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韬略: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元帅
10728100000011

第11章 赶走法西斯解放全非洲

12月11日夜,蒙哥马利率军对阿盖拉主阵地开始发起猛烈进攻,并于14日进行全面攻击。敌军被赶出了阿盖拉阵地。随后,蒙哥马利又率军队向的黎波里塔尼亚挺进。

1943年1月23日凌晨,英军攻下的黎波里,将意大利法西斯赶出了它在海外领土的最后一个城市。

根据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法国抵抗运动领导人戴高乐于1943年1月在摩洛哥召开的卡萨布兰卡会议的决定,英军第八集团军将与美国第一集团军会师,合编为北非盟军,由艾森豪威尔统一指挥,进入突尼斯作战。亚历山大任副总司令,负责指挥地面部队。特德任地中海战区空军总司令。

要完成下一个重要任务——突破马雷斯防线,第八集团军必须依赖的黎波里港供应作战物资。因此,占领的黎波里后,蒙哥马利便致力于使港口畅通,以便船只进港,每天能卸下大批物资。

在第八集团军的协助下,海军创造了奇迹。虽然港口设施被彻底破坏,港湾口完全堵塞,但由于海军的努力,第一艘船于2月3日到达,第一个护航船队于2月9日到达。到2月10日,港口日卸货量就超过了2000吨。

2月3日和4日,英国首相和帝国参谋总长到第八集团军视察。蒙哥马利为他们举行了阅兵式。

参加检阅的有苏格兰师、新西兰师、皇家装甲部队和皇家陆军后勤部队。部队精神饱满,威武雄壮,给丘吉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相的视察使部队士气更加高昂。

隆美尔把他的集团军从的黎波里周围的复杂地形中解脱出来以后,至2月初,德军大部分已在马雷斯防线站稳了脚跟。隆美尔与突尼斯德军指挥官冯·阿尼姆之间的责任界限正好定在加贝斯隘口的北面。第二十一装甲师已经进入冯·阿尼姆的辖区之内,这使得两条战线互相交错起来,而它们彼此靠得越近,就越能从“内线”的运用中得到好处。

但不幸的是,由于隆美尔撤出的黎波里过于突然,使意大利人十分不满。因此,意大利人、凯塞林(南线德军总司令)和希特勒的参谋机构全都反对他。这样,德军的力量反而被微妙地情绪变化削弱了。

2月20日,隆美尔发起卡塞林战役,在卡塞林隘口大败美军,但使总的战况胜负未定。

蒙哥马利说,在那一天,“亚历山大给我发来一份紧急求援的电报,强烈要求我采取行动以减轻敌军对美军的压力”。当时,蒙哥马利的部队已经进入了突尼斯,第七装甲师和第五十一师的一个旅已经到达了本加尔丹。因此,蒙哥马利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加快了行动的速度,至2月26日,我们施加的压力明显地使隆美尔停止了对美军的进攻。”

隆美尔从第一集团军的正面撤走后,蒙哥马利估计他很可能转过身来向第八集团军发起攻击。在2月28日至3月3日这段时间,蒙哥马利感到十分焦虑,认为他在前线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对付隆美尔可能发动的反攻。

马雷斯战役很快就要打响,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进行十分复杂的准备。但那时他主要考虑的却是离他很近的梅德宁。

梅德宁是他的集团军的前哨,他估计敌人任何时候都可能向那里发动进攻。果然,蒙哥马利很快就得到了敌人向第八集团军正面调动军队的情报。

但是,蒙哥马利并没有慌乱。

至3月4日,他的忧虑消除了,又恢复了自信。他的参谋长这样写道:“我们兴奋地工作着,以便做好一切准备……隆美尔丧失了他的机会,我们现在又可以自由呼吸了。”

