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白孩子:如何塑造特立独行的艺术天才
10726000000005

第5章 白孩子的艺术细胞

1.“艺术细胞”的特殊内涵

人们常常提到的“艺术细胞”,是一个生物学、遗传学、艺术理论上界限不清、概念比较模糊的用语。但它实质上反映出遗传学与艺术教育的交叉、边缘学科的相互渗透、先天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人的智力潜能开掘与丧失契机、选择契机等问题。人们所指的“艺术细胞”是一个借代用语,它虽然在科学概念上与生物学的“细胞”完全不同,可它却具有着细胞似的结构,具有“核质”、“核膜”、“核仁”等内容。

艺术是和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美是艺术的内核。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1840~1917)曾这样说过:“在艺术家看来,世上的一切都是美的,因为在任何人任何事物上,艺术家都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理,这个真理就是美的本身。”艺术的本质是美,美的核心与内质产生了艺术细胞的美感效应。

一个人美的内质越优秀、越丰富,他的艺术细胞的增殖和发育就越迅速。那么艺术细胞的除了美的内核外,还有哪些内容呢?

意趣:艺术形象(意境)中的思想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主要作用于接受者的理性。

情趣:艺术形象(意境)中的情感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主要作用于接受者的情感。

谐趣:艺术形象的形式与所使用的技巧所产生的趣味,主要作用于接受者的审美感官。

诱导效应:用艺术形象的展示,把接受者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向预定的路线。

震惊效应:出乎意料之外的惊服。这是艺术的一种特殊认识作用。

认同效应:艺术作品的内容与接受者的生活经验相接近,引起同感,这是一种带有情感性质的认识功能。

启迪效应:艺术的本质在于美,它将生活表面揭开,把生活的内在意义明澈地显露出来,使接受者领悟,受到启发。

感染效应:接受者对艺术所表达的美产生共鸣,既是理智的接受,又是情感的渗透。

象征效应:接受者把艺术的形象作为自己生活与心灵的象征图象,展开切身经验的回忆、反省、联想以及情感的表现等一系列精神活动。这是艺术影响人的感情世界的一种职能。

净化效应:艺术的情感弥漫着接受者的心灵,从而引起接受者原始情欲的升华和功利观念的中止。这种活动已经深入到人的潜意识领域,是艺术潜移默化的集中表现。它在塑造人的灵魂上发挥最深刻的作用。

谐谑效应:类似于儿童游戏的满足所产生的心理快感。

艺术细胞功能和作用的发生,无不伴随着人的心理、生理活动。它不仅仅在孩子身体中的各个感觉与接受器官中发展、分裂、增殖,而且还在孩子们的思想、感情境界里升华。

2.真有“艺术细胞”吗?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在会唱歌的雄黄雀大脑中发现一种新的生命组织。这种新的生命组织控制着雄黄雀的“音乐兴奋中枢”。在小心地把这种生命组织破坏之后,原来会婉转鸣唱的雄黄雀变得痴呆沉默,丧失了音乐的感觉。把雄黄雀的这种生命组织经过特殊手术移植进雌黄雀的大脑中后,原来只是被动聆听情歌的雌黄雀,出人意料地一鸣惊人,居然无师自通地唱起了迷人的“歌曲”。也许这种还没有被命名的生命组织,就是黄雀的“音乐细胞”吧!

人们也许会问,那么人也会有“艺术细胞”吗?可惜的是,生命遗传学至今还没能证明人的大脑中真的有“艺术细胞”。

但是,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根据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现象,也就是人类脑功能活动的特点,区分出三种类型的人。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根据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人脑功能活动的不同特点,把人划分为三种类型。

艺术型:第一信号系统占相对优势的人。艺术型的人脑功能活动的特点是具有直接印象的鲜明性、知觉和记忆的形象性、想象的丰富性。

思维型:第二信号系统占相对优势的人。思维型的人脑功能活动特点是倾向于分析和系统化,倾向于比较概括和比较抽象的思维。

中间型:两种信号系统相对平衡的人。中间型的人,有的两种系统发展平衡但水准较低,也有的两种系统发展平衡但水准较高。尤为重要的是,在教育中间型的孩子时,父母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开掘孩子的智力潜能,打破两种系统的平衡,使孩子被埋没的潜能得以迸发。

在社会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属于中间型的,艺术型和思维型的人是少数,有的甚至被埋没,并没有表现出类型代表者的特点。

从学习绘画、音乐中可以考察一个人在脑功能及生理功能方面显示的能力的类型差异。对于幼儿来说,接受艺术教育,从小培养“艺术细胞”,不但是才能或英才教育,而且是对其一生发展的考察。因此,掌握孩子脑功能的类型特点,对于父母和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明显的艺术型的孩子,父母应及早地给予较多的艺术熏陶。

3.“艺术细胞”的家族性

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实质上是发展孩子的特殊才能。特殊才能并不等于天才,天才也不是与生俱有的“艺术细胞”。无论如何,特殊才能具有相当程度的遗传基础,这一点可以由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族”证实。

我国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是著名书法家,他的第7个儿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对后世的行书、草书影响很大。陈~隋时代的书法家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一说九世孙),继承祖法,手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广为流传,影响初唐书学。

