

■ 大学生怎样进行职业设计

职业设计可以帮助人们在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寻找并调整个人与职业的适应关系,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逐步完善职业策略,满足个人的自我需要,为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贡献。应该强调的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是职业设计的关键所在,掌握必要的方法与技巧也非常重要。

1.积极适应社会需要

成功的职业设计必须处理好职业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因为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制约着个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个人提供了施展自己抱负、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场所和机会。因此,职业目标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制约。只有职业目标与社会需要相适应,职业设计才有实施的环境。因此,正视社会现实,面对社会需要,是职业设计的出发点。现实是客观的,既有有利于自己的一面,也有不利于自己的一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社会将尽可能地为每个人提供较好的从业环境,这将为人们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广阔的天地,为人们自身的发展与成才提供机会。但是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社会所能提供的职业岗位还不能尽如人意。供需不平衡,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单位急需人才的现实需要我们去面对,某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的危险误导急需我们去深思。

2.客观地认识自我

人们只有客观地、全面地认识自我,对自身及职业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才能保证职业设计的有效。而且,认识和了解得越彻底,职业设计才能越好。一个立志做警察的人,可能对警察的工作及其需要付出的代价不是很了解;同样,梦想成为艺术家的人可能不知道艺术家要具备的条件及如何作出努力。这时,就需要人们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我。试想,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不了解,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和气质,他怎么可能知道自己的特长,怎么可能知道哪些职业适合自己呢?所以,了解自我,挖掘个人资源,是设定职业目标及策略的前提条件。

3.明确职业目标

确立职业目标,消除不必要的犹豫,便于使人全身心地致力于目标的实现。而且,目标越明确,人们追求成功的驱动力就越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在设定职业目标时,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诸如自身的个性特点、就业机会、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人们又难以意识到这种影响之大直接左右着职业设定的准确与否。仔细分析一下人们在以往选择职业时容易出现的各种错误,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大多与人们对影响职业设定的因素的认识不清有关。因此,在设定职业目标时,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自己喜欢的工作到底是什么?自己的专长是什么?现有的工作对自己的重要性是什么?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是什么?有哪些工作机会可供选择?还有哪些与工作有关的其他因素要考虑?不能明确职业目标,人们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追求成功的驱动力,其职业设计的有效性就更无从谈起了。

4.制定求职策略

求职策略是指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制定的相关的行动计划。求职策略制定得越具体越好,可行性越强越好。职业设计是人们设立职业目标,并通过实施一定的职业策略,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目标与职业策略实施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解决的是“哪类人最有可能与哪种类型的职业相适应”或“哪类人最适合从事哪种职业”的问题。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教授,通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他人职业道路的深入研究,于1959年首次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职互择”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择业倾向,可以将从业者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职业的特点与其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可以将职业分为相应的类型。一旦从业者与职业类型相同,二者之间的相互吸引就表现出来,某一类型的人从事类型相同的职业,即为“人职匹配”,这时人们才能发挥其所长,做好工作。(求职策略的具体内容见下节———求职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