蒙哥马利本人则决定用阿拉姆哈勒法山战役的战法对付隆美尔。他把新西兰师从的黎波里调来,负责保卫梅德宁地区。第七装甲师则部署在该师的右翼。第二〇一近卫步兵旅暂时置于第七装甲师的指挥之下,占领了一座叫做塔杰拉基尔的小山,来填补第七装甲师与新西兰师之间的缺口。

3月5日晚上,所有的迹象都表明隆美尔将于明晨发起进攻。果然不出所料,英军在3月6日清晨的薄雾中看到两群德军坦克从马雷斯防线内陆一端的群山中开出来了,沿着梅德宁与图坚之间的公路摸索前进。

大约在同一时刻,第五十一高地师面临着德军第九十轻装甲师和意军斯皮齐亚师步兵的攻击。接着,又发现一支敌装甲部队从哈卢夫隘口向梅德宁冲来。

英军的野战炮和中型炮向推进的轴心国部队进行了无情的轰击,而反坦克炮则尽可能地直至最后一刻才开火。

英军发现,敌人的坦克和步兵之间的协同很差,非洲军团已丧失了它往常所具有的勇敢。实际上,英军的阵地没有遭到任何突破,至中午时分,敌人就向后撤退重新编组了。

但重新编组并没有给敌人带来什么好处。敌三个装甲师指挥官在一起协商后,决定派步兵在坦克前面推进。这是一种绝望的行为。敌人的步兵被英军的炮弹打得焦头烂额,人心慌乱,敌人的坦克进攻也是有气无力的。

于是,隆美尔在20时30分下令结束他在非洲进行的最后一场战斗。在这一天的断续战斗中,英军损失轻微,而隆美尔则伤亡了653人,更为严重的是,损失坦克50多辆。

与打阿拉姆哈勒法战役一样,蒙哥马利只在自己选定的地点迎敌,而拒绝在既定的地点以外应战。隆美尔撤退时,他也不追击,以便战斗一结束就继续筹划马雷斯战役。

正如阿拉姆哈勒法战役有助于阿拉曼战役一样,梅德宁战斗也必将有利于马雷斯战役。

马雷斯防线是法国人在兴盛时期修建的,用来防止意大利人入侵突尼斯。它从大海向内陆延伸约35千米到达迈特马泰山麓,而荒凉高耸的迈特马泰群山则把防线向西延伸直至沙海。

这片显然无法通过的沙海提供了强有力的翼侧保护。德国人接管防线后,先后进行了改造和加固,结果使这条小型的“马其诺防线”即使不能说坚不可摧,至少也可以说很难突破。因此,马雷斯防线对蒙哥马利的指挥艺术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蒙哥马利认为,要对如此坚固的阵地做正面进攻是不大可能成功的,因为在迈特马泰山和大海之间的回旋余地不大。因此,他计划在迈特马泰山以西的地区做包围运动,同时进行有限度的正面攻击,以资策应。但问题是,能否找到一条通过沙海的道路呢?早在1942年12月当他的司令部还在“大理石拱门”的时候,他就派遣了一个“沙漠远程侦察组”前去沙海侦察了。

大约在1943年1月下旬,沙漠远程侦察组报告说,他们在沙海找到了一个可以实施翼侧包围运动的隘口,即怀尔德隘口。通过怀尔德隘口,可以到达沙海那一边的泰拜盖隘口。通过泰拜盖隘口,可以到达哈迈平原、加贝斯和大海。

于是,蒙哥马利的计划也就具体化了:

第三十军以三个师的兵力进攻东翼,其目的是把敌军预备兵力吸引到防线的东翼上去;抽调其他部队,组建新西兰军,从西翼迂回,打入迈特马泰山后方,攻取泰拜盖隘口,尔后直扑哈迈平原;保留第十军作为预备力量,以便一有机会就可投入无论哪一翼的战斗;整个作战行动需要空中攻击部队给以集中而持续的支持。