著名的音乐家族巴哈家族,八代136人中有50位男子成为著名的音乐家。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约翰·赛巴斯蒂安·巴哈,他的儿子就有5人是著名的音乐家。在八代人中,成功的比率为36.7%,由于遗传的选型配合,热爱音乐事业的人总喜爱选择音乐爱好者作为终身伴侣,所以会出现音乐人才诞生、成长的家族性倾向。还有著名的莫札特和韦伯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具有杰出音乐才能的人。

在世界绘画史上著名的铁坦家族中,有9人是杰出的画家。我国著名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儿子、孙子中有几位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国画家。

在演唱艺术方面,这种遗传性更为明显。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谭鑫培的儿孙辈中有几人都是嗓音清越,作、唱、念、打俱佳的京剧艺术家。可见,表演歌唱的物质基础嗓音、声带是具有遗传特点的。

这些事实说明,不同门类的“艺术细胞”有着某些共同的基因,如音乐、绘画、诗歌中的节奏、节拍、结构、色调等有着接近的内涵。这些共同的基因长期刺激几代人的大脑,促成了艺术型人才的诞生。

当然,“艺术细胞”的家族性特点是不能概括人类遗传规律的奥秘的。人类是在遗传的变异中前进的。我国“画圣”吴道子和“塑圣”杨惠之的家族中,都没有再出现过画师和雕塑师。“诗仙”李白和大诗人白居易的子孙中,也没有出现过著名的诗人。遗传史上的事实证明,智力、智力潜能、特殊才能不仅仅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及后天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艺术才能与后天因素

任何时代的人的智力都是那一时代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产物。因此,没有哪种智商测查能够不考虑文化教育的因素。

社会调查证实,在美国,白人与黑人之间总平均的智商差是15分左右。但是,英国科学家曾经对此研究了在同一后天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白人儿童与黑人儿童在智力上的差别,发现被分成三组的黑人儿童、黑白混血儿童、白人儿童之间没有什么智力上的显著差别,倒是白人儿童的平均智商值处在最低水准。

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离不开深厚优良的文化教育背景,而社会细胞——家庭,它的文化教育背景,决定着孩子艺术细胞的发育和成长。在家庭里,父母本身的文化素养深刻影响着孩子艺术细胞的形成。白人儿童和黑人儿童智商值的差异,表明人类各个群体的平均智能是基本接近的,关键是家庭、社会文化教育背景对人的影响。艺术才能与后天因素在哪里打上它的烙印呢?就是在人的大脑中,在人大脑的沟回处。如果后天因素的刺激不能在脑的沟回形成艺术细胞的兴奋中枢,遗传基础再好的儿童,也不可能成为具有特殊艺术才能的人。

教育环境因素起着奇妙的作用。这种奇妙的作用在于把每一个儿童具有的相当广阔的智能潜力开掘升华出来。智力潜能的开掘,离不开对儿童早期的正确的效应训练:它包括科学的游戏内容、对绘画的幻想、联想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旋律的自由理解和创造性发挥,等等。

孩子的智力潜能的范围,在科学数值的量表上,有一个上限值和下限值,这是由遗传基础决定的。而孩子的实际智力,则是被各种各样的内部因素(身体条件、年龄、体质、气质)等和外部环境因素(家庭、文化教育、社会、自然环境等)长期互相作用、互相促成的。开掘孩子的艺术潜能,实质上是父母首先开掘孩子的艺术智能。

5.艺术开发在先

人们通常认为,教孩子画画、弹琴、唱歌才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提高孩子的艺术活动能力。其实,这种幼儿艺术教育还只是浅层次的片面教育,有些内容也不符合幼儿成长与教育的规律。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做过一项惨无人道的实验,他把十几个刚出生的正常婴儿放在暗无天日的房间里,每天按时由专人喂食物和水。半年后,这批可怜的孩子来到太阳下面时全部成了痴呆儿。后来,在人们的极力关怀与帮助下,这些孩子中只有两三个恢复到了正常的智商程度,其他的只能终生饱尝低智商的痛苦。

无数的实验已经证明,刚刚出生的孩子可以辨别明亮与黑暗,愿意倾听母亲的声音,能够闻出母乳的气味,双手能够积极地活动,两眼也会与母亲互相交流。日本医科大学研究小组曾经对胎儿做过多种实验,实验之一是在为母亲孕期通过扬声器反复多次播放同一首短诗,待婴儿降生后,再让婴儿听这首短诗,结果发现,婴儿的心跳频率显著变缓,很快进入平静状态。此后,再让婴儿改听其他短诗,却没有发现任何反应。由此可见,婴儿虽不懂短诗的具体意思,可在母体中却记住了吟诵这首短诗的语调、语气和形象。人在胚胎期间眼、耳基本形成时,就开始对外界的声响做出反应,并逐步准备形成人的性格。

刚出生的婴儿直到1岁的时候都没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行为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却有强烈的接受能力与感受能力,虽然他们对生命的接受是被动的,但是这些贮存会有增殖、分裂、爆发、升华的时候。许多父母亲都不理解这个道理。以为新生儿的大脑是一个空壳,什么也没有,从而忽视了新生儿大脑中潜藏着的令人惊异的巨大艺术能力,放过了最初教育的有利时机,等到想起来要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这不仅使父母抱憾终生,也贻误了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