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炽号称“钱王”,是惟一入选19世纪英国《泰晤士报》十大世界首富的中国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的红顶商人。其商德、商道,对其时人及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的意义。
王炽的经营理念:
以道行、道德、信义为本。
以利聚财,以义用财,以儒治商。
仗兴疏财,热心公益事业。
背信是祸,诚信是金
以财聚才,以才取财
经商有道,御财有术
世人只知胡雪岩,岂知云南有王炽。即使在钱王的老家,知道王炽的人也并不多。
王炽(1836年~1903年),字昌国,又字昌,号兴斋,因排行第四,又称王四,云南弥勒县镇东门村人。
王炽的祖上,曾当过官,有过许多田产,但到王炽父亲一辈时,家道早已衰落。到了年少时,三位兄长又不幸夭折,父亲亦撒手人寰,使本来就不堪重负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王炽的母亲张氏便以纺织谋生,省吃俭用,勉强度日。随着家境每况愈下,王炽不得不离开私塾,跟着大人做起了小本生意,以贴补家用。
为了生存,也为了求得发展,王炽的母亲便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首饰换得的10两银子,从此王炽才踏上了经商之路。他从家乡收购土布,然后再运到竹园、盘溪等地贩卖,而后再从这些地方采购红糖回乡销售。没过几年,王炽便在滇南一带小有名气,成了殷富人家。
1856年(咸丰六年),回民起义军马如龙与马汝德自开远、盘溪攻破竹园,围攻虹溪。虹溪乡绅连辅廷置办了一个团练用以自卫,因王炽机灵过人,深受其赏识,随之便委以练目的官职。连辅廷与马如龙是旧识,他派遣王炽与马如龙交涉,王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解了虹溪之围,也因此认识了马如龙,即后来的云南提督——王炽经商的靠山之一。
1872年(同治十一年),王炽回到昆明,设立“同庆丰”商号,开设“兴文公当”,兼营房地产,在昆明修建了同仁街,并在弥勒、宜良等地置办了大量田产,年收租息千石。经过20余年,王炽积资甚厚,“天顺祥”、“同庆丰”汇号被称为“南帮之雄”,与西帮三晋票号并驰名于国内。
1883年(光绪九年),法国侵略越南,朝廷诏命提督鲍超会同云南巡抚岑毓英统兵援越抗法,但由于军费紧缺,王炽为其垫支了60万两白银。战后,岑、鲍班师回国,遣散兵勇又需军费,王炽再一次垫银相助。岑、鲍甚为感激,随后便向朝廷保奏王炽。清廷念王炽于国于民的慷慨义举,准请赐和保奏,先后赐“急公好义”和“义重指困”匾额以旌表,并赐四品道职衔,恩赏荣禄大夫二品顶戴,诰封“三代一品封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品商人。
1887年(光绪十三年),唐炯调任云南矿务督办大臣,派王炽为矿务公司总办。王炽为其筹办云南铜、锡矿业,先后垫支开发基金10万两白银。因此,王炽在办矿业中也大获其利,成为“富甲全滇”的企业家。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平,慈禧仓惶西逃,由于所携银两不足衣食,王炽命沿途钱庄票号出资力助。慈禧回北平后,国库亏空,资金短缺,王炽再次发动海外及国内各分行融资接济。同年,王炽又源源不断地接济了秦、晋两省大旱,捐银2万余两赈恤,而后,黄河断流,王炽又捐银数百万两给工部兴修水利。故而,被晚清名臣李鸿章称之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1930年12月25日,68岁的王炽病逝于昆明,归葬家乡烟子寨,走完了一个山区穷童奋斗成为中国一品商人艰辛而又是辉煌的人生之路。
王炽一生以义聚财,以义用财,在云南修起了中国第一条石板路,铺设昆明至碧鸡关石板路;捐巨资在南盘江上建成三座铁索桥,以解人马渡江依船之难。1903年,石屏县袁嘉谷成为云南第一位状元,王炽将“兴文当”的积蓄,一半奖给袁嘉谷,一半修建状元楼,诏示天下。接着,在1910年又兴办电灯公司,并从德国引进西门子发电机,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石龙坝电站,让昆明最早用上了路灯。
王炽的名气之所以没有胡雪岩赫赫有名,其原因在于他不趋炎附势,不沽名钓誉。故此,后世人对他也不甚了解,甚至连他的名字和事迹也鲜为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