有关马雷斯防线及其周围地区的大量情报,使蒙哥马利认为,沿海岸大规模进攻而在内陆进行佯攻的作战方案是可行的,这几乎是在非洲海岸作战的必然方式。

如果两方面的进攻都能够发展到把敌人击溃的地步,而不是其中一个仅仅是佯攻的话,那就具有更大的优势。蒙哥马利的马雷斯战役计划使他在右翼的猛攻没有奏效时能够迅速转移兵力,在左翼进行猛烈的、决定性的打击。

3月14日,亚历山大下达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第二军向米克纳西和加贝斯发起攻击以威胁德军的交通线,而第八集团军则夺取马雷斯防线。蒙哥马利早已为夺取马雷斯防线做好了准备,现在只等把计划付诸实施了。

新组建的新西兰军共计25000余人,150余辆坦克,由弗赖伯格指挥。3月11日深夜至12日黎明前,新西兰军开始在位于梅德宁与怀尔德隘口中途的富姆泰塔温集结。3月19日,它已到达泰拜盖隘口的西面。至20日,已做好突破隘口,向哈迈和斯法克斯进击的准备。

第三十军对右翼发动的进攻定于3月20日22时30分开始,蒙哥马利在3月20日向第八集团军发布文告,号召全军将士:“向突尼斯前进!把敌人赶到大海中去!”

马雷斯防线的主阵地由第三十军来突破。该军的第五十一高地师扼守战线,第五十师和第二十三装甲旅在3月20日23时15分越过战线向敌人发起冲击。第五十师的第一五一旅企图在济格扎奥干河上获得一个桥头堡,便在云梯的帮助下,不顾敌人猛烈的防御火力,渡过了干河,夺取了敌人的两个大据点。

但当轮到支援坦克强渡时,事情却搞得一团糟,参加那天夜里攻击的是第五十皇家坦克团,坦克携带着大柴捆前进,以便把柴捆扔在干河里,连成一条简易的前进道路。

然而,坦克废气的热度把许多柴捆点燃了,同时领头的那辆坦克又淹没在近1米深的水里,堵塞了道路。工兵们修了一条旁道,使3辆坦克到达了对岸。但后来旁道也堵塞了,直至该坦克团接到撤退命令时,渡过河的坦克只有4辆。

第二天夜里,第一五一旅得到第六十九旅的加强,又进行了一次强渡,有42辆坦克渡过干河到达对岸,与前一天渡过去的4辆坦克会合。但这仅仅是一次表面上的胜利,因为这些坦克在强渡时把道路都搞坏了,以致任何运输工具和反坦克炮都不能随同过河。这一点是致命的。

次日下午,敌第十五装甲师就进行了凶猛的反冲击,消灭了30辆坦克,并把第一五一旅驱赶到干河的边缘。至3月22日2时,蒙哥马利看出这次攻击已经失败,就命令幸存的部队撤下来,及时地终止了部队的伤亡。

右翼的攻击遭受挫折,蒙哥马利便马上把进攻重点转到左翼,用增援力量把弗赖伯格的军力变成进行突破的主要工具。

第三十军被留下来以便将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在马雷斯阵地上,而印第四师则受领了向迈特马泰山进击的任务。这一任务看来是适当的,因为在3月19日夜至20日黎明前,敌第一六四师就开始撤离其山中阵地,向泰拜盖隘口开拔了。英军观察到了敌军的这一调动。

3月20日早晨,当蒙哥马利得知敌人已发觉新西兰军正隐蔽在南侧时,马上命令它不必再隐蔽了,而应拼命北进,以完成任务。

但是这些新西兰人在进行了出色的紧急行军后,动作却缓慢起来了。虽然蒙哥马利给弗赖伯格发来了电报,要求他尽快到达哈迈,然后再向加贝斯地区和马雷斯防线后方推进,但弗赖伯格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紧迫感。

在3月21日午夜至22日黎明前,第八装甲旅和新西兰第六旅的旅长都想尝试一下突破泰拜盖隘口,但没有得到弗赖伯格的支持。

弗赖伯格没有迅速采取行动,倒不是因为他缺乏斗志,而是因为他认为他的部队会处于可能招来敌人猛烈反击的暴露位置。还有一个使他经常感到恐惧的问题,就是他既要使用又要保存新西兰部队,因为这支部队代表着一个人力有限的小国。

