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的人生是快乐的,有的人的人生是悲伤的,怎样过活在乎于你的人生态度。快乐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状态。这种态度在于你咽着粗饭时候还是兴致勃勃,汗流浃背时还能唱出咏叹调,不以身体状态的累而造成心理状态的累,不以身体状态的痛苦而造就心灵上的痛苦。大声笑,欢声笑,就是快乐。乐观者无敌,为快乐干杯。
有人主张为了某种神秘的“天国”,而应完全贬斥世俗生活,视肉欲如洪水猛兽,一心要重返纯洁的心灵生活,把人生感性的快乐等同于罪恶。这种人奉行禁欲主义,拒绝一切生活的享乐。
有的人则把肉欲快乐视为人生最高最终的目的,奉行及时行乐,满足感官刺激。他们把尽可能获取感性生活的享受当作至高无上的原则,毫无顾及地摆脱理性、良心对现实行为的种种束缚,全身心地沉溺于肉欲的满足之中,推崇彻底的纵欲主义。
也有人把快乐寄托在春天的一丛小草或一只蝴蝶之中,或从秋日水中流动的月影里,发现美之所在,找到快乐的源泉。
例如评点《西厢记》的批评家金圣叹,就是一个对生活永远持乐观态度的人,他潇洒乐观,十分懂得领会生活的乐趣。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共住,屋外下了十天雨,对坐无聊,他便和朋友一件件说日常生活中的趣事,一共列出了三十多件“不亦快哉”的事。比如:夏七月,天气闷热难当,汗流夹背。正寻思如何时,雷雨大作,“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独坐屋中,正为鼠耗可恼,突然出现一猫,疾趋如风,除去了老鼠——不亦快哉!上街见两个酸秀才争吵,又满口“之乎者也”,让人烦恼。这时来一壮夫,振威一喝,争吵立刻化解——不亦快哉!夏天早起,见有人在松棚下锯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冬夜饮酒,觉得天转冷,推窗一看,雪大如手——不亦快哉!推窗放蜂去——不亦快哉!还债毕——不亦快哉!读唐人传奇《虬髯客传》(一部侠客小说)——不亦快哉!
在金圣叹眼里,平凡的生活到处充满着快乐。虽然他的“快哉”是一种断想偶思式的,不大连续,但又不难看出其中的一根主线——快感均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场景,他以一种悠闲自得的心情,观赏着春花秋月,体味着生活的每一丝细微的波澜,每一阵触动心灵的颤抖,并从中去感悟快乐。
温馨提示:英国19世纪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哈·密顿说:“欢乐就是健康,反之,忧郁就是病魔。”我们还要唉声叹气吗?我们为什么不做个快乐的人呢?生活中有不顺,有烦恼,有压力,但只要你保持愉快的思想,你就会发现更多的快乐。你选择哪一种呢?