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激战长空:冷战时期的空中格斗
10730200000044

第44章 后记 冷战,一段特殊的时期

苏联解体以后,关于冷战的一些绝密资料陆续得到解密,通过这些资料,人们对那个年代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原来长期让人们感到困惑的一些谜团,也随之慢慢解开。

比如,在朝鲜战场上,年轻的中国空军之所以能够在与经验丰富、装备先进的美国空军的较量中屡创佳绩,除了自身勇敢无畏的精神和不断的学习总结外,苏联在背后所起的作用也是相当巨大的,他们提供给了志愿军空军先进的米格战斗机……然后在外面涂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并且在飞行员的训练上也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参与,朝鲜上空的较量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和结果……这在过去虽然有许多猜测和传说,但直到近年来那些档案曝光后,人们才第一次证实了先前的一些推断。而另外一些谜团,在相关资料向公众公布之前,将会一直尘封在历史的记忆深处,任凭人们做出种种解释和臆测。

本书以冷战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发生在空中的直接对抗为叙述客体,这些空中对抗既包括发生在冷战双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集团之间的,也包括那些发生在这两大集团之外的,或其中一个集团与另一个集团之外的对抗。如印巴空中对抗、英阿马岛空战。

对于本书来说,“冷战”这一名词更多的是一个时间界定,而非内容主体。书中参考了大量关于冷战以及空战的著作和研究文章,在此基础上甄别遴选、重新编排,以编者的视角和语言展开叙述,力求还每一件事实一个准确、客观、全面的面貌。在此,谨对本书所引资料的那些作者表示真诚的谢意!

另外,本书得以出版,很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感谢重庆出版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感谢陶志宏、饶亚两位主任,何晶编辑;感谢北京光辉书苑文化传播公司的石恢先生、方圆女士、于始先生、张春晖先生、王玮女士、孟微微女士、王晖龙先生、董倩超女士,感谢他们对本书的选题策划、资料收集和内容编撰,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本书的顺利出版离不开他们的大力支持!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以下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肖燕、金利杰、赵智楠、张贤、方清、欧阳秀娟、周会娟、韩佳媛、张思博、王雪、金西东、史丹于、李红、许丹、李青云、陈炫、刘亚争等。

感谢以上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也希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以使不当之处在再版时得以纠正。

编者

2010年4月22日

1946年3月5日,应邀访美的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奏响了“冷战”的序曲;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正式提出“对苏联发动冷战以遏止共产主义”,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大集团间长达40余年的“冷战”才算真正终结。

在冷战时期,各国虽然慑于核威力,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地区的冲突和对抗却从未停止过。

这种对抗不仅体现在陆地上、海洋上,同时也体现在天空中。

早在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朱里奥·杜黑就提出了制空权理论。他认为:“飞机的出现将导致战争的特性发生变化……从空中对后方居民和经济目标的打击,更能摧垮对方的抵抗意志,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未来战争中,空中战场将是决定性战场,空中力量将是决定性力量……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

而自二战以来的所有战争实践,日益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国防部在论述“空中优势和制空权”问题时指出:“在未来对付拥有军事高技术装备之敌的冲突中,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将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伊拉克军事机器的命运,将使人们几十年都难以忘却。”

天空,现代战争争夺的一个焦点。

天空,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冷战时期的天空,在诠释制空权对现代战争重要性的同时,更上演了无数场精彩纷呈、激动人心的对抗。

从朝鲜到越南,从中东到南亚,从大西洋到南海……空中的对抗几乎无处不在。

这些空中对抗,不仅谱写了无数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成就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和传奇。

冷战的天空,因一系列的空中对抗而呈现出别样的色彩。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片曾经不平静的天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