3月23日,蒙哥马利给弗赖伯格发来一封电报说,第一装甲师连同霍罗克斯的第十军司令部将开来增援他。由于弗赖伯格错过了一次突破的机会,他的兵力显然已不足以对付德军。

蒙哥马利很了解弗赖伯格,知道怎样掌握他。在阿拉曼战役中,为了保证弗赖伯格进行“增压”作战行动,蒙哥马利曾额外地多给了弗赖伯格几个步兵旅。

这次蒙哥马利也觉得有必要给弗赖伯格以“鼓舞”,而热情的霍罗克斯正好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合适人选。

然而霍罗克斯却机敏地指出,弗赖伯格对于把一个军司令部置于他之上这种做法不会感到舒服。因此,他向德·甘冈建议,一切电报和命令都应当同时发送给两位军长。德·甘冈同意了这个意见,后来写给他们的信件都是以“亲爱的将军们”开头。

霍罗克斯率领第十军军部和第二装甲师于23日20时出发,24日下午赶上了弗赖伯格。虽然受到了冷淡的接待,但他和弗赖伯格都是久经战火的军人而不是小孩,因此他们立即讨论了蒙哥马利关于当天在空军掩护下进行攻击的建议。

15时30分,他们对蒙哥马利的建议做出答复时指出,由于当地的地形特点,蒙哥马利的计划不宜执行,并提出了他们的方案。然后又进一步交换意见,制订出最后的作战计划:先由弗赖伯格军突入,接着布里格斯的第一装甲师立即跟进和实施突破。

由于布里格斯否定霍克罗斯和弗赖伯格在昼间进行攻击的要求,结果决定弗赖伯格于16时开始行动,把部队开到离进攻出发线4500米的地方;然后,布里格斯把第一装甲师的坦克开到离该点约3000米远的地方休息。第一装甲师将在这里等待月亮出现,一旦有足够的月光可以利用,该师即向哈迈长驱直入。

左翼的闪电攻击于3月26日下午16时开始。白天,太阳在英军背后,直射敌人的眼睛。当时风沙飞舞,英军处于上风头,风卷沙土直扑敌阵。敌人原来只做好了对付夜间袭击的准备,没料到下午就遭到了猛烈的袭击。

在这次攻击中,英国空军用“真正的低空闪电攻击”进行支援。沙漠空军出动了22个中队的“喷火式”战斗机、“猫式”轰炸机和“飓风式”反坦克飞机,把敌人阵地上的每一辆车辆,所有的可见和移动目标,都炸成了碎片。由于当时的进攻正面很窄,这种攻击产生了毁灭性效果。

这种“低空闪电攻击”是英国空军司令哈里·布罗德赫斯特少将设计的,可以说是当时陆空军紧密协同的典范。但战术空军司令部对此举却有过严重的忧虑。

战术空军司令科宁厄姆认为风险太大,还派来一名军官试图劝阻。但布罗德赫斯特决定承担风险,拒绝听从劝告。结果,他以最少的损失取得了最大的胜利,得到了空军部的祝贺。

蒙哥马利把这次进攻也取名为“增压作战”,但它比阿拉曼战役中的“增压作战”更为成功。弗赖伯格一开始行动就夺得了必要的地盘。

接着,第二装甲师的坦克按时开到了它们的停驻线。23时后不久,月亮就升起来了。虽然月亮被云层遮暗了,但在午夜时分,布里格斯还是开动了他的装甲部队。于是,在逐渐明亮起来的月光下,出现了英军和德军肩并肩地向哈迈快速奔驰的奇特景象,有时这两支军队甚至混杂起来了。

