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恶魔下场
10729100000012

第12章 “狼穴”遇刺疯狂报复嫌疑者

记载着四面八方坏消息的公文雪片似的飞到“狼穴”,希特勒对德国能够打赢这场战争已不抱任何希望了。在1944年到来之际,他着实认真地思索起战败的前景。

1月30日是希特勒上台11周年的日子。为了给被失败主义情绪笼罩的德国人打气,在盟军空军对德国本土的轰炸声中,他照例发表了广播讲话,故弄玄虚地大谈苏俄的威胁:“谁将在这场斗争结束的时候在欧洲占主导地位,是以最强大的国家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家庭,还是布尔什维克人……这场战争只能有一个胜利者,不是德国,就是苏联。德国的胜利意味着欧洲的保全,苏俄的胜利意味着欧洲的毁灭。”

他重弹这种陈词滥调的目的是想分裂同盟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按照戈培尔的解释,德国宁愿同伦敦而不愿同莫斯科来讨论结束战争的问题。然而,这些都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不论是罗斯福、丘吉尔还是斯大林,都只接受以德国“无条件投降”作为结束战争的方案。因为美、英、苏是作为事实上的“同盟国”,来对“轴心国”采取一致行动的。

1943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伊朗的德黑兰召开的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上,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巨头”第一次聚会,他们共同磋商对德配合作战的计划,作出了1944年5月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

德黑兰会议以后,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被任命为执行西欧登陆计划——“霸王计划”的盟军最高司令。

然而,由于作战规模的扩大和气候因素,盟军的登陆时间从5月推迟至6月,并且避开了希特勒重点设防的英吉利海峡的最狭窄部位,而把法国的诺曼底选为登陆地点。

1944年6月6日凌晨,海面上狂风呼啸,白浪滔滔,一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舰队自英国南海岸驶向了诺曼底。整个舰队拥有5000艘船只,这次极其冒险的军事行动的成功将决定纳粹德国彻底失败的命运。

这一天距离最后一名英国士兵撤离敦刻尔克海滩渡海回国,差不多隔了4年。

5个盟军师出其不意的登陆战一举成功,3个空运师也同时空降着陆。“大西洋壁垒”在几小时之内被突破,登陆人数达13万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诺曼底登陆战。盟军投入的总兵力约288万人。

盟军在法国登陆和苏军在东线的强大攻势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德军士气一落千丈,一部分陆军高级将领对希特勒的幻想破灭了,一批被称作“德国反对派”的军官和官员们也加紧活动,想通过杀掉希特勒来结束战争,以减少德国所遭受的损失。

他们当中有一个名叫施陶芬贝格的上校,时年37岁,以前在北非作战时受了重伤,失去了一只眼睛、右臂和左手的三个指头。

7月20日上午,施陶芬贝格按照预定计划,以德国后备军司令部参谋长的身份来到“狼穴”,等候希特勒的召见。

军事会议提前了,施陶芬贝格在去希特勒的平房作战室之前,暗中调好了炸弹的定时器,并把一个盛着液体酸的玻璃瓶打碎,让酸液开始腐蚀炸弹撞针的导线。他事先做过试验,知道这时离爆炸还剩10分钟的时间。

施陶芬贝格和几个高级将领一同走进希特勒10米长5米宽的作战室,希特勒就站在中间那张放满军事地图的橡木长桌旁。

施陶芬贝格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走近希特勒,敏捷地把装着炸弹的提包放在桌子底下,然后,他借口必须去打个电话,离开了作战室,到另一个地方去观察情况。他焦急地看着表,“怎么,10分钟过去了还没有炸响,莫非……”

就在这时候,只听“轰”的一声,平房作战室的屋顶飞上天,又落下来,一面墙壁倒塌了,房子顿时烧起熊熊大火。

施陶芬贝格立即驾驶汽车离开了元首大本营,然后搭乘飞机飞往柏林。一下飞机,他就被焦急地等待在那里的军官们围住了。

施陶芬贝格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元首已被炸死,我们可以开始第二步行动了。”

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希特勒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只受了轻微的外伤。他们的第二步行动还未展开,帝国广播电台就突然中断了正常广播,传出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坏消息:“今天,有人用炸弹阴谋暗杀元首,元首除受轻度烧伤和撞伤外,安然无恙!”

