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重走长征山地
10730000000014

第14章 卓克基

历史钩沉——索观瀛是什么人?

1935年6月底,毛泽东与中央机关翻越长征中的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后,到达马尔康的卓克基官寨,在这里休整一周。1952年5月,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五一”观礼团的卓克基第17代土司索观瀛,在中南海受到毛接见,毛对他说:“长征时,我曾在你家住过一段时间,还看完你收藏的一部《三国演义》呢。”

索观瀛是什么人?

索观瀛生于1898年,藏名桑郎泽让,出生于汶川瓦寺土司世家。1911年,卓克基土司绝嗣,请索观瀛到卓克基上门(入赘)为继。1914年,索观瀛前往卓克基继位。1935年6月,中央红军途经卓克基时,他被国民党委任为“卓松党(卓克基、松岗、党坝)三土游击司令”,奉命阻击红军。1950年9月和10月,小金、金川先后解放,索派人前往慰问解放军。1951年8月,人民解放军进军卓克基,9月马尔康成立军政委员会,索任副主任。1954年7月索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任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在社会主义献金运动中,索主动捐献黄金600多两及若干珠宝。1959年达赖集团叛国出逃,索多次发表文章声讨。

1967年11月7日,索观瀛因患脑溢血医治无效,病逝于阿坝州。

卓克基:官寨早已人去楼空

渐近抚边河的源头,河谷愈宽,山势走低,景色变得妩媚起来。不见了高峡,河水由于被长着丛丛灌木的小河滩分割得曲折蜿蜒,显得温和驯顺,满眼的绿意展示着勃勃生机。时近傍晚,夕阳照在高高的梦笔山上,给人一种错觉,仿佛翻过它便能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其实不然。

梦笔山海拔4100米,是我在阿坝翻越的第二座雪山。山顶缺雪,伫足四望,夕阳西下,满天晚霞映着远处的雪山,让人遐想。

卓克基官寨位于马尔康县东9公里的西索村,海拔2700米,由一座石砌五层藏式民居和一座石砌五层碉楼组成,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清代土司衙门建筑。卓克基土司系清乾隆十三年(1748)第一次“大小金川之役”后清政府所封,是川西有名的“理番四土”之一。现存建筑系1912年索观赢继承卓克基土司职位时所建。据称这里也是著名作家阿来《尘埃落定》的诞生地。

毛泽东当年到卓克基没有准确记载,但从时间上推算,应该是1935年的6月底到7月初。即6月28日两河口会议到上旬红军进毛尔盖之前。

我来到卓克基乡的三岔路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索民居。它是嘉绒藏族最具特色的寨子,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从高处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高耸的石碉石壁、飘动的五彩经幡、屋顶窗台堆放的盆栽鲜花,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古朴的神秘之国。

带我前往官寨的是镇旅游开发办副主任苏芙蓉,一个漂亮的藏族女子。官寨主体建筑为典型的山地藏族民居式样,平面为方形,坐东北朝西南,面宽38.84米,通深35.25米,高19.05米。毛石和片石筑成的外墙方正厚重,内围廊形成封闭式天井,回廊用圆木柱承载各层楼地面的木梁,上铺木楼板。屋顶为三角形桁架,上覆小青瓦。说到阿来,苏芙蓉说他的诞生地与卓克基没关系,“只是小说里有卓克基的影子,但又不完全是卓克基。”

一进官寨,扑面而来的是呛人的油漆味和粉尘,电锯声刺耳地轰鸣着,满身油渍的工匠正在各个楼层叮叮当当地敲打。苏芙蓉告诉记者,官寨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一次维修,根据以旧还旧的原则进行,“工匠都是从青海请过来的,很有经验。”

官寨占地总面积1400平方米,呈“口”字形。苏介绍说这里共有各种用房500间,“一层的一边曾是佣人、杂工的住室、厨房,另一边是马厩。二层用作接待官商和迎宾的客房,正面二层顶部为平顶,用于沐浴阳光、观赏外景。三层是土司和家眷的厨房、书房和贵客房。”

跟着苏芙蓉一层一层往上走,我们来到三楼索观瀛卧室。卧室为全木结构,深褐色的木墙上依稀可辨当年残留的壁画。苏说:“毛泽东当年就住这里。看见那壁式书柜了么?那本《三国演义》就放在里面,毛泽东工作之余颇有兴致地看了整整一个星期,所以他对索观瀛的这本书印象深刻。”官寨的4楼是佛堂和神殿,工匠们正在描绘金制佛像,墙壁上新绘的壁画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难怪索尔兹伯里赞誉官寨是“东方建筑史上的颗明珠。”

只是,它的主人和曾经住过的贵客们都已过世,官寨本身,遂成历史的见证物。

镇党委书记夏永胜告诉我,如今的卓克基镇,幅员近300平方公里,总人口2560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221元。高于一山之隔(梦笔山)的两河口乡。“官寨这次大修总投资超过500万元。目前,成都家公司准备投资10多亿,全面开发卓克基,包括西索民居、茶果寺、圣山等,我们镇政府所在地也准备搬迁,把地方腾出来,要不了几年,卓克基的面貌会焕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