但是,英军还是被德军超过去了。敌第一六四师指挥官冯·利本斯泰因,费了很大劲才把一些野战炮和反坦克炮集合起来,组成一条薄弱的防线,使逃跑的军队在哈迈村以南几千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但在那里,战斗也逐渐变弱而最终停止了。总之,敌人已在主动地退却。至3月29日,新西兰军和第五十一高地师就向加贝斯开进了,蒙哥马利已经获得胜利。

德军第二十一装甲师掩护梅塞的集团军撤退到了加贝斯隘口以北大约20千米的阿卡里特干河防线。然而,在3月30日和31日,第二十一装甲师又离开那里去同德军第十装甲师和意军森泰罗师会合,以阻止美第二军的推进。

隆美尔一直希望把他的军队撤到他所谓的“加贝斯隘口”,实际上,是撤到沿阿卡里特干河的防线。要是过去他能够从阿盖拉撤退到这里的话,他可能已经获得足够的时间来加固阿卡里特干河的防御工事,把它发展成一条比马雷斯防线更坚固的防线,从而使他能够在这里进行相当长时间的抵抗。

这里是一个真正的隘道。防线的一侧依托大海,另一侧位于离海近20千米的内陆,是根本不能通行的杰里德盐沼泽和盐湖。在离海约8千米的地方,有一个高约150米,长约1600米的鞍状山脊。

该山脊叫作“鲁马纳”,十分险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可惜的是,隆美尔已于1943年3月9日最后离开非洲,而且德军也没有时间来加固这道防线了。

霍罗克斯早在29日就派第一装甲师和新西兰部队对阿卡里特干河防线进行了侦察。他建议进行另一次闪电攻击,但蒙哥马利拒绝考虑这个建议。

至3月31日,霍罗克斯就不得不承认单凭他的部队是不可能突破这条防线的。蒙哥马利决定先用第三十军的步兵进行常规攻击,然后由第十军的机动部队来扩大战果。进攻发起时刻定在4月4日深夜至5日黎明前。

蒙哥马利的作战计划是:第五十一师将在右翼进攻,打开一个突破口让第十军来扩大战果;印第四师将在左翼进攻,并向前推进到法特纳萨高地下较低的地带。

印第四师开进战线后,图克根据巡逻报告和亲自侦察的结果,得出了两点结论:一是,即使第五十一师夺取了鲁马纳,法特纳萨高地上的敌人仍能居高临下地威胁整个战场;二是,印第四师能够夺取法特纳萨。当图克发现第五十一师师长温伯利倾向于他的主张后,就向军长利斯交涉并保证说,如果让他的师在黑暗中奇袭法特纳萨,他的师能够在一夜之间夺取这块具有威胁性的高地。

利斯被说服后,就向蒙哥马利进行交涉,于是修改了原计划,满足了图克的要求。鉴于敌守军的力量比最初设想的强,就又在图克的右翼增加了第五十师。

正式进攻于4月6日4时在黑暗中开始,梅塞被打得晕头转向,因为他估计蒙哥马利要等月圆时才会发起进攻。在发起进攻前几小时,图克的廓尔喀士兵就向法特纳萨高地上的哨所渗透了。这些廓尔喀士兵在不断增强的后续部队的支援下,非常有效地执行了任务。

到早晨,整个法特纳萨高地就全被印第四师占领了。但在英军战线的右翼,却是一团混乱。第五十师在反坦克壕沟上和鲁马纳山脊下面的地雷场上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在鲁马纳山脊上,第五十一高地师虽然已经夺得了阵地,但仍然遭到德意军的凶猛反击。该师的情况总结报告说:“毫无疑问,本师在这一天经历了这次战役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战斗。”

但是,该师的英勇作战并没有迫使敌人配置在鲁马纳山脊下的88毫米大炮退却。这些大炮把在新西兰师前面摸索前进的第八装甲旅的坦克一辆接一辆地击毁,有效地阻挡了蒙哥马利部队的前进。