这条反复插播的“新闻”把军官们都惊呆了。

原来,当施陶芬贝格离开平房作战室的时候,一个副官的脚碰到了那个装炸弹的皮包,他嫌碍事,就把包挪了地方,而在炸弹爆炸前的一瞬间,希特勒又碰巧为了看清地图边上的一处战况,离开了他的位置。

所以爆炸只使希特勒的头发被烤焦,右腿被烫伤,耳膜被震破。等他一醒悟过来,就立即通过电话向忠实于他的军官发出了指令,要他们毫不留情地镇压那些叛乱者。

入夜,帝国首都柏林响起一阵阵稀疏的枪声,一些密谋刺杀希特勒的将领被当场打死,施陶芬贝格被逮捕。午夜后,他被押往国防部的院子里执行枪决。

凌晨1时,阿道夫·希特勒的声音又在德国的广播中出现了,只不过这次的声音是那样颤抖,不仔细听,都不知道是元首在演说:“今天,一小撮野心勃勃,丧尽天良,罪恶而愚蠢的军官阴谋除掉我。可天意让我战胜了暗杀,我可以继续从事我的事业了!”

停顿了一下,他又大声嚷道:“我的德国公民们,今天我向你们讲话的目的,是让你们听听我的声音,让你们知道我的确安然无恙……我绝不会宽恕那些罪人,我们要按照国家社会党人的惯用方法来进行清算!”

就在希特勒发表广播讲话前10个小时,元首大本营里还冒着燃烧后的余烟,这个大独裁者强忍着伤痛,和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进行了预定的会见,这是两位战争狂人之间的最后一次会晤。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视察了已经成为瓦砾场的会议室。已经失去昔日尊荣和权势的墨索里尼像只丧家犬,看着几小时前希特勒侥幸逃生的作战室废墟,脸都吓白了,一个劲地叨咕:“太不可思议了,太不可思议了。”

希特勒强打着精神说:“我确信刚才发生的事情是个转折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我的共同事业不论遭到多少挫折,胜利将很快取得。”

显然,这不过是希特勒在自我解嘲罢了。

第二天,一场空前的血腥报复开始了,一批又一批军官被处决,秘密警察和党卫队先后杀死了近5000人,受牵连被投入集中营的人成千上万。

秘密警察头子希姆莱利用这次大清洗的机会,还监禁和杀害了许多和该事件无直接关系的人,只不过因为他们对现政权缺乏热情。这次,就连曾经在北非为希特勒立过赫赫战功的隆美尔元帅也未能幸免。据说在密谋分子那里查出一份名单,上面有内定隆美尔为“帝国总统”的内容。

这时候,隆美尔在前线负了重伤,住在一所野战医院里。他从前的参谋长刚刚去看望过他,就被逮捕了。

隆美尔离开医院回家以后,发现自己的住宅已受到监视。但希特勒却没有马上杀死他,因为如果把隆美尔这位德国最得人心的将领送上法庭的话,希特勒的老脸就没地方放了。于是,他想出了另外一招:逼隆美尔自杀。

这一招果然奏效,隆美尔不明不白地死了,一道冠冕堂皇的命令发向全国:“隆美尔元帅因受伤引起脑栓塞不治身死,享年53岁,让我们的军队和公民为我国最伟大的指挥官之一的牺牲表示哀悼!”

希特勒下令举行国葬,还给隆美尔夫人发了唁电。国葬仪式上,在隆美尔的尸体前面,一个精心安排的不和谐的声音回荡着:“他的心是属于元首的。”

希特勒挨炸以后,完全失去了对德国军官团的信任,他只能从纳粹头目的圈子里去寻找忠实于他的人,并加强他们的权力。

于是,血洗“同胞”的刽子手希姆莱被任命为后备军司令,戈培尔成为负责总体战争的特命全权代表。接着,戈培尔宣布实行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