然而,这场战役还是打赢了。那天下午,非洲军团的高级军官们开始绝望地商量对策。虽然第十五装甲师和第九十轻装甲师这些久经沙场的部队仍和往常一样凶猛地作战,但他们的指挥官已丧失一切希望。

4月7日,战线突然崩溃,梅塞命令部队向西退却。

4月10日,第八集团军占领了斯法克斯。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参谋长比德尔·史密斯2月间曾在的黎波里与蒙哥马利讨论如何尽快地使第八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在加贝斯北部会师。

蒙哥马利说,他将于4月15日前到达斯法克斯。史密斯说,如果他果真能做到这一点,艾森豪威尔将军将满足他提出的任何要求。蒙哥马利说他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希望能得到一架归他个人使用的“空中堡垒式”飞机。史密斯同意了这一要求。

进入斯法克斯后,蒙哥马利给艾森豪威尔发去电报说:“今晨8时30分进入斯法克斯。请派‘空中堡垒’来。”

艾森豪威尔弄清情况后,为了搞好关系,就把一架“空中堡垒”连同一个美国空勤组送给了蒙哥马利。

4月16日,飞机飞来了,于是蒙哥马利成了一名完全“机动”的将军。为了这事,帝国参谋总长后来曾狠狠地责备了蒙哥马利一顿,说他不应为比德尔·史密斯的一句玩笑话而当真,因为艾森豪威尔得知这个消息时曾大发雷霆。

当第八集团军推进到突尼斯的大山脚下时,它在军事上已没有重大意义,只能作为一支牵制力量,把冯·阿尼姆的部队尽可能多地牵制在昂菲达维尔。

昂菲达维尔这个小村庄坐落在离海大约8千米的内陆,它的周围以及通向海的隘道都有防坦克壕加以防护,但这一切都只不过是要塞的前哨而已。要塞本身由一排耸立在北面的险峻的小山构成,其中约300米高的加西山耸立在村子的西面,而在加西山的北后方则是姆代克尔山。

此外,还有向东北方向延伸的卜利达山、曼古卜山和泰拜盖山。敌人在这样的地形上建立的防御阵地有两大特点:一是敌人能够看清山下平原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二是设在顶峰线下的敌火炮阵地有极好的天然屏障,第八集团军的炮火打不到那里。

因此,对昂菲达维尔进行任何攻击都必然要付出极大代价,而只能夺取极小地盘。要突破防线是不可能的,除非在人员和弹药方面付出惨重代价,以至于使昂菲达维尔变成像一战时索姆河或帕森达勒那样的“绞肉场”。

为了拖住敌人,蒙哥马利必须不断地向敌人施加压力,使敌人误认为第八集团军将担任主攻。新西兰师的一个营从接敌行进间发起攻击,“突然袭击”了加西山,但马上就失败了。接着又进行了几次其他试探性攻击,结果都一无所获。

最后,蒙哥马利在4月19日深夜至20日黎明前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事先部署好的进攻。这次进攻的计划要求印第四师夺取加西山,新西兰师夺取泰克鲁奈及其周围地区,而第五十师则在右翼遂行牵制任务,第七装甲师照管左翼,并与第一集团军的法国第十九军会合。

印第四师把可供使用的六个营中的四个营投入战斗,牺牲了五六百人,却只在加西山上夺得了巴掌大的一块土地。新西兰师虽于4月21日下午占领了泰克鲁奈,但却伤亡了大约500人。蒙哥马利不得不停止攻击,变更部署。

4月23日至26日这段时间,蒙哥马利在开罗参与制定“赫斯基”(进攻西西里的代号)作战计划。在离去之前,他对霍罗斯特说:“现在我要你制订一个计划,通过沿着海岸的强大的进攻来突进到突尼斯。”

但血的教训使蒙哥马利认识到,有裂缝的山坡能够吞没进攻者的人力,却使防御者实际上坚不可摧。于是,他最后放弃了进攻的计划。

4月26日,蒙哥马利回到昂菲达维尔后,患了重感冒和扁桃腺炎,卧床不起。鉴于第一集团军最初对突尼斯的突破作战并不成功,蒙哥马利急于同亚历山大商量怎样迅速结束在突尼斯的战争,并转而计划西西里战役。于是,请求亚历山大来见他。

亚历山大于4月30日来到第八集团军司令部。蒙哥马利对他说:“有必要整编第一和第八集团军,这样才能在最合适的地带使用最大的力量来进攻突尼斯。”

蒙哥马利建议,由霍罗克斯带领印第四师、第七装甲师、第二〇一近卫步兵旅和若干炮兵部队前往第一集团军的战线,并接管那里的第九军,负责突破突尼斯的作战。

亚历山大表示完全同意。于是,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一起召见了霍罗克斯,并指示说:“你要突进到突尼斯,结束在北非的这场战争。”

霍罗克斯率领部队前往第一集团军,并于5月6日率军从迈贾兹巴卜北面发动强大的闪电攻击,沿着迈杰尔达河谷一直冲进了突尼斯。5月12日,敌军有组织的抵抗结束,大约有24.8万敌军被俘。

5月13日,继隆美尔负责整个指挥的意军总司令梅塞陆军元帅向第八集团军投降。至此,非洲战争全部结束,德意军队以惨败告终。

第八集团军对北非最后胜利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它把隆美尔和他的军队赶出埃及、昔兰尼加、的黎波里,然后协同第一集团军将他们全歼在突尼斯。

从阿拉曼到突尼斯相距大约3200千米,第八集团军却在三个月内拿下的黎波里,六个月内拿下突尼斯,创下了光辉的业绩。

1943年7月,蒙哥马利率第八集团军在西西里登陆,与美军胜利会师。

1944年前夕,蒙哥马利被陆军部电召回国接替佩吉特指挥第十二集团军群,准备在英吉利海峡彼岸开辟“第二战场”。第八集团军交由奥利弗·利斯将军指挥。蒙哥马利负责指挥远征欧陆开始阶段的地面作战,并指挥在英国的作战行动。

回国后,蒙哥马利对诺曼底登陆的总体计划做了全面而细致的准备。

至1944年5月,他视察了在英国的各个部队,同几乎所有将参加诺曼底登陆行动的官兵都见了面,并向他们发表讲话,使整个参战部队上下都充满了信心。其间,蒙哥马利还参观了英国各地生产军事装备的工厂,向工人们发表演说,极大地鼓动了群众的热情,并获得了他们的广泛支持。

经过全面的研究分析以及充分的准备,盟军于1944年6月6日开始发起诺曼底战役。他们首先以强大的空中和海上力量猛轰德军设防薄弱的滩头阵地,陆军则迅猛地在诺曼底东北部滩头登陆。

在蒙哥马利的精心策划下,英国第二集团军在左翼做出向内陆突进的威胁姿态,以便把敌军的主要后援,特别是装甲师牵制住;同时美军第一集团军从右翼出击,尔后向南,再折往东面向环绕巴黎的塞纳河前进。其目的是希望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巨轮,以法莱兹为中心旋转来切断塞纳河岸的全部敌军。

进攻开始日那天的出击收到了战术上奇袭的效果。到6月10日,各滩头占领区连成宽约100千米,纵深13千米至20千米的一片。但由于敌人负隅顽抗,再加上天气的恶劣,造成盟军增援部队无法到达,进攻受挫。

担任主攻任务的美军伤亡较大,英军次之,这便引起了美国方面,尤其是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对蒙哥马利的不满。为配合“眼镜蛇”作战计划,7月底,蒙哥马利命令第二集团军重新集结力量,将主力从最左翼转移至最右翼的科蒙,断掉了敌军后撤时企图重建阵地的几个关键地区。

8月19日,盟军消灭了陷于莫坦东面“袋形阵地”的残敌,诺曼底战役最终取得了全面而具有决定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